高中语文 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学案 粤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17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导学案粤教版必修1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高明实验中学高中语文17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导学案粤教版必修1

汉魏晋诗三首——短歌行【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句意思,熟读成诵;2、体会本诗的情感,赏析其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1、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歌比喻手法的妙处。

【课前预习】1、文学常识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创始人,其诗歌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

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苦寒行》等乐府诗歌。

《短歌行》是乐府曲调名,属《相和歌——平调曲》,是宴会上的乐曲。

乐府还有长歌行,如《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短歌的区别大约在于歌声的长短。

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

”——钟嵘·《诗品》“志深笔长,梗概多气。

”——刘勰·《文心雕龙》“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毛泽东2、写作背景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于赤壁之战之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纳贤才, 致力于建功立业。

3、为下列粗体字注音对酒当歌()譬如朝露()()慨当以慷()青青子衿()沉吟()呦呦鹿鸣()何时可掇()绕树三匝()4、课前朗读揣摩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结合作品说明,并尝试朗读之。

【课堂活动】一、小组合作小组内诵读欣赏:注意字音,节奏,感情。

二、学对合作1、梳理诗句含义。

重要字词涵义补充说明:①几何:在本篇“人生几何”中是多少的意思。

今义,指几何学,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②沉吟:◆沉思吟咏。

❖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相关词条】沉吟不决: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默默地琢磨着。

学案《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一]

学案《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一]

教案《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必修一 ]17.汉魏晋诗三首◎ 课前自主【走进作者】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

作者为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也真切地记录和反应了失落文人宦途碰钉子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实时行乐等颓丧情绪。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

刘勰尊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怀诗的最高成就。

它继承了乐府民歌中抒怀诗的技巧,又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把抒怀诗推向一个新的顶峰。

短歌行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乳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征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渐扩大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此后用其名义发号布令,先后削平吕布等盘据权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盘据权力袁绍后,渐渐一致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志向,并反应汉末人民的磨难生活,气势宏伟,大方凄凉。

散文亦清峻整齐。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归园田居陶渊明( 365~ 427)中国晋宋时期文学家。

一名潜,字元亮。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陶渊明身世于衰败的仕宦家庭。

因为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犹豫不决。

后期( 41 岁此后)陶渊明因时势动乱,宦途邪恶,以及政界政治腐败,门阀制度威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断然辞官归隐,与政界完全分裂。

陶渊明的创作包含诗歌和文章两大多数,而此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 年间最优秀的诗人。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汉魏晋诗三首》学案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汉魏晋诗三首》学案

《汉魏晋诗三首》学案教学目标:1.读懂诗意2.学会鉴赏与分析诗歌的形象与情感重点难点:掌握鉴赏分析诗歌的一般步骤学习过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迢迢牵牛星》为“五言之冠冕”,请朗诵一遍,感受诗中的情感。

(一)整体感知: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二)逐句赏析:请从景、事(物)、人、情四方面赏读诗歌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描绘织女怎样的形象?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描写了织女怎样的情状与心绪?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表达出怎样的情感?5.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作结有何表达效果?(三)手法归纳:1.起兴:2.叠音词:1(四)背诵二、曹操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奸雄?枭雄(骁勇雄豪)?请读此诗《短歌行》,抛开小说里的印象去重新了解曹操。

(一)整体感知:请找出诗眼,请你解读曹操的忧思及愿望。

(二)逐层赏析:1.第一层: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

请在这一层感受曹操的忧愁。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曹操的“忧思”是什么?2.第二层:从“青青子衿”到“鼓瑟吹笙”。

这一层作者抒发自己的什么愿望?3.第三层:从“明明如月”到“心念旧恩”。

这一层继续写思念贤才的渴望,写“忧思”的原因。

(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效果?(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写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四句,表达了怎样的心情?4.赏析第四层:从“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

(1)这层表明作者怎样的态度?(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勾画出一幅月夜鹊飞图,有何暗喻?2(3)“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四句,表示作者拥有怎样的胸怀?(三)手法归纳:1.抒情、写景、与叙事交融:2.用典贴切:(四)背诵三、你向往《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中国文人会常在诗文中表达这样的向往呢?请读《归园田居》,解读淘渊明的人生理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归园田居》教案

《归园田居》教案一、课堂导入对联猜诗人醉乱世,念故园,桃李是否罗堂前赏柳菊,乐世源,南山依旧悠然见。

横批:陶渊明(学生回答判断依据)回顾学过的有关陶渊明的诗文,包括《饮酒》《桃花源记》,当场背诵《饮酒》。

由对联“桃李是否罗堂前”导入今天所学的课文《归园田居》二、作者和背景陶渊明(约365年—427年),东晋著名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字元亮,晚年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死谥“靖节”(死后由朋友刘宋著名诗人颜延之所谥),故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没落仕宦家庭。

唐人避唐高祖讳,称陶深明或陶泉明。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有《陶渊明集》。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

补充“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

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

有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

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

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

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陶渊明为何好好的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七品芝麻官)不当,如此干脆的辞去县令一职?他是不是疯了?这只是他一时冲动吗?肯定不是,他已经忍无可忍了,早就有此打算。

如果我们把当时时代背景联系起来,他的这个决定就不足为奇了。

时代背景:东晋朝廷:政治腐败、争权夺利、门阀森严、结党营私官场现实: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钻营取巧、阿谀逢迎陶渊明:早年:“大济苍生”中年:“误入歧途”晚年:“归隐田园”三、朗读课文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素材:文本助读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含答案.doc

学案导学语文粤教版必修1素材:文本助读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含答案.doc

第17课汉魏晋诗三健《询©》、《垒辞》之后,汉代的圧為询登£询&。

参汉的时径出珈了点心群体创仆的h采第2的昱《古祷十九首》,代表仔昱《径径奉牛屋》。

纟厝时朗,陶潮明科创的©0询巻年浚蔑朴的语窖中,不零疲包的恚(i出对心隹的哲于幽考,彩后世殳心徇做翹一连絹神家0。

■精美晨读【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1)《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南朝梁代的萧统把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编在一起,收入其《文选》屮,题为《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话作为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现实,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蝶《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⑵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

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A,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士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风格慷慨悲凉,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

(3)陶渊明(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东晋末期南朝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潯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曾做过儿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來兮辞》、《五柳先生传》等。

2.背景探寻(1)东汉后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无着,甚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获奖学案粤教必修1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获奖学案粤教必修1

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获奖学案粤教必修1广东省【独家特供】高中语文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获奖学案粤教必修1班级:姓名:小组: 座号:一、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二、教学目标: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2、背诵、默写。

3、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四、学法指导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力求背诵.2.参照教材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五、教学课时:3课时〔每首1课时〕六、学习过程《迢迢牵牛星》一、自主学习1、《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

作者为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

2、字音、词义迢迢〔〕皎皎〔〕擢素手〔〕机杼〔〕脉脉〔〕几许:盈盈:素手:间:二、随堂导学探究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迢迢牵牛星》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愁苦,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要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1.《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有人说“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请你具体说说其“巧妙浑成〞在哪里。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的重点是叠词的运用。

请在2分钟内将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回顾一遍。

四、课外延伸〔选做〕比较《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高中语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汉魏晋诗三首》教案粤教版必修1

4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一、教课目的1.学习领会汉魏晋期间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宽泛、表现技巧丰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差别;2.剖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品尝其艺术成效;二、教课课时: 3 课时。

第一课时【教课步骤】一. 导入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他们相遇是舒适的,相守的温馨的,但是等候他们的倒是无情的分离,难得的相会。

这样一个传说早在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就具雏形,一同学习《迢迢牵牛星》二.文学知识介绍(一)、五言诗古诗的流行西汉至东汉400 年间的诗歌创作,包含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概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怀诗的发展过程。

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

全篇由五字句组成的诗。

汉代从前,偶有五言的诗句,但没有完好的五言诗。

五言诗是在两汉民谣和乐府民歌中第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据《汉书·五行志》和《尹赏传》所引西汉成帝时歌谣,已为完好的五言形式;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

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记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期间,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 ( 钟嵘《诗品》) ,成为最流行的诗体,出现了大量名作。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

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拥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

而且发展为泛指此后拥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

初唐此后 , 产生了近体诗 , 此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唐朝从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二)、《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终究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一样的说法。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学稿配套课件

语文必修Ⅰ粤教版第17课《汉魏晋诗三首》导学稿配套课件

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喟叹,
是要表现一种美好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悲凉。
要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探究整理】叠音词的使用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
这首诗共运用了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 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 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巧妙抒
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铺叙和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 融的艺术手法。 2、背诵、默写。 3、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 式。
【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 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力求背诵。 2.参照教材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粗知文 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相 爱
结 婚
受 阻
恳 求
分 离
遥 望
( 《 古 诗 十 九 首 》 )
第一课时
抒写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却 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灿烂。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
摆动,举起。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经纬交织的布幅。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似乎又不能互换了。如果因为是互文,而改为“皎皎牵牛星, 迢迢河汉女”,其意趣就减去了一半。称织女为“河汉女”是
为了凑成三个音节,而又避免用“织女星”在三字。上句已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第17课)
二、教学目标: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比喻、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背诵、默写。

3、重点字、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

四、学法指导
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多遍,力求背诵。

2.参照教材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五、教学课时:3课时(每首1课时)
六、学习过程
《迢迢牵牛星》
一、自主学习
1、《古诗十九首》中国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

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昭明文选》。

作者为无名氏。

《古诗十九首》也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失意文人仕途碰壁后所产生的生命无常、及时行乐等颓废情绪。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上成就相当突出。

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

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夫妻分离。

2、字音、词义
迢迢()皎皎()擢素手()机杼()脉脉()二、随堂导学探究
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迢迢牵牛星》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愁苦,诗人真正要抒发的感情是什么?
要点二: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1.《迢迢牵牛星》中叠音词的使用有什么作用?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有人说“这十个字的安排,可以说是最巧妙的安排而又具有最浑成的效果”,请你具体说说其“巧妙浑成”在哪里。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叠词的运用。

请在2分钟内将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回顾一遍。

四、课外延伸(选做)
比较《迢迢牵牛星》和《鹊桥仙》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短歌行》
一、自主学习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人。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其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富有独创性,气韵沉雄,古直悲凉,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其文亦清峻通脱。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苍凉悲壮。

代表作品有《短歌行》、《龟虽寿》、《蒿里行》、《观沧海》等。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
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2、字音、词义
譬()衿()呦呦()笙()瑟()掇()阡()匝()哺()契()阔谈宴()
当歌:几何:何以:
但为:沉吟:相存:
契阔:不厌:
3、通假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4、一词多义
去日苦多()
去一去三十年()
相去复几许()
5、词类活用
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②对酒当歌()
③鼓瑟吹笙 ( )
④去日苦多 ( )
6、文言句式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二、随堂导学探究
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1、通读全诗,请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字,诗人“”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要点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方法
2、找出诗中四个化用典故的句子,并分析讨论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结合
书下注解进行讨论)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还有哪些运用同样的修辞的诗句,除了以上修辞外,还运用了那些修辞?请找出来并分析。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比喻的运用。

请在2分钟内将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回顾一遍。

四、课外延伸(选做)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归园田居》
一、自主学习
1、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

后期(41 岁以后)陶渊明因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

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陶诗今存 125 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
就最高。

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弃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代表作品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字音、词义
羁鸟()守拙()暧暧()荫后檐()暧暧:()依依:
()3、一词多义
盈盈一水间()
间草屋八九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守拙归园田()
归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图子自归()
少无适俗韵()

适彼乐土()
4、文言句式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二、随堂导学探究
要点一: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感情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归”字是题眼,请同学们围绕“归”来解读诗歌。

要点二: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方法
2、“尘网”、“羁鸟”、“池鱼”、“樊笼”这些词语各比喻什么?诗人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温馨提示:抓住这些喻体的本质特点分析)
3、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来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农村生活场景?他又是按怎样的顺序或手法来描写的呢?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是比喻和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2分钟内将所学的内容迅速地回顾一遍。

四、课外延伸(选做)
请从以动衬静的角度来赏析下面这首诗。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