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教案01-1
电路教学设计(优秀5篇)

电路教学设计(优秀5篇)电路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
(教师事先测试会亮。
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了解电路1.展示一个能使小灯泡发光的串联电路。
2.课件展示电流在电路的流动情况。
1.说出电流在这个电路是怎样流动的。
要求学生能简单地口述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电线、电灯,又回到电池的负极。
二、探究活动:什么地方会出故障。
1. 为每组的提供了一个有故障的。
电路。
2.引导〔1〕分组试一试本组的灯泡能不能亮?电路中,连接一个灯泡也不会亮。
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就不会亮;电路中,连接两个灯泡会亮,但是连接三个灯泡就不亮了;〔2〕展示台出示灯泡不会亮的电路,:灯泡为什么不亮了?3.投影出示故障的六种可能:1、电池2、电线3、电灯4、灯座5、电池盒6、电路连接1. 学生自己找出来故障。
电工基础教案(完整版)

I1/I2=R2/R1
两个电阻并联,总电流为 I,各分电流为:
I1=R2I/(R1+R2)
I2=R1I/(R1+R2)
5)、总功率等于各功率之和:
P1+ P2 +P3=P
6)、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反比:P1/P2=R2/R1
P1+ P2 +P3=P
6)、各电阻消耗的功率与电阻成正比:P1/P2=R1/R2
3、应用:
问题:有一电压表,最大可测 10V 电压,但目前需要测 100V 电压,如何应用
此表完成任务。
分析:串联电路有分压特点。如果给电压表串联一电阻,电阻承担 90V 电压,
总电压就是 100V。这样相当于将原电压表扩大 10 倍。
素质教育
一、电阻: 电阻的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阴碍作用。 电阻定义:导体两端电压与其通过电流的比值称导体的电阻。用 R 表示 定义式:R=U/I 单位为 1 伏(V)/安培(A)= 1 欧姆(Ω) 换算单位:1MΩ=10×106Ω 1KΩ=110×103Ω 注意:导体的电阻是客观存在的,它与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只是
电荷移动和方向为准。负电荷的反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参考方向:在分析电路时,为了方便起见,当我们不清楚电路中电流方向时,
可假设其方向,此假设的方向叫参考方向。
计算结果是正值说明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一致,如果是负值说明实际方向与参
考方向相反。正负号只说明方向不反映大小。
5、 电流的测量:
电流测量用电流表 其符号为 +
病,重者可
3
电动势的物理意义:是衡量电源把其它形式能转换成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电动势的定义:外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做的功。
(完整版)电路基础教案

《电路基础》教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曾建新二〇一五年一月绪 论一、《电路原理》课程的重要性 二、《电路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三、《电路原理》课程讨论的对象电路理论只讨论电路的电气行为,不讨论其热效应、机械效应、化学效应,只预测和解释在装置两端的电压电流,而不涉及装置内部发生的物理现象。
四、电路理论的内容1.电路的分析 2.网络的综合与设计 3.网络故障的诊断五、参考书第一章 基尔霍夫定律和电阻元件内容:两个基本概念:⎩⎨⎧参考方向电路模型两类约束关系:⎩⎨⎧定的约束关系电路元件自身特性所确拓扑约束关系电路联接形式所确定的最基本的网络方程法——支路法§1-1 电路与电路模型一、电路的定义二、电路的功能(作用)电源,负载,激励电压电流,响应电压电流,激励信号,响应信号。
三、电路元件1.实际电路元件 2.(理想)电路元件四、电路模型1.电路模型2.集中参数电路模型 条件:电路线性尺寸100λ<, λ—电路周围电磁波的波长能量损耗集中在电阻R 中进行 电场储能集中在电容C 中进行 电场储能集中在电感L 中进行联接导线不发热,也无电磁场效应(理想导线)§1-2 电流与电压的参考方向一、电气量表示符号及其单位电流:i (t )(A.C.) I (D. C.) 单位:A (安培)(ampere ) 电压:u (t )(A. C.) U (D. C.) 单位:V (伏特)(volt ) 功率:p (t )(瞬时功率) P (平均功率) 单位:W (瓦特)(watt ) 能量:W单位:J (焦耳)二、电流及其参考方向1.电流的定义:dtdqt i =)(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D .C .ABU 电流方向是从A BRA .C .电流是一个代数量,对于工频电i 从A 每秒钟变换50次,所以无法确定i 的真实方向i (t )RB3.电流的参考方向:在分析计算电路时,不管电流的真实方向,而给电流任意指定(假定)一个方向——叫参考方向。
电路基础教案

电路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元件的作用。
2. 掌握并能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进行电路计算。
3. 理解并能应用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4. 能够分析简单的直流电路的工作情况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 电路的定义及组成- 电源的类型及作用- 元件的分类与作用2. 电路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公式- 基尔霍夫定律的原理和公式3. 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应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解决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入电路的概念,了解学生对电路的初步认知。
2. 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 介绍电路的定义及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和元件。
- 详细介绍电源的类型和作用,如干电池、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
- 分类介绍电路中常见的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并说明其作用和特点。
3. 讲解电路基本定律- 介绍欧姆定律的原理和公式,即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介绍基尔霍夫定律的原理和公式,包括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和基尔霍夫第二定律。
4. 分析简单直流电路-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 通过计算实例,教学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在解决电路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5. 练习与讨论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开展与同学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扩展思维。
6. 总结与拓展- 总结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强调电路分析和计算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思考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电路、电子设备、通信系统等。
四、教学评估:1. 在课堂练习中观察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评估学生对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讨论和问答,评估学生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拓展思维环节中的思考和表达情况,评估学生对电路应用的理解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帮助学生初步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初中3年级物理电路教案

初中3年级物理电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电路的概念,理解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学会用电路图表示电路连接情况。
3.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能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内容:1. 电路的概念和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 电路图的画法。
3.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视、电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从而引出电路的概念。
二、新课(20分钟)1. 电路的概念:电路是指用电器、电源、导线等组成的电流路径。
2. 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如电池、电源适配器等。
(2)用电器:消耗电能,如电灯、电视、电脑等。
(3)导线:连接电源和用电器,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连接时电路通路,断开时电路断路。
3. 电路图的画法: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各部分,如电源用“+”和“-”表示,用电器用“O”表示,导线用直线表示,开关用“V”表示。
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三、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用导线、小灯泡、开关等器材,连接电路,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并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
四、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电路的概念、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电路图的画法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学生能理解电路的概念,掌握电路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学会画电路图,并能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
第一章电路基础知识教案

§1-1电路和电路图教案教学过程:第1章 电路的基础知识 §1-1电路和电路图一. 电路的基本组成1.电路:电路是电流的流通路径, 它是由一些电气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连接而成的。
复杂的电路呈网状, 又称网络。
电路和网络这两个术语是通用的。
2.电路的组成:电源: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设备。
负载:电路中吸收电能或输出信号的器件导线和开关:导线是用来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元件。
开关是控制电路接通和断开的装置。
(a )(b )R二、电路的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有两大类:一是电路的一种作用是实现能量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另一种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
三、电路图实际电路可以用一个或若干个理想电路元件经理想导体连接起来模拟, 这便构成了电路模型。
鼓励学生自己找出日常生活中的电源负载,帮助学生理解电源、负载的定义。
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图形符号画出电路模型图称为电路图。
1.电路原理图用电路符号描述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为电路原理图,简称电路图或原理图。
2.原理框图原理框图也简称框图,它是一种用矩形框、箭头和直线等来表示电路工作原理和构成概况的电路图。
3.印制电路图电路元件的安装图称为印制电路图四、电路原理图常用图形符号在一定条件下对实际器件加以理想化,只考虑其中起主要作用,理想电路元件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简称为电路元件。
电阻元件是一种只表示消耗电能的元件;电感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而可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电容元件是表示其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而可以储存电场能量的元件等。
记忆表1-1常用图形符号安全教育,白露要到了,天气由热转凉,预防感冒。
作业,教材P5 2§1-2 电流和电压(一)教案教学过程:§1-2 电流和电压(一)复习旧课:电路的基本组成 讲授新课:电流和电压安全教育,上下楼梯,请靠右行,轻声慢步,请勿拥挤。
一、电流电流的形成,简单阐述电流的本质,从物质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1.电流的方向电流:带电粒子(电子、离子等)的定向运动, 称为电流。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ca87d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e.png)
简单电路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简单电路教案简单电路教学目标: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元素。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3、知道开关的作用并能用开关控制电流。
4、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连接电路,知道一个连通的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2、难点:将连通的电路转化为电路图。
教学准备学生:灯泡、电池、电线、开关制作材料(橡皮、回形针、图钉、导线)。
教师:学生材料一套、小电扇、小喇叭、开关、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留意过江阴城的夜景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图片)美不美?是啊,这些灯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霓虹灯上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呢?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电源导线灯泡【设计意图】:生活化的问题的抛出能唤起所有学生的前科学概念,有利于激发他们思考。
为下面的探究顺利过渡。
二、初步探究:使小灯泡亮起来1、谈话:如果老师给大家每人一根电线(导线),你能点亮小灯泡吗?在你动手之前,请画出示意图,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灯泡会亮。
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并画出尽可能多的能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关注学生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调动他们关于简单电路的已有经验储备,也为后面的画电路图做准备。
同时,学生往往对桌上的材料也是最感兴趣的,关注度高,更能激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2、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设计意图】:动手之前提醒学生动脑很有必要,这些都有利于保障学生动手活动有序进行,养成“活而不乱”的习惯。
3、请最先点亮小灯泡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连接方法(教师提供电池和小灯炮的实物卡片,只要求学生把它们摆放到黑板上,用粉笔把它们连起来就行了),让其他用不同方法点亮小灯泡的同学逐个到黑板上画出连接方法。
4、逐组分析连接方法。
【设计意图】:这为孩子们交流、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以便发现只有闭合电路才能点亮小灯泡这个共同特征。
电子电工教案第一章全部

总第 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星期 第 节一、组织教学清点学生人数,整顿常规 二、引入一个手电筒基本的组成包括哪些东西? 三、讲授新课1. 电路:一个基本的电流回路。
电路如图1.1所示。
图1.1 电路的基本结构2. 电路的组成:电源、负载、导线、开关。
(1)电源:将非电能形态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的供电设备。
(2)负载:将电能转换成非电能形态的用电设备。
(3)连接导线:传送信号、传输电能。
(4)辅助设备:保证电路安全、可靠地工作(例如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及保障安全用电的熔断器),而且使电路自动完成某些特定工作成为可能。
3.电路的作用(1)电能的传输与转换; (2)电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4.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闭路) (2)断路:(开路) (3)短路:(捷路)看手电筒组成学生举例哪些是电源哪些是负载熟记电路符号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如图,图中的R1 R2 R3 R4 R5就是混联形式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2 基尔霍夫第一定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图3 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应用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总第节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图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3、扩展
节点KCL
——KCL也可用于包围几个节点的闭合面
IA I1 I3 B I2 C A
I A I1 I 3 I B I 2 I1 I I I 3 2 C
IB IC
I A I B IC 0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三、功率 1、定义
p吸 收 ui 关联方向 非关联方向 p吸 收 ui
p吸收 0 p吸收 0
吸收能量 提供能量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三、功率
2、单位
瓦特(w) 1w=1J/1s 电能单位:1千瓦小时——1度
+ u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二、电压 4、极性
——参考方向
关联参考方向: 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时, 称为关联参考方向
a + i u b _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三、功率 1、定义
单位时间内吸收的能量——吸收功率
a + i b _
(关联参考方向)
P吸收
dW dW dq u i dt dq dt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3、推广——一段路径
I1 R1
U U4 U2 0 U U 4 U 2
a
U -
R2 I 2
+ U1 -
+ U3 - + - U4 +
+ U2 -
U 3 U U1 0 U U3 U1
U——直流电压(DC) u——交流电压(AC)
3、单位
能量W——焦耳(J) 电量 q——库仑(c) 电压 u——伏特(V)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二、电压 4、极性
——参考方向
a低() a高( ) b高( ) b低() 失去能量
正电荷由a→b : 获得能量
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 同 计算值 反 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 _ + a b u=-2V _
传送和处理信号
测量电量 存储信息
相同的 基本规律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一、电路的作用 二、电路的组成
电源 负载 连接导线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三、集总参数元件(lumped parameter element) 电阻元件:R——热能 电容元件:C——电能
R C L
电感元件:L——磁能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3、单位
电量的单位:库仑(C) 电流的单位:1安培(A)=1库仑/1秒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4、方向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真实方向
I1 K Us2
R2 I2
Us1
R1
I3
R3
I4
Us4
I5
R5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4、方向 ——参考方向(reference direction)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真实方向 I1=2A
Us1
R1 I1 Us2
R2 I2
I2=-3A
I5
R5
I3
R3
I4
Us4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4、方向 ——参考方向(任意假设)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真实方向
U k
k 1
K
0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2、正、负符号的确定
U k
k 1
K
I1 R1
R2 I U2 -
1)确定各元件的电压参考极性
2)确定回路的绕行方向
电压降代数和
U 1 U 3 U 4 U 2 0
支路电压:支路两端的电压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I R 1、定义
1
1
1
I3 R3
R2 I2
任一瞬间,流入(或流出)节点 的所有支路电流代数和为零
I 0
I 1 I 2 I 3 0 (1) I 1 I 2 I 3 0 (2)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部分 电阻电路分析
第二部分 动态电路分析(时域)
第三部分 正弦稳态分析(频域)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 电流的约束关系
1、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2、电压、电流的方向
3、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4、电路的基本元件
5、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一、电路的作用 能量传输和转换
dq i (t ) dt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2、符号
I——直流电流DC(Direct Current)
大小与方向都不随时间改变
i——时变电流(time varying current) 大小和方向随时间改变 i——交流电流AC(Alternating Current)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改变
+ U1 -
2
+ U2 -
流入某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
I1 I 2 I 3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2、注意事项
1)KCL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2)KCL中电流的流向是按其参考方向来决定的, 与电流本身的正、负无关。
3)正、负符号的规定
I 0
闭合面KCL
i1 i2 i3 0
i3 i4 i5 0
i5 i6 0
i1 i2 i4 i6 0
KCL方程是以支路电流为变量的代数方程,它对连 接到该节点的各支路电流施加线性约束。
已知:i1=1A、 i3=3A、i5=5A
3A 1A
1、电压、电流的方向
2、功率计算(用吸收功率计算) 3、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作
业
P54 1-10
(吸收功率)
5A
-4A
-2A
5A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例:图中,根据所给出的电流,尽可能多地确 定其他各元件中的未知电流。
1)根据闭合面的KCL,求I2
I2 3 4 6 0
I 2 1A
2)对节点A,求I1
I1 10 2 I 2
I1 13A
b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例1:图示电路中,已知:U1=2V、U2=3V、U3 =4V, 参考方向如图所示,求:U4及U5 对abca回路:
U5 U 2 U3 1V
对abcda回路:
U 4 U 2 U3 U1 3V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例2:求图示电路中的 I1 、I2 、I3
解:由一段支路的KVL得:
U 6 2I1 4 I1 1A U 12 5I 2 4 I 2 1.6A
由KCL得:
I1 + I2 6V - 2Ω
I3 + 12V - 5Ω
+
U=4V
-
I 3 I1 I 2 2.6A
小 结
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 同 计算值 反 参考方向与真实方向相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二、电压 (Voltage) 1、定义
a、b两点间的电压表明了单位正电荷由a点移 到b点所获得或失去的能量。
U ab
dW dq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二、电压 2、符号
1kw h 103 3600 3.6 106 J 3.6 M J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一、名词介绍
支路(branch):电路中能通过同一个电流的每个分支
节点(node):两条以上支路的联接点
回路(loop):电路中任何一个闭合路径
网孔(mesh):在回路内部不含有支路的回路 网络(network):含元件较多的电路 支路电流:流经支路的电流
条件:实际电路尺寸远小于工作频率对应的波长
集总电路
四、电路模型
手电筒电路
实际电路
电气图
电路模型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五、电路分析与电路设计
交 流 电 变 压 整 流 滤 波 稳 压 直 流
↑
↑
↑
↑
↑
§1-2 电路变量 电流、电压及功率
一、电流 (Current) 1、定义
电荷定向移动产生电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称为电流
3)求其他支路电流:
I 3 3 I 4 0 I 4 4 I 5 0 I 6 I I 0 2 3 5
§1-3 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
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定义
在任一瞬间,沿任一回路绕行方向(同为顺时 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回路中各支路电压降 (或电压升)的代数和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