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 C、冲洗: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盐酸。缓水流 是为了避免细胞被水冲走。
• D、吡罗红甲基绿的配制要用蒸馏水。吡罗红甲基 绿染色剂要现配现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能运用的原理 是( )。
二、核酸的 分布与观察
DNA的分布
主要在染色体上
(因此说,染 色体是DNA的 重要载体)
细胞核遗传
细胞质内
例:紫茉莉 叶色的遗传
细胞质遗传
注:RNA重要 存在于细胞质
生物的遗传
三、核酸的构造构成
DNA的构造构成
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
脱氧
碱ATCG基
核糖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C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G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T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A
T
连接
T
A
G
C
C
G
DNA由两条脱氧苷酸链构成。
RNA的构造构成
基本单位-核糖核甘酸
磷酸
核糖
碱AUGC基
核甘酸
核糖核甘酸的种类
A
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G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C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U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连接
A U G C
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碱基、磷酸
*、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 分别是( )。
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案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目标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堂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
学生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后,教师直接指出:除此以外,两类核苷酸的其他结构是一样的,我们将其概括为——PPT展示,学生说出圆圈、五边形、方框各代表什么。
2、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画,这样才能暴露出问题。
3、学生画出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之后,即可分析:3个核苷酸相连,排列顺序有多少种?从而领会遗传信息
就蕴含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简述核酸的功能及种类。
2、说出核酸的化学组成。
3、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4、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5、简述RNA分子的种类及功能。
6、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7、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
2、教学难点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年级是高二16班,他们都是文科生,均要参加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因此,授课时,难度不宜过大,但知识点要全。
由于文科生的理科知识基础较差,本节课通过复习学案将零散的知识串在一起,形成一定的联系,便于学生复习记忆。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可用1课时,上课前,学生分小组完成复习学案,课上教师分板块讲解,师生一起先回顾相关知识点,再通过学考习题巩固所学。
最后总结核酸在学考中考哪些知识点,考什么形式的题。
是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学考考什么,我们就复习什么。
让复习课有目标,高效有条理。
教学用具:复习学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导入:核酸对于生物体有重要的作用,在学考中站的比重也不小,本节课我们重点系统地复习核酸的结构。
首先请第一小组派代表介绍一下他们的复习成果:核酸的功能及种类(教师展示相关幻灯图片)。
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复习学案一、学考必备知识清单:(复习必修一p26-29,必修二p47-57、p62-67) 核酸的功能及种类: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a、组成元素:b、种类: (简称 )、 (简称 )。
核酸的分布: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 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学会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临时装片的制作都不熟练,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案导学:见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血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生理盐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消毒牙签、酒精灯等材料用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知识总结点总结归纳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知识点归纳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一、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关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拥有重要作用。
三、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构成;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四、D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胸腺嘧啶(T)RNA所含碱基有:腺嘌呤(A)、鸟嘌呤(G)和胞嘧啶(c)、尿嘧啶(U)五、核酸的散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散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许的DNA;RNA主要散布在细胞质中。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有关观点: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单糖:是不可以再水解的糖。
如葡萄糖。
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的糖。
多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很多单糖的糖。
多糖的基本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复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二、糖类的比较:分类元平素有种类散布主要功能单糖cH核糖动植物构成核酸脱氧核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重要能源物质二糖蔗糖植物∕麦芽糖乳糖动物多糖淀粉植物植物贮能物质纤维素细胞壁主要成分糖原(肝糖原、肌糖原)动物动物贮能物质三、脂质的比较:分类元平素有种类功能脂质脂肪c、H、o∕1、主要储能物质2、保温3、减少摩擦,缓冲和减压磷脂c、H、oN、P)∕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固醇胆固醇与细胞膜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保持生物第二性征,促使生殖器官发育维生素D有益于ca、P汲取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一、有关水的知识重点存在形式含量功能联系水自由水约95%1、优秀溶剂2、参加多种化学反响3、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它们可互相转变;代谢旺盛时自由水含量增加,反之,含量减少。
联合水约%细胞构造的重要构成成分二、无机盐(绝大部分以离子形式存在)功能: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蛋白等②、保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③、保持酸碱均衡,调理浸透压。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1一、教材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设计思想: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的科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学习。
本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采用观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探究模式使学生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1、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学会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
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A液20ml,B液80ml。
学生准备:查阅资料及互联网搜集DNA和RNA的有关材料。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生物学核心概念构成了当代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在学科知识中处于最为本质和核心的地位。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第2页倡导“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指出“生物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
同时在第39页提出要“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指出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
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生物科学史,将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处理,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了解每个知识的来龙去脉、建立学科知识框架、理解生物学的重要观点、领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本节课中我尝试“以生物科学史中核酸发现过程的探索与研究为主线,以体验思辩为中心,以动手操作、模型展示为载体,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提升学生能力。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亮点和师生感悟”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主要包括核酸的种类和功能以及核酸的结构.该节内容承上启下,前面已经学习了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等,学习了本节内容后,学生将继续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及遗传信息的传递等,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学情分析●已知知识:1.一切生物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2.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能力: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想知:核酸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困难: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阶段,不注重寻求事物发展的本质。
3.教学重难点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湖南省祁阳一中覃梅芳1 设计思想《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倡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于该理念,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 教学分析1.1教学重点和难点2.1.1 教学重点: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1.2 教学难点: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的分子结构式;比较DNA和RNA的区别。
2.2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涉及核酸种类、分布、结构和功能,因《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大量篇幅介绍DNA和RNA 的结构功能,本节内容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够携带遗传信息的原因。
通过类比蛋白质结构多样性来理解遗传信息多样性。
2.3 学情分析2.3.1 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以及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肤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2.3.2 能力与思维方面:高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他们对探究生命本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多数学生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但也有少数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稍有欠缺,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因此在课堂上要做好小组分配,引导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的机会。
3 三维目标3.1 知识与技能:说出核酸的种类和分布;简述核酸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2 过程与方法: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会运用类比、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1, 5, 4, 1 D、2, 5, 4, 2
2. 碳疽杆菌和HIV中各有多少种核苷酸?
A、4, 4 C、4, 8 B、8, 4 D、8, 8
• 3、下列哪一组是DNA的组成成分() A、脱氧核糖、核酸、磷酸 B、脱氧核糖、碱基、磷酸 C、核糖、碱基、磷酸 D、核糖、脱氧核酸、磷酸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真核细胞 细 胞 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内 也含有少量的DNA 。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原核细胞: DNA集中在拟核。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核酸的结构:
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分子量从几十万至几百万。 *元素组成:C、H、O、N、P
*基本单位:核苷酸
1分子磷酸 + 1分子五碳糖 +1分子含氮碱基
P29
√
√ ×
主要
C
C
注意:所有细胞都含有DNA和RNA 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实验原理: 甲基绿+DNA →呈现绿色 吡罗红+RNA →呈现红色 • 步骤: 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镜检
(二)实验过程: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水解——冲洗涂 片——染色——观察 0.9%的NaCl溶液 与人体的血液相似,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单链结构
主要存在部位
细胞质
核酸的功能与分布
生物类别 核酸 遗传物质 说明 RNA起遗 传信息传 递和表达 作用 例子
原核生 物和真 核生物
有DNA和 RNA两种
DNA
细菌和 人等
病毒
只有 DNA 只有RNA
DNA RNA
常见病毒 体内只有 DNA或RNA
大多数 噬菌体 烟草花 叶病毒
练 习
1. 组成人类的核酸、核苷酸、碱基、五碳糖 各有多少种?
?
固定细胞在 载玻片上
?
?
改变细胞膜的 通透性;使染 色体中DNA与 蛋白质分开
?
洗去盐酸
四、染色 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两种染色剂须混合使用
刑侦人员将从现场得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 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 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
讨论:
脱氧核糖核酸
• DNA的中文全称?
•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 亲子鉴定 嫌疑人的信息? DNA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 DNA签定技术的应用? 而每个人的 遗传物质都 有所区别。
*结构: 每个核酸分子是由几十个乃至上亿个核苷酸 连接而成的长链。通常DNA为双链、RNA为单链。
DNA结构
DNA的 一条链
磷酸
C
含氮碱基 C (A、G、C、T) 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C C
DNA的 一条链
脱氧核糖核苷酸
磷酸
C
含氮碱基 C (A、G、C、U) C 五碳糖 (核糖)
C C
RNA链
核糖核苷酸
A 腺嘌呤 G 鸟嘌呤 C 胞嘧啶 T 胸腺嘧啶
A腺嘌呤 G鸟嘌呤 C胞嘧啶 U尿嘧啶
DNA、RNA的主要区别
比较项目 DNA 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 RNA 核糖核苷酸
基本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结 构
核糖
A T C G
双螺旋结构 (双链结构) 多数细胞核(少数 线粒体、叶绿体)
A U C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