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析部分习题

合集下载

光学练习题答案

光学练习题答案

一、判断题1. 光程是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几何路程。

(× )2. 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距离为d 时,光程也为d 。

( × )3. 在劈尖干涉实验中,若劈尖角变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间隔会变大。

( × )4.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减小狭缝之间的距离,其他条件不变,则接收屏上的条纹间隔会变大(√)5.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增大单缝的宽度,则接收屏上的条纹间隔会变小。

( √ )6. 根据光的偏振理论,经过偏振片后有消光现象的入射光一定是线偏振光。

( √ )7.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按“半波带”法分析,就是将缝宽按入射光波长的一半来划分,若缝宽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则相应级次的条纹为明条纹。

( × ) 8. 自然光一定不是单色光,而线偏振光一定是单色光。

( × ) 9. 若两束光的频率相等,则两束光相遇就可以产生干涉。

( × ) 10. 将牛顿环装置放入水中,则观察到牛顿环将向中心收缩。

( √ ) 11.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与光学仪器的口径成正比。

( √ ) 12. 在单缝衍射中,越远离屏幕中心的条纹亮度越暗。

( √ ) 13. 空气牛顿环的反射光线干涉图像中心一定是一个暗斑。

( √ ) 14. 当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是线偏振光。

( × ) 二、填空题1.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由a 点传播到b 点相位变化了8π,则a 、b 两点之间的几何距离为4nλ。

2. 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23=n 的介质中传播,若由S 点传到P 点时,相位变化为π,则S、P 间的几何路程为2nλ;光程为2λ。

3.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果屏幕向狭缝靠近,干涉条纹变__密__ ___,若缝距变小,干涉条纹变____疏__。

(填“疏”或“密”)4.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的最小厚度为4nλ。

(完整版)物理光学各章典型习题及部分习题解答1

(完整版)物理光学各章典型习题及部分习题解答1


3 2

kz

cos1200
π
ky 0
E
E0
cos
2πc
t
3
x
π
z
0
由于

k
因此,为空间周期为:
x
2π kx
2 3
3

z
2π kz
2

y
不存在
空间频率为:
fx
1
x
3
2

1
fz z
1
2

fy 0
例题1-2 一束光强为Ii 的自然光在某界面上反射,其 s光和p光的反射系数分别为rs=0.2和rp=0.1,求反射光 的偏振度。 解:s光和p光的反射率分别为
(900
1 )
tg1
n介 n水
tg1
n水
900
14.710
例题 例题1-3 折射、反射两光束互相垂直,入射、折射
媒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1、n2。证明此时=B=arctg
(n2/n1),并分别求出n1=1.0,n2=1.5和n1=1.5,
n2=1.0两种情况的B 。i r
n1
/2
n2
由于 可得
t
i t π-π/2 n1 sini n2 sint
n1 sini
Rs rs2 0.04 Rp rp2 0.01
反射光中s分量和p分量的光强分别为
Is
Rs Iis
1 2
Rs Ii
Ip
Rp Iip
1 2
Rp Ii
由偏振光的定义,反射光的偏振度为
P=
Is
Ip
1 2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

光学分析法导论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1. 光速c≈3×1010cm·s-1是在中测得的。

2.原子内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原子外层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和。

3.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当于光,分子中电子跃迁的能量相当于光。

4.钠的基态光谱项为,钠的共振谱线以表示。

5.,和三种光分析方法是利用线光谱进行检测的。

二.选择题1.电磁辐射的微粒性表现在下述哪种性质上A. 能量B. 频率C. 波长D. 波数2.当辐射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下述哪种参量不变?A. 波长B.频率C.速度D.方向3.镁的L=2光谱项可具有几个J值?A.1B.2C.3D.44.下述哪种分析方法是基于发射原理的?A.红外光谱法B.荧光光度法C.核磁共振波谱法D.分光光度法5.带光谱是由于A 炽热固体发射的结果B 受激分子发射的结果C 受激原子发射的结果D 简单离子发射的结果三.计算题1. 1.50A0的X射线其波数(σ)应为多少?2. 670.7nm的锂线其频率(υ)应为多少?3. 波数为3300cm-1。

其波长应为多少纳米?4.铜的共振线激发电位为3.824eV,其波长应为(h=6.63×10-34J·s;c=3.0×1010cm·s-1;1eV=1.602×10一19J)多少埃(A0)?5.可见光相应的能量范围应为多少电子伏特?四.解释下列名词:1.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2.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3.分子振动光谱和分子转动光谱4.统计权重和简并度五.写出镁原子基态和第一激发态的光谱支项。

6.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测得相应的吸光度如下βB/(mg.L-1)0.5 1.0 2.0 3.0 4.0 5.0A 0.140 0.160 0.280 0.380 0.410 0.540试写出该标准曲线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求出相关系数。

傅立叶光学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

傅立叶光学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傅里叶分析部份习题解答及参考答案[1-1] 试分别写出图X1-1中所示图形的函数表达式。

图X1-1 习题[1-1]各函数图形解:(a)−∧L x x a 0 (b) () ∧−−L x b a L x a 2rect(c) ()x L x a sgn 2rect (d) x L x cos 2rect[1-2] 试证明下列各式。

(1) += 21comb 21comb x x- (2) ()()x i e x x x πcomb comb 2comb +=(3)()()()x x N x N ππsin sin lim comb ∞→= (4) ()()xx x πωδωsin lim ∞→=(5)()()∫∞∞−=ωωπδd cos 21x x (6)()ωπδωd 21∫∞∞−±=x i e x解:(1)原式左端∑∑∞−∞=∞−∞=+−−=−−=m n m x n x 12121δδ 令()1−=m n=−+=∑∞−∞=m m x 21δ右端 (2)()∑∑∞−∞=∞−∞=−=−= n n n x n x x 2222comb δδ n 2只取偶数()()∑∞−∞=−=m m x x δcomb()()πδδππm m x e m x e x m im m x i cos 2comb ∑∑∞−∞=∞−∞=−=−=当=m 奇数时,()()0comb comb =+xi ex x π;当=m 偶数时,令n m 2=,则12 cos =x π,并且有: ()()()∑∞−∞=−=+n n x x x 22e comb comb xi δπ 得证。

(3)由公式(1-8-7)知:()∑∞−∞=−=n nxex π2i comb上式可视为等比级数求和,其前N 项之和为:()()()()()x Nx e e e e e e e e q q a S x i x i x i Nx i Nx i Nx i x i Nx i N N ππππππππππsin sin 1111221=−−=−−=−−=−−−−−− 所以 ()()()x Nx S x N N N ππsin sin limlim comb ∞→∞→==得证。

部分光学习题

部分光学习题

求证:012222=∂∂-∇tH v H 求柱面波的波函数。

在离无线电发射机10km 远处飞行的一架飞机,收到功率密度为10μW/㎡的信号。

试计算:(1) 在飞机上来自此信号的电场强度大小;(2) 相应的磁场强度大小;(3) 发电机的总功率。

一束线偏振光以45°角入射到空气-玻璃界面,线偏振光的电矢量垂直于入射面。

假设玻璃的折射率为1.5,试求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光波垂直入射到玻璃-空气界面,玻璃折射率n=1.5,试计算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反射率和透射率。

光束垂直入射到45°直角棱镜的一个侧面,光束经斜面反射后从第二个侧面透出(见图1.50)。

若入射光强度为I 0,问从棱镜透出的光束的强度为多少?设棱镜的折射率为1.52,并且不考虑棱镜的吸收。

图1.53所示是一根直圆柱形光纤,光纤纤心的折射率为n 1,光纤包成的折射率为n 2,并且n 1>n 2。

(1)证明入射光的最大孔径角2u 满足关系式sinu=(n 12-n 22)1/2; (2) 若n 1=1.62,n 2=1.52,最大孔径角等于多少?如图2.28所示,从S 1和S 2发出的地磁波的波长为10m ,两波在彼此相距很近的P 1和P 2点处的强度分别为9W/㎡和16W/㎡。

若S 1P 1=2560m ,S 1P 1=2450m ,S 2P 1=3000m,S 2P 2=2555m ,问P1和P2两点处的电磁波的强度等于多少?(假设两波从S 1和S 2发出时同相位)。

在维纳光驻波实验中,涂有感光乳胶膜的玻璃片的长度为1cm 。

玻璃片一端与反射镜接触,另一端与反射镜相距10μm 。

试验中测量出乳胶上两个黑纹的距离为250μm ,问所用的光波的波长是多少?一个右旋圆偏振光在50°角下入射到空气-玻璃界面(玻璃的折射率n=1.5),试决定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偏振状态。

确定其正交分量由下面两式表示的光波的偏振态:在双缝夫琅禾费衍射试验中,所用光波波长λ=632.8nm ,透镜焦距f=50cm ,观察到两相邻亮条纹之间的距离e=1.5mm ,并且第4级亮纹缺级。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集与答案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集与答案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集与答案一、单选题1. 光学简导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引导光线传输B. 调节光的强度C. 调节光的颜色D. 放大光的角度答案:A2. 以下哪个现象展示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A. 反射B. 折射C. 散射D. 干涉答案:A3. 某光源通过一种单缝狭缝时,在屏幕上观察到的是一个中央亮度明显高于两边的条纹,这是由于什么现象引起的?A. 反射B. 散射D. 干涉答案:C4. 以下哪一个现象表明光的波动性?A. 光在真空中传播时的速度恒定B. 光沿直线传播C. 光在介质中折射D. 光的干涉现象答案:D5. 光通过一个透镜后,如果光线聚焦在透光屏上,则透镜的类型是: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分光镜D. 覆膜答案:A二、多选题1. 下面几种光源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有哪些?B. 白炽灯光C. 激光D. 火焰光E. 荧光灯光答案:A、D2. 以下关于光学折射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 光只在真空中能以光速传播B. 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速度越快C.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D. 折射率是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答案:C、D3.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光的干涉现象?A. 彩虹B. 杂纹C. 油膜颜色D. 空气中的飞蛾答案:A、B、C4. 以下哪些颜色的光波长较长?A. 红光B. 蓝光C. 紫光D. 绿光答案:A、C5.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的结果是一系列彩色条纹B. 黑暗室中进行的光学实验无法看到效果C. 如果两束相干光叠加在一起,会产生干涉现象D. 在实验室进行的光学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无关答案:C三、简答题1. 解释光的散射现象,并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光的散射是指光线与物质颗粒碰撞后改变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散射现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太阳光在大气中的散射现象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在傍晚时分呈现出红色的现象;激光散射可用于光通信中的光纤通信和激光雷达技术等。

光学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光学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光学分析练习题一、选择题1、摩尔吸光系数ε与下面因素中有关系的量是(D)A. 比色皿厚度;B. 有色物质浓度;C. 比色皿材料;D. 入射波长2、测定纯金属钴中微量锰时,在酸性溶液中用KIO4氧化Mn2+为MnO4-后进行分光光度的测定。

若用纯金属锰标准溶液在同样工作条件下作标准曲线,则参比溶液应为(D)(提示:钴溶液呈粉红色)A.含钴的溶液;B. 含钴和KIO4的溶液;C. 蒸馏水;D. 三种溶液都可以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下列哪种粒子吸收,然后由辐射特征谱线光被减弱的程度,来测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D)A. 原子;B. 激发态原子;C. 分子;D. 基态原子4、在火焰原子化过程中,下列哪一个化学反应是不可能发生的(C)A. 电离;B. 化合;C. 还原;D. 聚合5、待测元素能给出两倍于仪器噪声的读数时的浓度或量,称为(A)A. 检出限;B. 灵敏度;C. 特征浓度;D. 最小检出量6、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D)A. 产生紫外光;B.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C. 发射足够强度的连续波长的光;D.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7、紫外光谱的电磁波谱范围是(C)A:400~760nm B:0.75~2.5μm C:200~400nm D:2.5~25μm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主要干扰来自于(B)A:空心阴极灯B:原子化系统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9. 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及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的主要区别在于(D)A:所依据的原子吸收原理不同B:所采用的光源不同C:所利用的分光系统不同D:所采用的原子化方式不同10. 原子吸收光谱是由下列哪种粒子产生的(B )A:固体物质中原子的外层电子B: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外层电子C:气态物质中激发态原子的外层电子D:气态物质中基态原子的内层电子二、填空1、原子吸收法中常用的原子化器是_火焰原子化器,非火焰原子化器。

第一部分-晶体光学习题

第一部分-晶体光学习题

第一部分晶体光学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矿物边缘、糙面的明显程度及突起高低,可将突起划分为六个等级,它们的折射率范围分别是:负高突起<_____<负低突起<_____<正低突起<_____<正中突起<_____正高突起<_____<正极高突起2.已知普通角闪石的三个主折射率1.701、1.692、1.665,Ng与Z轴的夹角为260,β=1060,薄片厚度为0.03mm,求:折射率值:Ng= ;Nm= ;Np= ,该矿物的突起等级大致为____ __,最大双折率,最高干涉色____ _,光性,⊥Bxa切面的双折率值,相应的干涉色在(010)切面上消光角延性符号;在下列切面上的消光类型分别是:(010)面;(001)面。

3.均质体矿物为晶系,其光率体形态为,一轴晶矿物包括、、晶系,其光率体为,有________ ___个圆切面,一轴晶有个光轴,有个光学主轴。

二轴晶矿物包括、________、、晶系,光率体形态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有___ _ __个圆切面。

二轴晶光率体有个光轴,有个光学主轴。

4. 已知某矿物Ne=1.485,No=1.657,该矿物具_________突起,当Ne平行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时显_________突起,此时提升镜筒贝克线向_移动;当No平行下偏光镜的振动方向时显________突起,该矿物为________光性,通常具________干涉色。

5. 石英的最大双折射率为0.009,平行光轴切面干涉色为Ⅱ级蓝,问这块薄片的厚度是多少____________。

6. 观察矿物的解理时,要看解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 矿物颗粒的颜色及多色性和干涉色应分别在_____ ___ 、_____ ___条件下进行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光分析方法导论一、选择题1、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γ射线( ) A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B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C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 D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2、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 射线、微波、γ射线( ) A 、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B 、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 射线、γ射线 C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 D 、γ射线、X 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3、请按能量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 A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远紫外 B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远紫外、近紫外 C 、远紫外、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 D 、近紫外、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4、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 ) A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远紫外 B 、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远紫外、近紫外 C 、远紫外、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 D 、近紫外、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5、下列哪种光谱分析法不属于吸收光谱( )A 、分子荧光光谱法B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D 、红外吸收光谱法 6、下列哪种光谱分析属于发射光谱法( )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 、原子荧光光谱法D 、激光拉曼光谱法7、某分子的转动能级差0.05eV E ∆=,产生此能级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波长为( ) A 、2.48μm B 、24.8μm C 、248μm D 、2480μm8、产生能级差 2.5eV E ∆=的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为( ) A 、Hz 100.613⨯ B 、Hz 100.614⨯ C 、Hz 100.615⨯ D 、Hz 100.616⨯9、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λ-波长,σ-波数)( ) A 、c σ B 、σc C 、1λ D 、c σ10、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1)X 射线、(2)红外区、(3)无线电波、(4)紫外和可见光区请指出:( ) (A) 能量最小者 (B)频率最小者 (C)波数最大者 (D)波长最短者 11、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A 、频率B 、波长C 、波数D 、传播速度第二章答案单选题:1-5:B C A C A6-11:C B B B A.B 选3,C.D 选1 AC第三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B 、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 、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 、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 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 )A 、空心阴极灯B 、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 、棱镜和光栅D 、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 、Mn 、Cu 、Fe 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 )A 、火焰B 、直流电弧C 、高压火花D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 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 、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 、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 、原子核的振动 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A 、交流电弧B 、直流电弧C 、高压火花D 、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 。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 。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gr,符号,其中Mg 表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3、谱线自吸四、简述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3、简述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4、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 6、何谓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6:D B D D B B (因直流电弧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未。

所以选择B 。

二、填空题:1、强度大(能量大),稳定;亮度大(强度大),照明均匀(对光谱仪狭缝);2、检出限低,基体效应小,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高频发生器,等离子矩管,进样系统(装置)3、元素符号;原子线;谱线强度级别;自吸;波长(A )4、ba I C =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原子或离子中某一外层电子由基态激发到高能级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电位:当外界的能量足够大时,可把原子中的电子激发至无穷远处,也即脱离原子核的束缚,使原子发生电离成为离子的过程,使原子电离所需的最低能量叫电离电位。

2、灵敏线:各种元素谱线中最容易激发或激发电位较低的谱线;共振线: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所辐射的谱线;最后线:最后消失的谱线。

3、谱线自吸:原子在高温时被激发,发射某一波长的谱线,而处于低温状态的同类原子又能吸收这一波长的辐射,这种现象称为自吸现象。

四、简述题:1、试样蒸发、激发产生辐射→色散分光形成光谱→检测、记录光谱→根据光谱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2、答:定性分析依据:特征谱线的波长;定性分析方法:标准试样光谱比较法、元素光谱图比较法。

定量分析依据:特征谱线的强度(黑度)。

定量分析方法:内标法。

3、谱线强度表达式为: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影响谱线强度(I)的因素有:(1)激发电位(E q ),I qp 与E q 是负指数关系,E q 愈大,I qp 愈小。

(2)跃迁几率(A qp ),I qp 与A qp 成正比。

(3)统计权重(g q /g 0),统计权重是与能级简并度有关的常数,I qp 与g q /g 0成正比。

ν-=⋅⋅⋅⋅00()q q E qp q pp Tq g I A eh g N(4)温度(T),T升高,I qp增大,但I qp与T关系往往是曲线关系,谱线各有其最合适的温度,在此温度时,I qp最大。

(5)原子(N0),I qp与N0成正比,由于N0是元素的浓度©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N0正比于浓度C ,这是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4、谱线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为:I=aC blogI=loga+blogC上式中,a,b在一定条件下为常数,在常数的情况下,谱线强度(I)与被测物浓度(C)成正比,这就是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b称自吸系数,无自吸时,b=1,b﹤1有自吸,b愈小,自吸愈大。

a与试样的蒸发有关,受试样组成、形态及放电条件等的影响。

正因为a的情况,在实验过程中,a值不可能保持一常数,a值变化,I随着变化,因此,通过测量谱线的绝对强度(I)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会产生较大误差,准确度受到影响。

假如采用内标法,即引用内标线与被测元素的分标线组成分析线对,其基本关系式为:logI1/I2=loga+blogC式中,I1和2为分析线和内标线的强度采用测量分析线对的相对强度(I1/I2)来代替谱线绝对强度(I)就可以减少实验条件变化(a的变化)的影响,也即实验条件变化对谱线绝对强度有较大的影响,但对分析线和内标线强度影响是均等的,其相对强度受影响不大,这样就能减少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这就是要引入内标元素,采用内标法的原因所在。

5、所谓分析线对指在分析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根谱线,称为分析线,在内标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根谱线,称为内标线。

这两根线组成分析对,然后以分析线对相对强度与被分析元素含量的关系来进行光谱定量分析。

选用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基本条件:⑴内标元素与分析元素必须尽可能具有相近的沸点、熔点及化学反应性能,使它们的蒸发行为相似。

⑵内标线与分析线必须具有相近的激发电位。

⑶分析线对无自吸现象,b=1⑷分析线及内标线应无光谱线干扰。

⑸考虑到摄谱法,分析线对的波长应尽可能靠近(γ保持不变),且分析线对黑度值必须落在相板的乳剂特征曲线直线部分。

⑹内标元素在标样与试剂中的含量为定值。

第四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一、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 )A 、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 、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C 、产生紫外光D 、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 2、原子吸收分析法测定铷(Rb)时,加入1%钠盐溶液其作用是:( ) A 、减少背景 B 、提高火焰温度 C 、减少Rb 电离 D 、提高Rb +的浓度 3、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 ( ) A 、阴极材料 B 、填充气体 C 、灯电流 D 、阳极材料4、某些易电离的元素在火焰中易发生电离而产生电离干扰,使参与原子吸收的基态原子数减少,从而引起原子吸收信号的降低。

为了消除电离干扰,我们一般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 A 、扣除背景 B 、使用高温火焰 C 、加入释放剂、保护剂和缓冲剂D 、加入比待测元素更易电离的元素来抑制待测元素的电离5、当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共存元素的吸收线相互重叠,不能分开时,可采用的办法是( ) A 、扣除背景 B 、加入消电离剂 C 、采用其它分析线D 、采用稀释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排除干扰6、原子荧光按形成机理可分为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原子荧光,其中非共振荧光又可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和热助荧光。

在上述各种荧光中哪种荧光强度最大的的,常用来作为分析线( ) A 、共振荧光 B 、直跃线荧光 C 、热助荧光 D 、敏化原子荧光7、欲测定血清中的锌和镉(~Zn 2μg/mL ,Cd 0.003μg/mL ),应选用下列哪种原子光谱分析法( ) 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原子发射光谱法 C 、原子荧光光谱法 D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8、欲测定废水中的砷(~0.x μg/mL ),应选用下列哪种原子光谱分析法( ) A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原子发射光谱法 C 、紫外吸收光谱法 D 、红外吸收光谱法9、欲测定鱼肉中的汞(x μg/mL ),应选用下列哪种原子光谱分析法( ) A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B 、原子发射光谱法 C 、紫外吸收光谱法 D 、红外吸收光谱法1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可用下列哪种示意图来表示( )A BD、以上答案都不对11、原子吸收谱线的宽度主要决定于()A、自然变宽 B.多普勒变宽和自然变宽C、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D、场致变宽12、原子吸收光谱产生的原因是()A、分子中电子能级跃迁B、转动能级跃迁C、振动能级跃迁D、原子最外层电子跃迁13、原子吸收中背景干扰主要来源于()A、火焰中待测元素发射的谱线B、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C、光源辐射的非共振线D、分子吸收14、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原子蒸汽对共振辐射的吸收程度与()A、透射光强度I有线性关系B、基态原子数N0成正比C、激发态原子数N j成正比D、被测物质N0/Nj成正比15、AAS测量的是()A、溶液中分子的吸收B、蒸汽中分子的吸收C、溶液中原子的吸收D、蒸汽中原子的吸收16、AAS选择性好,是因为()A、原子化效率高B、光源发出的特征辐射只能被特定的基态原子所吸收C、检测器灵敏度高D、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数不受温度影响17、在原子吸收分析中,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空心阴极灯B、原子化系统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18、多普勒变宽产生的原因是()A、被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B、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C、被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的影响19、氢化物发生原子化法主要用于测定As、Bi、Ge、Sn、Sb、Se、Te等元素,常用的还原剂是()A、NaBH4B、Na2SO4C、SnCl2D、Zn20、双光束与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比较,前者突出的优点是()A、灵敏度高B、可以消除背景的影响C、便于采用最大的狭缝宽度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21、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可以除物理干扰的定量方法是()A、标准曲线法B、标准加入法C、内标法D、直接比较法22、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钙时,加入EDTA是为了消除()A、物理干扰B、化学干扰C、电离干扰D、背景吸收2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时,磷酸根有干扰,消除方法是加入()A、LaCl3 B 、NaCl C、丙酮D、CHCl324. 根据IUPAC规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为()A、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素的浓度B、产生1%吸收所需被测元素的质量C、一定条件下,被测物含量或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所影起测量信号的变化D、在给定置信水平内,可以从式样中定性检测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25、采用峰值吸收测量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满足()A、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B、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C、发射线半宽度大于吸收线半宽度D、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26、吸收线的轮廓,用以下哪些参数来表征?()A、波长B、谱线半宽度C、中心频率D、吸收系数27、消除物理干扰常用的方法是()A、加入释放剂和保护剂B、采用标准加入法C、使用高温火焰D、配置与被测式样组成相似的标准样品28、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A、在保证稳定和合适光强输出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较低的灯电流B、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C、尽量提高原子化温度D、调整燃烧器的高度,使测量光束从基态原子浓度最大的火焰区通过二、填空题1、空心阴极灯是一种光源,它的发射光谱具有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