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街道绿视率的测定
实验六街道绿视率的测定

实验六街道绿视率的测定一、概述“绿视率”这一概念首先由日本的青木阳曾于1987年提出,是指在人的视野里绿色所占的比率。
它是借助照片来判断的绿化空间构成比率。
它从视觉感观上反映了人们对绿色的感受。
据有关研究表明:绿化好的环境,人耐力持久度为1.05-1.42,绿化差的环境为1.00。
而且绿化好的环境,人的明视持久度也会有所提高,能消除视力疲劳,听力、脉搏和血压等较稳定,易恢复正常;绿化差的环境,上述人体健康指标不稳定。
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绿视率低于15%时,人工的痕迹明显增大,而绿视率大于15%时,则自然的感觉便会增加。
绿视率是与人们视觉和心里感受有关的指标,但在我国还未把它作为绿化的定额指标。
目前,我国的绿化定额指标主要有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和绿化三维量等,这些指标的制定,除了考虑景观、经济性、游憩等需要外,主要是以绿地的生态效益为依据。
各个绿化指标分别控制绿化的不同方面,都有存在的价值。
绿地率是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指标,绿化覆盖率是与改善地区气候条件有关的指标,人均绿地是与调节空气中的氧碳平衡有关的指标,绿化三维量则是与绿地的综合效益有关的指标。
绿视率是从人对环境的感知方面考虑的,并且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衡量因素,与“绿化率”、“绿地率”相比,“绿视率”更能反映公共绿化环境的质量,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绿视率”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绿化质量的优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衡量角度,为城市景观绿化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真正地实现了景观绿化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原理在人的视野里绿色所占的比率是多少,是很难直接判断的,必须通过借助照片来判断的绿化空间构成比率。
在人眼的高度采用照相机对居住区的环境进行拍摄,取得相片,并对相片中的绿色部分进行分析,计算其面积,可以采用重量法、Photoshop或AutoCAD等软件进行分析,然后计算绿视率。
三、仪器与用具数码相机、电子天秤、计算机、Photoshop、AutoCAD等软件。
街景图示语境下街道绿视率研究

街景图示语境下街道绿视率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地资源浪费等。
绿色城市建设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街道绿化是绿色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街道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还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街道绿化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街道绿视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城市绿化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街道绿视率是指城市街道上绿色植被所占比例,反映了城市环境中的绿色资源分布情况。
街道绿视率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市民的居住舒适度。
对街道绿视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街道绿视率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绿色城市建设与街道绿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街道绿视率在街景图示语境下的研究,旨在为城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街景图示语境下街道绿视率的情况,探讨街道绿化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街道绿视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更好地设计和改善城市道路绿化,提高城市绿色空间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本研究也旨在探讨绿色城市建设与街道绿视率之间的关系,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提供参考。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可以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城市绿色发展,实现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2. 正文2.1 街景图及其应用街景图是指通过摄影等方式记录下街道或城市中的景物,并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
这些街景图在当今社会中被广泛应用于地图导航、旅游景点推荐、城市规划等领域。
通过街景图,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虚拟漫游,了解目标地点的实际情况,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街景图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地图导航中,街景图可以提供真实的道路状况和建筑景观,帮助用户更直观地找到目的地。
视野测定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视野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意义。
2. 掌握视野计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测定个体的视野范围。
4. 认识视野盲点的存在,并分析其位置和范围。
二、实验背景视野是指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范围。
正常人的视野范围大约为220度。
视野的测定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视觉功能的评估以及视觉康复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视力表、视野计、A4纸、铅笔、直尺等。
2. 实验仪器:标准视野计、电脑、投影仪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
2. 实验步骤:a. 实验对象坐在视野计前,调整座位高度和距离,使眼睛与视野计中心对齐。
b. 实验对象戴好视力表,调整焦点,确保视力表清晰可见。
c. 使用视野计测量视野范围。
首先,在视野计中心放置一个固定光点,实验对象注视光点,然后缓慢移动视野计,记录光点在视野中消失的位置。
d. 使用A4纸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光点消失的位置、距离、角度等。
e.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量左右眼视野范围。
f.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视野范围和盲点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20名志愿者的视野范围均在220度左右,与正常人的视野范围相符。
2.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存在视野盲点。
盲点位置和范围因个体差异而异。
3. 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盲点主要分布在下方和右侧,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测定了20名志愿者的视野范围,并与正常人的视野范围相符。
2. 实验结果表明,视野盲点的存在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3. 视野测定对于眼科疾病的诊断、视觉功能的评估以及视觉康复训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部分志愿者存在视野盲点,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的分布有关。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记录盲点位置和范围,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2. 本实验使用的是标准视野计,但不同型号的视野计可能存在误差。
街景图示语境下街道绿视率研究

街景图示语境下街道绿视率研究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道路和建筑日新月异,城市的绿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更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态平衡。
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合理安排绿地和绿化植被,提高城市的绿视率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在城市规划中,街景图示语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街景图示语境是指城市中人们的行为、活动与之相关的物理环境及其感知特征。
在街景图示语境下,人们的活动和行为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绿视率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指标,对于街景图示语境下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那么,什么是绿视率呢?绿视率是指在城市环境中,站在地面上看到的绿化面积与总观察区域的比值。
绿视率高意味着城市中绿化面积较大,在城市中穿行时能够看到大面积的绿色植被,这对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的生态环境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而绿视率低则意味着城市中绿化面积较小,城市的绿地稀少,对城市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均有不利的影响。
绿视率的研究与实践变得至关重要。
在街景图示语境下,街道绿视率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规划者合理安排城市道路和建筑的绿化植被,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也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街道绿视率的研究需要考虑城市的环境特征。
城市的环境特征包括城市的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等因素。
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的绿化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貌特征,比如山地、平原、临水地等,在不同的地形地貌中绿化规划有所不同。
自然植被也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自然植被能够为城市环境提供保护,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绿视率的研究需要考虑城市的环境特征,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化植被。
街道绿视率的研究需要考虑城市的植被类型和植被密度。
城市的植被类型包括乔木、灌木、草本等不同的植物类型,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乔木能够保持城市的阴凉、增加城市的氧气含量,而灌木和草本植物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净化空气。
街道绿视率的研究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植被的布局和密度,合理规划城市的植被类型,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试验六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叶绿素法

二、基本原理
6CO2 + 12H2O → C6H12O6 + 6H2O + 6O2 或化简式: 日光能 CO2 + H2O 叶绿素、酶 〔CH2O〕+ O2 由反应式可以看出氧气的生成量与有机质的 生成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当量关系,所以可 以通过测定瓶中溶解氧的变化,用O2量间接 表示生产量,也可以将O2量转移成C量,从 O2转移成C量转换系数是0.375。
1.表层水:1m 2.采水器: 3.体积:1.5-2.0L 4.贮存: 避光, 低温(0~4 ℃) 每升水样中加 1%碳酸镁悬 浊液1 mL
四、方法和步骤
(一)水体环境观测
(二)水样采集与保存
(三)抽滤 (四)提取 (五)光密度测定 (六)计算
1.滤膜: 先用0.80 μm,再用 0.45 μm 光面在下,粗糙面在上 2.水样:倒入定量体积(500 ml)的 水样进行抽滤, 3. 抽滤时负压应不大于50 kPa。 4. 水样抽完后,继续抽1~2 min 以 减少滤膜上的水分。 5.如不能立即提取,短期保存 (1~2 d)可放入普通冰箱冷冻室。
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叶绿素法
一、目的和意义
了解测定水生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的意 义和测定方法
二、基本原理
叶绿素a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光合色素。 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叶绿素a的含量与光合 作用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叶绿素a的 含量是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 Ps = Ca· (Q = 3.7) Q 同时叶绿素a的含量的测定,也可用于水体富 营养化水平的评价,是水质检测的常规项目。 浮游植物叶绿素的测定方法常用分光光度法。
2. 初级生产力的估算
表层水(1 m以内)中浮游植物的潜在生产 力(Ps)根据表层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计算: Ps = Ca· Q Ca 为表层叶绿素a的含量(mg m-3); Q为同化系数(mg C mg-1Chla h-1)。 表层水的同化系数为3.7(王俊等,2002) Ps的单位是mg C m-3 h-1
石河子绿洲城市道路绿视率的调查研究——城市生态学的实践教学

本 文 选 取 了石 河子 市 主要 道 路 :北
些 指 标 的制定 ,除 了考虑 景 观 、经 济
性 、游憩等需要 ,主要是 以绿地 的生态 效益为依据 。各个绿化指标分别控制绿 率是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指标 ,绿化覆盖 率是与 改善地 区气候条 件有关 的指标 , 人均绿地是与调节空气中的氧碳平 衡有 关的指标。 “ 绿 视率”概念的提出 ,为 城市绿化质量的优劣提供 了一个全新的 衡量角度 ,为城市景观绿化的设计提供
、
研究对象与 内容
眼平均 高度) ,相 机拍摄模 式设 为广角 拍摄 ,与人的视域范 围相近 ,每条道路 至少选择 6个观测点 ,较长路段可相应 增加观测点 ,观测点 间距 大约为 2 0 0 m, 每个观测点分别 以水平和垂直 于道路 的 方 向进行拍 摄 。然后 ,用 P h o t o s h o p软 件对照片进行处理 ,将该道路所有 观测 点测算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道路 的绿视率
积的5 0 %以 上 ) 占所有 网格 的 比 例 。 为
( m2 )X 1 0 0 %计算 ,具 体方 法是 :首先 查样本 中有 一条道路 为二板五带式 ,三 条道路为一板 四带式 ,绿视率 的值 如表
2所示 ,从 表格 中我们可 以发现 :二板 五带式 的绿视率 ( 5 1 . 6 3 %)大于一板四 带式 的绿视率 ( 4 5 . 6 1 %) ,且 二板 五带
石 河 子绿 洲 城 市 道 路绿 视 率 的调查 研 究
— —
城市生态学 的实践教学
李兴 荣,唐 湘玲 ,张 梅 ,白玉娟 ,彭文丽 ,杨壮壮
征 ,具体 内容如 下 :①典 型街 道模式 ; ②典型街道绿化模式 ;③街道绿化主要
树种 ;④道路绿视率 。
红绿视标检测

在眼处于静态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统,在视网膜之后成像。
检查目的 检查原理 检查方法 注意事项
确定被检者是否存在近视、远视。 对近视和远视所戴矫正眼镜的屈光度是否理想进行测
定。
色相差理论
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分为七种不同颜色,成为七色 光即红、橙、黄、绿、蓝、靛、紫,其波长由大到小顺 序排列,频率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不同颜色的光由于波 长不同,频率不同其屈折力不同。蓝紫光频率高、波长 小屈折力较强,红橙光频率低、波长大曲折力较弱。
红绿视标检查
再用红绿视标对此初验结果进一步测定。 先看绿视标再看红视标在由红到绿。 若被检者有散光或视功能受抑制状态,则应用红绿视标的
清晰程度也不能很好的判断甚至难以判断。
思考题
环lll使节红红用?绿绿红视视绿标标视检检标查查检调的查试原时球理应镜?注度意的哪方些法? 眼l在看红到绿红视视标标检比查绿中视,标为清什晰么?近视
THANKS
服务人民,服务行业; 致力于为服务国民眼健康而努力奋斗!
所以远视眼看红绿视标时绿色比红色清楚
检查方法
先用客观检查并初步矫正。 雾视验光使被检眼处于放松调节状态下进行检查。 通过雾视验光找到最大正镜化的最佳矫正视力(近视
取最低度数,远视取最高度数)。 投射最好视力上一行的红绿视标,让被检眼先看绿视
标,再看红视标,再由红到绿进行比较。
检查方法
若红视标相对清楚则说明是轻度近视状态,应在眼前 加适当的负球镜。
检查方法
若绿视标相对清楚则说明是轻度远视状态,应在眼前 加适当的正球镜。
检查方法
若红绿视标一样清楚,则说明此时的球镜基本准确 (在散光完全矫正的情况下)。
第六章知识点:红绿视标检测

第六章红绿视标检测(red green test)红绿视标检测系利用色象差的原理定量分析在屈光检查的过程中被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
一、色象差理论无色可见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在屈光介质中短波光线(如绿色光线)的光能量大,折射角度大,焦距短,形成的焦点距屈光系统近。
而长波光线(如红色光线)的光能量小,折射角度小,焦距长,形成的焦点距屈光系统远(图6-1)。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在通过同一屈光系统时焦距上的差异称为色象差(chromatic aberration)。
三棱镜可以使白色光线别离为多种不同的光谱单色光线,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折射角度的差异印证了上述色象差理论(图6-2)。
二、不同屈光状态的眼所见到的红绿视标1.正视状态假设被测眼处于正视状念,外界光线通过矫正眼镜和眼的屈光系统后,光谱中最亮的黄色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波长短于黄色光线的绿色光线聚焦十视网膜前方,先聚后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绿色弥散圈。
波长长于黄色光线的红色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方,于聚焦之前已在视网膜上形成红色弥散圈。
由于绿色弥散圈与红色弥散圈的直径相近,光线分散度相近,亮度也相近,故当被测眼见到的红色视标与绿色视标的亮度相近时,其屈光状态近于正视眼(图6-3)。
2.近视状态假设被测眼处于近视状态,外界光线通过矫正眼镜和眼的屈光系统后,黄色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波长短于黄色光线的绿色光线更在黄色光线的焦点前方聚焦,相对远离视网膜,绿色光线先聚后散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圈,由于光线的分散,显得较为暗淡。
而波长长于黄色光的红色光线则聚焦于视网膜附近,焦点相对距视网膜近,无论其焦点位于视网膜上或视网膜前后,红色光线在视网膜上或形成的焦点或形成直径远小于绿色光弥散圈的红色弥散圈,由于光线集中,显得较为明亮。
故当被测眼所见到的红色视标显著亮于绿色视标时(红色视标叠置的字母视标因比照度较强,较绿色视标叠置的字母清楚),其屈光状态处于近视状态,提示矫正眼镜近视欠矫或远视过矫(图6-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街道绿视率的测定
一、概述
“绿视率”这一概念首先由日本的青木阳曾于1987年提出,是指在人的视野里绿色所占的比率。
它是借助照片来判断的绿化空间构成比率。
它从视觉感观上反映了人们对绿色的感受。
据有关研究表明:绿化好的环境,人耐力持久度为1.05-1.42,绿化差的环境为1.00。
而且绿化好的环境,人的明视持久度也会有所提高,能消除视力疲劳,听力、脉搏和血压等较稳定,易恢复正常;绿化差的环境,上述人体健康指标不稳定。
对于人的感觉而言,绿视率低于15%时,人工的痕迹明显增大,而绿视率大于15%时,则自然的感觉便会增加。
绿视率是与人们视觉和心里感受有关的指标,但在我国还未把它作为绿化的定额指标。
目前,我国的绿化定额指标主要有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和绿化三维量等,这些指标的制定,除了考虑景观、经济性、游憩等需要外,主要是以绿地的生态效益为依据。
各个绿化指标分别控制绿化的不同方面,都有存在的价值。
绿地率是与土地利用有关的指标,绿化覆盖率是与改善地区气候条件有关的指标,人均绿地是与调节空气中的氧碳平衡有关的指标,绿化三维量则是与绿地的综合效益有关的指标。
绿视率是从人对环境的感知方面考虑的,并且它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衡量因素,与“绿化率”、“绿地率”相比,“绿视率”更能反映公共绿化环境的质量,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绿视率”概念的提出,为城市绿化质量的优劣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衡量角度,为城市景观绿化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真正地实现了景观绿化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实验原理
在人的视野里绿色所占的比率是多少,是很难直接判断的,必须通过借助照片来判断的绿化空间构成比率。
在人眼的高度采用照相机对居住区的环境进行拍摄,取得相片,并对相片中的绿色部分进行分析,计算其面积,可以采用重量法、Photoshop或AutoCAD等软件进行分析,然后计算绿视率。
三、仪器与用具
数码相机、电子天秤、计算机、Photoshop、AutoCAD等软件。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
(一)实验内容
1.各条街道的绿视率调查。
2.各条街道的绿化模式调查。
3.各条街道模式的调查。
4.街道绿化主要树种及树冠的大小调查。
5.各条街道的绿化覆盖率调查。
(二)实验方法
1.选择2-3条街道进行测定。
并开展绿化植物种类及基本性状的调查。
调查表参考表1-4-2到表1-4-6。
2.每条街道至少取6个以上的点进行照相,一般相邻的两点距离为200米。
3.以人的眼高为相机的水平高度,且垂直于街道的方向进行照相。
用Photoshop软件对相片进行处理,测出绿色部分的面积。
4.绿化覆盖率调查方法:测量各街道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乔木树冠下重叠的灌木和草本不再重复计算,再与公路用地面积的比。
5.计算方法
绿视率(%)=相片的植物绿色部分面积(㎡)/相片的总面积(㎡)×100%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的面积(㎡)/街道的面积(㎡)×100%
五、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街道绿化树种组成
依据表1-6-1的计算结果分析街道绿化树种组成特点。
表1-6-1街道绿化树种冠幅与株数调查表
植物名称拉丁文树冠平均直径(m)株数(株)株数比例(%)
(二)绿化树种与绿视率关系
依据表1-6-2的计算结果分析街道绿化树种与绿视率的关系。
表1-6-2绿化树种的绿视率对比
主要绿化树种街道名称平均树冠直径(m)绿视率(%)
(三)模式与绿视率的关系
依据表1-6-3的计算结果分析不同街道模式的绿率特点。
表1-6-3某市不同街道模式的绿视率比较
街道的模式街道名称绿视率(%)
(四)绿化模式与绿视率的关系
依据表1-6-4的计算结果分析街道绿化模式与绿率的关系。
表1-6-4不同绿化模式的绿视率对比
序号绿化模式所在街道名称绿视率(%)
(五)绿化覆盖率与绿视率的关系
依据表1-6-5的计算结果分析街道绿化覆盖率与绿视率的关系。
表1-6-5绿化覆盖率与绿视率的对比
街道名称绿化覆盖率(%)绿视率(%)
六、结论与建议
1.综合分析影响城市绿视率的因素及其特征。
2.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更人性化的街道绿化模式和选择的绿化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