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公开课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应用)复习学案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复习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高考化学复习 元素周期律导学案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律导学案1、掌握元素周期律。

2、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3、由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一、自学归纳知识点一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________随着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周期性变化。

3、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内容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____电子层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____得电子能力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1→+7(O、F除外) 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H除外)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O、F 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逐渐____碱性逐渐____酸性逐渐____碱性逐渐____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形成及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越来越____,其稳定性逐渐____气态氢化物形成越来越____,其稳定性逐渐________知识点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沿着周期表中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之间画一条虚线,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

(1)金属元素:位于分界线的________区域,包括所有的________元素和部分________元素。

(2)非金属元素:位于分界线的________区域,包括部分主族元素和____族元素。

(3)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又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律应用的重要意义(1)科学预测:为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线索。

(2)寻找新材料:①半导体材料:在________附近的元素中寻找;②在__________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③在周期表中的__________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高三元素周期律学案

高三元素周期律学案

只要我们相信自己,并且始终如一的努力,我们的未来会非常的美好!高三年级化学学案学习内容:元素周期律(共2课时、走向高考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复习使我们理解元素周期律,并能够运用规律预测物质性质学习方法:通过回顾与查阅完成知识的建构,并进行规律总结学习重点:元素周期律学习提纲:1课时一、元素周期律1、原子序数,原子序数== = 。

2、元素周期律指,其实质是。

3、同一周期元素(除了0族),从左到右,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单质的非金属性,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单质与氢气化合的反应条件,气态氢化物(HnX)稳定性,气态氢化物对应水溶液的酸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增强、减弱。

4、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单质的非金属性,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单质与氢气化合的反应条件,气态氢化物(HnX)稳定性,气态氢化物对应水溶液的酸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增强、减弱。

2332、Al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强碱反应产生氢气,写出其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与酸反应,与强碱反应;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三、元素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主族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和决定,其中周期表中处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

(2)价电子指,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是,非金属元素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的关系是。

(3)半导体材料在周期表的处,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在周期表的处,开发新农药在周期表的处寻找元素。

5、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规则(1)对角线规则:斜对角线上的元素,如B—Si、、Li—Mg等化学性质相近似。

(2)相似规则:同主族元素化学性质,同位素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3)m/n规则:m为主族族序数、n为周期数,m/n 值越大相应元素的性越强,m/n 值越小相应元素的性越强,m/n = 1的元素呈性。

四、几个易混淆的概念和电子数相同的微粒1、易混淆的概念(抓住定义)元素:相同的一类原子。

2022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学案

2022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学案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1)周期: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横行。

(2)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7个横行,7个周期)。

短周期长周期序号 1 2 3 4 5 6 7元素种28818183232数0族元素21018365486118(2)族(18个纵行,16个族)。

【微点拨】1.在周期表中,同一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0族氦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其余最外层8个电子;2.在短周期中,第ⅡA族和第ⅢA族不相邻。

二、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对于元素Li、Na、K。

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Li<Na<K;②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Na>Li;③单质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Na>Li;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KOH>NaOH>LiOH。

(2)对于元素Cl、Br、I。

①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l<Br<I;②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Br>I;③单质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的顺序为Cl2>Br2>I2;④其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至强的顺序为HI<HBr<HCl;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至强的顺序为HIO4<HBrO4<HClO4。

4.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现有元素:Na、Mg、Al、S、Cl。

(1)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Mg>Al>S>Cl。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

高三化学高效复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学案【学法导航】学生在解决此专题的时候可关注如下几个要点:考查主要集中在8(或18等)电子结构的判断,电子式的书写,微粒半径的比较,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化学式的推导以及简单计算等,在体现基础知识再现的同时,侧重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高考题主要以元素推断题出现,旨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对有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采用题目暗示的突破口,联系其他条件,顺藤摸瓜,各个击破,推出结论,对无明显突破口的元素推断题,可利用提示条件的限定,逐渐缩小推断范围,大胆尝试、猜测、充分考虑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予以推断【典例精析】1.(08广东卷)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 对金属Pt 表面催化CO 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下列关于20278Pt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20278Pt 和19878Pt 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 20278Pt 和19878Pt 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 20278Pt 和19878Pt 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 . 20278Pt 和19878Pt 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解析】同位素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称为同位素。

【答案】A2.(09全国卷Ⅱ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它是副族元素 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 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答案】D【解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质子数,C 项正确;用质子数分别减去各周期所含有的元素种类,63-2-8-8-18-18=9,显然其属于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的第9种,而第六周期中包含镧系,所以它应属于副族,A 项、B 项均正确;由于存在同位素,所以相对原子质量应是同位素的平均值,而不代表其中一种元素的质量数,故中子数不能用152-63=89来计算,D 项错。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2课时) 导学案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2课时) 导学案
化学
元素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 质之间的关系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Y原子的电子总数是其K层电子数的3倍 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化学 C.Q的单质能与W的氢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化学
3 如何比较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铝的碱性强弱?
钙与铝既不在同一周期也不在同一主族,可借助 镁来比较,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金属 性:Ca>Mg>Al,故碱性:Ca(OH)2>Mg(OH)2>Al(OH)3。
化学
1 结构与位置互推是解题的基础
(1)掌握四个关系式 ①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质子数=原子序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④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主族序数(O、F除外);负价=主族 序数-8 (2)熟练周期表中一些特殊规律 ①各周期元素种数 ②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化学 ③同主族上下相邻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
化学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 期律的应用
1 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简单分区。
2 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
3 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 的指导意义。
4 理解位置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 思想。
化学
一、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情况
化学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 便于对元素性质进行系统研究。
2 为发现新元素及预测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提供了线索。 3 在周期表 _金__属__与__非__金__属__的__分__界__中处寻找半导体材料。 4 农药中含有的As、F、Cl、S、P等元素集中在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复习 教案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复习 教案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课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并能熟练应用;(2)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3)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关系。

2.过程与方法(1)能够设计出适当的图表来表示1-18号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能够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并画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3)能初步具有总结元素递变规律的能力,能把位、构、性初步联系起来并熟练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1)体会对比、归纳、总结等科学方法在探究学习中的应用;(2)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学习中的重要作用;(3)能从元素周期表的设计与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二.教学重点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三.教学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方法回答法、归纳整理、讲练结合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量关系原子A Z X阳离子A Z X n+六.教学过程 【考点梳理】含考点:1、原子序数2、核素、同位素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认识「质子「原子核峠L 中子决定元素种类决定核素种类1、几个重要关系式质量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二核内质子数二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Z+n )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逅子和一定数目住子的原子。

同位素:同一兀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说明:(1)符号A ZX 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 ,质量数为A ,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 的一个原子.(2)只有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才能互称同位素.即同位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而中子数一定不同,质量数也不同.(3)由于一种元素往往有多种同位素,因此同位素的种数要多于元素的种数. (4)同位素的特性:物理性质不同(质量数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5)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6)重要同位素的用途:氘、氚为制造氢弹的材料;14C 多用于考古中测定文物年代;※注意:“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 -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例题](2011)2•硒(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8034Se 的中子数为A .34B .46C .80D .114原子核外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变化决定元素的性质(2008)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称为同位素的是A•12C和14CB•氧气和臭氧C•甲烷和乙烷D.正丁烷和异丁烷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_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能量越_低,离核越近。

(新教材)高中化学优质课学案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新教材)高中化学优质课学案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学业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分区。

2.认识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3.
体会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通过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元素化合价规律
请结合上图元素周期表,完成下列知识点:
1.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及性质递变规律
虚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Al(OH)3两性氢氧化物
2.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关系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族序数,因为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价电。

最新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最新 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最新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高三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1.1教学内容分析(略)1.2 设计意图1.2.1 复习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为“巩固知识”而设计教学步骤的做法,应从“能力立意”的教学新理念出发,将“巩固知识”当作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

1.2.2 课堂教学从两条主线同步展开知识主线: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编排原则→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位、构、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主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思维方法)→建立并完善认知结构(思维形式)→科学地探索知识规律(思维态度)。

1.2.3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教学过程中克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局面。

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探究”建构元素周期表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景,提供向导,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纠错、把舵。

2 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谈一谈】对元素周期表的感性认识?学生:①变形的"凹"字;②7个横行7个周期,18个纵行16族。

③周期序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幻灯展示](无完整边界的周期表)板书:一张表|- 7个周期|- 16族【活动一】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学生操作)……板书:一张表|- 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 16族:七主七副0和Ⅷ[幻灯展示](分区域的周期表)教师: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A、B、C、D哪一区域全部是金属元素?【活动二】在上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并观察分析每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何周期、何族?学生:除氢外,其它周期最后一个金属元素处在第n周期n主族、主族数等于周期数。

教师:在分界线的右上方为非金属元素,左下方为金属元素。

过渡:人类发现元素的种类越来越多,元素周期表也将被不断扩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知识网络】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记元素周期表,梳理知识脉络,贯通知识联系,提升理解水平。

过程与方法: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注重差异分析,上扬思维能力。

情感与价值:引导独立思考,鼓励合作探讨,避免盲目解题,强化理性思考。

【课堂互动】 知识脉络:
【应用自测】考点一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 (2009·广州模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
2、原子序数为z 的元素R ,在周期表中位于A 、B 、C 、D 四种元素的中间,A 、B 、C 、D 四种元素的 原子序数之和为下列数据,其中不可能的是( )
A.4z
B.4z+10
C.4z+5
D.4z+14
【总结反思】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 主族、副族或0族(He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例外)。

2.在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因周期表结构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同主族,相邻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判断。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小结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增强At Po Bi Pb Tl Ba Cs I Te Sb Sn In Sr Rb Br Se As Ge Ga Ca K Cl S P Si Al Mg Na F O N C B Be Li H
①第ⅠA、ⅡA族元素,相差上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所含元素的种数。

②第ⅢA~ⅦA族元素,相差下一周期元素所在周期含有的元素的种数。

(2)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判断。

①ⅠA、ⅡA元素或ⅢA~ⅦA相邻元素相差1。

②ⅡA、ⅢA元素:若为第二或第三周期相差1,若为第四或第五周期相差11,若为第六或第七周期相差25。

考点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
1、同一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顺序为
HXO4>H2YO4 >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C.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D.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名师点拨】
金属性比较:(1)和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2)和稀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的碱性强弱
(5)原电池的电极
非金属性比较:(1)和氢气反应的条件及剧烈程度
(2)氢化物的稳定性
(3)非金属和盐溶液、氢化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的酸性强弱
考点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原子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多
C.X原子的半径比Y的大
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低
2、已知A n+、B(n+1)+、C n-、D(n+1)-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A、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规律总结】
1、同周期的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3、对同种元素来说,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5、电子层结构不同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大。

考点四综合“位—构—性”的元素推断
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
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用分子式表示)。

(5)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 。

【名师点拨】
解决有关“位—构—性”问题的一般思路
1.建立合理的思维模式:
阅读题目

建立印象→寻找题眼→假设→验证
↓↓↓
(模糊性)(意向性)(确定性)
2.根据元素的性质特点、原子结构特点,充分运用“位—构—性”的相互关系。

3.方法:先确定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运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规律去分析。

【错题警示】
1.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而不是ⅧA族,第8、9、10列为Ⅷ族,而不是ⅧB族。

2.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不一定是ⅠA族元素,也可以是ⅠB族、ⅥB族元素,如Cu、Ag、Cr
等,同样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也不一定是ⅡA族元素。

3.ⅠA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H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4.难失电子的元素得电子能力也不一定强。

如0族元素既不会得电子,失电子也非常困难,ⅣA族元
素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

5.微粒电子层数多的半径不一定大,如Li的原子半径大于Cl,Li+离子半径大于Al3+。

6.并非所有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高于该元素所在的主族序数,如F没有正价。

【专题过关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4分,共24分)
1.A、B两元素可组成AB型离子化合物,如果A、B 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A、B两种元
素所处的周期为
A.在同一周期
B.一种在第一周期,另一种在第二周期
C.一种在第二周期,另一种在第三周期
D.一种在第三周期,另一种在第四周期
2.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

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或者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L、M的单质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时,M的单质反应更剧烈
B.M与T形成的化合物能和强酸、强碱反应
C.Q、T两元素的氢化物热稳定性比较:Q的氢化物大于T的氢化物
D.L与R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
4.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XYZ3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酸,且X与Y可形成共价化合物XY
B.XYZ3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盐,且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Z
C.XYZ3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盐,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
D.XYZ3是一种离子化合物,且Y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Z3
5.已知X、Y、Z三种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表示,且X的原子序数为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Y、Z的原子序数之和可能为2a
B.Y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17
C.Z的原子序数可能是a+31
D.X、Y、Z一定都是短周期元素
6.(2009·惠州模拟)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H2O>HF>H2S
B.原子半径:Na>Mg>O
C.酸性:H3PO4>H2SO4>HClO4
D.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课后延伸】
7.(18分)某学生做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请你帮助该学生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2)实验用品:
仪器:①;②(请填写两种主要玻璃仪器)。

药品:氯水、溴水、溴化钠溶液、碘化钾溶液、四氯化碳。

(4)实验结论:
(5)问题和讨论:
①请用结构理论简单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 。

②由于F2过于活泼,很难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其氧化性的强弱。

试列举两个事实说明F的非金属性比Cl强:。

【课后总结】
本节收获:
本节的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