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历史看二战的爆发
德国为什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为什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希特勒,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他代表的,是整个德国。
那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一战结束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下士正在波罗的海附近的一座陆军医院。
1918年10月13日晚,他所在的团受到了英军的毒气攻击。
英军在对比利时小镇科明斯的德国据点攻击时,发射了数吨的芥子气,这种化学毒气因气味类似芥末而得名。
一战期间,士兵闻芥子气色变。
当这种气体与皮肤接触的时候,会造成化学灼伤,起泡甚至溃烂。
如果被吸入呼吸道,芥子气会摧毁受害者的支气管。
步兵班长希特勒因芥子气患上了严重的结膜炎以及眼部感染,他自己甚至一度担忧会永久失明。
在写给一位医生的信中,他提到自己先前短暂地失明,不过这种症状后来慢慢消失了。
11月10日,医院的牧师告诉这位伤员战争已经结束。
霍亨索伦王室已被推翻,柏林新成立了共和国,现在就等待德国接受停火协议,并且信任敌人的宽宏大量。
希特勒听闻此消息后变得歇斯底里。
无情的黑暗包围了我,我跌跌撞撞地走回宿舍,倒在行军床上,把头埋在毯子和枕头底下。
他日后这样记述自己意识到一切努力成为泡影的那一刻的感觉。
他的自传中记载,这是他自母亲的葬礼之后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
在他口述的自传《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将德国一战战败日描述为自己的政治启蒙日。
这本书的第一章记载了他在一战中的亲身经历,以及一份屈辱性的和约带给他的震惊。
在这一章结尾的一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就我个人来说,我决定投身政治。
德国的集体记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第一场全球范围的冲突,只有极个别国家未受一战的影响。
时至今日,一战的参战国在如何纪念这场战争的问题上分歧非常大。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法国和英国,作为战胜国,将一战当作塑造民族认同的大事件来纪念,称之为伟大的战争。
另一方面,在战败的德国,纪念这场战争的文化从来未成气候。
在德国,有很多地方都设立了纪念碑,缅怀战死沙场的士兵,然而德国人集体记忆深处,那些最血腥的战役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之战、加里波利战役、坦能贝格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

德国为什么发动二战引言:二战是20世纪最具破坏性的战争之一,涉及到全球范围的战争冲突。
而德国作为这场战争的发动者之一,其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为什么德国会发动二战,并对其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
一、复仇心态德国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巨大的战败和羞辱,国内面临着失业率上升,经济崩溃等问题。
这导致了德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复仇心态和对于复国的迫切渴望。
希特勒上台后,通过滥用民族主义、扩大军事实力等手段,激发了德国人民对于复仇的愿望,并将其转化为发动二战的动力。
二、领土扩张德国以其自身的“德意志民族”理念为基础,并试图通过领土扩张来实现其宏大的目标。
希特勒有梦想在东欧建立一个伟大的大德意志帝国,同样也有野心在西欧建立一个类似罗马帝国的版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德国发动了二战,并不断向东扩张。
这种领土扩张的野心在德国历史上已有悠久的传统,因此二战可以被视为其历史遗留问题的延续。
三、经济需求德国的经济困境和失业率上升为其发动二战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动力和动机。
希特勒通过重工业的发展和军备的扩充,刺激了国内经济,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的失业问题。
军队的扩张和战争的发动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刺激了德国经济的增长。
此外,德国还以侵占其他国家的资源为目的,通过掠夺战利品进一步推动了自身的经济发展。
四、政治观念德国纳粹党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实施了一套独特的政治观念,主张强硬的国家主义和人种优越论,认为德国是“上帝之选”。
这种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德国的国家决策和行动,推动了二战的爆发。
此外,希特勒的单一独裁统治和对于集权制度的追求也是导致德国发动战争的因素之一。
五、国际形势和战略考量在二战爆发之前,国际形势对于德国的决策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上世纪三十年代,欧洲西方国家正陷入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之中,而美国则采取了自我保护主义政策。
这使得希特勒看到了一个有取得成功机会的窗口期,并利用了这个机会。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二战的发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

德国纳粹的崛起与二战的发人类历史上的黑暗时刻二战是世界历史上一段黑暗而残酷的时期,而德国纳粹党的崛起是导致这一时期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从德国纳粹党的兴起、希特勒的影响力扩大以及二战爆发等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历史。
一、德国纳粹党的崛起1919年,德国的威瑟共和国成立,战后德国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困境。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纳粹党于1920年成立。
纳粹党的宗旨是恢复德国的荣耀,并提出建立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该党的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很快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并开始了党的扩张。
纳粹党主张德国优于其他国家,也主张种族纯洁。
希特勒利用德国人对于战后创伤和苦难的不满,同时通过恶意宣传和鼓动,成功地鼓动了德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二、希特勒的影响力扩大希特勒通过掌握宣传机构和利用广播、电影以及集会等形式,有效地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他利用大规模集会来展示纳粹党的实力,并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
这些集会为德国人提供了一种集体认同感,对于他们来说,纳粹主义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出路。
除了宣传手段之外,希特勒还通过利用经济危机来争取广大人民的支持。
他承诺解决失业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恢复计划。
这些措施使得德国人民对于纳粹党的支持度大幅提高。
同时,希特勒通过掌控法律体系来削弱政治对手的影响力。
他使用了镇压、恐吓和迫害等手段,使得反对派无法展开有效的抵抗。
这样,希特勒逐渐将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成为了独裁者。
三、二战的爆发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纳粹党在1933年上台并开展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
他们先后重建军队、重新武装,并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蚕食邻国的领土。
然而,并未达到希特勒所期望的效果,这使得他决定通过武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了波兰,这标志着二战的爆发。
德国的侵略行为激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不满,引发了全球性的冲突。
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二战造成了世界各地的巨大破坏和数百万人的伤亡。
纳粹德国在战场上得到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最终被盟军击败。
九年级历史二战知识点讲解

九年级历史二战知识点讲解二战知识点讲解二战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全球战争,影响深远,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本文将从战争爆发的原因、参战国家、重大战役以及战争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讲解。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1. 希特勒的崛起: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的纳粹党上台,希特勒成为德国的领导人。
他执政期间实行种族歧视政策,侵略邻国,这引发了整个欧洲的忧虑。
2. 维尔赛体系的失败: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将重大的割地赔款责任推给了德国,并削弱了德国的军事力量。
这导致了德国国内的强烈不满,为二战埋下了伏笔。
3. 资源争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德国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积极扩张领土并侵略其他国家。
二、参战国家1. 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是二战的轴心国,他们在战争中结成了军事同盟。
轴心国以德国为首,试图征服欧洲和亚洲。
2. 盟军:盟军包括英国、美国、苏联和中国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战争中积极抵抗轴心国的侵略,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三、重大战役1. 战役利用:纳粹德国从波兰开始侵略战争。
随后,德国又侵略了法国、挪威和荷兰等欧洲国家。
这些战役展示了德国先进的军事战术和强大的军力。
2.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至1943年,苏联与德国爆发了在斯大林格勒进行的殊死搏斗。
苏联最终成功保卫了这个重要的城市,德军遭受了重大损失。
3. 慕尼黑会议:1938年,法国、英国与意大利和德国达成了慕尼黑协议,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这个会议被认为是维护和平的失败,为战争埋下了更大的祸根。
四、战争的影响1. 人类惨痛的伤亡:二战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特别是在战争中遭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据估计,战争导致超过600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平民和军事人员。
2. 日本的投降和核爆:由于美国发动了对日本的核攻击,日本在1945年投降,这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这两次核爆炸也让世界对核能的威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联合国的建立:为了预防类似的大规模战争再次爆发,联合国成立了。
历史教学二战期间的重要事件

历史教学二战期间的重要事件二战期间的重要事件第一章:二战爆发与德国的侵略行动在20世纪40年代初,世界再次陷入了一场空前的大规模战争——二战。
这场战争的爆发导因复杂,但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德国的侵略行动。
在1939年,纳粹德国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发动了他们称之为“闪电战”(Blitzkrieg)的攻势,先后侵略了波兰、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引爆了二战的战火。
第二章:珍珠港事件与美国的参战在1941年12月7日的早晨,日本航空母舰机队对美国夏威夷珍珠港进行了突然袭击。
这个袭击事件被认为是二战期间最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之一。
它将美国卷入了二战,成为盟军的重要一员。
珍珠港事件的发生,彻底改变了美国的中立立场,激发了美国民众的愤怒和对日本的仇恨,成为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第三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苏联对德国入侵的反击的重要战役之一。
德国企图攻占斯大林格勒,以控制伏尔加河流域,进一步侵略苏联。
然而,苏联坚决抵抗,发动了顽强的反攻。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战局,也成为盟军反攻德国的转折点,给予盟军士气和信心。
第四章:诺曼底登陆与欧洲反攻在1944年6月6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进行了规模庞大的军事行动,这被称之为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最具决定性的战役之一,标志着盟军在欧洲展开了真正的反攻。
通过诺曼底登陆,盟军成功建立了桥头堡,最终推翻了德国在法国的统治,为接下来的欧洲反攻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在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投下了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爆炸。
这两次原子弹爆炸事件是二战的最后一幕,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事件之一。
原子弹的爆炸导致了广岛和长崎的毁灭性破坏,数十万人丧生。
这两次爆炸使得日本政府意识到无法抵抗盟军的力量,最终于8月15日宣布投降,二战正式结束。
结语:二战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事件,这些事件塑造了当时的历史格局,也对今天的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历史讲解

二战历史讲解二战是20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是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期间的一系列战争,涉及到了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
此次战争主要是欧洲国家间的战争,但也蔓延到了亚洲、非洲和大洋洲。
起因:二战的起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纳粹德国的侵略行为。
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侵略主要是由德国领袖阿道夫·希特勒所领导的。
希特勒认为,德国需要扩张领土,重新获得“失去的土地”,使德国对世界产生更大的影响。
于是,德国在苏联与波兰之间的战争爆发之前,已经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侵略。
希特勒还坚定地计划向波兰进攻,这最终引发了战争。
战争的过程:1.战争爆发。
二战爆发于1939年9月1日,德国向波兰发动了进攻。
由于波兰是法国和英国的盟友,因此法英两国在几天内宣战德国。
2.德国的快速进攻。
在战争的初期,德国使用了快速和高效的进攻战术,称为“闪电战”。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德国迅速占领了波兰,并向北进攻挪威和丹麦,向南进攻法国。
3.盟军的反攻。
在德国迅速占领欧洲的同时,其在苏联东线也展开进攻。
然而,苏联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发起了反攻,打败了德国的进攻。
此外,美国也加入了战争,向欧洲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
4.德国的败退和投降。
经过数年的战争,德国终于开始败退。
苏联和盟军的联合进攻最终让德国无法承受。
1945年4月,苏军进攻柏林,随后德国宣布向联合大国投降。
这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后果:。
二战有着沉重的人类代价,超过6000万人死亡。
此外,德国被迫支付巨额赔款并重新划分领土,冷战也随之爆发。
这场战争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使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

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冲突之一。
起因于20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对欧洲国家的侵略行为,最终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战争。
本文将探讨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角色、起因与结果。
一、德国的复兴与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陷入了经济危机和政治混乱。
这种状况为极端主义政党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的崛起提供了机会。
阿道夫·希特勒在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并逐渐将权力集中在他的手中。
纳粹党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宣传,通过意识形态、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宣传,赢得了德国民众的支持并实施扩张政策。
二、侵略与扩张纳粹党执政的德国开始了一系列的侵略行动,这是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之一。
1936年,德国重新武装并重新占领了“划定无军事区”的莱茵兰和“划定武装禁区”的自由城市但泽,这凸显了德国对于《凡尔赛条约》的蔑视。
随后,希特勒指挥德军成功地吞并了奥地利,并与意大利的墨索里尼政权签订了同盟协议,形成了所谓的“轴心国”。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战争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深远的影响。
战争持续了六年,并且涵盖了几乎整个世界。
德国在战争中采取了残酷的战略,包括种族灭绝政策和大规模的战争犯罪。
然而,随着苏联、美国和其他盟国的干预,纳粹德国的扩张被遏制,最终在1945年被击败。
战争结束后,德国被分为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个占领区。
战后的历史进程使得东德和西德形成了两个国家,并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力量对峙的象征。
冷战期间,德国经历了分裂和对立,但最终于1990年实现了统一。
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并未完全消失。
二战中的战争罪行令德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对战争感到极度厌恶。
为了确保这些罪行永不重演,德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致力于宣扬人权、民主和和平。
综上所述,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结果是复杂而深远的。
起因于纳粹德国的侵略政策和希特勒的极端主义思想,战争最终导致了全球的失衡和混乱。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两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最为惨痛和黑暗的篇章。
这两场全球性的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难以估量的损失,无数的生命消逝,文明遭受重创。
要深入理解这两场战争为何爆发,我们需要回顾当时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原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英国、法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丰富的资源,而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美国等则渴望重新瓜分世界。
这种对殖民地和资源的争夺,成为了一战爆发的重要根源。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德国崛起后,试图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
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与法国、俄国结成协约国;德国则与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
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使得战争的阴云愈发浓重。
民族主义情绪在当时的欧洲也达到了高潮。
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者试图通过战争来实现民族统一或扩张领土。
例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塞尔维亚等民族渴望摆脱奥匈帝国的统治,这一地区成为了欧洲的“火药桶”。
当时的军国主义思想盛行。
许多国家的统治者和军队将领热衷于通过战争来展示国家的实力和荣耀,对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而萨拉热窝事件则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索。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
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欧洲各国纷纷卷入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经济危机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9 年至 1933 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动荡不安。
德国、日本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德国历史、民族思维转变看二战的爆发08010104 陈嘉佳08国际审计(ACCA)3班
关键字:德国历史民族二战原因
参考文献:《大国崛起》、《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
正文:
对于一场战争,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其中的某场战役,战争的后果以及所带来
的政治、经济的意义。
而对于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苦痛与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较于某场战役的经典,也许,战争爆发的原因才是我们应该真正关注的。
撇开《凡尔赛合约》强加给德国的不平等条约,再将一战后战胜国之间的重
重矛盾放在一边,让我们仅从德国的历史着手探索这个民族和战争的关系。
德国的历史并不辉煌,甚至,也许只有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
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古代德国为圣罗马帝国;近代二战前的德国分为三部分:俾斯麦帝国、魏玛
共和国、德意志第三帝国。
在德意志的整个封建化进程中,罗马教皇拥有给德皇加冕的特权,德皇则力
图控制教皇和教会,而地方上的封建主为了扩展权力,又往往借助教皇和教会的力
量削弱王权。
这种矛盾和斗争是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
了皇权的衰弱和分离主义势力的加强。
随后,宗教改革运动爆发,德意志进一步陷入分裂,最多时有300多个小邦。
也许德国人民该感激拿破仑,是他的侵略,扫荡了制约国家富强统一的封建势力。
李斯特经济一统思想下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更是为德国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德国地处欧洲中央,历来作为“欧洲走廊”,没有天然屏障的蔽护的地
域,加上没有一个中央集权的统治,自然也就成为欧洲列强的瓜分的奶酪。
没有一个欧洲列强愿意看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兴起,无论是英、法、俄还是其他国家都在历史进程中阻碍着德意志的统一,也正是这样的历史,使德意志民族的思想无法得到足够健全的发展,这显然为日后沙文主义的肆意埋下了祸根。
之后,历史交给了“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先后经历了德丹战争,普奥战争,德法战争后,1871年终于完成了德意志的大统。
这在德意志有这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此德国统一,从此德意志国走进世界强国之林,不再受欧洲列强的欺压和耻辱的剥削,德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国家的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更成为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一个强大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已经形成。
然而这时,一个民族沙文主义的思想开始日益膨胀,泛日曼思想开始出现。
人民开始有着对日耳曼民族强烈的自豪感,使命感,成就感。
威廉二世上台后更是推崇大军国主义,鼓动民族仇恨,鼓吹生存空间论,海上扩张论,进行着强权的统治。
德国人民对于德意志的使命感终于变为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将自己日耳曼民族驾驭于其他种族之上,终究选择了扩张。
包括对殖民地的扩张和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时代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起着一种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战失败,战胜国操纵的和约在凡尔赛签订。
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丧失了,还有巨额的赔款,德国至此不再像原来那样团结。
阶级的日益矛盾,使得这个看似和谐的魏玛共和国弱不禁风,动荡不堪。
刚刚有些好转的德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再度崩溃,中小资产阶级破产,50%的人口失业,德国人得不到每天应有的面包,饥饿、贫穷充实着每一天。
这一切都使得民族仇恨日益加深,社会再次动荡。
这时,一个鼓吹泛日耳曼大帝国,主张扩大日耳曼民族生存空间,主张族民共同体,反犹,反共,民族极端主义的人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他便就是臭名昭著
的希特勒。
他用他反动的演说才能,大肆鼓动群众,将一些残余在德国人心中威廉二世鼓吹的民族沙文主义升了级,一种极端大民族主义,一种极端种族至上主义,一种极右扩张主义,一种以战争为目的极端思想被广大德国人所接受,不得不说,民众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从膨胀终究到了极端发狂。
极端发热的头脑让他们选择了再度挑起战争。
作为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欧洲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
统一和强大,是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然而,在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块土地一直就是整个欧洲的战场,德意志人经常成为环伺在周围的欧洲列强的雇佣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相残杀。
德国诗人席勒曾经感叹:“德意志,它在那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
”是的,太久的分裂让德意志的身影变得模糊。
德意志的诗人们用诗句探寻这民族的未来;德意志的音乐家们,用音符抒发抗争的激情;德意志的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之高无上的国家崇拜。
统一和自由是这个国家永恒的主题,然而,德国的历史却包含了种种极端化的矛盾:一个孕育了贝多芬、瓦格纳、巴赫、歌德、费斯特、黑格尔、李斯特等科学和文化巨人的国度,为什么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特质如此困惑和忧虑?这样一个拥有高度文明和先进文化的民族,怎么会委身于纳粹党人统治下,对欧洲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
当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历史被一种黑暗的观念所笼罩时,悲剧不免发生。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
但是,是否有人想过是谁给了他做这个最大战犯的机会?一个沦落于维也纳街头的流浪汉,怎么可能一跃成为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德国总统兼总理?只能说,这是德国人民的选择。
德国共产党曾经向德国民众做过一个著名的警告:“谁选择了希特勒,谁就选择了战争!”。
然后呢?“一个元首,一个政党,一个民族,投一个人的票---Adolf.Hitler!”在柏林街头不停的呼喊淹没了德国共产党的言论。
我们不禁感到悲哀,对德国人民感到悲哀,在希特勒极具“天赋”的反动演说中,德国民众接受了希特勒,选择了战争,把自己乃至全世界推入万丈深渊,推入万人坑,推入了无穷无尽的战火中。
追求国家的强大无可非议,为此做出一代又一代人不懈的努力更令人敬佩。
特别是日耳曼这样一个优秀的民族,若是将其先进的文化与和平发展相结合,造福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整个世界。
而当这个民族扭曲时,他们所带来的灾难,也必然是更加惨痛的。
让我们回顾德意志人民思想的变化:从民族沙文主义的膨胀到民族极端主义是一种升级,而希特勒的思想正是威廉二世思想的一种深化。
以威廉二世思想为基础----日耳曼种族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军队扩张主义,同时再加上希特勒自己的反犹、反共思想,便形成了纳粹思想的核心。
于是,第三帝国也可以说是第二帝国的一种延续,而二战时的德国思想和一战德国思想也是一脉相承,只是更加恶劣,更加反动而已。
如果说二战的爆发是世界历史、德意志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那这一切罪恶的诞生必然离不开日耳曼民族主义的发狂与扭曲。
而我们,也必然可以从德国的历史中、从德国人民思想的变化中,体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