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常州嬉戏谷发展现状

常州嬉戏谷发展现状常州嬉戏谷是中国著名的大型主题公园,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占地面积约1200亩。
自2004年开园以来,嬉戏谷迅速发展,成为江苏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嬉戏谷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
首先是它独特的游乐设施,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
公园内拥有多个高空刺激的过山车,如“木头云霄飞车”、“蓝龙过山车”等,让游客体验到极限运动的刺激快感;还有众多适合家庭亲子游玩的设施,如旋转木马、海盗船、碰碰车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需求。
此外,嬉戏谷还有风靡全球的VR体验馆,让游客可以在虚拟现实的世界中体验各种奇幻冒险。
其次,嬉戏谷在游客服务上下了不少功夫。
公园内设有多个服务中心和餐饮区域,游客可以方便地获得导览地图、租借自助购票设备以及各种游戏道具。
此外,嬉戏谷还注重员工培训,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使游客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游玩乐趣。
此外,嬉戏谷还致力于打造“嬉戏谷互动城市”,将公园内的设施与智能科技有机结合。
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预订游玩时间,还可以使用AR技术与屏幕上的虚拟人物互动。
这种创新的游玩方式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和家庭前来体验。
嬉戏谷的发展离不开常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除了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外,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和资金扶持等,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前来合作。
同时,政府还组织了多场文化活动和主题节庆,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然而,嬉戏谷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竞争激烈,各地的主题公园纷纷兴起,与嬉戏谷形成竞争。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嬉戏谷需要不断创新,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游乐设施和服务。
其次,游客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增加,嬉戏谷需要对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游客的安全。
总体来说,常州嬉戏谷的发展现状良好,成为江苏地区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未来,随着人们对嬉戏谷的认知度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相信嬉戏谷将会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
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报告(2)

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报告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生态环境资源。
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确保农业观光休闲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突出特色。
每个农业观光休闲区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这些特色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区。
例如,可以依托当地的农产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体验项目,或者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观光休闲区。
再次,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注重功能分区。
农业观光休闲区一般包括农业生产区、观光游览区、休闲体验区等功能区域。
我们要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布局,确保各个功能区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
在农业生产区,我们要注重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兼顾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
同时,要注重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绿色化,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观光游览区,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打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可以通过建设游览步道、观景平台、休闲设施等,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游览环境。
还可以举办各类农业主题活动,如丰收节、采摘节等,吸引游客参与,丰富游客的体验。
在休闲体验区,我们要注重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休闲体验项目。
可以开展农产品采摘、农业体验、农家乐等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同时,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举办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展示当地的文化魅力。
农业观光休闲区的规划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农业观光休闲区发展的基础,我们要注重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可达性;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完善休闲设施,提高游客的舒适度。
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是农业观光休闲区规划的核心。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无锡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的意见-锡政办发〔2017〕4号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无锡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的意见正文:----------------------------------------------------------------------------------------------------------------------------------------------------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无锡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的意见锡政办发〔2017〕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旅游、体验“三农”的新型农业经营业态。
为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强富美高”新农村建设,现就无锡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以农为本、以旅富农”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坚持区域化集聚发展和特色化示范创建两轮驱动,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素质,完善产业链条,突出产业特色,着力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现代产业强市的新增长点。
二、工作原则一是以农为本、互惠共赢。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载体,突出农业生产功能,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激发农民创业创新活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正确处理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在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互惠共赢机制,创新发展方式,在突出保障农民利益的同时促进休闲农业提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旅结合、以旅强农。
以农业为旅游产品,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对象,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员素质,鼓励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休闲观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互联网+”模式下休闲农庄规划设计

“互联网+”模式下休闲农庄规划设计作者:徐洪武康小燕钱小刚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7年第04期摘要以常州都市e农庄为例,探讨“互联网+”在休闲农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过都市e 农庄中具体的互联网项目的实施,提出休闲农庄规划设计的一种新模式,对今后的休闲农庄项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都市e农庄;休闲农庄;互联网+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7.14.028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业景观、农事体验与农产品购物为内容的休闲农游十分走俏,近年来的休闲农庄呈井喷式发展。
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休闲农庄项目的同质化严重,休闲农庄的规划设计千篇一律,休闲农庄举办的活动一成不变,这都是当下行业发展所面对的问题[1]。
本文以常州都市e农庄为例,阐述了休闲农庄规划设计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方向。
1 国内休闲农庄发展现状乡村旅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行,在现代农业高速发展的影响下,各省市根据自身的特色发展了不同的休闲农庄模式。
无论是“创汇农业”和“旅游农业”为主的深圳模式休闲农庄,还是以现代农业设施科技发展为主的上海模式休闲农庄[2],我国休闲农庄的发展整体进入了成熟平稳阶段。
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相关从业人员超790万人,带动550万农户收益,创造效益超过4 400亿元[3]。
到2016年,相关从业人员达到845万,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造效益5 700亿元。
同比增长了29.5%。
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休闲农庄的项目中农业互联网不断渗入,但因互联网涉及面广阔,在引入休闲农庄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与体系,在许多项目中存在互联网技术引进盲目、建设脱离生产实际、运营不善的问题,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本案例规划设计的提出,以期更多人关注互联网给休闲农庄规划设计带来的机遇突破与发展问题。
100亩休闲农庄规划说明

一、规划要点1、主题:依托当地水资源和靠近城区的区位优势,在不改变土地性质,不外迁农民的情况下,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原则,发展集农业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园区。
2、注重地方特色,以生态理念作为景观塑造的核心,从山体、湖区、建筑等层面进行生态营造,营建出山、水、建筑相融的休闲观光园环境。
二、规划区位与基础资料1、规划区位市亭湖区黄尖镇,规划面积120亩。
2、基础资料属北亚热带气候向南暖温带气候过渡的地带,一般以灌溉总渠为界,渠南为北亚热带气候带,渠北为南暖温带气候带。
由于东临黄海,海洋调节作用非常明显,也可属于湿润的季风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季风盛行,四季分明,雨水丰沛,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年降水日100-115天,年平均降水量900mm-1066mm,年平均气温13.7℃-14.4℃,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均日照时数为2199-2362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09-218天。
三、规划指导思想1、生态氛围。
以绿为主,强调生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回归自然,恢复自然生态植被自然浅丘风貌;人工景观,植物造景,林相改造,塑造特色、多样、具规模的植物群落景观。
2、改善环境,服务市民。
休闲观光园对于市提高城市品位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规划的立足点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休闲度假环境,满足市民周末出游和休闲的需要,提高大众生活质量。
3、以观光园的开发和发展为契机,开发旅游和带动周边各产业发展。
将观光园的建设提升为北地区主体旅游资源,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项目主体。
四、规划目标及布局规划的目标是使观光园满足广大市民周末休闲度假的需求,同时满足一定的市级规格活动的特定功能要求。
从本土生活的特色中提炼创作元素,努力营造一个休闲宁静、亲近自然、亲近大众的环境空间。
以小而精为特色,做到每个地方都有景可看,有产可销。
布局全园划分为:休闲农业区70亩,餐饮休闲区 20亩,高档度假休闲区 30亩。
休闲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编制大纲)

休闲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编制大纲)陕西国战经济规划研究院二零一六年十二月第一章规划总则1、园区名称。
2、园区类型。
3、建设单位及建设地点。
4、主导产业及占比。
5、区域范围及规模。
6、总体目标。
7、规划年限。
8、主要规划建设内容。
9、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10、效益分析。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1、园区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园区建设范围及可行性。
3、规划依据。
第三章发展现状1、园区基础条件。
2、园区发展现状。
第四章市场分析1、产品市场分析。
2、目标市场和消费定位。
3、市场风险分析。
第五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1、园区指导思想。
2、规划原则。
3、发展定位4、发展目标。
第六章规划内容1、功能定位。
2、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3、产业项目规划4、旅游设施与产品规划5、基础设施规划6、服务体系规划第七章生产技术方案第八章生态保护与建设第九章规划投资与效益分析1、投资估算2、资金来源3、资金使用说明第十章组织管理1、组织管理。
2、运行模式。
附表:建设投资总估算表土建与田园工程投资估算表仪器与设备工程投资估算表园区主要产品产量与销售收入估算表资金筹措与分年度使用计划表附图:园区行政区位图发展现状图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图产业规划布局图旅游结构与景观节点布局图。
常州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以农家乐旅游为例

目前 ,常武地 区有一 定规模和影 响力的农家 乐企 业 5 7家 , 其中投资规模在 2 0 0 0万元 以上 3 0多家 ,国家级农业旅 游示范 点1 。有江苏 省观 光农业 园 4家 、江苏省 农家 乐专业村 5 6家 家 ,并在 2 0 0 6年全省率先成立 了市级休 闲观光农 业协会I 目 。
注 : 据来 源于 常州市 统计 局 《 0 7~2 11 常 州统计 年鉴 》( 数 20 0 年 电子版 ) 北京 :中国统 计 出版社 表 2游客对农家 乐的了解程度及满意 度一览表
① 作者简介 : 陈建峰 ( 9 0 , , 1 8 一) 常州纺织服 装职 业技术 学院讲 师, 男 研究方 向: 育教育 - ̄ 练 。 体 b l l 石兰萍 ( 9 3 , . 1 6 一) 常州纺 织服装职 业技术学院 副教授 、高级营养 师. 女 研究方 向: 闲体 育。 休 基 金项 目: 常州科教城 院校基金项 目 “ 高职休 闲体 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 2 1 3 3) K 0 从 游客对 农家乐的 了解程度 、满意 度和活动频率等 7个方面 来进行 阐述 ,试 图找到影响其发展 因素 ,为我 国休 闲体 育发展
提供参考 。
1 常 武 地 区 旅 游 和 体 育 的 现 状 近年来 ,常武地 区旅游 蓬勃 发展 ,《 0 7~2 州统 前协会 已拥有会 员 7 家 。 20 01 1常 3 已形成 了丰富多样 的农家 乐旅游 , 如 计年鉴 》 告指出 ( 1) 0 0 报 表 ,2 1 年实现 旅游 总收 入 2 89 亿 产 业主 体型 、旅 游带 动型 、休 闲娱 乐型 、村落 风貌 型 、农业 5 9 元 ,比 2 0 0 6年增长 1 43 %;接待 国内游客 1 1 .3 5 .1 8 35 万人 次 , 科 普 型 等 发展 模 式 【( 表 1) 5如 ] 。
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设计说明)附图见PPT

西夏区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摘要目前,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
都市休闲型农业观光园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形成了一产和三产相融合,生产和消费相统一的新型产业形态,不仅缓解了城市旅游的拥挤状况,而且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其前景一片光明。
关键词:农业观光园设计原则景点经济效益The Planning and Designing of the Urban Leisure AgricultureSightseeing of XiXia RegionAbstractNowdays,theagriculture in our country is being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to modern agriculture.Guided by the market,adjusting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transferring surplas labor force,increasing farmers’income,developing rural economy and solving the “SANnong”questions has been th e main point in our country.XiuXianXing urban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is the park which takes advantage of pastoral landscape,the natural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It makes good use of agriculture doman production,agriculture management acticities,rural culture and farm life,and it is convenient for people to travel,experience in agriculture and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village.And it is built in urbanized regins.At the same time,XiuXianXing urban 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had been the new industy which combined with an social-fixed-asset,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Not only had it eased urban tourism congestion,but also it had drived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nd it has a bright prospects.Key words:Agriculture sightseeing park Design Principle Attractions Economic benefits目录1 引言....................................................................12 设计场地的现状分析......................................................1 2.1 交通区域和规划范围..................................................1 2.2 地形地貌描述........................................................2 2.3 场地景观描述........................................................22.4 场地肌理描述........................................................23 设计意义和目标..........................................................2 3.1 设计意义............................................................33.2 设计目标............................................................34 设计依据和原则.........................................................3 4.1 依据...............................................................34.2 原则...............................................................35 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4)5.1 条件...............................................................45.2 问题................................................................46 总体布局................................................................4 6.1 总体结构............................................................4 6.2 道路设计............................................................5 6.3 休闲活动设计........................................................5 6.4 办公场地设计........................................................56.5 主要景观设计说明....................................................67 植物设计................................................................6 7.1 设计原则............................................................67.2 植物选择............................................................78 设计总结...............................................................7 参考文献..............................................................8致谢....................................................................9 1 引言观光农业的产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欧洲从早期的广义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趋于成熟,更加注重现代化农业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及新型的生态环境相结合[1];在亚洲,日本的观光农业开展较早,1935年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在《农业经济地理》中将“都市农业”作为学术名词而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08-2025)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第五章客源市场与游客量预测.................................................第六章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第七章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开发模式 ..............................................第八章产业发展引导.......................................................第九章产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第十章管理运营规划.......................................................第十一章分期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原则1.突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时代特色、突出科学发展观,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常州休闲观光农业构建宏观发展布局,形成常州农业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支撑,推动产业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引入国际化和区域化的视角借鉴国际上成功案例的经验,积极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打造常州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借助长三角已经形成的都市交通圈,推广成功模式,以常州为龙头带动整个苏南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3.坚持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在充分体现乡村特色,并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将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贯穿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农技展示等项目之中;同时将观赏性、娱乐性、休闲性、愉悦性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消费要求。
4.因地制宜进行功能布局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形成和谐发展、良性循环、互补互利的产业体系。
5.促进产业和谐互利发展调动多方面各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促进相关产业和谐互利发展。
6.注重可操作性确定布局分区、树立各分区主题及形象、规划服务设施等;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着眼于落实近期发展的具体内容,整治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二条规划思路以多层次的休闲观光需求为导向,以文化、生态和科教为主题,以农业休闲观光资源为依托,突出体验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功能,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着力把休闲观光农业培育成常州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条规划依据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国家规范标准1)国家和江苏省有关农业生产、开发和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定2)国务院《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管理暂行方法》3)国家旅游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工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4)国家旅游局《旅游规划通则》5)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6)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修订本)7)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方法》3.其它依据1)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环太湖地区旅游开发管理暂行办法》2)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10)》3)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4)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2003-2020)》5)常州市人民政府《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6)常州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纲要7)《常州市志》8)《常州市统计年鉴》第四条规划期限1.规划近期:2008-2012年,共5年;2.规划中期:2013-2020年,共8年;3.规划远期:2021-2025年,共5年。
第五条规划目标1.发展总目标将常州市建设成江南地区特有的高效农产品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全国休闲观光农业胜地,以及世界知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基地。
在规划期末,常州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标设定为:游客量超过1000万人次/年,休闲观光农业产值达到20亿元,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成为常州市农业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2.休闲观光农业的分期与阶段目标1)近期: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保育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建设城郊型观光农业基地和滨水农渔及临山生态观光胜地,启动中、远距离的市场营销,积极开拓上海与华东地区市场,努力打开国内市场,将常州建成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农业中心,形成休闲观光农业的“常州模式”和“常州现象”。
2)中期:建设综合型农业观光基地并加大发展投入,改善高等级区内交通及对外交通,将常州建成全国性的休闲观光农业胜地。
3)远期:到2025年,全部实现战略目标,将常州建成全国一流的以休闲观光农业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知名度。
第二章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与分析第六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概述1.整体资源条件概述常州市域地貌丰富。
平原圩区土壤肥沃,河网密布,热量丰富,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适宜植物、动物生长;丘陵山区的资源丰富,物产繁茂,有峰峦、怪石、奇洞等特色景观和丰富的自然植被。
常州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内涵,是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
此外,常州的历史人文资源、历史民俗、农耕文化习俗和特色农产品等也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关键因素。
2.休闲观光农业点概述常州市已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6个,首批省级观光农业园4家、农家乐专业村1家。
结合现场踏勘及休闲观光农业点发展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规模经济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56处。
其中新北区10处,武进区16处,金坛市20处,溧阳市10处。
第七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分类常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基本可分为八大类,分别为:复合体验类、畜牧养殖类、水产养殖类、特色苗木花卉类、特色茶林果类、农业科普教育类、村落风貌类以及其它类。
其中,复合体验类农业资源共有23处;水产养殖类农业资源共有5处;畜牧养殖类农业资源共有4处;特色苗木花卉类农业资源共有6处;特色茶林果类农业资源共有10处;农业科普教育类农业资源共有3处;村落风貌类农业资源共有2处;其他类农业资源共有3处。
第八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一览表2-1 常州休闲观光农业资源一览表第九条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评价结论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资源经评价总结,有以下特色:一、农业开发类型丰富,特点多元;二、农耕背景生态自然,田园优美;三、养殖栽培特色鲜明,相映成趣;四、山水江湖和谐交融,景致宜人。
综上所述,常州市的休闲观光农业资源品质较高,具备进行休闲观光农业开发的条件,经合理整治、升级和整合,可望形成常州市的品牌性休闲观光产品,使休闲观光农业成为常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章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第十条常州休闲观光农业的总体形象规划将常州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总体形象定位成:江南地区特有的“生态与科技农业胜地”、江南地区特有的“农林胜地、休闲之乡”;规划给常州休闲观光农业拟定的宣传口号为:观农田胜景、品农家美味、尝农林硕果、赏园艺花卉、游田园村落。
第十一条常州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组团形象根据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规划按照常州休闲观光农业市场的需求,根据发展产品类型和地缘关系划分了八个特色形象组团,分别涵盖了江湖、城郊和风景区三大类地理区域。
1.江湖区域:沿江渔业养殖组团:休闲渔区、魅力长江滆湖渔业养殖组团:生态湖滨、农渔风光长荡湖渔业养殖组团:休闲渔业、风情小镇2.城郊区域城郊特色动物养殖组团:珍禽异兽、游憩乐园城郊特色花木栽培组团:缤纷花木、生态景园3.风景区域环茅山休闲组团:山顶绿树葱茏,山腰果树环抱,山下茶叶飘香,四季采摘有乐环天目湖休闲组团:绿色仙境、茶果飘香;山青水秀、稻香鱼鲜环太湖休闲组团:山环水复、太湖渔歌森林公园休闲组团:森林氧吧、养生天堂第十二条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战略1.政府引导、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突现政府宏观管理要素的重要性,通过法规和政策手段对内加强服务和协调,增强竞争力;通过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对外树立常州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整体形象,创造常州休闲观光农业旅游的整体品牌。
政府作为农民和企业的龙头和桥梁,引导上述二者以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形成“政府牵头、企业经营、农民参与”的发展局面。
2.突出产品特色、主动拓展市场着力发展迎合自身优势的产品,建设有别于其他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做出自身特色,从华东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包围圈”中脱颖而出。
通过改善环境、积极推销、主动招商的方式,吸引投资者进行开发。
3.区域资源整合、构建联合发展局面充分关注苏南区域和沪宁都市圈,通过建设富有特色的中高端休闲观光农业产品,吸引周边地区的商务客流和观光客流,实现区域性的联合发展和互补发展。
除了空间的联合外,常州休闲观光农业还应该积极构建与旅游产业的联合发展局面,共享市场、资源和设施。
4.加强形象宣传、提升软环境品质通过全面形象设计,加强对常州休闲观光农业的广泛宣传,大力推介自身的特点和卖点,促使其不断提高知名度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人员综合素质,使常州全市的形象、当地人民的综合素质和周到的服务深入人心。
第四章现状整治和升级措施第十三条进一步发挥原有优势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继续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继续支持、规范与引导休闲观光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统一规划布局来避免设计雷同和重复项目的出现。
2.摸索更多类型的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模式不断探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新模式,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引导当地农民参与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形成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