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情感美文《阅微草堂笔记》三则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阅微草堂笔记 梦语》翻译素材 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阅微草堂笔记 梦语》翻译素材 新人教版

阅微草堂笔记·梦语原文:御史某之伏法也,有问官白昼假寐,恍惚见之,惊问曰:“君有冤耶?”曰:“言官受赂鬻章奏,于法当诛,吾何冤?”曰:“不冤,何为来见我?”曰:“有憾于君。

”曰:“问官七八人,旧交如我者亦两三人,何独憾我?”曰:“我与君有宿隙,不过进取相轧耳,非不共戴天者也。

我对簿时,君虽引嫌不问,而阳阳有德色;我狱成时,君虽虚词慰藉,而隐隐含轻薄。

是他人据法置我死,而君以修怨快我死也。

患难之际,此最伤人心,吾安得不憾?”问官惶恐愧谢曰:“然则君将报我乎?”曰:“我死于法,安得报君。

君居心如是,自非载福之道,亦无庸我报。

特意有不平,使君知之耳。

”语讫,若睡若醒,开目已失所在,案上残茗尚微温。

后所亲见其惘惘如失,阴叩之,乃具道始末,喟然曰:“幸哉我未下石也,其饮恨犹如是。

曾子曰:‘哀矜勿喜。

’不其然乎!”所亲为人述之,亦喟然曰:“一有私心,虽当其罪犹不服,况不当其罪乎!”译文:有一名官居御史的人因贪赃枉法被处死后,有位参与审讯的官员白天打盹儿,恍惚之中见到了这位死去的御史,便惊恐地问:“你有冤吗?”御史回答说:“身为御史,接受贿赂,出卖奏章,依法应当处死,我能有什么冤屈?”官员说:“既然没有冤屈,为什么来见我?”御史说:“我怨恨你。

”官员说:“审理你这桩案子的有七、八个人,其中像我这样和你有交情的也有两、三个人,为什么你只怨恨我一个人?”御史说:“我与你一向不合,这不过是仕途上的相互争斗,并非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

审讯我的时候,虽说你为了避嫌一言不发,却流露出洋洋得意的神色;定案后,你虽然也来说些空话安慰我,却掩饰不住幸灾乐祸的心理。

当别人依法置我于死地时,你却因你我之间的旧怨高兴我死。

患难之际,这是最伤人心的,我怎么不怨恨你呢?”官员惶恐不安地问:“这么说来,你要报复我吗?”御史说:“我是犯法而死,怎么能报复你呢。

再说,你有这样的居心,自然也不会有得福之道了,也用不着我来报复。

我只是心中不平,让你知道罢了。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翻译

原文:乙丑岁,余自宛赴滇,过马平,夜泊河干。

遥闻楼上笛声,泠泠如秋水。

余疑其别有幽情,遂命小童唤酒,倚楼而听。

既而酒至,楼上人亦至。

一美少年,约二十许,衣锦袍,丰姿秀整。

余谓其必为富贵家子弟,酒阑人散,少年亦去。

越数日,余游西山,遇一老翁,须发皓白,衣布袍,背负药篓,携手行。

余问:“老丈何往?”翁答:“往采药耳。

”余问:“此地多药草乎?”翁曰:“药草虽多,然采之不易。

须识其性,辨其形,方可获真品。

”余喜其言,遂随翁往采药。

行至一处,翁指一草曰:“此为丹参,性温,味苦,能补心气,治心悸。

”又指一草曰:“此为当归,性温,味甘,能养血调经,治血虚。

”余一一细问,翁皆详答。

行至一溪边,翁忽止步,曰:“此间有一异草,名为‘相思草’,能令人相思。

”余曰:“相思草?闻之未见。

”翁曰:“此草生于水边,叶似柳,花似菊,每年春末夏初,花开时,人见之,必相思不已。

”余问:“此草有何灵异?”翁曰:“相传,此草能通灵,凡相思之人,持此草,必能见其心之所思之人。

”余闻之,心生好奇,欲一睹其貌。

翁遂从篓中取出一束相思草,递与余。

余持草而望,果见一美少年,立于溪边,衣锦袍,丰姿秀整,与酒楼中所遇少年无二。

余惊异不已,遂问翁:“此少年何人?”翁曰:“此少年即酒楼中所遇少年,因思念故人,故在此等待。

”余问:“故人是谁?”翁曰:“此少年之故人,已故多年,其魂魄附于此草,故能在此等待。

”余闻之,感慨万分。

翁曰:“人生在世,有情人难成眷属,皆因缘分未到。

此草虽异,然亦不能强求。

人生如梦,缘起缘灭,唯愿君珍惜眼前人,勿负青春岁月。

”余谢翁之教诲,遂与翁告别,携相思草归去。

自此,余每逢佳节,必思念酒楼中所遇少年,然终未再见其面。

然心中所思,如草之相思,绵绵不绝。

译文:乙丑年,我从宛地前往滇地,经过马平,在河边过夜。

远远地听到楼上有人吹笛,声音清脆如秋水。

我怀疑楼上有别样的情感,于是叫小童拿酒来,倚着楼台听。

不久酒来了,楼上的人也来了。

一个大约二十岁的美少年,穿着锦衣,身材秀整。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董家庄佃户丁锦,生一子曰二牛。

又一女赘曹宁为婿,相助工作,甚相得也。

二牛生一子曰三宝。

女亦生一女,因住母家,遂联名曰四宝。

其生也同年同月,差数日耳。

姑嫂互相抱携,互相乳哺,襁褓中已结婚姻。

三宝四宝又甚相爱,稍长,即跬步不离。

小家不知别嫌疑,于二儿嬉戏时,每指曰:“此汝夫,此汝妇也。

”二儿虽不知为何语,然闻之则已稔矣。

七八岁外,稍稍解事,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不相避忌。

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锦夫妇并殁。

曹宁先流转至京师,贫不自存,质四宝于陈郎中家——不知其名,惟知为江南人——二牛继至,会郎中求馆僮,亦质三宝于其家,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

郎中家法严,每笞四宝,三宝必暗泣;笞三宝,四宝亦然。

郎中疑之,转质四宝于郑氏,而逐三宝。

三宝仍投旧媒媪又引与一家为馆僮久而微闻四宝所在乃夤缘入郑氏家数日后得见四宝相持痛哭时已十三四矣。

郑氏怪之,则诡以兄妹相逢对。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遂不疑。

然内外隔绝,仅出入时相与目成而已。

后岁稔,二牛、曹宁并赴京赎子女,辗转寻访至郑氏。

郑氏始知其本夫妇,意甚悯恻,欲助之合卺而仍留服役。

其馆师严某,讲学家也,不知古今事异,昌言排斥曰:“中表为婚礼所禁,亦律所禁,违之且有天诛。

主人意虽善,然我辈读书人,当以风化为己任,见悖理而不沮,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

”以去就力争。

郑氏故良懦,二牛、曹宁亦乡愚,闻违法罪重,皆慑而止。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不数月病卒。

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

或曰:“四宝虽被迫胁去,然毁容哭泣,实未与选人共房帏。

惜不知其详耳。

”果其如是,则是二人者,天上人间,会当相见,定非一瞑不视者矣。

惟严某作此恶业,不知何心,亦不知其究竟,然神理昭昭,当无善报。

或又曰:“是非泥古,亦非好名,殆觊觎四宝,欲以自侍耳。

”若然,则地狱之设,正为斯人矣。

【注】1夤缘,本指攀附上升,后喻攀附权贵,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甚相得也得:契合B. 然闻之则已稔矣稔:成熟C. 则诡以兄妹相逢对诡: 假装D. 后四宝鬻为选人妾,鬻:卖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二儿虽不知为何语四宝虽被迫胁去B. 然俱随二牛之母同卧起笞三宝,四宝亦然C.而诫勿言与四宝为夫妇见悖理而不沮D. 郑氏以其名行第相连以去就力争11.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家不知别嫌疑屋子小不知道怎么躲避嫌疑B.会康熙辛丑至雍正癸卯,岁屡歉适逢康熙辛丑年到雍正癸卯年,年年歉收C.是成人之恶,非君子也这是促成别人做坏事,不是君子的行为D.三宝发狂走出,莫知所终三宝发疯跑出去,没有人知道他去哪儿了12.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夏读志怪——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

夏读志怪——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

夏读志怪——读《阅微草堂笔记》有感每个人小时候神仙鬼怪之类的事感兴趣,我也不例外,小时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看这方面的电视剧了。

稍大一些便知道有一本很有名的志怪小说叫《聊斋异志》,便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这本书。

后来便沉浸在书的海洋中无法自拔了。

再后来,我才知道爸爸给我买的是最简单的少儿白话版。

其实我最喜欢的志怪小说还不是《聊斋异志》而是《阅微草堂笔记》。

我是个知识面很浅的人,知道这本书还是在七年级时上的一篇课文叫《河中石兽》,当时读了这篇文章,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背景。

才知道这篇文章源自《阅微草堂笔记》。

后来老师跟我们说作者是纪昀,又叫纪晓岚,当时便联想到了《铁齿铜牙纪晓岚》,于是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好奇。

今年暑假有时间终于可以上书店买这本书了。

《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主要是讲志怪奇事,但也有很多人生启示,《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所作,纪昀作为一个朝廷高官,写这些家里长短,其实是展示了纪昀作为一代鸿儒,对人生的思考:人的生存意义是什么?我们人们该有着怎样的精神追求?在这本书里都有体现,其实这并不像《聊斋志异》那样,而是更像一本寓言故事集,在故事的最后纪昀总会附上自己的看法与该篇的人生道理,让人在为故事的趣味性而发笑的时候,又能引人向更深层次的方面去思考。

实在是我们高中生必读的一本书,况且这本书也可以让我们学习更多的文言知识。

其实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关于一个乞讨的女人的故事,她手拿着一碗饭宁愿饿倒在路边也没有吃,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婆婆还没有吃。

后来她对问她的那个人说了一个故事,以前她没有这么孝顺,但是凡事都知道听婆婆的,有一次她和婆婆在一个破庙里躲雨,听到一个声音问另一个声音,说你为什么没有看清楚路,冲撞了贵人。

另一个声音说,手上拿着追缴的公文太着急了没有看清路。

先开始的那个声音又说,贵人的头上都有七彩祥云,隔着老远都能看见你难道没有看清吗?两个声音说完后,就听到了后面的那个声音,因为被打,而发出的求饶声。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原文+译文(全集)内容概述《阅微草堂笔记》是五种笔记小说的合集,《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的遣兴之作,“迫录见闻”、“时作杂记”,却非“消闲“之作,其中寓有深意。

其指导思想是“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劝善惩恶。

此书采访范围,上起祖辈、官员、师友,下至晚辈、仆人、士兵等。

所记内容,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地方风情、宦海变幻,诗词文章、典章名物、医卜星相、奇情轶事均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名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今河北献县)。

乾隆十九年进士,由编修、翰林院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

清代学问,至乾嘉而称为极盛,出现许多鸿儒博学,以儒家经书(兼及史部)为研究对象,考证字音、字义、名物、制度、版本等,开辟出小学(语言文字学)、金石、辑逸、校勘等辅助学科;大多考据精核,穷源溯委,词必有徵,由此形成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学术研究的巅峰时期。

至今学术界提起“乾喜学派”,仍是如雷贯耳。

纪昀平生活动,事业成就,皆在乾隆、嘉庆年间。

就在那个国学兴盛、人才济济的时代,纪昀以“学问优”而为乾隆皇帝所赏识,被委任为编修《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试想若非胸罗星宿、笔补造化者,岂能凌驾一代,膺此重任?而纪昀确实不负众望,他囊括典经,牢笼述作,斟酌圣贤,剖破毫发,最终修成光前绝后的鸿文巨制。

其倾注一生心血所撰的《四库全书总目题要》,尤为研究国学者必读之作。

《清史稿》评纪昀说:“昀学问渊通。

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铜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写成的笔记小说。

原为五种,即《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至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陆续写成。

每一种书成后,还未最终定稿,即被市廛书坊盗印窃刊,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阅微草堂笔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阅微草堂笔记》5种24卷,清纪昀著。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

《阅微草堂笔记》文言文练习答案及翻译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7分)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

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

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

尝倩①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

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

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

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②。

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于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

侧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

或笑之,则欻④隐。

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阿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⑤。

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⑥。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倩:请。

②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

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③洫:田间的水道。

④欻(xu):忽然。

⑤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语出《周易》。

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和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⑥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语出(孟子》。

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是需要自己寻求的。

17、(4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盖规之也 ( ) (3)会有土寇( )(2)自谓可将十万( ) (4)沟洫甫成( )18、(2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块然无与伍 (2)次日伺之,复然(3)几为所擒 (4)人几为鱼A、(1)(2)相同, (3)(4)相同B、(1)(2)不同,(3)(4)不同C、(1)(2)不同, (3)(4)相同D、(1)(2)相同,(3)(4)不同19、(6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阅微草堂笔记》三情的身体美学

《阅微草堂笔记》三情的身体美学

《阅微草堂笔记》三情的身体美学作者:许光文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8期许光文内容摘要:本文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情感故事分为三类:一种是异性之情。

第二种是同性之情。

第三种则是“反理”之情。

这三情的故事之中,有着大量的栩栩如生对于人物体态、声色与言语的身体描写,尤其是小说中人物身体的形态语言所带来的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

由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作为出发,进一步发展与延伸,微探中国古典小说中对于人物身体的描写的精妙与丰富,领略中国古代文学身体美学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异性之情同性之情“反理”之情身体美学《阅微草堂笔记》作为清代笔记的翘楚,以奇朴之笔法,摄取物象情状之外,诉“托鬼狐以抒己见,隽思妙语,十足解颐。

”之宗旨。

全书共计二十四卷,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和《滦阳续录》六卷。

全卷看来,纪昀的笔法“外轻”却“内秀”,对生活的理性关照十分明显,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借智慧,把对幻象的审美巧妙地呈现出来,将理趣融入了雍容淡雅之中,回味之余,挖掘进去,深层关照的人性的情感则是愈加浓厚的。

本文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情感故事分为三类:一种是异性之情。

第二种是同性之情。

第三种则是“反理”之情。

这三情的故事之中,有着大量的栩栩如生对于人物体态、声色与言语的身体描写,尤其是小说中人物身体的形态语言所带来的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

由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作为出发,进一步发展与延伸,微探中国古典小说中对于人物身体的描写的精妙与丰富,领略中国古代文学身体美学独特的魅力。

人的身体形象,不管是否符合时代社会认可或者令自身满意,这都是一种审美的镜像。

当人物以个体独特的身体形象出现时,他已经是现实、镜像、理想和本质的多重体现,从而展现作品互相依存、斗争、换位和交杂的复杂深厚的思想内蕴。

于《阅微草堂笔记》中审视个体身体之美丑,体现在从衣饰到头饰,从言谈举止到步容身姿,亦或品茶进食到云雨之情,都极力地体现着个人情感的变化,于身体动态的张力之中,将“三情”点染得酣畅淋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微草堂笔记》三则
《阅微草堂笔记》三则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纪昀(yún),字晓岚。

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

清代学者、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笔记小说集,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各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共二十四卷。

这里所选的第一则出自《滦阳消夏录》,第二、三则出自《如是我闻》。

纪昀(一)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冥(míng)府〕迷信传说中人死后魂灵居住的地方,即阎罗府。

主管者称阎罗王。

,见阎罗王方录囚〔录囚〕查阅记录囚徒的行状。

有邻村一媪〔媪(ǎo)〕老妇人。

至殿前,王改容〔改容〕改变脸色。

这里表示表情庄重,含有敬意。

拱手〔拱手〕双手在胸前抱拳行礼。

,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生善处〕迷信传说中冥府办理鬼魂转世生为善人之处。

郑私叩〔私扣〕偷偷地问。

冥吏曰:“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曰:“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

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或〕有些人。

不免。

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机械〕这里指巧诈。

,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冤愆(qiān)〕冤仇罪过。

,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海,皆此一念为害也。

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

何怪王之加礼①〔加礼〕用厚礼待人,表示特别的尊敬。

乎!”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惕然〕惊心的样子。

而寤。

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公服〕穿着官服。

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哂〔哂(shěn)〕讥笑。

曰:“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驿丞〕管理驿站的小官。

闸官〔闸官〕管水闸的小官。

,皆有利弊之当理〔利弊之当理〕兴利除弊的事情应当管。

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并〕连。

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负民〕对不起百姓。

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岁考绩之谓何〔三岁考绩之谓何〕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有每三年进行一次考绩的制度。

三岁考绩,三年考查评定一次官员的政绩。

?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cùjí)〕恭敬而局促不安的样子。

,锋棱〔锋棱〕锋芒棱角(指昂然的气势)。

顿减。

王徐顾〔徐顾〕慢慢回头看。

笑曰:“怪公盛气耳。

平心而论,要〔要〕基本上。

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冠带〕做官人的服饰。

代指做官。

”促命即送转轮王〔转轮王〕迷信传说中地狱有十殿阎罗王,转轮王为其中之一。

主管鬼魂转生来世变成什么的事情。

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暧〔暧(ài)〕昏暗,不够光明正大。

,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

“相在尔室〔相在尔室〕出自《诗经?大雅?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意思是看看你在屋子里做的事,应该无愧于屋里的鬼神。

”,其信然乎。

(二)
先叔仪南公,有质库①〔质库〕当铺的旧称。

在西城。

客作〔客作〕雇工。

陈忠,主买菜蔬。

侪辈〔侪(chái)辈〕同辈,即别的雇工。

皆谓其近多余润〔余润〕指买菜剩余的钱。

,宜飨〔飨(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众。

忠讳〔讳〕隐瞒。

无有。

次日,箧〔箧(qiè)〕小箱子。

钥不启,而所蓄钱数千,惟存九百。

楼上故有狐,恒隔窗与人语,疑所为。

试往叩之,果朗然应曰:“九百钱是汝雇值,分所应得,吾不敢取。

其余皆日日所干没〔干没〕侵吞。

,原非汝物。

今日端阳,已为汝买粽若干,买酒若干,买肉若干,买鸡鱼及瓜菜果实各若干,
并泛酒雄黄,亦为买得,皆在楼下空屋中。

汝宜早烹炮〔烹炮(páo)〕烹调的意思。

炮,一种烹饪方法。

,迟则天暑恐腐败。

”启户视之,累累具在。

无可消纳,竟与众共餐。

此狐可谓恶作剧,然亦颇快人意也。

(三)
外叔祖张公紫衡,家有小圃,中筑假山,有洞曰“泄云”。

洞前为艺〔艺〕种植。

菊地,山后养数鹤。

有王昊庐先生集欧阳永叔、唐彦谦句①〔集欧阳永叔、唐彦谦句〕集句,摘取前人作的现成诗句,另行凑成一首诗或一副对联。

欧阳永叔,即欧阳修。

唐彦谦,唐代诗人。

题联曰:“秋花不比春花落〔秋花不比春花落〕据《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说,王安石作《咏菊》诗前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续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据此,“秋花不比春花落”应为苏轼诗句。

,尘梦那知鹤梦长〔尘梦哪知鹤梦长〕据《才调集》载,曹唐(唐代诗人)《才子洞中有怀刘阮》诗中有:“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哪知鹤梦长。

”可知“尘梦哪知鹤梦长”应为曹唐诗句。

”颇为工切〔工切〕巧妙贴切。

一日,洞中笔砚移动,满壁皆摹仿此十四字,拗捩欹斜〔拗捩欹斜〕曲折歪斜。

,不成点画;用笔或自下而上,自右而左,或应连者断,应断者连,似不识字人所书。

疑为童稚游戏,重垩〔重垩(è)〕重新粉刷。

而〔(jú)户〕锁上门。

其户。

越数日,启视复然,乃知为魅。

一夕闻格格磨墨声,持刃突入掩〔掩〕拦截捕捉。

之。

一老猴跃起冲人去。

自是不复见矣。

不知其学书何意也。

余尝谓小说载异物〔异物〕和人不同类的东西。

能文翰〔文翰〕指文章。

者,惟鬼与狐差〔差〕比较地。

可信,鬼本人,狐近于人〔鬼本人,狐近于人〕意思是说鬼本来是人,狐近似于人。

这是作者退一步来讲的。

现在看这句话很荒唐。

也。

其他草木鸟兽,何自知声病〔声病〕指作诗要遵循的格律。

至于浑家门客〔浑家门客〕《太平广记》卷四七四“滕庭俊”条记一个故事:滕庭俊患热病,暂借宿庄家庭院,忽然有麻大、且耶二人来作诗联句。

醒来后,滕庭俊发现自己睡在厕所旁,身边只有大苍蝇和扫帚。

浑家,指厕所。

门客,指苍蝇和扫帚。

并苍蝇草帚亦俱能诗,即属寓言,亦不应荒诞至此。

此猴岁久通灵,学人涂抹,正其顽劣之本色,固不必有所取义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