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半截塔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2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撒哈拉以南非洲二导学案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大地二中张清泉学习目标1.知道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理解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
3.知道本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面临严酷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学习重点1.本区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2.该地区严重的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
学习难点本区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自主学习1.依赖某一种或某几种初级产品生产的经济称。
2.本区出口的矿产、木材、牲口、经济作物产品都是工业原料、半成品等,在对外贸易中一般价格。
本区卖出买进,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地位。
3.本区索马里的,科特迪瓦的,赞比亚的,尼日利亚的,在本国出口商品中所占比例高。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为2.2%。
本区更高达左右。
合作探究完成课本P65活动。
课堂检测1.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措施是()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B.大力进口外国工业产品C.扩大初级产品生产D.大力引进人才2.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B.“单一商品经济”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D.转口贸易经济3.下列产品属于工业制成品的是()A.矿产B.木材C.牲口D.汽车4.关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你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A.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B.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C.畜产品缺乏的问题D.土地沙漠化的问题5.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首位的大洲是()A.非洲B.亚洲C.南美洲D.大洋洲6.分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下列因素之间的关系。
(用示意图表示)A.粮食短缺B.环境恶化C.土地荒漠化D.滥伐森林、滥垦草原E.人口剧增()→()→()→()→()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A2.B3.D4.A5.A6.EADBC【素材积累】 1、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旧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旧笑出成长的性格。
倘若你想达成目标,便得摘心中描绘出目标达成后的景象;那么,梦想必会成真。
第四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第2课时 (1)

8.读右图回答:
(1)以上这些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为__初__级____级产品。 (2)在国际市场上,这些商品的价格___低__廉___,而工业制造 品价格__昂__贵____。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___不__利___ 地位,具有这样特点的经济被称做_单__一__商_品__经济。 (3)目前这些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有_发__展__民__族 业__、__多_样__化__农__业__及__农_产__品__加__工__业_和__旅__游__业__等_多__种__产__业__,_振__兴__经__济。
卢 萨 卡 炼 铜 厂
金伯利岩矿
非 洲 南 部 人 民 在 矿 砂 中 寻 找 金 刚 石
六 点拨归纳
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尼罗河下游谷地曾是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中心之一。 非洲的地中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的
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流域,古代也比较繁盛。
在历史上,欧洲
殖民主义者曾先后侵 入非洲,掠夺黄金、 香料、象牙等;后来 又从事罪恶的奴隶贸 易,把黑人运往美洲 贩卖。到了19世纪70 年代,广大的非洲大
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位于非 洲北部,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 地方之一。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约北纬35°线), 约北纬14°线(250毫米等雨量线)以北,西起大西洋海岸,东到 红海之滨。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千米,南北宽约 1600千米,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千米,约占非洲总面积 32%。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半截塔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撒哈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二课时)课题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二课时)教法图文结合法学法讨论归纳法学习目标:1.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后果;2.认识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学习重点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学习难点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导学过程教学设计、学生积累前置研究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是种人,是种人的故乡。
2.非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说出这种气候的特点?自主与合作探究二、人口、粮食与环境自学课本71页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1、找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A、人口增长B、农牧业生产技术,粮食供应。
C、常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D、自然环境。
2、总结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完成课本72页活动题3,找出本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方法。
收获之窗看着板书提纲,从内(人口、资源、环境)、外(长期的殖民统治)两方面来论述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并说出解决措施。
【板书提纲】1.长期的统治,形成了为主的经济。
2.由于农牧业生产,人口增长,粮食的增产速度低于的增长速度,产生了问题和问题。
3.盲目扩大粮食生产,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产生了问题。
4.解决的途径:(1)(2)(3)自我检测:谁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主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们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学习方法】分析图片资料,将图文结合总结【补充】:本区经济落后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各小组分工:1组:合作探究2的板书;2组:讲解2题一、选择题1、非洲最高的山是()A、乞力马扎罗山B、德拉肯斯山C、阿尔卑斯山D、阿特拉斯山2、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措施是()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B、大力进口外国工业产品C、扩大初级产品生产D、提高初级产品出口价格3、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A、“进口-加工-出口”经济B、“单一商品经济”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D、转口贸易经济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是()A、高原B、平原C、丘陵D、盆地5、非洲的外来移民不包括()A、欧洲人B、印度人C、中国人D、印第安人6.某地各月气温均高于20摄氏度,1月干燥,草木枯黄,7月湿热,植被茂盛,该地属于()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D 热带草原气候7.目前制约非洲经济的主要问题是()A、干旱、能源和资源问题B、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D、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8.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9.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均高度居各州之首,被称为“高原大陆”B、居民都是黑色人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第2课时)导学案

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学会看各种气侯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重难点)2、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学习过程一、非洲的气候1.读图1-22非洲1月平均气温及图1-23非洲7月平均气温(1)看读数:绝大部分地区都在摄氏度以上(2)看分布:等温线分布(稀疏或密集),但7月比1月密集(3)看走向:1月,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7月,也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小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故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思考:非洲为什么能被称为“热带大陆”,结合其纬度位置作答2. 读图1-24非洲年降水量(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非洲赤道附近、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降水。
南回归线附近大陆岸,降水少。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分布,差异显著(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平行。
小结:在非洲,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便十分干旱,故非洲气候的第二个特点是3读图1-25非洲气候类型(1)看类型,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气候,非洲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是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主要是气候,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气候(2)看典型,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分布,以为中心对称,这是非洲气候的第三个特征思考:非洲气候对其农业的影响4.气候、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读图1-26完成活动①②二、非洲的河流巩固练习1.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但山顶终年积雪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B、纬度因素C、海陆因素D、地球运动2.下列地理事物既是非洲之最又是世界之最的是()A、尼罗河B、亚马孙河C、里海D、安第斯山3.关于非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C、干旱地区广,沙漠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一半以上D、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分布4.非洲流量最大的河流是()A、尼罗河B、赞比西河C、刚果河D、尼日尔河5.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高B、季风气候显著C、干燥地区广大D、呈带状,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分布在()A、亚洲B、欧洲C、南美洲D、非洲7.非洲的最高峰是()A、乞力马扎罗山B、阿特拉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D、喜马拉雅山8.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A、尼罗河B、刚果河C、赞比西河D、尼日尔河9.读图回答(1) A为高原,⑩为河(2) A处为气候,⑩处为气候,两地同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类型为何不同?10.简述非洲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的影响。
七下地理 撒哈拉以南非洲 导学案(二)

2、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完成P65活动题:
1.大家发现本区出口商品有什么特点?
——主要出口矿产、木材、畜产或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农矿产品。 2.主要进口那类产品?在世界贸易中会受到哪些影响?
D.大量垦荒,增加土地面积
二、综合题
9.读图“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撒哈拉以南非洲主要进出口产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纬度位置判断,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带。
(2)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农牧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低,出现了、与环境三大问题。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价格低廉;进口,价格昂贵,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10.读“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字母和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B为______洋,C为______洋,①______沙漠,
②为______盆地,③为______高原,④为______岛.
(2)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全球“人口、粮食和环境”供求关比较紧张的一个地区,读图2,选择合适的字母填入图2中:
A.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B.实现农业专业化生产
C.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D.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粮食与环境方面的问题。下列措施中对解决上述三种问题都能起到显著作用的是()
A.保护森林和草场,严禁乱伐和滥牧
B.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C..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粮食产量
A.人口问题B.环境问题
(3)由图2可知,环境问题的实质是______,撒哈拉以南非洲农牧业生产落后的历史根源是______.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二课时)
好办法可以促进本区的发展,摆脱贫困。
答案
自学检测一:
1.多、大、金刚石、黄金、铀、石油、铜、铁。
2.咖啡、椰枣、油棕、香蕉 3、富饶大陆之称 4、科特迪瓦
自学检测二:
1、单一商品经济
2、初级农矿产品、工业制成品、不利
矿产、木材、畜产、热带经济作物、机械、汽车 3、初级农矿产品4、商业、消费
自学检测三:
1、首位、更高
2、落后、低、粮食、旱灾、热带草原“饥饿大陆”
3、过快、粮食、砍伐森林、草原、耕地、放牧更多的牲畜、下降
退化、水土流失、荒漠化、恶化
增长速度、素质、人才、技术、生产水平、生态环境、自然灾害
殖民经济、民族经济体系。
合作探究一
1、改变单一产品的局面,积极发展本国工业,减少对工业品进口的依赖。
2、联合、团结、合作,形成区域性联合组织,保护本区各国利益。
3、改变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新品种的种植,解决粮食问题
4、发展农产品加工。
合作探究二:
1、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
2、保护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
3、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解决食物短缺问题。
4、尽快走出殖民经济的阴影,建立完善的民族经济体系。
5、加强团结与合作,减少种族纠纷和部落冲突。
6、从发达国家引进人才和技术。
达标检测
1 D
2 A
3 A
4 D
5 D
6 C
7 D
8 C
9 D 10 B。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二课时

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了解本区丰富的资源,及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3、通过实例认识独立自主,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才是非洲各国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区大量的各类地图的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水平并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案例探究进行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人口、粮食、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2.通过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2、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二)教学难点:1、了解本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了解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的形成和后果,通过实例寻找和认识本区各国摆脱贫困的出路。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认识本区人口和粮食、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分析理解原因,寻找解决途径。
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主要内容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人口、粮食与环境”,以第一课时的内容为基础,侧重人文地理。
依据新课程标准,坚持以“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学习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
首先,利用复习导入,通过一幅幅图片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并激起新知的兴趣。
第二,在各环节的串联中,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增强学生体验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第三,教学内容主要通过三项“自主学习”与两项“合作探究”完成,充分利用影视素材、教材中的地图、图片、图表,加强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8.3《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第2课时)

《撒哈拉以南非洲》导学案(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资源分布和发展经济的途径。
2.通过实例和图片,认识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学法指导】运用图文结合法,分析撒哈拉以南面临的经济,生活等问题并分析成因及解决办法。
【知识回顾】欧洲的地理位置及非洲的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快速发展的经济1.撒哈拉以南非洲是资源的宝库,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
(图8.30)。
2.和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石油、铀、铜、铁等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很大。
3.撒哈拉以南非洲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和香蕉的原产地。
(图8.30)4.撒哈拉以南非洲丰富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5.由于历史上长期受者占领和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出口初级产品,进口制成品。
由于工业制成品的价格比初级产品贵得多,因此,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地位。
(图8.31)。
6.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很多国家,努力改变经济过分依赖农矿产品生产的情况,使经济稳步增长。
___________成为了非洲最大的鲜花出口国和著名的旅游国家。
7.进入21世纪,撒哈拉以南非洲增长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商业的发展,消费的增长,成为推动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口、粮食与环境读课本65页讨论完成如下问题:1.非洲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 ,2005—2010年,非洲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高。
(图8.33)。
2.找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1)人口增长 (2)农牧业生产技术 ,粮食供应 。
(3)常受 (自然灾害)的威胁。
4)自然环境 。
3.总结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
【合作探究】1.完成65页活动题1、2、3、4写在书上。
2.完成66活动题写在书上。
【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教师上课自配课件)【建构知网】 矿产与自然资源丰富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发展的经济: 单一的商品经济模式 出口:________,进口:_______ 人口、粮食与环境: 改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反馈】1.下列物品属加纳最主要出口物质的是( )A .木材B .可可豆C .皮鞋D .巧克力糖2.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形成单一商品经济的原因是( )撒哈拉以南非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非洲的外来移民不包括()
A、欧洲人B、印度人C、中国人D、印第安人
6.某地各月气温均高于20摄氏度,1月干燥,草木枯黄,7月湿热,植被茂盛,该地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温带草原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
7.问题B、人口 、粮食和环境问题
二、综合题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分析下列因素之间的关系。
A、粮食短缺B、环境恶化C、土地荒漠化D、滥伐森 林、滥垦草原E、人口剧增
谁知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有哪些主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是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们在世界各大洲中的地位如何?
【学习方法】
分析图片资料,将图文结合总结
【补充】:本区经济落后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二课时)
课题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二课时)
教法
图文结合法
学法
讨论归纳法
学习目标:1.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后果;
2.认识本区面临的人 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学习重点
以初级产品为主的 单一商品经济,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学习难点
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导学过程
教学设计、
学生积累
前置研究
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90%以上是种人,是种人的故乡。
2.非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分布最广泛的气候类型是?说出这种气候的特点?
自主与合作探究
二、人口、粮食与环境
自学课本7 1页小组合作探究如下问题:
C、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D、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
8.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三位D、第四位
9.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均高度居各州之首,被称为“高原大陆”
B、居民都是黑色人种。C、水力资源居各州之首
D、热带气候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有“热带大陆”之称。
2、非洲一些国家为改变“单一商品经济”的局面,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努力发展民族工业B、大力进口外国工业产品
C、扩大初级产品生产D、提高初级产品出口价格
3、在非洲殖民统治期间,很多国家形成的经济模式是( )
A、“进口-加工- 出口”经济B、“单一商品经济”
C、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D、转口贸易经济
4、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主要地形是()
【板书提纲】
1.长期的统治,形成了为主的经济。
2.由于农牧业生产,人口增长,粮食的增产速度低于的增长速度,产生了问题和问题。
3.盲目扩大粮食生产,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产生了问题。
4.解决的途径:(1)(2)(3)
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非洲最高的山是( )
A、乞力马扎罗山B、德拉肯斯山
C、阿尔卑斯山 D、阿特拉斯山
1、找出制约本区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
A、人口增长
B、农牧业生产技术,粮 食供应 。
C、常受(自然灾害)的威胁。
D、自然 环境。
2、总结本区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完成课本72页活动题3,找出本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方法。
收获之窗
看着板书提纲,从内(人口 、资源、环境)、外(长期的殖民统治)两方面来论述本区经济落后的原因,并说出解决措施。
各小组分工:
1组:合作探究2的板书;
2组:讲解2题
3组:点评2题
4组:合作探究3的板书
5组:讲解3题
6组:点评3题
教后反思:
领导签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