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的意义与应用

合集下载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联系与区别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网和物联网成为了当今社会中热门的话题。

它们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但在实际应用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传感网与物联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从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传感网的定义与特点传感网是一种由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通过传感器节点采集环境数据,并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传感网的特点是分布式、自组织和自适应。

传感器节点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自主调整其工作状态,实现对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二、物联网的定义与特点物联网是由多个物理设备、传感器、通信设备等组成的网络系统,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物联网的特点是广泛连接、智能化和自动化。

物联网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算法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

三、传感网与物联网的联系传感网和物联网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都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交换。

传感网是物联网的一部分,可以说物联网是传感网的延伸和拓展。

传感网通过传感器节点采集环境数据,而物联网则通过连接不同设备和传感器来实现更广泛的数据采集和信息交换。

四、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区别1. 范围和规模:传感网通常是一个局部的网络系统,涉及的设备和传感器数量相对较少,而物联网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网络系统,涉及的设备和传感器数量更多。

2. 功能和应用:传感网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例如气象监测、水质监测等。

而物联网则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等。

3. 技术和通信:传感网通常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而物联网则使用更多种类的通信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如以太网、LoRa、NB-IoT等。

4. 数据处理和安全性:传感网通常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节点进行处理和分析,而物联网则可以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存储。

另外,物联网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更高,需要采取更多的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传感知识技术论文]

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传感知识技术论文]

物联网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传感知识技术论文]物联网传感技术论文篇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摘要:互联网的产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生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的需要,人们除了利用有线网络以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无线网络做到物物相连。

由此催生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

在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兴起的形势下,作为其基础依托的互联网处于什么地位,对其发展有什么作用呢本文通过分析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和物联网的构成和发展现状,由此探讨了网络在这两网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传感器;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1.引言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是比较新的技术领域,而且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近年来,世界上某些发达国家加大投入,研究开发这方面的应用,积极攻克在标准上、技术和应用上的尖端技术。

我国也把这项技术发展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以致当前的无线网络得以飞速发展。

在实现无线传感器网和物联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该认清形势,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和应用该项技术。

2.无线传感网与物联网的构成2.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enorNetwork)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

它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

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和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协同的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网络覆盖区域中的各种环境或监测对象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传感器网络节点构成的。

应用和监测物理信号的不同决定了传感器的类型,另外节点的功能和组成也不尽相同。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包括如下几个单元:传感单元(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功能模块组成)、处理单元(由嵌入式系统构成,包括CPU、存储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通信单元(由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以及电源部分。

也可以选择其它功能单元如定位系统、移动系统等。

基于OT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

基于OT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

基于OT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设计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这个以物联网为核心的科技时代中,无线传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通信技术方案已经成为了实现物联网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本文将会探讨和研究基于OT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与设计。

一、OTS概述OTS,也就是One-Time Signature的缩写,是一种数字签名算法。

OTS算法的最大特点就是签名只可以使用一次,不能够重复使用。

这一点和传统的数字签名算法不一样,传统算法可以进行多次签名和验证。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OTS算法还具备以下优点:1、无须密钥的交换,签名者和验证者完全独立,可以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

2、OT消息可以随机地打印或转发到设备上,无须特别保管。

3、正常情况下,OTS算法可以保证消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

二、OT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物联网的专业介绍可以参考《物联网应用开发手册》这本书,其中有详细的介绍物联网的工作原理,但是这里不再赘述。

这篇文章主要是探讨OT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场景。

2.1 数字签名在物联网中,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利用OTS算法可以实现数字签名功能,对于传感器节点收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签名,这样就可以保障数据的完整性,避免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数据的被篡改。

2.2 加密通信在物联网中,传感器节点实现加密通信也极其重要。

目前,物联网中的明文传输依旧存在很大的安全漏洞,加密通信的实现可以通过OTS实现,从而保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安全。

2.3 身份验证将OTS算法运用到传感器节点身份认证中,节点之间进行协议交流的时候,可以自行进行身份验证,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节点的隐私,防止被未经授权的访问进行风险分析。

三、基于OTS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基于OTS在物联网中的技术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理论上思考OTS在物联网中的真实应用。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3.1 安全性分析OTS算法在应用到物联网中的时候,我们需要评估安全性风险。

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019年第6期信息与电脑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网络与通信技术船舶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陈 卓(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摘 要:依托于物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可实现有效融合,并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海上船舶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成功应用了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为船舶航行提供正确的导航定位,而且可以为船舶提供有效的海洋气象预报。

基于此,从物联网技术对船舶无线传感器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了无线传感器在船舶上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具体的应用技术,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无线传感器;物联网中图分类号:TN929.5;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767(2019)06-168-02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Ship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Chen Zhuo(Xiny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Abstract: Relying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can b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and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in th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of marineship information can not only provide correct navigation and positioning for ships, but also provide effective marine meteorological prediction for ships. Based on this, starting from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to ship wireless senso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wireless sensor on ship, and points out the specific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 ship; wireless sensor; Internet of things0 引言海上船舶航行一方面需要做好与陆地的信息交流工作;另一方面需要收集海上的相关信息,这两方面的工作都离不开无线传感器。

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与应用

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与应用

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与应用引言现如今,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其中,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给物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Lora 技术作为一种低功耗、远距离通信的无线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物联网系统的性能和效能。

本文将探讨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与应用,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一、Lora技术简介Lora技术是指长距离低功耗广域无线通信技术,主要用于物联网领域。

其特点在于长距离传输、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以及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Lora技术采用了一种称为“星型网络”的拓扑结构,其中包括一个集中的网关和多个终端设备。

通过Lora的长距离通信特性,终端设备可以在不需要中继的情况下与网关进行通信,降低了能量消耗,并延长了设备的电池寿命。

二、边缘计算简介边缘计算是指将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从传统的云计算中心移至数据源或用户端附近的一种计算模式。

边缘计算的目的是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并提高网络带宽的利用率。

边缘计算使得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析成为可能,使得物联网设备可以更加智能地处理数据,提供更加实时的响应。

三、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具有很多的优势。

首先,Lora技术能够实现长距离通信,将物联网设备与边缘节点连接起来,为边缘计算提供了数据源。

其次,边缘计算能够从Lora设备中接收到实时数据并进行处理,减轻云计算中心的负担。

同时,由于Lora技术的低功耗特性,Lora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设备的电池寿命。

最后,结合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实时监控和管理,为物联网系统提供更高效的运行和管理能力。

四、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应用1.智能交通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Lora技术与边缘计算的结合能够实现对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和分析。

通过将Lora设备部署在交通信号灯、车辆等位置,可以实时获取到车辆位置、速度等信息,并传输给边缘节点进行数据处理。

无线传感网实训报告万能

无线传感网实训报告万能

一、实训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传感网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我们对无线传感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无线传感网实训。

二、实训目标1. 理解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无线传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3. 学习无线传感网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

4. 熟悉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三、实训内容1. 无线传感网基本原理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相互连接,协同工作,实现对特定区域进行感知、监测和控制的一种网络系统。

传感器节点通常由传感模块、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

2. 无线传感网搭建与配置实训中,我们使用ZigBee模块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传感网。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ZigBee模块、无线模块、传感器、电源等硬件设备。

然后,通过编程实现对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在搭建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ZigBee模块的硬件连接和编程;- 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无线通信协议的配置;- 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

3. 无线传感网数据采集与传输在实训中,我们使用了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通过编程,我们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上位机进行显示和分析。

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传感器数据的实时采集;- 数据的格式化和压缩;- 无线通信协议的数据传输;- 数据的加密和安全传输。

4. 无线传感网应用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我们分析了以下几个案例:- 环境监测:通过无线传感网对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 智能家居:利用无线传感网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能源管理;- 工业控制:利用无线传感网对生产线进行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无线传感网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熟悉了无线传感网的搭建和配置方法;3. 学会了无线传感网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4. 深入了解了无线传感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无线传感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的意义与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的意义与应用

无线传感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的意义与应用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物联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大量分散的、能够感知和收集环境信息的传感器节点组成,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相互连接。

WSN可以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其意义和应用如下:1.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WSN可以实时监测和采集环境信息,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气体浓度等,并将数据传输给上层应用或云平台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样可以帮助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作物生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效率。

2.网络覆盖和部署灵活性:由于WSN的传感器节点可以自组网并自动调整网络拓扑结构,因此可以灵活地实现网络覆盖,并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其低成本和易部署的特点使得WSN在复杂地形、海洋、森林等环境中以及远程和特殊区域的监测中具有优势。

3.节能和长寿命:WSN中的传感器节点多采用微型电池供电,其设计目标是实现低功耗,以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

同时,可以通过有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算法减少能耗,进一步提高节点的续航时间。

4.多样化的传感器节点:WSN中的传感器节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无论是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测量,还是对声音、振动、图像、姿态等非传统参数的感知,WSN都可以提供相应的传感器节点。

5.自适应和自组织:WSN的传感器节点具有自适应和自组织的能力,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和任务变化实时调整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和传输路由。

这种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使得WSN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容错性,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6.应急救援和监测预警:WSN可以用于灾难救援和监测预警系统中,通过实时监测环境状况和传输关键信息,为救援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例如,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中,WSN可以及时感知火灾、地震等现场状况,并向应急救援中心提供实时数据,帮助救援人员做出及时反应。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关系与区别解析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关系与区别解析

传感网与物联网的关系与区别解析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感网和物联网成为了热门话题。

它们都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概念,但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关系与区别。

一、概念解析传感网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中心节点或其他节点,最终实现对环境的监测和控制。

传感网主要用于环境监测、农业、交通等领域。

物联网是指将各种日常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网络。

物联网通过传感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将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人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

物联网应用广泛,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二、关系解析传感网是物联网的基础和关键技术之一。

物联网需要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来感知和采集环境中的数据,而传感网则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手段。

传感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物联网的中心节点或其他节点,为物联网提供了数据基础。

物联网则是传感网的延伸和扩展。

传感网主要关注环境的监测和控制,而物联网则将传感网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

物联网将传感器节点与其他物品进行连接,实现了物品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传感网只是物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物联网则是传感网的更高层次的应用和发展。

三、技术特点解析传感网和物联网在技术特点上也有一些区别。

传感网主要采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

传感网的节点通常具有较低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主要用于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物联网则使用更多种类的通信技术,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蜂窝网络、Wi-Fi 等。

物联网的节点通常具有较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

物联网还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将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负载转移到云端,实现更高效的数据管理。

四、应用领域解析传感网和物联网都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但重点略有不同。

传感网主要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交通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线传感网络在物联网技术中的意义与应用 2009年在无锡成立“感知中国”中心,并且,目前针对物联网的《国家物联网“十五”发展规划》也正在制定过程中,进一步确定了物联网技术在新兴科技领域中的重要位置。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中的核心产业,也需要更多的关注与研究,以促进物联网的发展,使得物联网成为新的全球经济增长点。

随着社会和现代技术发展,物联网的而超悄然而至,得到了很多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物联网是基于现在已有的互联网而发展起来的,它除了融合网络、RFID 技术、信息技术,还引入了无线传感器技术,使得2M M 型物联网有了更深的发展。

而且无线传感技术结合了嵌入式系统技术,传感器技术,现代网络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所以它本身也是一个热点的研究领域。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的简介物联网技术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典型的物联网系统一般分为三层:应用层、网络层和感知层。

其中由大量的传感设备组成了感知层网络,定义为无线自组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是由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以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最终把这些信息发送给网络的所有者。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的大量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是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系统,能够通过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同地实时监测、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各种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对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再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并以自组多跳网络方式传送给信息用户,以此实现数据收集、目标跟踪以及报警监控等各种功能。

目前,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其智能化的发展将会带来一场信息革命。

无线传感器络技术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等先进技术,该技术具备的感知能力、计算能力、通信能力,给更多的WSN 应用空间和应用价值提供了可能性,是物联网当前研究开发的热点之一。

WSN 的发展历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兴的下一代传感器网络。

最早的代表性论述出现。

1999年,题为“传感器走向无线时代”。

随后在美国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下一个世纪面临的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

同年,美国《商业周刊》未来技术专版,论述四大新技术时,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中。

美国《今日防务》杂志更认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和发展,将引起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未来战争的变革。

2004年() IEEE Spectrum 杂志发表一期专集:传感器的国度,论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和可能的广泛应用。

可以预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将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产业变革带来极大的影响和产生巨大的推动。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从传感器网络开始的,传感器网络经历了如图一所示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传感器网络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使用具有简单信息信号获取能力的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构成传感器网络;第二代传感器网络,具有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能力,采用串,并接口 8-232-485R RS (、)与传感控制器相联,构成有综合多种信息的传感器网络;第三代传感器网络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用具有智能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传感器,采用现场总线连接传感控制器,构成局域网络,成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第四代传感器网络正在研究开发,目前成形并大量投入使用的产品还没有出现,用大量的具有多功能多信息信号获取能力的传感器,采用自组织无线接入网络,与传感器网络控制器连接,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

本文所介绍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指第四代传感器网络。

图一 传感器的发展历程1.2 物联网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

目前较为认可的物联网定义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另外,物联网可以理解为通过“泛在网络”实现“泛在服务”,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各种需求,通过融合前沿智能技术,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所需要的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处理、决策使用等综合服务,是一种更加广泛深远的未来网络应用形态。

物联网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物物相连,信息可以自动化处理,无需人为操作,所以效率极高,降低了人为因素引发的不稳定性。

因此,物联网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潜力非常巨大,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发挥了极大的价值作用,而且物联网将与互联网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云计算平台 物联网管理中心 物联网信息中心 行业专家系统2G 网络 3G 网络 4G 网络图二 物联网结构图 1.3 物联网多参量协同感知应用以物联网系统中配网线路监测为例, 物联网示范应用系统已将 13 种传感器分别应用于配网运行管理中,实现了配网设备温度、环境运行温湿度、环网柜水浸、门开关、杆塔倾斜、线路故障电流、电缆屏蔽层电流、变压器中心点电流、变压器噪声等多参量的状态、故障及防盗在线监测。

监测的配网设备覆盖种类广,包括配网线路、配电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环网柜、分支箱、箱式变等。

由于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不确定的潜伏性故障, 特别是在比较复杂的配电网络,由于其运行线路复杂,线路故障情况多样,给检修人员进行故障定位提供了困难。

从目前单一监测量往往很难诊断故障做出正确定位,甚至会出现“虚警”现象,给维护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需要采用上述的多传感器融合方式,综合分析各监测内容,通过主站数据控制中心对各个传感器装置上传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 按照相应的处理计算公式,得到更为准确的判断值。

特意选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国防军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RFID 读写器RFID 设备M2M 终端传感器设备传感器网关传感器网络应用层 网络层感知层取了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中几个多传感器参量协同监测的应用示例:对配电变压器运行协同监测:通过在配电变压器上安装配变综测骨干节点、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噪声传感器实现变压器的多参量协同监测,可以监测变压器低压侧电流、电压、变压器运行温度、运行噪声以及变压器所在杆塔的倾斜度等,当变压器出现故障时先进行电流的分析,如果电流比较大,那变压器的温度一定高,噪声也会变大,如果电流不变,再进行温度的分析,温度升高,可能是电缆接触不良等原因造成,噪声也会变大。

1.4 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传感器数据融合(1)数据融合理论无线传感网络中的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给各业务系统进行使用,因此对这些多传感器感知信息的融合技术是多参量协同监测的理论依据。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基本原理就像人脑综合处理信息的过程一样,它充分地利用多个传感器资源,通过对各种传感器及其观测信息的合理支配与使用,将各种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与冗余信息依据某种优化准则组合起来,产生对观测环境的一致性解释和描述。

信息融合的目标是基于各传感器分离观测信息,通过对信息的优化组合导出更多的有效信息。

它的最终目的是利用多个传感器共同或联合操作的优势,来提高整个传感器系统的有效性。

推目前,比较常用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法有:卡尔曼滤波,贝叶斯估计,D S 理,聚类分析法,而近年来随着神经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其最新研究也逐步运用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上。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在军事和民用两个领域,军事应用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诞生的源泉,具体应用包括海洋监视系统,空对空或地对空防御系统,战场情报、防御、目标获取,战略预警和防御系统。

而民用领域主要是用于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无损检测、环境监测、医疗诊断、遥感等。

(2)物联网数据融合体系架构及方法传感器信息融合体系目前大致分为三种:分布式,集中式和混合式。

每种体系的区别仅在于对数据的处理的位置。

分布式的结构主要是对已经进行预处理的数据在信息融合中心进行智能组合,从而得到最终的结果,集中式则与其相反,数据的处理都是单独进行上传,全部集中在数据处理中心进行融合,对处理器要求较高。

混合式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体系框架中,部分传感器采用集中式融合技术,剩余的传感器采用分布式融合方式。

这样的数据处理体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兼顾了两种融合体系的优点,但是也相对比较复杂。

物联网系统的数据融合采用了混合式的数据融合方式,同时对于数据的传输模型提出了电子表单TEDS的概念,物联网系统中通过电子表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统一封装和解析,目前物联网中的TEDS机构采用图三的方式。

图三无线通信协议相关的TEDS二、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物联网是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构成的层次体系。

感知层主要涉及到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机器设备,然后通过电信网和互联网的融合网络层,及时准确地传递物体基本信息,在应用平台上,利用各种先进智能技术对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以便对物体进行智能控制。

如图1所示,传感器在基础感知层,负责对物体信息的采集和抓取,这一功能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可快速随机部署、可自组织、隐蔽性强、高容错性等特点,使得传感器节点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中发挥极大的作用。

在军事领域应用方面,结合无线传感器技术思想,将大量廉价传感器节点,通过飞机或火炮等发射装置,按照一定的密度投放到待监测区域内,对节点周边环境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声音、磁场等信息进行采集,然后由传感器自组织网络,通过网关、互联网、卫星等通讯方式,传回信息中心,实时监控敌军兵力与装备,实时监视冲突区,进行目标定位,战场评估,并实现各种攻击的监测和搜索等功能,有效地提高军队的作战决策能力。

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工业安全、先进制造、交通控制管理、安防系统、仓储物流管理等领域,其中工业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已日趋壮大。

在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工业通信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目前,随着测控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煤矿、石化、核电等行业对工作人员安全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监测成本非常昂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