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测试卷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 B.10 ℃ C.40 ℃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A.冰的熔化B.水的凝固C.冰的升华D.水的汽化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
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10.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11.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冰花”。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检测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检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1.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面方法中错误的是A. 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C.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 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A. 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B. 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 春天,草叶上形成“冰柱”D. 冬天,玻璃上形成“冰花”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aB. bC. cD. d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1)(2)B. (2)(4)C. (1)(3)D. (3)(4)5.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加热,当冰未熔化完时,冰和水的温度()A. 水的温度上升B. 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 冰的温度上升D. 冰和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等于0℃6.在舞台上喷撒少量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舞台上即刻就会出现阵阵白雾,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干冰在舞台上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A. 升华、吸热B. 升华、放热C. 凝华、吸热D. 凝华、放热7.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 36.5℃B. 39.7℃C. 76.2℃D. 无法读数8.如图为海波的熔化图象,有关这个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已经熔化完了B. BC段海波没有吸收热量,所以温度没有升高C. BC段海波在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完成熔化过程D. 图象上AB段为固态,BC段为液态,CD段为气态9.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升华,后凝华C. 先汽化,后液化D. 先汽化,后凝固10.在敞口的锅中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A. 逐渐升高B. 不变C. 逐渐降低D. 忽高忽低11.松香在熔化过程中会()A. 放热,温度不断降低B. 吸热,温度不断升高C. 吸热,温度不变D. 放热,温度不变12.我校物理实验室中有一批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其中有一支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为8℃,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读数为83℃.小军同学用此温度计在我校物理实验室中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测得水的沸点是80℃,则此时水的实际沸点是()A. 100℃B. 98℃C. 97℃D. 96℃13.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A.0 ℃ B.10 ℃ C.40 ℃ D.100 ℃2.下列物体属于晶体的是( )A.钢铁B.玻璃C.蜡块D.沥青3.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其主要成因是( )A.冰的熔化B.水的凝固C.冰的升华D.水的汽化4.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5.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 )A.汽化现象B.液化现象C.升华现象D.凝华现象6.生长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为针状,有助于减少水分的( ) A.蒸发B.升华C.液化D.沸腾7.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
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
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8.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9.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10.异丁烷和甲基丙烷作为新的制冷剂,已经代替氟利昂成为电冰箱中新的热量“搬运工”(较多的氟利昂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当液态制冷剂进入电冰箱的冷冻室后,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凝固D.熔化11.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冰花”。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要把温度计全部浸在水中B.手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C.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水中取出D.要等到温度计中的液面稳定后再读数2.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另一个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第2题)A.37.0 ℃B.37.5 ℃C.38.0 ℃D.38.5 ℃3.“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4.【新题】2020年2月9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收官,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
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露在日出后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大雪河冰封,冬至不行船。
”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5.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手一靠近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如图),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
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增大了水的表面积(第5题) 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6.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7.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是由新鲜蔬菜除去水分制成的,利用“升华脱水法”制取的脱水蔬菜在食用时能保持其新鲜的味道。
下列做法采用了“升华脱水法”的是()A.将蔬菜放在太阳下暴晒除去水分B.将蔬菜放在热铁锅上烘烤除去水分C.将蔬菜冷冻后迅速放入低压环境中升华除去水分D.将蔬菜冷冻后除去冰块即可8.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一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版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4km。
B.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6.9dm。
C. 中学生课桌高度约为80cm。
D. 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m。
2. 小明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35cm.B. 2.357cm.C. 2.36cm.D. 2.356cm.3. 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 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 以下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 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 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 选择不同参照物,对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
5.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m的路程用了30s的时间,则它在前15s路程内的速度为()A. 0.5m/s.B. 1.5m/s.C. 2m/s.D. 3m/s.6.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 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7.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8. 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40km/h.B. 45km/h.C. 50km/h.D. 60km/h.9.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物态与物态变化一、填空题1. 据报道, 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一项果蔬脱水的新方法——升华脱水法, 其原理是: 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 放入低压的环境中, 使冰直接从固态变为______态。
2.针对我国土地沙化日益严重的形势, 专家们建议: 要提高植被覆盖率, 减少裸地面积, 这样可使土壤水分蒸发________(填“减慢”或“加快”)。
3. 把与下列过程相关的物态变化填在题后的横线上:(1)用蜡水浇铸模型________。
(2)冷藏的瓶子在常温下外表出汗_______。
(3)用久的灯泡丝变细________。
(4)点燃的蜡烛“流眼泪”________。
4. 日常生活炸麻花用油, 煮饺子用水, 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__不同。
5. 上物理课, 赵老师写下一幅热学对联, 上联是“杯中冰水, 水结冰冰温未降, ”下联是“盘中水冰, 冰化水水温不升”。
此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 反映了一个共性是____________。
6. 把烧红的铁棒放入冷水中, 会听到“吱吱”声, 并看到水面冒出“白气”。
在此过程中, 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
7. 火箭刚发射时, 高温火焰向下喷向发射台地面, 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的火焰将会______。
为保护发射台底, 就建一个大水池, 让火焰喷到水中, 利用水的______来吸收大量的热, 我们看到火箭升空的瞬间, 伴有迅速扩散的白气团是________形成的。
8.夏天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 就会感到凉快, 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来一阵风, 也感到凉快,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1)所示, 图甲的温度为________, 图乙的温度为__________。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测评含答案

第一章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甲、乙两盆冰水共存物,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熔化完之前()。
A.甲盆温度高B.乙盆温度高C.两盆温度一样高D.不能确定2.(2021·山东济宁中考)淡水资源缺乏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利用太阳能、海水等资源获得淡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图1-1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海水淡化器,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图1-1A.先升华后液化B.先汽化后液化C.先汽化后凝华D.先液化后汽化3.如图1-2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图1-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0 ℃的房间内,冰将继续熔化B.夏天打开风扇,感觉凉爽是因为风扇吹来的是凉风C.寒冷的冬季,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汽化现象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周围出现“白气”,这是液化现象5.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
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固6.如图1-3所示,晴朗无风的早晨,当飞机从空中飞过,在蔚蓝的天空中会留下一条长长的“尾巴”,这种现象俗称为“飞机拉烟”。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排出的暖湿气体遇冷发生物态变化,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体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图1-3A.熔化B.液化C.蒸发D.升华7.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把5 ℃的水放入0 ℃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45分)9.温度计的“自述”:在沸水中,我的示数如图1-4所示,此时水的沸点为℃;如果水继续吸热,则我的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检测卷(附答案)

……订……__考号:_________……订……绝密★启用前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检测卷(附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汽化形成的水蒸气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2.如图是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是()A.露珠的形成 B.“雾凇”的形成 C.樟脑丸逐渐变小 D.河水结冰3.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A.初春,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雾B.初冬,田野里出现了霜C.家中,冰箱里冰盒中的水凝结成冰块D.房里,敞口瓶中的花露水蒸发4.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5.下图是某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该图象描述的过程可能是()A、蜡的熔化B、海波的熔化C、水的凝固D、玻璃的凝固6.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卫生球放一段时间变小 B.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7.(1)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2)能测萘溶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
A.酒精、水银 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 D.酒精、甲苯8.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地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 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 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 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9. A. 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B. 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C. 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D. 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1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B.在第6min时该物质已全部熔化C.该曲线可能是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D.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A 、℃氧为液态B 、可选用锡锅熔化铜块C 、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100℃的沸水温度D 、水银温度计可测℃的气温第II 卷(非选择题)二、实验题(题型注释)质的状态.(1)实验时应选用颗粒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做实验.(2)图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 (3)图丙中第3min 时,物质处于 态. 14.猜想①:与蔬菜所处环境的温度有关 猜想②:与蔬菜的表面积有关猜想③:与蔬菜的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物态变化测试卷
一、填空题:
1.物质从态变为态叫做汽化;从态变为态叫做液化2.沸腾是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各种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蒸发是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和.
3.液化的方法有两种:和.气体液化后缩小,便于和
4.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叫升华;从态变为态叫做凝华.
5.夏天,早晨看天草叶上的露珠是现象,空气中的雾是现象,冬天,早晨看到的霜和雪是现象夏天,泼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了,这是现象.衣柜里的樟脑片放置一段时间,会变小,这是现象.冬天树枝上的出现的“雾凇”是现象.
6.液体在蒸发的过程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所以蒸发有作用.
7.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等液体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
8.一个用后未甩的温度计的示数是39℃,如果用它去测两个人的体温分别是38℃和39.5℃的病人的体温时,温度计上的读数分别为和
9.干湿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右边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包着湿布由于水在蒸发时要,因此右边温度计的读数要比左边温度计的读数.干泡和湿泡的温度计示数差值越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10.-6℃应读作或,-6℃比6℃低℃.
11.温度计上字母C或℃表示采用,它规定为0℃为100℃,其间等分100份,每一份是.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1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最小刻度是.一个体温计的示数为38℃,如果没有甩,就用它给一个体温计为36.5℃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将会是,若用这支体温计给一个体温为39℃的人测体温,测量结果是.
13.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
(1)烧饭时,锅盖内会有许多小水滴,这是现象;
(2)雪花落入手掌后很快变成小水珠,这是现象;
(3)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这是现象;
(4)冰冻的衣服直接变干,这是现象;
(5)夏天,湿衣服晒在外面很快就干了,这是现象。
14.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氮、氦的沸点分别是-183℃,- 196℃,-269℃.若从液态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而被分离出来的顺序依次是:。
1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先后。
16.用久的白炽灯会发黑,这是因为钨丝先后在灯壁上。
17.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温水的实际温度为。
二、选择题:
18、如图结1-1所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质量相等,加热过程
中,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从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以判断
()
A.甲、丙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19.某兴趣小组以相同的烧杯盛等量的水,用相同的热
源同时加热,如图测1-1所示.甲杯为隔水加热,乙杯为隔
油加热,丙杯为隔沙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外
物质的温度分别为水温100℃、油温300℃、沙温600℃,
且观察到乙、丙两烧杯中的水呈沸腾状态,则三杯水的温
度高低顺序为()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20.两只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同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看到()
A.两只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21.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凝固点分别为-117℃、-30℃、-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
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或水银温度计
三、简答题:
22.刚从游泳池上来的人感觉特别冷,你知道为什么吗?
23.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然后放入病人的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4、用物理知识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
25.用笔画线把下列物质与相应的温度值连起来沸水的温度0℃
人体的正常体温100℃
冰水混合的温度37℃
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18℃
北方冬天的气温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