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CTAB的复配性能研究

合集下载

BSA与CTAB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BSA与CTAB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BSA与CTAB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涂逢樟;俞芸;上官昌汾【摘要】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具有荧光发射性质,以280 nm激发BSA,在341 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在加入CTAB 后,发现CTAB-BSA强荧光峰的位置蓝移,且荧光强度随着CTAB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弱,说明CTAB对BSA有荧光猝灭现象,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由Stern-Volmer 方程求得CTAB表观猝灭常数Kq=1.469×1013 L·mol-1·s-1.得到了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3(041)024【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荧光光谱;牛血清白蛋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相互作用【作者】涂逢樟;俞芸;上官昌汾【作者单位】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龙岩364000;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龙岩364000;龙岩学院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龙岩3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16在医学研究上,测定血清蛋白量及质的改变,可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及数据。

同时,在生命科学和化学的研究中,需要了解各种类型的蛋白质的结构性能、形态、与其它的物质的结合形式以及反应机理等方面的信息[1]。

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s,BSA)是常用的研究蛋白,因为它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载体蛋白,能与体内许多内源性物质及外源性物质作用,且这类蛋白的结构己用X 光测定[2]。

表面活性剂开发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洗涤剂大量使用。

使用初期就发现对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后来逐步认识到在接触过程中对人体安全性的潜在危险[3]。

不同类型乳化剂复配在微乳化生物柴油中的研究

不同类型乳化剂复配在微乳化生物柴油中的研究

不同类型乳化剂复配在微乳化生物柴油中的研究李蕴颖;孙坚;杨敬一;徐延学;徐心茹【摘要】采用油酸和二乙醇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得到油酸二乙酰胺乳化剂.当油酸与二乙醇胺摩尔比为1∶1.2时,反应得到的合成产物——油酸二乙酰胺,对生物柴油微乳化效果最佳.通过对油酸二乙酰胺与不同碳链数的醇类助乳化剂以及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NP-4,LAS,Span80,Tween80和CTAB等)进行复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24%的ODEA,2.16%的NP-4和0.6%的正丁醇复配的乳化剂具有最佳的微乳化效果.动态光散射粒径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微乳液平均粒径为18 nm,微乳化生物柴油的颜色透明,稳定性良好.【期刊名称】《可再生能源》【年(卷),期】2015(033)008【总页数】6页(P1257-1262)【关键词】微乳化;生物柴油;油酸二乙酰胺;非离子乳化剂【作者】李蕴颖;孙坚;杨敬一;徐延学;徐心茹【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上海2002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450 引言随着国内外对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关注度的提高,新型能源得到加速发展。

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燃料的替代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3]。

生物柴油微乳液可通过“微爆”作用、水煤气反应和水滴气化吸热等提高燃烧效率,抑制黑烟现象[4]~[6]。

近年来,国内外对微乳化生物柴油的制备及微乳化的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

Oliver[7]将离子液体作为表面活性剂,癸醇作为助乳化剂制备生物柴油微乳液。

Wang[8]将葡萄糖、香草醛及乙醛等加入到植物油中与柴油相混合,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作为乳化剂,研究其对于柴油/生物柴油微乳液制备的影响。

国内学者[9]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Ll2(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缩合物)、两性表面活性剂卵磷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作为复配乳化剂制备含水量为5%的微乳化生物柴油。

表面活性剂CTAB与NaSal相互作用性质的研究

表面活性剂CTAB与NaSal相互作用性质的研究
第2 4卷 第 3期 20 0 9年 9月







V 12 N . o. 4 o3 Sp 20 e. 09
S T T C TE H. 0GY A. AP L CA 1 Y. HE I C 0L D P I T 0
表 面 活 性剂 C A T B与 N Sl 互 作 用 性 质 的 研 究 aa 相
余 军, 张 锴
2 12 ) 06 0 ( 华 大 学 材 料科 学 与工 程 学 院 , 东 上海

要 :通过粘度 、 电导率 、 表面张力以及紫外 吸收光谱 等手段 , 究 了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 十六烷基 三甲基溴化 铵 研
(T ) C AB 与水杨酸钠( aa) N S1之间的相互作 用。结果表明 ,T B与 N Sl CA a a 之间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 从而使体 系表现出较强 的粘度 行为 , 并导致其混合溶液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发生 了红移 , 同时 N S / T B溶液的 电导率 以及表 面张力 也发生了一 aa CA l
在CA T B水溶 液 中 , 当浓度 较 小 ,C A T B是 以单
个分 子 或 球 形 胶 束 在 溶 液 中存 在 ; 在其 中加 入 当
N Sl ,由于该 有机 负 离 子 的存 在 降低 了表 面 活 aa 时 性剂 环状胶 束之 间 的斥 力 , 成 了棒 状胶束 的形成 。 促
化 如 图 1所示 。
CA T B溶 液 以 及 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 a 溶 液 的 电 导 由 T B N Sl
在 C A / aa 混 合 溶 液 中 , aa 的 浓 度 为 T B N Sl N Sl 1%时 , 别 测 定 了一 系 列 浓 度 的 C A / aa 溶 4 分 T B N Sl

双联(Gemini)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研究

双联(Gemini)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研究

双联(Gemini)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性能研究张建;赵苑;李昂;丁佳佳;李洵洲【摘要】合成了一种新型双联(Gemini)两性表面活性剂-乙二醇双琥珀酸一氯羟丙基季铵双酯磺酸钠(HDBC).同时研究了HDBC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的在表面张力上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HDBC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比为5:5时,协同增效作用最佳.以最佳比例复配后,使用量为0.5g/L,表面张力达到35.61 mN/m.而HDBC 或SDS在浓度为0.5g/L时,各自的表面张力为44.89、41.56mN/m,复配后大大降低了表面张力.【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8(023)002【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协同效应【作者】张建;赵苑;李昂;丁佳佳;李洵洲【作者单位】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城市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70;上海赢创食品有限公司,上海2018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47.11 前言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涉及到人类方方面面,不管是生活日用品,还是工业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而探索并合成具有高活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一直是当今的热点课题.早在1988年日本Osaka大学的Okahara等人开发出了以柔性基团联接离子头基的若干双烷烃链表面活性剂[1].1991年,Menger等人首次合成了刚性基团联接离子头基的双烷烃链表面活性剂,并命名这种双亲分子的表面活性剂为Gemini表面活性剂 [2],同时对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吸附行为及其胶束的形式作了深入探讨[3].结果表明,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4],阴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5],两性Gemini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的复配均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目前,低聚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效应研究较少,而低聚表面活性剂因其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从理论上可知这种表面活性剂之间应具有优良的复配、协同效应[6].此外,一些低聚表面活性剂还具有良好的钙皂分散性能、较强的抗菌性、优良的耐温性等优点[7].但具有两性Gemini新型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互复配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本文用两性Gemini新型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相互复配进行表面张力的研究,以期能得到比较好的复配配方和良好的协同效应.2 实验部分2.1 试剂顺丁烯二酸酐、无水乙醇、亚硫酸氢钠、无水乙酸钠、丙酮、环氧氯丙烷(以上均为A.R.)、十二烷基磺酸钠(C18H29NaSO3,G.R.)、十二烷基硫酸钠(SDS,C12H25NaSO4,R.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H3(CH2)15]N(CH3)3Br,A.R.),以上药品均购置于国药试剂有限公司,乙二醇双琥珀酸一氯羟丙基季铵双酯磺酸钠(HDBC)按参考文献[8]制备.2.2 表面活性剂的合成2.2.1 酯化反应(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的合成)实验步骤:在装有搅拌、回流冷凝器和温度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马来酸酐113.0 g、乙二醇30.00 mL,n(乙二醇):n(马来酸酐)=1.00:2.15[8],再加入 5.5 mL乙酸钠溶液(1.0%)作催化剂,加入30.00 mL丙酮为溶剂,沸点回流反应2 h.产物使用丙酮重结晶3次,得到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的白色结晶固体(中间体 1)60.82 g,产率为 44.49%.2.2.2 开环反应(乙二醇双琥珀酸一氯羟丙基酯的合成)实验步骤:在三口烧瓶中加入丁二醇双马来酸单酯(中间体 1)35.51 g、环氧氯丙烷 40.7 mL,再加入40.7 mL丙酮为溶剂,在温度35℃下反应时间24 h.将所得产物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和过量环氧氯丙烷,得到黄色透明黏稠液体(中间体2)40.9 g,产率为94.11%.2.2.3 季铵化反应(乙二醇双琥珀酸一氯羟丙基季铵双酯的合成)实验步骤:将上步产物(中间体2)40.9 g与55.35 g十二烷基叔胺一起加入三口烧瓶中,用100mL乙醇作溶剂,温度控制在85℃,反应时间4 h.粗产物经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得到橙黄色透明粘稠液体88.7 g.产率为92.16%.2.2.4 磺化反应(乙二40醇双琥珀酸一氯羟丙基季铵双酯磺酸钠的合成)实验步骤:将上步产物与76.7 mL亚硫酸氢钠水溶液(30%wt)于三口烧瓶中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水作溶剂,在80℃下反应时间4 h.常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黏稠状粗产物.再用无水乙醇溶解粗产物、过滤除盐、蒸馏除去乙醇,干燥后得最终产物—乙二醇双琥珀酸一氯羟丙基季铵双酯磺酸钠(HDBC)[8].称量最后产物的质量是98.89 g,产率为84.45%.2.3 实验方法威廉米吊片法(拉脱法)测定表面张力:依次分别配制浓度为10-2,10-3,10-4,10-5,10-6,0.5×10-6,10-7,10-8和10-9g/mL的一系列表面活性剂溶液,在25℃下用表面张力仪测定各溶液的表面张力.作表面张力(γ)-浓度对数(logC)图,得到的曲线上转折点的相应浓度即是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根据计算公式:K=σ/△h,计算出表面活性剂的K值,则K=71.97/90.7143=0.7934.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单一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比较选择了四种典型的表面活性剂,分别测定了各自的表面张力,结果如图1所示.在25℃时,水(接触面为空气)的表面张力为71.96 mN/m.在浓度为1.5g/L时,Gemini产物HDBC的最低表面张力可以降到32.53mN/m,而由图1中曲线拐点可知HDBC的CMC为0.01g/L.由图1可知,各种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表面张力相差不大,这主要是在低浓度时,由于浓度太低,表面活性剂对水的表面张力影响很小,所以,测得的表面张力很接近水的表面张力.但当浓度逐渐增大时,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各自之间表面张力就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是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对水的表面张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从图1可见,各个表面活性剂随着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逐渐降低,而当浓度为4g/L左右之后,表面张力随着变化逐渐趋向平缓.由图1可见,随着浓度增加,HDBC表面活性剂显示出较好的表面活性,在浓度为4g/L时,表面张力为32.56mN/m,而当浓度为10g/L时,表面张力达到30.70mN/m,这比其它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都好.图1 几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3.2 HDBC与不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表面活性比较3.2.1 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Gemin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生成胶团能力方面有很强的协同效应.这主要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1)两个离子头基的联接基团由化学键联接使得两个表面活性剂单体离子的紧密联接;(2)一个阳离子Gemini型季铵盐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带有两个正电荷,而一个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只带有一个正电荷.因此阳离子Gemin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反电性头基比普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多近一倍,其相互的静电引力要大.这两个因素均会对复配体系形成胶团起着促进作用,即引起复配体系的临界胶团浓度大幅度下降.图2 HDBC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张力关系在与阴离子复配过程中,选择了两种典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分别与HDBC进行复配,在总浓度为0.5g/L的条件下,进行不同质量比例的复配,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HDBC与SDS有比较好的复配效果,当HDBC:SDS质量比为5:5时,有最佳的复配效果.在浓度为0.5g/L时单一使用HDBC、SDS,表面张力分别为44.89、41.56mN/m,而HDBC与SDS复配后表面张力为35.61 mN/m.这大大降低了表面张力,因此与SDS复配效果较好.3.2.2 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图3 HDBC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张力关系从图3可知,HDBC与Trixton-100也有较好的复配效果,在总浓度为0.5g/L条件下,HDBC:Trxiton-100=5:5时,有最佳的复配效果.当两者复配后,HDBC和Trixton-100表面张力由原来的44.89、36.66mN/m,变为36.09mN/m.尽管复配后表面张力下降的不多,但是两者能相互共存,这在实际应用中有比较大的价值,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如果能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互复配能弥补其它方面的缺陷,能起到一个互补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欲使二元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产生胶团化增效作用,仅靠烷烃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是不够的,还需自亲水基的吸引力,这正是为什么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通常表现出胶团化增效作用,而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却往往不存在这种增效的原因.3.2.3 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从图4知,HDBC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复配效果不好,起伏不定,从而说明,HDBC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之间的电荷以及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相互的抵触作用,使得两者对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没有互补作用.从电荷的角度看,HDBC还是显有一定负电荷性能,从而难以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相互复配,更多的是两种表面活性剂的电荷处于相互中和的可能.图4 HDBC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张力关系4 结论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与四种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实验结果表明,其中SDS和Trixton-100表面活性剂与新型Gemini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协同效应,在总浓度为0.5g/L的条件下,质量比HDBC:SDS=5:5,HDBC:Trixton-100=5:5时,有较好的复配效果,且HDBC与SDS复配效果较好.HDBC和SDS表面张力分别为44.89、41.56mN/m,而复配后表面张力为35.61 mN/m.这为其在实际应用提供了较强的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Zhu Y,Masuyama A,Okahara M.Preparation and surface active propertiesof amphipathic compounds with two sulfate groups and two lipophilicalkyl chain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Society,1990,67(7):459-463.[2]Menger F M,Littau C A.Gemini-surfactants:synthesis andproperti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991,113(4):1451-1452.[3]Menger F M,Littau C A.Adsorption of zwitter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at the air–water and solid–water interfaces[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s Chemical Engineering Aspects,2002,203(1):245-258.[4]Kaznynki Tsubone,The interaction of an Anionic Gemini surfactant with Conventional Anionic surfactant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3,261(2):524-528.[5]Shivaji S K,Rodgers C,Palepu R M,et al.Studies of Mixed Surfactant Solutions of Cationic Dimeric(Gemini) Surfactant with Nonionic Surfactant C12E6in Aqueous Medium[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03,268(2):482-488.[6]Kumar A,Alami E,Holmberg K,et al.Branched Zwitter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Micelliz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Surfactants[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s Chemical Engineering Aspects,2003,228(1):197-207.[7]Reiko O,Ivan H.Danino D,et al.Aggregation Properties and Mixing Behavior of Hydrocarbon,Fluorocarbon,and Hybrid Hydrocarbon Fluorocarbon Cationic Dimeric Surfactants[J].Langmuir,2000,16(25):9759-9769.[8]杨青,曹丹红,方波.一种新型双联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9,23(1):110-115.。

ctab

ctab

10.1 反胶束溶液形成的条件和特性
反胶束溶液的概念:反胶束溶液是透明的、热力学稳 反胶束溶液的概念:反胶束溶液是透明的、 定的系统。反胶束(reversed micelle)是表面活性剂分 定的系统。反胶束 是表面活性剂分 散于连续有机相中一种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 散于连续有机相中一种自发形成的纳米尺度的聚集体, 所以表面活性剂是反胶束溶液形成的关键。 表面活性剂是反胶束溶液形成的关键 所以表面活性剂是反胶束溶液形成的关键。
a
b
c
反胶团的大小与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浓度、 反胶团的大小与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浓度、温 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一般为5- 度、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一般为 -20nm,其内水 , 池的直径d用下式计算 池的直径 用下式计算
d= αsurfNρ
6W0M
W0有机相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称 有机相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
d =0.3W0+0.24
(nm)
式中右侧第一项为反胶团的水核直径,第二项 式中右侧第一项为反胶团的水核直径,第二项(2.4nm) 分子长度的二倍。 为AOT分子长度的二倍。一般反胶团的 0不超过 。 分子长度的二倍 一般反胶团的W 不超过40。 因此, 形成的反胶团水核直径一般不超过l 因此,AOT形成的反胶团水核直径一般不超过 2nm, 形成的反胶团水核直径一般不超过 , 的蛋白质。 其中大致可容纳一个直径为5- 其中大致可容纳一个直径为 -10 nm的蛋白质。当蛋 的蛋白质 白质分子与反胶团直径相比大得多时(例如 例如, 白质分子与反胶团直径相比大得多时 例如,当相对分 子质量超过100-200kD),难于溶解到反胶团中。 当反 子质量超过 - ,难于溶解到反胶团中。 胶团的含水率W 较低时, 胶团的含水率 0较低时,反胶团水池内水的理化性质 与正常水相差悬殊。例如, 为表面活性剂, 与正常水相差悬殊。例如,以AOT为表面活性剂,当 为表面活性剂 W0<6-8时,反胶团内微水相的水分子受表面活性剂亲 时 水基团的强烈束缚,表观粘度上升50倍 疏水性也极高。 水基团的强烈束缚,表观粘度上升 倍,疏水性也极高。 的增大,这些现象逐渐减弱, 随W0的增大,这些现象逐渐减弱,当W0>16时,微水 时 相的水与正常的水接近,反胶团内可形成双电层。但即 相的水与正常的水接近,反胶团内可形成双电层。 使当W 值很大时, 使当 0值很大时,水池内水的理化性质也不能与正常 的水完全相同, 的水完全相同,特别是在接近表面活性剂亲水头的区域 内。

液相中纳米颗粒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液相中纳米颗粒分散方法研究进展

液相中纳米颗粒分散方法研究进展周涛;姚颖悟;周游;赵春霞【摘要】综述了纳米颗粒的物理、化学和添加分散剂三种分散方法,分析了不同分散方法的工艺条件和操作难易程度,探讨了分散效果的差异产生原因,并且讨论了分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纳米颗粒分散方法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In this paper,three disperse methods,namely physical dispersion,chemical dispersion and dis-persant adding dispersion were summarized,and the processing condition and complexity of these methods were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dispersion effect among these methods and the problems which were needed to pay attention during the process we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research direction for the dispersion of nano-particles was put forward.【期刊名称】《电镀与精饰》【年(卷),期】2013(035)002【总页数】4页(P8-11)【关键词】纳米颗粒;分散方法;进展【作者】周涛;姚颖悟;周游;赵春霞【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电化学表面技术研究室,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电化学表面技术研究室,天津300130;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电化学表面技术研究室,天津300130;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83引言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已逐步被人们认识,纳米科学与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三大科技之一。

gemini表面活性剂 (2)

gemini表面活性剂 (2)

gemini表面活性剂
Gemini表面活性剂(gemini surfactants)是一种新型的活性剂,由两个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


们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两个疏水基团和两个亲水基团,可以
同时在两相界面上起到乳化、分散、增溶等功能。

Gemini
表面活性剂因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在许多应用领域中具有
优越的性能。

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许多优点,如高效表面活性性能、低临界胶束浓度、溶解力强、增溶能力强、抑菌作用好等。

它们能够形成更稳定的胶束结构,提高物质的分散性和乳
化性能。

此外,由于其特殊的分子结构,Gemini表面活性剂还具有更低的毒性和生物降解性,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化妆品、医药、食品、油田、纺织、农药等行业。

在化妆品中,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作乳化剂、稳定剂、增溶剂等。

在纺织行业,它们可以改善染料的分散性和渗透性,提高
染色效果。

在油田和农药行业,Gemini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作乳化剂和增溶剂,提高药剂的效果。

总之,Gemini表面活性剂凭借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多重功能,在各个应用领域中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新型的Gemini表面活性剂

新型的Gemini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的一种重要材料。

传统的表面活性剂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疏水基团,其离子头基间的电荷斥力或水化引起的分离倾向使得它们在界面或分子聚集体中难以紧密排列,造成表面活性偏低。

而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千以上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尽管增溶性、增稠性、分散性、絮凝性等较佳,但一般难于在界面上形成稳定的取向层,表面活性较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弱,表面张力要很长时间才能平衡。

这些不足限制了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近年出现的所谓低聚表面活性(Oligomericsurfactants),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两亲成分,在其头基或靠近头基处由联接基团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类新型表面活性剂。

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它具有极高的表面活性,很低的克拉夫特(Kraff1)点和很好的水溶性,有些还具有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相媲美的增稠性。

低聚表面活性剂在分子量上通常介于传统表面活性剂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之间,它的出现填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被誉为新代表面活性剂,最有可能成为21世纪广泛应用的一类表面活性剂。

1971年Bunton等率先合成了一族阳离子型低聚表面活性剂,不过在当时未引起重视。

Menger于1991年合成了刚性基连接的双离子头基双碳氢链表面活性剂,并命名为Geminis(天文学用语,意为双子星座),形象地表述了此类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征。

Rosen小组采纳了“Gemini”的命名,并系统合成和研究了氧乙烯及氧丙烯柔性基团连接的Gemini表面活性剂,而后人们才真正系统地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人们在探索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和应用方面作出巨大的努力。

新型表面活性剂低聚表面活性剂(尤以Gemini为代表)的出现,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这些新型表面活性剂打破了传统表面活性剂单疏水基单亲水基的结构,使其具有比传统表面活性剂更为优良的性能。

下面主要结合低聚表面活性剂中研究最多、合成技术最为成熟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一些结构特性和溶液性能与特性进行阐述,进而全面了解低聚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