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
生态旅游的模式与途径

目化生通游联调护
的 。
其 环 保 意 识 , 达 到 保 护 大 自 然 的 深
过 参 与 生 态 旅 游 , 享 受 自 然 资 源
与 环 境 协 调 发 展 的 原 则 。 旅 游 者
系 , 体 现 人 与 自 然 和 谐 相 处 、 旅
共 进 可 持 续 发 展 思 想 有 着 密 切 的
2.2 XX库区旅游基本类型构想
根据生态旅游开发理论和当地的 优势,XX库区可以建立和开发如下几 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产品。每个生 态旅游产品必须做到生态主题突出, 并能与当地人文历史资源相互依托, 使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 过程中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享受。
2.2.1 积极开发大XX旅游产品
生态旅游的四大功能之一是保护功能,即保护旅游 对象不受到伤害,它强调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旅游业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及环境,只有将生态旅游的保护 思想融入旅游开发和管理,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避免昙花
一现的短命结局,使可持续 发展成为可能。由此可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保护性旅 游”,是旅游业得以可持续发 展的基本保障。
2.3 XX库区生态旅游线路构想
以如产游
供下品资
探 讨 :
几 条 旅
构 想 ,
源 及 上
结 合
XX
游 线 路 ,
拟 设 计
述 旅 游
库 区 旅
2.3.1 旅游主题:大XX旅游共同体的景现 特征与保护
旅游线路:重庆-丰都-忠县-云阳-奉节-巫山 -秭归-兴山-神农架-武当山-重庆
观光游览内容:A.丰都鬼城;B.忠县石宝寨; C.云阳张飞庙;D.奉节白帝城、瞿塘峡;E.巫山 小山峡、巫峡;F.秭归的屈原庙;G.兴山王昭君 故里;H.神农架原始森林;I.武当山自然景观。
近郊农业型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近郊农业型城镇发展策略研究近郊农业型城镇发展策略研究摘要:以向应为例研究近郊农业型城镇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发展策略,寻找适合其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旅游、地产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近郊农业型城镇农业产业化旅游地产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郊农业型城镇是指位于城市边缘,大多数居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小城镇。
近些年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很多小城镇被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成为了城市发展和扩张的备用地,农业日渐萎缩,大量农民失地失业,城镇变成了城郊的居住区。
一、存在问题伴随着各地城市化的进程,这种近郊农业型城镇小城镇数量越来越多,并且大都规模较小,发展模式雷同,初期基本靠房地产起步,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缺乏后续发展动力,便逐渐萧条。
另外,大量农民失业,也带来很多隐患和社会问题。
二、发展策略1、保留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对近郊农业型城镇发展,应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化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城市化的路径,全域统筹,全盘考虑,研究城乡公共资源的配置。
并融入旅游规划、生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内容,丰富发展理念和策略。
2、深度挖掘近郊农业型小城镇资源、历史和优势,开发相关产业深度挖掘近郊农工型城镇的历史、名人、特色等内容,开发相关的旅游、参观等。
结合农业产业化的旅游开发,丰富旅游线路的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寻找地产开发新模式除开发传统意义的房地产外,应考虑旅游地产、养老地产、度假地产等多种模式,先期投资相关设施,带动相关地产开发,是地产开发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三、以大连市金州新区向应街道发展规划为例1、向应街道现状及背景向应街道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北部,东与华家国家农业科技园接壤,南毗保税区的亮甲店街道,西与普湾新区的三十里堡、石河为邻。
向应街道距金州新区中心时空距离为25分钟,距离大连城市核心区50分钟,在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产业链设计

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产业链设计农村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不仅可以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还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与产业链设计。
一、农村生态旅游的现状目前,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状况总体较为良好,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尝试将自然风光和乡村文化结合起来,打造独特的旅游景点。
然而,也有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着开发利用不当、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
二、农村生态旅游的价值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还可以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
同时,农村生态旅游还可以推动当地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三、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应该从资源本身出发,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同时,需要注重与当地居民的合作,实现旅游业和农业的良性互动。
四、农村生态旅游的特色农村生态旅游的特色在于其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纯粹的自然风光,体验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同时,农村生态旅游还可以提供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让游客远离都市的喧嚣。
五、农村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农村生态旅游正是符合这种需求的一种旅游方式,它可以让游客体验到独特的乡村风情,享受到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六、农村生态旅游的产业链设计为了实现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设计一个完善的产业链。
这个产业链应该包括景区开发、农产品加工、民宿服务、旅游运输等环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七、农村生态旅游的受众群体农村生态旅游的受众群体较为广泛,既有渴望体验乡村生活的城市居民,也有对自然风光有着浓厚兴趣的游客。
此外,一些年轻人也喜欢选择农村生态旅游作为度假方式。
八、农村生态旅游的宣传推广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农村生态旅游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各种形式的宣传资料,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
乡村城市化背景下生态旅游与农业生产的融合发展

生 态 旅 游 和 农 业 生 产 融 合 发 展 模 式 及 其 意 义
生态 旅游包含两个 内涵 :一是 回归大 自然 ,即到生态环境 中去观 赏、旅 行 、探
索; 二 是 要 促 进 自然 生 态 系统 的 良性 运 转 。
生态旅游各方参与者都应 当在保 护生态环 境免遭破坏方面做 出贡献 。农 业旅游是农 业和旅游在广度和深度上 的拓展 ,是生态 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 业旅 游依 托的农
现 状 的 研 究 , 可 以 为 旅 游 业 发 展 模 式
的 转 变提 供 有 益 的 借 鉴 。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生 态旅 游 和 农 业 生 产 的 融 合 ,提 出 我 国旅 游 业 发 展 模型 转 变的 建 议 , 并 建 立 新 型 的 基 于 乡村 城 市 化 的 旅 游 发
我 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 客人 数已达
3 亿人次 , 占全国出游总量 的三分之一 , 乡 村旅 游收入超过 4 0 0亿元 。然而 ,为农 家 乐经济所带动的 乡村旅游在近两 年来遭遇 了较 大的发展 瓶颈 ,主要体现在 :
副教授
李 进军 博 士 刘 婧 ( 四川旅 游 学院旅 游 系
展 形 态。
和费景汉提 出农 业人 口的减少将导致农业
生产减产 ,只有在农 业生产率不断提高 的 同时 ,才有可能 为工业部 门提供多余 的剩
个体 经营的组织程度低 ,管理水平很难 跟
上;第 四 , 环保 问题 与安全问题 日益 凸显。
由于早 期粗放型经营的结果 ,使得很 多地
区的农家乐成为了 乡村污染的源头; 第五 , 从业人 员专业知识欠缺 ,服务水平 有待提 高 。农家乐的从业人 员一般是农 民改行 成 为服 务者 ,没有经过专业 的训练 ,服务 质 量普遍较 差。最后 ,农家 乐也没有将农 业
浅谈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可以产生独有的农业要素 差异, 可以发展为新型的特色主导产业; 二适应消 费层次的深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 农业的性质发生
巨大 变化 , 已经成 为具有 多功能 性 的产业 。 它 农业 的战略 , 开发具 有 自主知识产 权的技术 。在 主 将成 为体验经 济的 主导产业 有效 的经 济组织 是 注重
(. 2 )
『J 2 卢云事等. 观光农业 【l北京:北京出版社, M
1 9 ,0 9传统农业论眦 北京: 中国
农 业 出版社 .9 7 . 19 , 7
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3 2 3充分考虑客 源市场。 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 和经济发达的地区, 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妙的要求
业。
民进 入了产业 圈。另一 方面 , 区也 积极 的 与大 中 过其示范、 。 园 推广和辐射作用, 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 专院校、 科研院所合作, 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 3以 户的农民致富。这—案 2 例的实证 分析表明: 西 过
科技为本, 优化资源配置。 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 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 确 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 主导产品和技术定 位。 在技术定位上实施 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
调, 使农业生态系统进 ^ 性循环, 良 具有生产、 加 工、 疗 养 渤 销售 销泺 等综合功能。2 . . 科技特 2 4 色、 高效农业。 生态旅游农业具有高科技特色, 它是 “ ’ 三高’ 农业的具体体现, 尤其在一些大型观光农业 科技园区, 大片土地通过平整与规划, 用先进农业 技术进行开发, 由掌握先进技术的人来管理, 造成 具有相当规模、 各具特色的农业整体 , 成为具有较 高的先进农业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手段 的新型农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摘要】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引入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点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融合发展的模式。
同时分析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乡村环境等方面。
最后提出了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包括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品质和加强宣传推广等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旅游业的繁荣。
【关键词】生态农业, 乡村旅游, 融合发展, 研究, 关系, 模式, 影响, 路径, 结论,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当前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自然环境的需求增加,传统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
研究背景部分将深入探讨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了解到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为本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通过对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概念、特点、关系、模式、影响和路径进行系统研究,旨在为深化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1.2 研究意义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意义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性。
该研究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同时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可以有效保护地方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还有助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培育新型农村经济主体,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口结构和环境面貌。
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开发探析

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17SC I ENC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农业科学农业旅游也称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1]。
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利用大自然的原有风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风俗民情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健身、度假,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返璞归真的愿望。
因此,发展城郊农业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开发现状郑州市位于我国中部,是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的交汇地带或者说是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再加上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发展农业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郑州市农业旅游项目,特别是田园景观开发取得较大成功,利用开放花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果园,供游人入园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农生活和享受田园风光。
目前郑州已有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金鹭驼鸟乐园、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郑州丰乐农庄、郑州四季同达农业园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惠济区惠源生态园、悦来农庄、天水农庄、怡景休闲农庄等农家乐旅游景点,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正在成为观光旅游的理想场所。
农业旅游不仅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收入。
郑州侯寨乡樱桃沟,平均每年接待人数60~7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农业旅游已成为侯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存在的几个问题2.1旅游产品丰富度不够,旅游精品名牌不突出郑州市农业旅游类型主要以花乡农家风情游,果乡体验风情游,休闲垂钓游等为主,其他类型如科普教育游,康乐健身游、民俗民情游等虽然也有,但大都名不符实。
例析近郊型乡村田园社区化实践

例析近郊型乡村田园社区化实践1.相关背景自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广大农村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位于株洲县近郊的松西子村却呈现出“空心村”的状况。
2010年,松西子村被确立为株洲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点”,如何贯彻落实两型社会与新型城镇化的示范要求,建设好县郊具有良好区位和自然景观环境的松西子村,受到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与重视。
2.松西子村现状概况松西子村为松岗、西塘、子规三村的合称,位于湖南株洲县城渌口镇东南部,距县城1公里,距株洲市中心约15公里,总面积7.84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近郊型村。
村现状东北为山体,西临株洲县东湖新区,南临渌江,内部湖、塘等水体星罗棋布,自然环境资源良好。
村内现有1500余户村民,村民住宅成组集聚,为典型的低山丘陵聚落空间。
现状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缺乏,整体风貌杂乱,缺乏鲜明特色。
3.规划理念与目标定位本次规划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为理念,以“田园城市”为目标,以“细胞理论”为指导,通过挖掘地方特色、培育新型产业、创新管理模式等措施,探索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径,打造一个生态、宜居、活力的乡村田园社区。
4.规划策略策略1:强调“生态优先”理念,优先构建村庄自然生态网络格局,奠定“田园社区”的生态基础松西子村有着优厚的山、水、田等自然资源,经过对生态本底的综合评估,规划先进行土地使用选择。
确定保留山体、农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保留成片分布的农田、山林地和水系,构建生态网络格局,奠定“田园社区”的生态基础。
策略2:借鉴“细胞理论”,通过多“细胞聚落”构成“田园社区有机体”,实现自我更新与高效运作本次规划将“细胞理论”引入规划方案,将松西子村看成一个由若干功能细胞组成的有机生命体,各功能细胞聚落由“细胞膜”,即为组团外围1.5米宽的环状林荫小径、“细胞核”,为组团内的公共服务与交往空间、“细胞质”则为组团内水系、庭院绿化以及居住院落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
农业 生态旅 游 开发需 要一 、 三产 业互 动
旅 游 。 少 数从 事旅 游活 动 的业 主 由于 旅 游 收益 不 高 , 乏 旅 缺 游开发的积极性和热情 , 正在考虑缩小规模甚至退 出。 因此 , 多数拥有 良好生态资源 的业主根本不从事旅游活动 , 丰富的 花 、 生态资 源不能形 成旅 游吸 引物 , 江发达 的餐饮 、 木 温 宾 馆、 娱乐等第三产业 就没有 足够的客源 , 三产业间相互 分 一 割 而 不 是 相 互 支 持 、 效 互 动 , 致 温 江 大 量 失 地 农 民就 业 有 导 困难 , 济 社 会 发 展 矛 盾 剧 增 。 经 温江作为西部 中心城市之一 的成都市 的郊 区, 备发 展 具 农业生态旅游的市场基础 , 选择农业生态旅 游作 为本 区经 济 发 展 的 突 破 口是 合 理 的 。 农业 生 态 旅 游 的深 度 开 发 必 须利 用 现有资源 , 依靠现有 的苗木大户 , 通过规划 、 税收 和思想工作 等手段引导他们参 与旅 游开发活动 , 将资源优势转化 为产业 优 势 。 如 , 据 苗 木 大 户 所 占农 地 面 积 , 收 一 定数 量 的资 例 根 征 源 税 , 能 解 决 一 定 数 量 失 地 农 民就 业 便 可 以从 中扣 除 。这 若 样, 使苗木业主不得不从事第 产业 , 参与全区的旅游开发 , 解 决失 地 农 民就 业 岗位 问 题 。 2盘活城 市服务业 , . 促进一三产业共 同发展。农业生态 旅游的资源基础是具 有新 、 、 、 奇 特 优的绿色植 物园 , 而活动 的内容是休 闲、 娱乐 、 餐饮 、 购物的服务业 。 发展农业旅游 , 将 有 利 于 一 三 产 业 互 动 , 以 生 态 园 艺 资 源 为 基 础 , 做 旅 游 即 大 服务业文章 , 以生 态园艺为吸引物 , 以休 闲 、 娱乐 、 餐饮 、 购物 为活动 内容 , 达N- 者相辅 相成 , - 相互促进 , 完成温江产业结 构 的优 化 与 升 级 。发 展 农 业 旅 游 园 区化 的模 式 , 步 形 成 一 逐 三产业均 发达的农业旅 游区 , 有完善 的服务功能 , 农业 具 使 旅游开发真正上档次 , 独具 特色 和品位 。例如 , 温江“ 国色天 香” 占地 面积 30 0多亩 , 0 新奇特花木资源种类 繁多 , 态景 生 观优美 , 同时 娱 乐 设 施 完 善 , 称 为 西 部 的 “ 斯 尼 ”正 成 为 被 迪 , 成都 市 甚 至 四川 省 重要 旅 游 目的地 之 一 , 有 很 强 的 吸引 力 。 具
业生态旅游 , 活大城市周边地区现有的服务业和农业生态资源, 盘 形成一三产业有效互动的格局。这有利于解决失
地 农 民就 业 问题 , 解 新 时期 城 乡发 展 矛盾 。 农 业 生 态旅 游 开发 过 程 中 , 协调 各 方利 益 , 索适 合 本 地 区 的灵 活 缓 在 应 探
多样 的 经 营 模 式 。
X a 1g C Un L Y O U i 1 0 -
☆ 乡 村 旅 游 ☆
大城市近郊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
义 旭 东
( 西华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 院, 成都 603 ) 10 9
摘
要 : 建设 和 谐 社会 、 筹 城 乡发 展 的 大 背景 下 , 三产 业 发 展 均 较 发 达 的 大城 市近 郊 , 大 力 发展 特 色农业 互 动 ; 机 制 ; 态 开发 农 产 新 生
中图 分 类 号 : 9 F 5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l 7 4 (0 0 0 — 0 10 l7 一 7 0 2 1 )4 0 8— 2
引言
目前 , 城乡二元 结构 和城 乡发 展不均衡是我 国区域经 济 发 展 一个 难 题 , 乡差 距 已成 为实 现全 面小 康 及 社 会 和谐 发 城 展 的瓶 颈 。 照 党 的十 六 届 三 中全 会 的要 求 , 筹 城 乡发 展 , 按 统 建立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 当前我 国区域经 是 济 发展 的重 要 方 面 。农 业 发 展 条 件 较 好 的 大 城 市 近 郊 , 据 依 区域特色的农业资源 , 力发展农 业生态旅游 , 于统筹城 大 对 乡发 展 、 小 城 乡 差 距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缩 四川 省 成 都 市 温 江 区 农 业 旅 游 开发 的 定 位 是 以 生 态 园 艺为特色 , 多种类型 的旅游活动组合开发 。温江是 国家级生 态示范县 , 也是 全 国的花木种 植基地 , 有花 木苗 圃 1 2万余 亩 , 10 0 近 0 余种类 , 林木覆盖率达到 2 .%。丰富的生态苗 8 9 木、 花卉资源是温江农业旅游的依托 , 在此基础上 , 还需开发 具有新 、 、 、 的苗木 、 卉 品种 , 用成熟 的园林工艺 , 奇 特 优 花 运 形 成 与 原 有 生 态 资 源相 配合 的极 富观 赏 性 的生 态 园艺 特 色 。 这是温江区别 于成都周边其 它县市 的特色所在 , 必须发挥生 态园艺整体规模大 、 技术工艺成熟的特点 , 实施 品牌 战略 , 重 视 生 态 园 艺 品牌 的策 划 和 宣传 l l l 。 成都市温 江区农业旅游资 源丰富 ,有 十几万亩花木 资 源, 空气清新 、 四季花香 , 自举 办“ 博会 ” , 花 后 温江成为 了远 近 闻名的“ 花都 ” 是成都及 周 同地 区游 人休 闲娱乐 的大 花 , 园, 也是川 、 渝两个 国家级城乡统筹实验区的后花园 。但是 , 与其拥 有的丰富农 业生态 旅游 资源及 发达 的服务业 相 比 , 三产业 资源并 未能得 到有效 整合 , 业旅游 的资源优势 农 没 有 得 到应 有 的 发 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