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参考

合集下载

(完整版)岩土力学参数大全

(完整版)岩土力学参数大全

基坑各向平均厚度(m)重度内摩擦角凝聚力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东向南向西向北向γφ CBC DE CD EF FA AB填土8 5 9 4 5 10 19 10 13 18 粘土 5.5 7.5 2.5 8.5 6.5 2.5 18.5 12 15 30 圆砾0.5 0.5 0.5 1 1 0.5 20 35 / 120 粉质粘土0.5 0.5 0.5 0.5 0.5 0.5 19.5 19 25 60 强风化板岩 2.5 8.5 7.5 7 6.5 3.5 21.5 30 30 150 中风化板岩15 15 15 15 15 15 23.5 35 35 220常用岩土材料力学参数(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21(3ν-=EK)1(2ν+=EG (7.2)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

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

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7.3 固有的强度特性在FLAC 3D 中,描述材料破坏的基本准则是摩尔-库仑准则,这一准则把剪切破坏面看作直线破坏面:s 13N f φσσ=-+ (7.7)其中 )sin 1/()sin 1(N φφφ-+=1σ——最大主应力 (压缩应力为负); 3σ——最小主应力φ——摩擦角c ——粘聚力当0f s <时进入剪切屈服。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讲解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讲解

(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21(3ν-=EK)1(2ν+=EG (7.2)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

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

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流体弹性特性——用于地下水分析的模型涉及到不可压缩的土粒时用到水的体积模量K f ,如果土粒是可压缩的,则要用到比奥模量M 。

纯净水在室温情况下的K f 值是2 Gpa 。

其取值依赖于分析的目的。

分析稳态流动或是求初始孔隙压力的分布状态(见理论篇第三章流体-固体相互作用分析),则尽量要用比较低的K f ,不用折减。

这是由于对于大的K f 流动时间步长很小,并且,力学收敛性也较差。

在FLAC 3D中用到的流动时间步长,∆ tf 与孔隙度n ,渗透系数k 以及K f 有如下关系:'f f kK nt ∝∆ (7.3) 对于可变形流体(多数课本中都是将流体设定为不可压缩的)我们可以通过获得的固结系数νC 来决定改变K f 的结果。

f'K nm k C +=νν (7.4)其中3/4G K 1m +=νf 'k k γ=其中,'k ——FLAC 3D使用的渗透系数k ——渗透系数,单位和速度单位一样(如米/秒) f γ——水的单位重量考虑到固结时间常量与νC 成比例,我么可以将K f 的值从其实际值(Pa 9102⨯)减少,利用上面得表达式看看其产生的误差。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在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中,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往往直接控制着稳定系数和支护工程量。

常规的获取参数的方法主要有试验法、经验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反演分析法等。

此外,当边坡稳定受成组结构面和岩桥共同控制时,仍常采用结构面连通率,即采用结构面和岩桥强度进行加权平均来求取潜在滑移面的综合抗剪强度。

以下对两种参数获取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1.试验法试验法一般可分为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两类。

现场试验试件尺寸一般较大,多为(50~70)cm×(50~70)cm,它能保持岩土体的原始状态,并能反映结构面二、三级起伏差对强度的影响,但加工困难,周期长,试验费用相对较高。

室内试验试件一般较小,多为扰动样,存在尺寸效应问题,但取样简单,可以开展各种不同工况下的试验,如三轴直剪试验、饱和固结快剪试验、饱和固结排水剪试验、慢剪试验等。

室内试验由于试验周期短,费用相对较低,可以大量开展。

目前,随着取样技术的发展,已具备取原状样的条件,且可在刚性伺服机上开展试验,能有效地确定有效正应力,控制剪切速度,试验成果较为真实可靠。

2.经验估算法可根据一些经验公式,如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岩体的综合抗剪强度。

一般是在工程前期和缺乏试验的地区应用,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岩石强度权重偏大,应用在坚硬和极坚硬岩石中时,确定的抗剪强度常常偏高。

8.5.2 选择原则对于一些不重要或者工程前期缺乏试验资料的边坡,可通过经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初步确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以此估算边坡的稳定性和支护工程量。

对于一些已经失稳或正在变形的边坡,采用反演分析法来获取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是一种最有效的办法,但由于此时的抗剪强度已不是常规物理意义上的抗剪强度,而是岩土体抗剪强度参数、边界条件、地下水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因此,在应用时应严格注意条件的相似性。

同时,应考虑在工程有效期内工作条件的可能变化趋势对强度参数的影响,并适当进行调整。

附表2岩土工程物理力学指标表

附表2岩土工程物理力学指标表

表11-1 岩土参数建议值表岩土分层岩土名称时代与成因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土承载力特征值桩侧摩阻力特征值(钻孔灌注桩)桩端阻力特征值(钻孔灌注桩)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钻孔灌注桩)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钻孔灌注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岩石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地基系数的比例系数(灌注桩)岩层或土层水平基床系数岩层或土层垂直基床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岩土泊桑比岩石质量指标基底摩擦系数边坡坡度高宽比允许值(1:n)土石可挖性分级f a f ak q sa q pa q sik q sik q s q s m K s Kc K0μRQD f(kPa) (kPa) (kPa) (kPa) (kPa) (kPa) (kPa) (MPa) (MPa/m2) (MPa/m) (MPa/m) (%)(1-1) 填土Q4ml60 18 18 12 0.40 0.29 0.28 支护Ⅰ~Ⅱ(3-4) 粗砂Q2al190 30 40 50 18.0 20 18 0.40 0.29 0.28 1.25 Ⅱ(4-2) 粉质粘土Q2el210 30 43 50 22.0 35 30 0.39 0.28 0.30 1 Ⅱ(11)-1 全风化板岩P t220 35 50 55 40.0 35 30 0.38 0.28 0.30 1 Ⅲ(11)-2 强风化板岩P t350 70 700 75 750 0.12 150 120 0.38 0.28 0.33 0.75 Ⅲ~Ⅳ(11)-3 中风化板岩P t800 130 1300 170 1600 0.30 170 135 0.28 0.22 10~150.38 0.5 Ⅳ(11)-4 微风化板岩P t1200 135 1500 180 1800 0.50 200 175 0.26 0.21 10~20 0.45 0.5 Ⅴ说明:1、本表的岩土参数值,是根据勘察结果,按工程类比(工程经验)的方法经过查阅有关规程、规范、手册或通过计算而提供的可用于设计的岩土参数。

岩土力学参数大全

岩土力学参数大全

基坑各向平均厚度(m)重度内摩擦角凝聚力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东向南向西向北向γφ CBC DE CD EF FA AB填土8 5 9 4 5 10 19 10 13 18 粘土 5.5 7.5 2.5 8.5 6.5 2.5 18.5 12 15 30 圆砾0.5 0.5 0.5 1 1 0.5 20 35 / 120 粉质粘土0.5 0.5 0.5 0.5 0.5 0.5 19.5 19 25 60 强风化板岩 2.5 8.5 7.5 7 6.5 3.5 21.5 30 30 150 中风化板岩15 15 15 15 15 15 23.5 35 35 220常用岩土材料力学参数(E, ν) 与(K, G)的转换关系如下:)21(3ν-=EK)1(2ν+=EG (7.2)当ν值接近0.5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3.5,因为计算的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最好是确定好K 值(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然后再用K 和ν来计算G 值。

表7.1和7.2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Goodman,1980) 表7.1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Das,1980) 表7.2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中弹性常量:E 1, E 3, ν12,ν13和G 13;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个弹性模量E 1,E 2,E 3, ν12,ν13,ν23,G 12,G 13和G 23。

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

表3.7给出了各向异性岩石的一些典型的特性值。

横切各向同性弹性岩石的弹性常数(实验室) 表7.37.3 固有的强度特性在FLAC 3D 中,描述材料破坏的基本准则是摩尔-库仑准则,这一准则把剪切破坏面看作直线破坏面:s 13N f φσσ=-+ (7.7)其中 )sin 1/()sin 1(N φφφ-+=1σ——最大主应力 (压缩应力为负); 3σ——最小主应力φ——摩擦角c ——粘聚力当0f s <时进入剪切屈服。

(水利水电)部分常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

(水利水电)部分常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

(水利水电)部分常用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使用说明:1、资料涉及各行各业;2、资料出处为黄底加粗字体的为最新版本内容。

可按规范适用范围选择使用;3、资料出处非黄底加粗字体的为引用资料,很多为老版本,参考用。

水利水电工程部分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经验数值1岩土的渗透性(1)渗透系数《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 139~140页土体的渗透系数值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SL373-2007 62~63页岩土体渗透性分级Lu:吕荣单位,是1MPa压力下,每米试段的平均压入流量。

以L/min计摘自《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附录J 66页表F 岩土体渗透性分级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109页附录F (2)单位吸水量各种构造岩的单位吸水量(ω值)上表可以看出:同一断层内,一般碎块岩强烈透水;压碎岩中等透水;断层角砾岩弱透水;糜棱岩和断层泥不透水或微透水。

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 113页坝基(肩)防渗控制标准4注:透水率1Lu(吕荣)相当于单位吸水量0.01摘自高等学校教材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地质》第三版 118页。

(3)简易钻孔抽注水公式1)简易钻孔抽水公式根据水位恢复速度计算渗透系数公式1.57γ(h2-h1)K= ———————t (S1+S2)式中:γ---- 井的半径;h1---- 抽水停止后t1时刻的水头值;h2---- 抽水停止后t2时刻的水头值;S1、S2---- t1或t2时刻从承压水的静止水位至恢复水位的距离;H---- 未抽水时承压水的水头值或潜水含水层厚度。

《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927页2)简易钻孔注水公式当l/γ<4时0.366Q 2lK= ———— lg ———Ls γ式中:K—渗透系数(m/d);l---试验段或过滤器长度(m);Q---稳定注水量(m3/d);s---孔中水头高度(m);γ---钻孔或过滤器半径(m)。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及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一览表1

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平均值及承载力特征值确定一览表1
0.25
7.23
36.0
14.9
2.133
61
10.6
185
155
172
180
170

粉质粘土
27.0
19.5
0.743
14.8
0.37
0.19
9.38
49.5
16.1
2.948
98
12.4
260
225
217
235
220
⑥-1
全风化安山岩
属极软岩类,极低强度岩石地基
13.099
290
37.9
400
⑥2
0.36
0.24
7.69
42.8
12.8
1.598
62
8.6
204
180
185
170
180
③-2
粘土
24.719Βιβλιοθήκη 70.70017.5
0.16
0.16
10.80
66.4
138
17.6
6.5
3.358
139
18.2
361
528
278
290
300
280

含砂粉质粘土
28.7
19.1
0.800
12.2
0.64
强风化安山岩
属软岩类,低强度岩石地基
13.062
241
16.6
600
⑥3
中风化安山岩
属较软岩类,中等强度岩石地基
28.2
1800
说明:1、公式计算法设定条件:基础宽度B=3.0m,基础埋深d=0.5m。
2、表内标贯击数为经杆长修正值,本报告中未注明处为实测击数。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常用的岩土和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E, ν与) (K, G) 的转换关系如下:KE3(1 2 )GE(7.2)2(1 )当 ν值接近0.5 的时候不能盲目的使用公式 3.5,因为计算的 K 值将会非常的高,偏离实际值很多。

最好是确定好K 值 (利用压缩试验或者P 波速度试验估计 ),然后再用 K 和 ν来计算 G 值。

表 7.1 和 7.2 分别给出了岩土体的一些典型弹性特性值。

岩石的弹性(实验室值) (Goodman,1980) 表 7.1干密度 (kg/m 3)E(GPa) ν K(GPa)G(GPa)砂岩 19.3 0.38 26.8 7.0 粉质砂岩26.30.22 15.6 10.8石灰石 2090 28.5 0.29 22.6 11.1页岩 2210-25711.10.298.84.3大理石 270055.8 0.25 37.2 22.3花岗岩73.80.2243.930.2土的弹性特性值(实验室值) (Das,1980)表 7.2松散均质砂土 密质均质砂土松散含角砾淤泥质砂土 密实含角砾淤泥质砂土硬质粘土 软质粘土 黄土软质有机土冻土3弹性模量 E(MPa)泊松比 ν 干密度 (kg/m ) 1470 10-260.2-0.41840 34-690.3-0.45163019400.2-0.41730 6-14 0.2-0.5 1170-1490 2-30.15-0.251380610-820 2150各向异性弹性特性——作为各向异性弹性体的特殊情况,横切各向同性弹性模型需要5 中弹性常量: E E 3 , ν12 , ν 和 G 13 ;正交各向异性弹性模型有9 个弹性模量 E1, 131,E 2,E 3,ν12 , ν , ν 和 G 23。

这些常量的定义见理论篇。

1323 ,G 12,G 13均质的节理或是层状的岩石一般表现出横切各向同性弹性特性。

一些学者已经给出了用各向同性弹性特性参数、节理刚度和空间参数来表示的弹性常数的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23~28.81
50~150
24.23~28.81
100~250
破碎夹泥层Ⅰ(岩屑夹泥型)
<10
以碎块、岩屑为主,在碎块骨架间填有少量泥浆或次生泥质物,厚度常有变化
19.29~24.23
25-50
19.29~24.23
50~100
破碎夹泥层Ⅱ(泥夹岩屑型)
10~30
碎块岩屑间充填泥质物较多,呈泥包碎块状,有时上下层面附有断续的泥化层
3胶结或无充填的结构面抗剪断强度,应根据结构面的粗糙程度取大值或小值;
4当软弱夹层和断层有一定厚度时,应考虑充填物的影响。当厚度大于起伏差时,软弱层和断层应采用充填物的抗剪强度作为标注值;当厚度小于起伏差时,还应采用起伏差的最小爬坡角,提高充填物抗剪强度试验值作为标注值;
5当试件粘粒含量大于30%或有泥化镜面或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时,应采用流变强度作为标准值。
较软岩~软岩,结合一般
19~29
80~120
4
较坚硬~较软岩,结合差~结合很差;
软岩,结合差;软质岩的泥化面
13~19
8~50
5
较坚硬岩及全部软质岩,结合很差;
软质岩泥化层本身
<13
<50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表5-14国内部分水电工程软弱结构面强度参数
结构面类型
结构面性状
抗剪强度
21.0
37.6
18.9
18.7
6.9
16°00′
永加线
褐红色含碎石粘土,碎石含量10~20%
21.10
20.35
8
18°00′
黄树岭滑坡
含碎石粘土
Hale Waihona Puke 1221°金钗湾南潜在滑移体
0.22-0.4
——小湾、溪落渡、糯扎渡、拉西瓦等水电站
表5-15国内部分滑坡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
滑带土性质
天然
重度
(kN/m3)
含水量(%)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计算指标
备注
C
(kPa)
φ
(°)
破碎岩层沿基岩面滑动(破碎岩层滑坡)
21.9
31.4
17.2
14.2
4.9
12°06′
酒店塘
砂岩沿泥岩顶面的泥化夹层滑动(岩石顺层滑坡)
φ(°)
C (MPa)
砾屑型断层
层状断层泥连续分布
11.9-14.4
0
岩屑砾型断层
层状断层泥断续分布
17.9-21.1
0.008-0.0413
小断层
起伏差数毫米(f),部分含泥
26.6-28.8
0.02-0.1
构造挤压带
破碎带部分泥化
27.2-32.3
0.004-0.022
裂隙
一般裂隙面
36.8-40.4
14.04~19.29
15~25
14.04~19.29
20~50
泥化夹层
(全泥型)
>30
薄层软弱岩石全部或大部分泥化而成,可塑状,以泥质物为主,夹于上、下硬岩之间,有时有次生泥质物充填
8.53~14.04
10~15
10.20~14.04
2~5
注:
1表中参数限于硬质岩中胶结或无充填的结构面;
2软质岩中的结构面应进行折减;
——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99)
表5-13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
序号
两侧岩体的坚硬程度及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φ(°)
c(kPa)
1
坚硬岩,结合好
>37
>220
2
坚硬~较坚硬岩,结合一般
29~37
120~220
3
坚硬~较坚硬岩,结合差;
表5-12结构面工程地质分类及参数取值表
类型
粘粒含量(%)
基本特征
抗剪强度参考值
抗剪断强度参考值
φ(°)
c(KPa)
φ'(°)
c' (KPa)
胶结的结构面
30.96~38.66
100~250
无充填的结构面
24.23~35
50~150
破碎夹层
(岩块岩屑型)
极少
薄层软弱岩层因构造挤压、错动而破碎,碎块形成层间骨架,碎块间很少有泥质物,碎块多成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