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专题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提升版)必修4(政治)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的伟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7.课后巩固与拓展: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历史素养。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社会历史主体的概念,尤其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形成客观、全面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对社会历史主体的探究欲望,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5.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作业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照搬照抄。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观点和论证过程,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
5.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增强其历史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增强学生对人民群众的敬意,认识到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情感,形成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
4.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实生活服务。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储备,对社会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社会历史主体的认识,特别是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可能仍存在理解上的模糊。此外,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判断的影响,缺乏客观、全面的分析能力。
高中政治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B、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伟大创造者
C、先进阶级是社会变革决定力量
D、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
2、党的群众路线
(1)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两个“重要保证”)
(1)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2)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毛泽东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 群众创造的历史。
判断图中的相关人物是否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
2、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A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推动作用的 ) 的人们。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 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毛泽东 材料二: 在所有资产阶级大起义中,如果没有自耕农和城 市平民,单靠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
--恩格斯 材料三: 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签下一 份合同,打破了大锅饭。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 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
1、材料一、二说明什么道理?材料三说明什么道理?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 民 通过 群 众
实践 创造
历史
物质财富创造者 精神财富创造者 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要求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方法论)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2.指出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3.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复习和思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力量及其作用。
2.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研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资料搜集等方式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纪录片、历史图片等,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教学,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组织:
-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升。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选择一个历史事件,分析人民群众在该事件中的具体作用,并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海报。海报内容需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个人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要求创意新颖,版面设计美观,文字表述简洁明了。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政治教学设计:必修四11.2社会历史的主体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要求、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展示并发展个性特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现。
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的综合运用。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无论是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成的,实践还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史,因此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师:我们都知道实践的主体是人,但是对于社会历史的主体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历史和现实中一直存在两种观点:投影材料:材料一:有人说:“英雄造时势。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也有人说“时势造英雄”。
材料二:毛泽东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认识。
”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一、二的观点作出评价。
生:讨论作答略师:认为英雄造时势是唯心史观。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的主要决定力量,因而是错误的。
认为时势造英雄是正确的。
在肯定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也承认英雄人物或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伟大作用,杰出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在于他们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从而成为英雄,但他们的作用不可能超越人民群众,不能改变历史发展方向。
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正确指出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具体来说,什么是人民群众,其包含的内容现阶段我国的人民群众包括哪些?师: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必修4)

1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 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主要说明: A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 生的源泉 C 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为个人提供了 衣食住行等条件 D
. 2 、人区别动物的根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社 会性,人的活动具有“先思而后行”的特点。 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行”。这表明
/ 家政公司
弓箭,提起佩剑朝东舌走咯过去,嘴中满是讥讽嘲笑之话.木儒の剑锋,冷冷地指着东舌の背后,冷然讥笑道:"钱塘王啊钱塘王,想否到您也有今天,今日您の人头是我の,在您死之前,我要好好地羞辱壹番,我要让您尝受壹下宫刑の痛苦/"东舌脑江中怒火中烧,顿时壹股暖流贯穿全身,胸腔の伤口很 快随即愈合,痛苦之感很快消失."滚/老子送您上天/"说时迟,那时快.刀光壹闪/东舌拔出咯腰刀,登时寒光四射,刀刃破空袭出,所有人瞬间失色.唰/壹声惊鸿匹练过后般の裂帛声,东舌壹瞬间将木儒の二弟给解决咯.望着下体鲜血迸流,壹股痛彻心扉の痛苦油然而起,木儒瞬间如同死猪壹般哀嚎 咯起来.东舌趁势壹个旋风回腿横扫,扫倒身边の甲士,提起手中の流光冥火枪,壹个鱼跃滚到咯滑坡之中,直滚滚の滚下咯山林.众人壹脸呆滞地望着东舌逃走,连神都没什么回过来/木儒面如死灰,破空痛苦地大骂:"壹帮废物/快去通知奉先,给我召集精兵精将,我誓要将那小王八蛋碎尸万段/"东 舌滚下山坡,因为饥饿过度,暂时昏迷咯过去.此时,只见壹个女子身着壹袭白衣,背着草药背篓从另外壹边林间刚好出来,看见晕倒在大石头旁の东舌,连忙跑咯过去.PS:(那两天要回乡下过年啦,同时也预祝各位兄弟姐妹新の壹年财源滚滚,家和万事兴/最后厚着脸皮求壹下打赏和推荐月票) (未完待续)叁百壹十部分欺人太甚/斜阳缕缕,透过窗户.慢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高二政治教学设计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意愿;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社会历史发展;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认识到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国家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
a.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
b.请列举三个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发挥重要作用的例子,并简述原因;
c.谈谈你对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作用的评价。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6.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7.强化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8.课后布置拓展性作业,如撰写小论文、进行社会调查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组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2.归纳学生在讨论、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强调正确评价人民群众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观点,解释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11.2《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

《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高二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第二框题。
它包括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三个主要内容。
本框是历史唯物主义重要观点,也是整本书的落脚点之一,为第十二课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因此该框内容无论在知识体系方面还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思维普遍活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技术,因此他们能够自主获取信息资料,能做好比较充分的课前准备。
但是,由于学生们生活阅历较少,缺乏必要的社会参与和生活体验,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可能会有一定的偏差和误区。
哲学知识又相对有些抽象,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中,贴近学生生活,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去充实课堂内容,注重情感陶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本课中通过案例探究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提高学生社会生活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人民群众的含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过程与方法:(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3)提高辩证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通过探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干部的事迹,体会榜样的力量;(2)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掌握这一观点,有利于使学生从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热爱人民群众。
教学难点: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一方法论要求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较远,加之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使学生在群众观点上比较模糊,因而把它作为教学难点。
高中政治《社会历史的主体》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11.2 社会历史的主体★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对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牢固群众意识,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社会的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是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本质,确立科学的社会价值观的关键之所在。
(二)进行新课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唯心史观没有看到杰出人物背后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
1、人民群众及其社会地位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3页“名言”“专家点评”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人民群众的作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识记(1)解释人民群众的含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我党的各项政策和决议
能力:培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的学习,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积极投身实践,培养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的精神,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重难点“精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社会历史的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1)没有身后的众多士兵和民众,拿破仑能够成就举世瞩目的业绩吗?
(2)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类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
那种认为社会发展是由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观点,实质是历史唯心
主义,是不科学的。
1、正确认识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2)正确认识人民群众的含义。
①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②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
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
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教材中的“专家点评”概述了人民群众的含义、范围以及我国现阶段的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课堂探究】:(1)谁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体?
(2)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什么作用?
(1)劳动群众生产实践的重要性。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课堂探究】:(1)这部长篇史诗所反映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2)《格萨尔王传》的创作和流传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探究提示:(1)其内容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2)说明了实践决定认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此知识点教材从三层论证了为什么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2)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教材插图说明了我国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都来源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都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的结晶。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课堂探究】:(1)以上论述说明了什么道理?
(2)联系我国改革的具体实例,说明人民群众在推进改革中的作用。
探究提示:(1)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爱戴也是必然的。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眼含热泪在包产合同书上按下18颗鲜红的手印,历史从此书写着新的一页。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在这里起步了。
虽有曲折,但20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证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经营管理体制的最重要的改革,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我国的乡镇企业和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都体现了我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
该知识点教材分三层分析,首先,说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然后,就阶级社会分析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最后,分析了人民群众这一作用的实现方式。
(1)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2)此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3)实现方式: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知识拓展】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政治关系,只变革具体制度。
不像在阶级社会中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旧的社会制度来实现。
(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看待人民群众
【课堂探究】:(1)为什么邱娥国会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爱戴?
(2)结合身边的事例,谈淡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自己与群众的关系。
(1)党的群众观点。
①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党的群众路线
①党的群众路线的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
去。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为方法论,是由“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世界观决定的。
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罨、改造世界。
【知识总结】
本框理论难度不大,学生较易理解和把握,重要是是应用和投身实践。
1.培养情感。
学生要培养自己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有了这种情感,就能够热爱群众,服务群众,向群众学习,走与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投身实践。
本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去。
学生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服务群众。
在实践活动中,把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