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4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模块一体验化学探究、到实验室去课型:复习课主备人:倪道荣审核人:巩吉荣班级姓名等级一、考点透视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3、认识常用的实验仪器,并能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二、基本知识点汇总1、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和等。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这也是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依据。

两种变化的联系是。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的放出和吸收。

2、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3、科学知识是通过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4、科学探究包括、、(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这样几个基本环节(基本要素)。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它必须保证实验的客观性、公正性。

5、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需要用;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需要用;用来配制溶液的仪器是。

6、可用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间接加热的仪器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7、在实验室里,取用粉末或细粒状药品时一般用,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一般用夹取。

8、用量筒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视线要跟量筒液体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俯视时读数偏。

9、倾倒液体时,瓶塞应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以免残留药液流下来标签。

10、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滴管放在试管口上部,不要接触试管壁。

胶头滴管使用完应(除外)。

11、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能称准到 g。

左物右码称量时:质量= ;左码右物称量时:质量= 。

称量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把药品放在称量。

1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加热时应用加热;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三不”即:,,。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灭。

1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且试管要不时移动,且与桌面成,为避免液体沸腾喷出伤人,加热时不可让试管口朝着的方向,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目的是),先进行预热,待试管时,再将火焰固定在部位加热。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

九年级化学中考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学会使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如反应物、物、反应条件等。

2. 通过例题讲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

2. 学会对物质进行分类。

3. 能够运用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概念。

2. 物质的分类方法。

3.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物质的组成概念,如元素、化合物等。

2. 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等。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溶液的概念与计算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的概念。

2. 学会溶液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溶液的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 溶液的概念。

2. 溶液的计算方法。

3. 溶液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溶液的概念,如溶质、溶剂等。

2. 通过例题讲解溶液的计算方法。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气体的性质与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气体的基本性质。

2. 学会气体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气体的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1. 气体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可燃等。

2. 气体的计算方法,如体积、压力、温度等。

3. 气体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1. 讲解气体的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气体的计算方法。

3.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学目标: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仪器。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四单元导学案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⒈知道水的物理性质,水与人类的关系,净化水的方法⒉了解水的组成⒊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⒋知道过滤分离物质的方法⒌知道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正确书写化学式⒍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⒎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新课预习】教材第四单元【课堂导学】知识点1 水⒈水的组成⑴电解水的实验:A.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作用是:D.化学反应:2H2O 通电2H2↑+O2↑位置负极正极体积比():()质量比():()E.检验:O2---出气口放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H2---出气口点燃---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⑵结论:①水是由组成的。

②1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而原子。

⒉水的化学性质(1)通电分解:2H2O 通电2H2↑+O2↑(2)水可遇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碱,例如:(写出化学方程式)⑶水可遇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写出化学方程式)⒊水的污染⑴水资源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

⑵水污染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农业上、的不合理施用;生活中的任意排放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⑶爱护水资源:,⒋水的净化⑴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是静置、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

⑵硬水与软水A.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 ---有 产生或 较少的是硬水, 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 ; 实验室: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⒌其他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复习内容: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考纲要求: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2、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3、理解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中和反应概念.教学过程:一、要点梳理及基础训练置换反应有:(1)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4)_____条件__________复分解反应有(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4)______(5)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__二、例题分析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变色B、导电C、燃烧D、爆炸E 、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F 、风化G 、潮解 例2、下列各为什么变化:A 、木炭放入盛有红棕色NO 2的集气瓶中,瓶中红棕色裉去;B 、山体滑坡;C 、计算机CPU 运行;D 、分离液态空气;E 、燃放烟花;F 、铜丝导电;G 、车胎爆炸;H 、磨制石器;I 、烧制陶器;J 、西瓜榨成汁;K 、铁杵磨成针;L 、生米煮成熟饭;M 、煤气中毒;N 、小麦磨成面粉例3、将Fe 、H 2SO 4、CuCl 2、NaOH 、Fe 2O 3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种,所属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

例4、有X 、Y 、Z 三种金属,将X 、Y 和Z 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 溶解,X 、Y 不溶解:将X 浸入Y 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 的表面有Y 析出。

则X 、Y 、Z 的金属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Z 、Y 、XB 、Y 、Z 、XC 、Z 、X 、YD 、Y 、X 、Z 例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后填空。

初中九化学复习教案

初中九化学复习教案

初中九化学复习教案主题:物质的组成与性质一、知识回顾1. 物质的分类:A. 纯物质与混合物的区别B.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2. 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命名:A. 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B. 通过元素化学符号编写简单的化学式3. 化合物的表示方法:A. 分子式和离子式的区别B. 通过离子式写出简单的化合物名称二、思维拓展1. 化学式的组成:A. 元素符号的表示与解读B. 化学式中的下标和系数的含义及作用2.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A.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B. 化学反应中的物质质量守恒定律三、知识延伸1. 化学方程式的编写:A. 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条件标记B.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A. 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要求B. 化学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方法四、学习策略1. 多进行化学实验:A. 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B. 掌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技巧2. 多进行思维练习:A. 解析和编写化学方程式B.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知识检测1.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气B. 纯水C. 空气2. 化学反应中,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应特征之一?A. 放出能量B. 生成气体C. 改变颜色六、课后作业1. 根据化学符号写出氯气、氢气、氧气、硫化氢的分子式。

2. 写出氧化铝、氯化钠、硫酸氢铵的离子式和化合物名称。

3. 编写一条氧气和铁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本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复习,做好最后阶段的准备,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2.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并加以强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化学基本概念复习;
2.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复习;
3.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复习;
4.化学量的计算;
5.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三、教学步骤:
1.复习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并进行一些基本题目讲解。

2.复习常见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及性质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规律。

3.复习化学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反应类型及如何正确写化学方程式。

4.复习化学量的计算,包括摩尔、质量、体积等的相互转换,让学生掌握化学计算方法。

5.复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包括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安全注意事项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基本知识。

6.进行化学复习专题的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手段:
1.课堂教学;
2.小组讨论;
3.化学实验。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2.通过综合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测试结果给予评价及建议。

六、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侯氏制碱法与Na2CO3含量的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人教版)第四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4讲侯氏制碱法与Na2CO3含量的测

第14讲 侯氏制碱法与Na 2CO 3含量的测定[复习目标] 1.了解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2.掌握Na 2CO 3含量的测定方法。

考点一 侯氏制碱法1.制备原料食盐、氨、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其反应为C +H 2O(g)=====高温CO +H 2,CO +H 2O(g)=====高温CO 2+H 2。

2.工艺流程3.反应原理(1)产生NaHCO 3的反应:NH 3+NaCl +CO 2+H 2O===NaHCO 3↓+NH 4Cl 。

(2)产生Na 2CO 3的反应:2NaHCO 3=====△Na 2CO 3+H 2O +CO 2↑。

4.绿色思想 循环使用的物质为CO 2、NaCl 。

1.如图是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 3的部分装置。

(1)实验时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CO 2、NH 3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通入__________,然后b 通入__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c 中放蘸有稀硫酸的脱脂棉,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通入NH 3,然后通入CO 2(2)NH 3 CO 2 由于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而NH 3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通入NH 3的导气管的末端不能伸入到溶液中,为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率,通入CO 2的导气管的末端应插入液面以下(3)吸收氨气尾气,防止污染空气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改进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图:(1)分别写出沉淀池、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上述流程中X 物质的分子式。

(3)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

一轮化学复习教研活动(3篇)

一轮化学复习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化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我校化学教研组决定开展一轮化学复习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化学复习的认识,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化学复习的认识,明确复习目标和方向。

2. 优化复习策略,提高复习效率。

3. 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成长。

4.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确定复习范围: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一轮复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

(2)制定复习计划:教师根据教材和学情,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内容、复习时间、复习方法等。

(3)编写复习课件:教师根据复习计划,编写具有针对性的复习课件,确保复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 研讨交流(1)复习方法探讨:教师针对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讨,分享有效的复习方法。

(2)复习策略交流:教师交流各自在复习过程中的策略,如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如何提高复习效率等。

(3)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分享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成功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3. 观摩课(1)选课:教研组选出一堂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课,作为观摩课。

(2)观摩:教师观摩观摩课,认真记录课堂上的亮点和不足。

(3)评课:观摩课后,教师针对观摩课进行评课,提出改进意见。

4. 专题讲座(1)邀请专家讲座:邀请化学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2)教师自我提升:教师结合讲座内容,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素质。

四、活动安排1. 时间:本周三下午2:00-5:002. 地点:化学实验室3. 参与人员: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4. 活动流程:(1)2:00-2:10 集体备课(2)2:10-3:00 研讨交流(3)3:00-3:30 观摩课(4)3:30-4:00 评课(5)4:00-5:00 专题讲座五、活动总结本次一轮化学复习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学案(4)
编写:陈晓青时间:4月17日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复习内容:物质的变化、性质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会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2、了解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能对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3、理解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了解中和反应概念.
复习内容:
一、要点梳理(《决胜中考》考点5、7)
二、例题分析
例1、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变色
B、导电
C、燃烧
D、爆炸
E、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F、风化
G、潮解
例2、下列属于化学变化:
A、木炭放入盛有红棕色NO
2
的集气瓶中,瓶中红棕色裉去;B、山体滑坡;C、计算机CPU 运行;D、分离液态空气;E、燃放烟花;F、铜丝导电;G、车胎爆炸;H、磨制石器;I、烧制陶器;J、西瓜榨成汁;K、铁杵磨成针;L、生米煮成熟饭;M、煤气中毒;N 、小麦磨成面粉
例3、将Fe、H
2SO
4
、CuCl
2
、NaOH、Fe
2
O
3
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种,分别写出化
学方程式以及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例4、有X、Y、Z三种金属,将X、Y和Z分别浸入稀硫酸中,Z溶解,X、Y不溶解:将X 浸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Y析出。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Z、Y、X B、Y、Z、X C、Z、X、Y D、Y、X、Z
例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完成题后填空。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
(2)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_____________伴随___热现象。

(3)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工厂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中的二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已滴加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变成无色为止__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
例6、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区别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两瓶无色溶液,只需写出试剂名称。

7、下表中的四个观点都是错误的。

请你仿照表中示例各找出一个化学方程式来否定相应的错误观点。

例9、初中化学教材“绪言”中,描述了有关物质的变化和性质:①潺潺的流水能蒸发成水蒸气;②水蒸气可以变成天空中的白云;③白云变成了雨滴和雪花降落到地面;④铁矿石冶炼成钢铁;⑤钢铁可能变成铁锈;⑥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请你分析,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

例10、请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

(2)一种有机物的燃烧________(3)有水生成的置换反应_______。

(4)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巩固练习:
1、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请各举一例说明。

(1)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_______________。

(2)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物的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860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

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_______。

(4)_____________。

3、为了履行国际社会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政府决定自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使用“CTC”作为清洗剂。

“CTC”又称为四氯化碳,是常用的服装干洗剂。

也是修正液(又称涂改液)中的一种溶剂,还是一种优良的灭火剂。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CTC”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推测“CTC”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各一种。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4、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例如食盐有咸味、无毒,常用作食品调味剂。

仿照上述示例请你再举出两例。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5、(2008镇江)铁、稀硫酸、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物质间反应的类型或主要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处发生置换反应 B.B处发生复分解反应
C.C处产生气泡 D.D处生成白色沉淀
6、(2008镇江)对反应X+3NaOH=3Y+Fe(OH)
3
↓的分析,错误的是()
A.X中含有三价元素 B.X可能是Fe
2(SO
4
)
3
C.Y中一定含有Na元素 D.Y可能是NaNO
3
7、(2006扬州)中国青铜艺术的奇葩——马踏飞燕,出自于东汉时期。

青铜乃铜锡合金,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曾记载下列炼锡方法:SnO
2
+ 2C高温Sn + 2CO↑。

上述反应属于()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 .制汽水
B .制干冰
C .被石灰水吸收
D .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而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C .碱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
D .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1.(2008泰州)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要求从根本上杜绝污染。

它包
括“原料绿色化”、“化学反应绿色化”、“产品绿色化”等内容。

其中“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的所有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物中。

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绿色化”要求的是 ( ) A .制取氢气:Zn +H 2SO 4=ZnSO 4+H 2↑ B .制取氧气:2KMnO 4K 2MnO 4+MnO 2+O 2↑
C .制取碳酸氢铵:CO 2+H 2O+NH 3=NH 4HCO 3
D .制取氨气:(NH 4)2SO 4+Ca(OH)2==CaSO 4+2NH 3↑+2H 2O 12、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 .沼气生产
B .石油蒸馏
C .转炉炼钢
D .高炉炼铁
14、(2008盐城)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 .4P+5O 2=== 2P 2O 5 B .Fe+CuSO 4=== FeSO 4+Cu C .CaCO 3 === CaO+CO 2↑
D .Na 2CO 3+Ca(OH)2=== CaCO 3↓+2NaOH
15、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
A .SO 2+H 2O=H 2SO 3
B .Cl 2+2KI=2KCl+I 2
C .H 2CO 3=H 2O+CO 2↑
D .HCI+KOH=KCl+H 2O 16.有些化学变化可以用X +Y===M +R 表示。

关于此类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X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若Y 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
C .若X 为酸,Y 为碱,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若X 为盐,Y 为碱,则该反应一定能够生成沉淀
17.有人将化学反应分成5种类型,除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外,第 5种就是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成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应。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些化合反应属于燃烧反应 B .有些分解反应属于燃烧反应
C .有些置换反应属于燃烧反应
D .有些复分解反应属于燃烧反应
点燃
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