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3(课件+习题+单元检测)第4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9份打包)(14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制共同点的是( )A. 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B.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C. 惩治了法西斯战犯D. 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2.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下面是对“这场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是()A. 原因是美国要改变在核力量对比的不利地位B. 凸现了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爆发核战争危险C. 危机说明美苏争夺由欧洲、亚洲扩展到非洲D. 体现了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3.物理学家安德烈·萨哈罗夫50年代主导研发了苏联第一枚百万吨级氢弹,后来又参与促成了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签署。
70年代,他创立莫斯科人权委员会,并于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萨哈罗夫的人生经历折射出()A. 苏联国际地位的兴衰起伏B. 二战后科学的突破式发展C. 全球化加速结束冷战格局D. 人类对战争和极权的反思4.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不包括()A. 稳定西欧经济B.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C. 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D. 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5.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 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 苏联的参加C. 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 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6.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 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C. 第三世界的兴起D. 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7.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3 第4单元 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PPT

2.不同点 (1)前者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后者体现英、法、美等帝国 主义的意志。 (2)前者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暂时妥协;后者调整 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 (3)前者超出欧洲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后者是以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
栏目导航
(4)前者反映了两个战胜国的妥协;后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 国的基础上的,必然随着德国的重新崛起而破产。
栏目导航
2.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 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 益的大局。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 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栏目导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栏目导航
【解析】 二战后,美、苏争霸以北约和华约为依托,以核武 器为威慑力量,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故 D 项符合题意; 二战后,美国属于世界经济霸主,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答案】 D
栏目导航
三、20 世纪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特点及影响
1.阶段
阶段
特点
(3)美苏“冷战”对抗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 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是二 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栏目导航
2.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主要特点有( )
①争夺经济霸主的地位 ②核武器成为争霸力量
③以军事集团作为依托 ④体现不同制度的矛盾
原因
重大事件
既 缓 和 赫鲁晓夫推行与美 缓和:①苏联承认联邦德
50 年 代 中
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6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习题岳麓版选修3

【师说】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6 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习题岳麓版选修3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 )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全面冷战,实质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
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实质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的“和平演变”是要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独霸世界。
A、C、D都与史实不符,是错误的。
【答案】 B2.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
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
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拔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
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城市。
【答案】 D3.观察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
这反映了美苏争霸态势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其国家实力。
【答案】 C4.下列关于美苏军备竞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备竞赛B.核武器是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C.美苏军备竞赛始于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四)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质量检测(四)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在某个时期美国政治文化中出现了“围堵”“解放"“多米诺骨牌”“威慑”“遏制”等概念。
这些概念出现的时期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一战时期C.二战时期D.“冷战”时期解析:选D 政治文化是时代背景的反映,“围堵"“威慑”“遏制”正好反映了“冷战"时期的情况,一战、二战时期没有“遏制”共产主义的内容,工业革命期间也没有。
2.下列哪幅图不能反映美苏“冷战”的情况( )解析:选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概念的理解。
美国“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国际恐怖主义分子活动的表现。
3.2009年5月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这样评价美国对欧洲国家安全的作用:“美国的安全保证,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让我们受益,也使不少欧洲邻国在国家安全方面搭上了山姆大叔的便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安全保证是通过( ) A.马歇尔计划B.欧共体C.联合国D.北约解析:选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控制欧洲,经济上主要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政治方面主要是通过杜鲁门主义;军事方面主要通过北约。
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安全保证”,同义转换,可得出答案选D。
4.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曾对某事件发表评论时说:“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但赫鲁晓夫的退让却毁灭了我们的精神.”他所评论的是()A.苏联成立“华约”组织B.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处下风C.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D.苏联从古巴撤走战略导弹解析:选D 从材料“古巴领导人"“美国人想消灭我们的身体”“赫鲁晓夫的退让"等信息可以看出这是赫鲁晓夫1962年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从古巴撤走了自己建立的中程导弹,故选D。
A项是在1955年成立;B项与材料无关;C项是明显在材料表明的时间之前。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过关检测 岳麓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过关检测岳麓版选修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
1945年12月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千米。
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材料三早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
他曾经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小毛驴。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
”材料四在战时盟国的许多会议中从没有法国临时政府的席位。
戴高乐对此感到愤愤不平,反复向盟国表示:“1500年来,法国就已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要求所有的人,首先是它的朋友们,不要忘记这一点。
”材料五美国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英国则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政府强大,但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也不抱信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完成:(1)二战后美、苏、英、法对外政策的基点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2)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是什么?(3)美英对待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苏联的对华政策有何特点?解析:本题的材料阅读量较大,旨在考查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第(1)问,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材料一中美国领导人认为美国应该“领导世界”,这反映出美国要称霸世界的野心;材料二中苏联要求“保持国际和平”;材料三中,英国领导人说“我是(美国)总统的忠实副手”,表明英国要追随美国;材料四中,法国“习惯于一个大国的地位”,表明法国要重返大国的政治舞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5“冷战”的形成课件岳麓版选修3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1.马歇尔计划 (1)目的:防止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接近;通过援助西欧 扩大世界市场。 (2)提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 “马歇尔计划”。 (3)内容:强调欧洲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挽救欧洲经济的办法 是美国的援助。 (4)实施:美国向西欧各国提供援助,西欧各国撤销关税壁垒、降 低关税税率等。 (5)实质: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6)作用: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力增强;拉动了美国经济,强化了 西欧对美国的依赖。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1.柏林危机 (1)原因:美国竭力分裂德国,企图把西德拉入西方阵营,加强遏制 苏联的力量。 (2)爆发:1948年6月,美国在西占区单独发行新货币,苏联封锁柏林。 (3)影响:美国加速了策划建立军事政治集团的步伐,以遏制苏联。 自主思考美国等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什么?为对抗该 组织,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提示: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包 围。苏联组建了华沙条约组织。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美国决定全面实行对苏“冷战”政策和希土危机的爆发。 2.正式提出 1947年3月,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宣布 世界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而美国必须帮助各国人民。 3.开始实施 美国开始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控制了这两个 国家。 4.主要影响 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变,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知识点四
自主思考为什么将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 提示:它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公然把干涉他国内政作为既 定方针,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公开把昔日的盟友苏 联作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并采取非战争的方式进行遏制,是对苏联 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检测岳麓版选修3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2.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说:“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国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
”这实质上说明()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C.美苏战时同盟结束D.苏联的实力比美国强大3.1947年美国人乔治·凯南在美国顶级外交刊物《外交季刊》上以“X”先生的身份发表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第一次为他的对苏政策取名□□,此政策由此成型,并贯穿整个“冷战”时期。
材料中□□是指()A.战争 B.存异C.遏制 D.和谐4.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5.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西欧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
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B.欧洲经济共同体启动C.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6.下图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
它表明()A.杜鲁门主义出笼,美国开始在全世界扩张B.“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控制的加强C.北约的组建使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沿D.“马歇尔计划”稳定了欧洲的社会秩序7.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曾经对美国记者表示:“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
高中岳麓版历史选修3 第4单元 第14课 “冷战”的缘起课件PPT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及其评价。(重点)
认识“冷战”局面形 2.战后美苏实力对比及各自的对外战略
成的原因。
目标。(重点)
3.“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难点)
栏目导航
自主预习 探新知
栏目导航
知识点一 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1.背景 (1)二战后期, 战后世界秩序 的安排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2)在雅尔塔等会议上,苏、英、美三国首脑就战后国际问题达 成了一系列协议。 2.概念 二战后,美、苏等世界大国依据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的原则,重 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栏目导航
(3)雅尔塔体制所确定的处理战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了世界格局的总体面貌。
2.雅尔塔体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1)由于雅尔塔体制反映了客观的世界力量均势,增强了和平结 构的有效性。维持了战后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世界大战没有再 发生。
栏目导航
(2)雅尔塔体制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美苏两国的争 夺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并加深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不利于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总之,从世界格局的变化不难看出,格局的变动取决于大国之 间经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间的矛盾与争斗对双方实力都 会造成削弱,只有和平共处、相互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栏目导航
1.雅尔塔体制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的表现是 ()
①建立联合国 ②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 ③ 重新确定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④托管法西斯国家的殖民地
栏目导航
பைடு நூலகம்
3.内容 (1)处置战败国,以防止 法西斯主义 东山再起。 (2)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 政治地图 。 (3)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实行 托管 ,原则上承 认被压迫民族的 独立权利 。 (4)建立 联合国 ,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丘吉尔曾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句话反映了()①英国国际地位的上升②英国国际地位的下降③美苏实力大增④美苏平起平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从丘吉尔的言论“巨大的俄国熊”“巨大的北美野牛”表明苏美已实力大增,“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
【答案】 C2.下图是雅尔塔会议会场,就是在这张会议桌上,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
雅尔塔体制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协议()①结束战争②处置法西斯③战后世界安排④组建军事集团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组建军事集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两强为首冷战对峙的产物,雅尔塔体制只是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
因此,应排除④。
【答案】 B3.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B.二战使美国成为最强的军事大国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解析】主要考查二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
二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
A项不符合二战后的时间限制。
【答案】 A4.通过雅尔塔会议,美国没有()A.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B.取得世界霸主地位C.建立战后世界国际关系新格局D.与苏联一同重新划分了世界【解析】本题属于陈述式选择题。
雅尔塔体制是在西欧力量大大削弱,美苏实力相对均势下形成的新的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故A、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雅尔塔体制下,美国虽对国际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没有取得世界霸主地位,因为还有苏联可与其相抗衡。
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5.社会主义阵营的出现()A.是以中国为核心的结果B.说明社会主义已战胜资本主义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D.与苏联的推动有关【解析】社会主义阵营是以苏联为核心,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指十月革命。
【答案】 D6.一部分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的主要作用是诱发国际危机、威胁世界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爆发的200多场局部战争中,美苏介入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
这些学者立论的依据是()A.雅尔塔体制建立的背景B.雅尔塔体制的内容C.雅尔塔体制的实质D.雅尔塔体制下的历史现状【解析】雅尔塔体制下,由于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故局部战争不断。
【答案】 D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这表明()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②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首位③随着实力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④美国要求确立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物,显然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将含②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B8.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联合国总部设在纽约,这些事实表明()①欧洲国家的综合实力下降②世界的中心从欧洲向其他地区转移③苏联的国际地位上升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和再现能力。
正常情况下,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应该设在世界中心势力最容易控制的区域。
无论是国际联盟还是联合国成立,苏联都不是最重要的世界中心力量;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日益明朗化的。
选A。
【答案】 A9.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组。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他的意思是()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解析】准确理解题中所述“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
【答案】 D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空前增强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根据力量对比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这是当时国际形势的最大变化。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杜鲁门继任总统后,继续实现罗斯福的“世界蓝图”,1945年12月29日他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锻炼出了一支数量最多,战斗力最强,技术装备精良的军队。
战争使苏联领土扩大了60万平方公里。
领土的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医治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
材料三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就已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
他曾经这样描绘:“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小毛驴。
”……他直截了当地告诉美国总统特使说:“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
”材料四美国承认并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英国则竭力反对中国的大国地位……苏联当然不愿意看到蒋介石政府强大,但对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国民党,也不抱信心。
——以上均摘自《世界史·现代史编》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美、苏、英对外政策如何?试分析其原因。
(2)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怎样?(3)美英对待中国的态度为什么不同?苏联对华政策有何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第(1)问由材料一“领导世界”可知美国意图,由材料二“苏联领土扩大”“在战略上加强了苏联的地位”可知苏联意图,由材料三“我是总统的忠实副手”可看出英国与美国的关系,各国政策变化的原因与其实力的强弱变化息息相关。
第(2)问综合四则材料可知美苏实力壮大,西欧受到削弱,由材料四“中国的大国地位”可知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所起的作用。
第(3)问美英对华政策不同是因为它们为自身利益着想,苏联政策则是因为对中国形势发展难以预料。
【答案】(1)美国:称霸世界;苏联:寻求自身安全,努力扩大影响,巩固大国地位;英国:依附于美国。
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壮大,同时认识到来自美国的威胁;英国受战争破坏,担心失去传统大国地位。
(2)西欧失去了传统的世界中心地位,美苏成为一流强国,力图操纵世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3)美国:为抗衡苏联,扶植蒋介石。
英国:担心中国强大影响其在东方殖民地的利益。
苏联:摇摆不定。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雅尔塔体制形成后,与冷战格局一起成为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两条主线,即合作主线和对抗主线。
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于雅尔塔体制与冷战格局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认识。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根源,冷战是由雅尔塔体制造成的。
历史证明,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是不正确的。
雅尔塔体制不仅不是冷战的根源,反而限制了冷战向热战的发展。
——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后半期国际关系的特点。
(2)你认为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根源还是限制了冷战的发展?为什么?【解析】雅尔塔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冷战的出现是因为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
两极格局的两极,就是指美国和苏联,目前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第(1)题注意时间“20世纪后半期”,回答第(2)题要抓住冷战的核心是对抗,雅尔塔体制的核心是合作,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制到两极格局对峙;两极格局瓦解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①雅尔塔体制是冷战的根源。
因为它突出了美苏两个大国的地位,为后来两国的争霸埋下了祸根;美苏两国各自划分了势力范围,这是日后世界动荡不安的根源;雅尔塔体制结束了近三百年来维持欧洲均势的国际关系格局,直接导致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的形成。
②雅尔塔体制限制了冷战的发展。
因为它倡导建立联合国,而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而且联合国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个作用;美苏之间的矛盾并非从雅尔塔体制开始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国家就被资本主义国家称为洪水猛兽,因此美苏意识形态的纷争由来已久,不能归结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铲除了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使追求和平、反对战争逐渐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③辩证看待——雅尔塔体制对维护战后和平、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的经济起到了重要、积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出现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