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泌125区V油组水驱综合调整的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河南油田注聚区块转后续水驱前整体调剖技术的矿场应用

河南油田注聚区块转后续水驱前整体调剖技术的矿场应用

河 南 油 田 注 聚 区块 转 后 续 水 驱 前 整 体 调 剖 技 术 的 矿 场 应 用
林 杨 , 王 琦 , 王优 先 , 吕晓 华 , 皇 海 权 , 徐 严 芬
( 中 国 石 化 河 南 油 田分 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河南南 阳 4 7 3 1 3 2 ; 2 . 中 国 石 化 河 南 油 田分 公 司第 一 采 油 厂 )
l 水 驱 前 整 体 调 剖 的必 要性
“ 九五 ” 以来 , 河 南 油 田先 后 在 1 6个 区 块 开 展 了
3 . 1 6 2 m , 渗 透率 级 差 3 3 . 2 1 , 渗 透率 变 异 系 数 O .
7 3 2 , 地 层 水 为 Na HC O。型 , 总矿 化 度 7 5 3 9 mg / L。 V 1 —1 0层 系 含 油 面 积 5 . 8 4 k m , 地 质储 量 5 3 3 . 7 x 1 0 t , 注 聚井 1 6口 , 采油井 3 6口。2 0 0 4年 5月 1 3 日开 始 注 聚 , 2 0 1 0年 3月 , 按 方 案 设 计 完 成 注 聚 量 0 . 7 0 8 P V。根 据 河 南 油 田 的 现 场 经 验 , 在 方 案设
油田 4 3 7块 Ⅱ 1 —2等 区 块 注 聚 结 束 转 后 续 水 驱 之
计 聚合 物段 塞 注入 结 束 转 后 续水 驱 前 , 应及 时进 行

次整 体深 度 调剖 , 封堵 强 吸水层 段 , 从 整 体上 改善
注 入井 的吸水 剖面 , 防止 或 延 缓 后 续 水 驱 发 生快 速
减 。而双 河油 田 I 5Ⅱ 1—3层 系 聚 合 物 段 塞 结 束

泌125常采区稳产开发存在问题及调整对策与措施

泌125常采区稳产开发存在问题及调整对策与措施

2 量 占 1 % . 它 矿 物 成 分 占2 。 结 物 差 。由 于 以 上 两 种 开 发 效 果 差 . 9 年 9 三 、 泌 1 5常 采 区 稳 产 开 发 存 在 问 题 0 其 % 胶 于 6 主 要 以 泥 质 和 碳 酸 盐 胶 结 . 量 分 别 为 月 开 始 在 泌 1 、 15 、 4 0 井 组 进 含 2 1 泌 24 古 5 6 5 { 》开发形势分析 一 () 15 常采 区块 产 量 、 能 呈 1泌 区 2 产 5 .% 和 78 % . 隙 胶 结 为 主 。 选 中 行 热 水 区试 验 。经 过 2 0 年 下 半 年 转 注 14 1 空 分 02 含 尤 等 一 。 据 泌 15 G 1 7 G 3 5 口 井 1 口井 . 15X块 V 组 、V 层 进 入 全 面 下 降趋 势 . 水上 升。 其可 对 比老井产 好 根 2 、 0、 40 ̄ 4 0 泌 2 F 油 I9 产 含 泌 2 岩 样 粒 度 分 析 : 层 岩 石 以 细 、 砂 岩 为 热 水 驱 开 发 阶 段 . 水 井 网 基 本 完 善 。 量 、 能下 降较 多. 水 上升 较 多。 15 储 粉 注 热 常 采 区 产 能 对 比见 表 1 。 主 , 量 分 别 为 4 .% 和 4 .% . 粒 和 水驱 试验 经 历 了笼 统注 10C 水 阶段 、 含 06 35 粗 。热 5 由 表 1 产 能 对 比可 以 看 出 . 15 中 泌 2常 中砂 含 量3 8 。 3 . % V 层粗 砂 含 量 最 高 为 笼 统 注 污 水 阶 段 、 层 注 7 。 水 三 个 分 0C热

田稠 油 储 量 最 多 的 区块 之 一 。 中 I9 其 V、
V2 5 -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和油井的老化,油藏中的渗透性和压力逐渐降低,导致注采效率下降。

为解决这一问题,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变得至关重要。

一、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水驱油藏是一种较普遍的油藏类型,主要依靠水的物理性质从渗透性较好的层段驱动原油向井眼运移,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一定的时间内,需要对水驱单元进行注采调整,以优化油田开采中的效率。

1.井周水注量调整在水驱过程中,需要对井周水注量进行调整,以确保注入的水能够均匀分布到整个油层。

如果注入的水不能均匀分布,可能会造成注采不平衡和油井压力的不稳定。

因此,需要根据油藏情况和井眼情况,调整井周注水量,控制注入压力和流量,以达到注采平衡和稳定性。

2.水质调整水质对油藏的采收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采用一定的水质调整措施,可以提高油藏的注采效率。

常见的措施包括:加入适量的界面活性剂,调整水的pH值,增加水的硬度等。

二、技术优化措施除了注采调整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技术优化措施,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率。

1.增产技术采用增产技术也可以提高油田开采过程中的效率。

常见的增产技术包括:井下维护技术、人工提高采油技术、水力压裂、热采技术和化学驱油技术等。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增产技术,可以提高注采效率和采收率。

2.工艺流程优化油田开采过程中,可以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以提高工艺的效率。

优化的方案可以包括:改进注水管网,提高输送效率;优化注采井网结构,减少井间干扰;优化采收工艺,减少废水排放、废物处理等。

3.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油田开采也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优化。

例如,利用传感器监测油藏状态,提供精确的数据分析;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建立油田生产预测模型,帮助优化调整注采参数等。

总之,水驱单元注采调整和技术优化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油田开采的效率和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原有油层储能逐渐耗尽,油井生产能力逐渐下降。

为了维持油
井的生产,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油田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
化措施对油田进行优化管理。

1. 优化技术设计:通过改善油井原油体系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水驱单元注采效率,达到优化生产的目的。

2. 调整生产参数:通过对油井的生产参数进行调整,提高产液量和采油率。

如增加
泵功率、降低注水量等。

3. 提高水驱效果:通过调整水井注水量,提高水质标准,增加注水井的压力、流量、水深和水质,加大水压等措施提高水驱效果。

4. 提高采油率:针对不同的油藏类型,采用不同的采油技术,如改变渗透率、改变
油水分布等,以提高采油率。

二、技术优化措施
1. 采油化学剂: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缓蚀剂、乳化剂等化学剂,改善原
油流动性和水油分布比例,提高采收率。

2. 油藏物理压裂:通过物理压裂技术,增加油藏渗透率,加速原油产出,提高采收
率和经济效益。

3. 熔剂加热采油技术:通过熔剂加热原油,改善油层流动性,提高采油率,同时也
节约了能源成本。

4. 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地震勘探技术,了解油藏地质结构和地层构造,找到更多的
油藏资源,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总之,优化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能够提高油井生产能力和采油效率,
同时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水驱油藏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方法综述

水驱油藏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方法综述

48囱魁科技2019年•第4期水驱油藏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方法综述谢晶①罗沛①秦正山①罗毓明②①重庆科技学院②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合理地层压力既能满足水驱油藏提高排液量时对地层能量的需求,又不会造成原油储量损失,对保证水驱开发效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调研,总结了静水柱压力法、以不脱气为准则的地层压力确定法、注采平衡法、最小流压法、物质平衡法、水驱效果法、地层压力与累积注采比关系曲线法、损失函数法以及数值模拟法9种前人确定合理地层压力的方法,介绍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分析了不同油藏类型和开发阶段选取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对矿场实际选用合适方法确定水驱油藏合理地层压力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据统计,我国约有93%的油田采用注水开发,注水开发油田的产量占总量的85%以上,合理地层压力对该类油田的合理高效开发起着重要作用^理论研究表明,地层压力过低,导致生产井生产压差减小,储层渗流能力降低,水驱开发效果变差;地层压力过高,则需要增大注入压力,导致套管损坏速度加快,使开发经济效益降低葺确定合理地层压力可以在建立良好的水驱系统的同时充分利用地层能量,提高水驱开发效果,还可以为判断井网调整方向及工艺优化空间提供依据,从而指导矿场实际开发调整工作,提高水驱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因此,确定合理地层压力对水驱油藏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现有确定合理地层压力的方法较多,大部分方法利用油藏动静态资料和开发经验确定合理地层压力。

本文将对9种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方法进行介绍,提出选用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方法时需注意的问题,为水驱油藏高效经济开发提供帮助。

1合理地层压力确定方法1.1静水柱压力法静水柱压力法将静水柱压力的80%确定为合理地层压力[4,o 该方法简单实用,应用较广泛W—般适用于开发初期没有足够动态资料、埋藏较浅、正常压力系统的油藏%1.2以不脱气为准则的地层压力确定法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或气油比大于原油脱气对应的临界值时会出现原油脱气现象,导致原油粘度增大,流动性降低,从而导致水驱采收率降低吧通过分析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或与气油比的关系,以防止地层原油脱气为目标,可将地层压力不低于饱和压力作为合理地层压力的下限,或建立生产气油比与地层压力的关系,以生产气油比急速上升时对应压力值作为合理題压力W1.3注采平衡法注釆平衡法是在排液量与注水量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图解法或计算法求得合理地层压力。

古城油田泌125断块聚驱开发效果分析及调整对策

古城油田泌125断块聚驱开发效果分析及调整对策

能源科技| TECHNOLOGY ENERGY古城油田泌125断块聚驱开 发效果分析及调整对策罗 明壮(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 厂,河南南阳 473400)摘 要 :古城油田泌125断块自2017年4月全面投入聚驱开发以来,由于受沉积相影响,物性差异大,平面、纵向上非均质性强,聚驱过程中窜流加剧,造成驱油效率低,开发效果持续变差。

本文在研究聚驱开发中见效特征、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平、剖面矛盾,通过注采联动调整,抑制窜流,控制含水上升率,从而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

关键词:古城油田;聚合物驱;见效特征;注采调整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2)10-0022-03古城油田位于泌阳凹陷西北斜坡带。

泌125断块位于古城油田中部,南北分别与泌124、泌浅10断块相邻,为东西相交的两条反掉弧形正断层形成的地垒式断鼻气顶边水油气藏,断鼻两翼与轴部地层基本相同,地层倾角约为9°~140°。

含油面积1.3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416万吨,其中,主力层系H3Ⅴ2-5层由8个单层组合,层系厚度11.9米,含油面积1.12 平方千米,地质储量223万吨,平均孔隙度28.5%,属大中孔隙、高中渗透类型。

受沉积微相控制,主力油层连通性好,但层间、层内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变化范围0.221~3.18 2μm2,平均渗透率为1.606μm2,渗透率极差大14.4,纯总厚度比仅0.2。

在20℃下原油密度为0.9267~0.9573g/cm3,50℃下地面原油粘度为348~7092mPa·s,胶质沥青质含量为21.95%~44.4%,含蜡量为7.42%~15.58%,含硫0.17%~ 0.36%,凝固点为-1~18℃,地层水属碳酸氢钠型,矿化度为6280~10850mg/L,为普通稠油Ⅰ-2类。

1.开发现状泌125断块H3V2-5层2015年8月对4口注入井进行试注聚,超高分子量聚合物注入性良好,含水下降10%,日增油13.4吨,取得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通过对水驱油藏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法和优化措施。

在实际案例分析中,说明了调整与优化对生产效益的提升效果。

本文强调了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指出了技术优化在提升生产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水驱油田生产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并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技术优化、油藏特点、方法、措施、案例分析、效果评价、重要性、生产效益、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水驱油藏是指在油田开采过程中,注水从井口注入地下,推动油层内部原油向生产井口运移,以增加油井产出。

地层条件、油水界面变化等因素会导致水驱单元的注采不均匀,影响油田的生产效率和采收率。

如何调整水驱单元的注采,采取合适的技术优化措施,对于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研究背景部分将从水驱油藏的特点出发,分析水驱注采调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水驱油藏的形成机理、开发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揭示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需求。

借鉴国内外类似研究成果,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方法和技术优化进行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的背景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促进油田生产效益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的探讨,深入分析水驱油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生产率的有效方法,为油田注采调整和技术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延长油田生产寿命的目标。

通过对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方法和技术优化措施的研究,探索出更加适合水驱油藏开发的注采调整方案和优化技术,为油田生产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油田生产效益的提升。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

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探讨【摘要】本文针对水驱单元注采技术进行了探讨与优化研究。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我们对水驱单元注采技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现有问题,并提出了调整与优化措施,同时探讨了技术创新点和应用前景。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水驱单元注采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有望在油田开发中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水驱单元、注采、调整、技术优化、问题分析、措施、创新点、前景展望、总结、成果贡献、不足之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驱单元注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油田开发方式,通过注水来提高油田采收率,优化油田开发效果。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水驱单元注采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

在当前石油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水驱单元注采技术的效率和成本效益,成为油田开发的重要课题。

研究背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研究问题所处的背景和环境,从而指导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当前,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水驱单元注采技术已经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增加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注采效率不高、调整措施不够及时等。

有必要对水驱单元注采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期提出更科学、有效的调整和优化措施,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水驱单元注采调整与技术优化措施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实现单元注采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提升。

通过深入研究水驱模式下的注采技术,寻找调整和优化的切入点,从而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成本,增加油田产量。

研究的目的还在于发现技术创新点,为油田注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油田注采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油田生产效率的提升,为油气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 关键词: 原 油 粘度 ; 平 剖 面 矛盾 ; 注采井网; 动 态调 配
1开发 简 况
古城油 田泌 1 2 5 断块 自 1 9 8 7年 7 月 B 1 2 5井开始常规试采 以 来, 经历 了常规降压 、 蒸汽吞 吐、 热水驱试验 、 表面活性剂驱先导试 验、 注水 开 采 五个 阶段 。 由于 该 区非 均质 严 重 , 各油 层 平均 渗 透 率变 化在 0 . 2 9 — 3 . 1 8 u m 之间, 纵 向级 差 达 1 4 . 4 , 热水 驱 阶 段 水 窜 现 象 严 重, 水 窜 方 向与 汽 窜方 向一致 。2 0 0 7年 6 月 至今 进行 常 规 的水 驱 开 发。 常规 降压 开 采 阶段 由于无 能量 补 充 , 油井 产 能 递减 快 , 平 均年 综 合 递 减率 为 2 1 . 7 %。蒸 汽 吞 吐 阶段 由于 油层 物 性差 , 纯 总 厚度 比低 , 油藏埋藏较深 , 热损失严重 , 使整体开发效果较差 。
科技创新与应用 l 2 0 1 5 年 第1 3 期
工 业 技 术
河南油田泌 1 2 5 区V 油组水驱综合调整的方法探讨
李 恭 元 贾令 寒 吕永 帅 曹孝 存 孙 浩
( 中石化 河南油田分公 司第二采 油厂 , 河南 唐河 4 7 3 4 0 0 ) 摘 要: 普通稠油注水 开发 区块 , 由于油层非均质性严重, 平剖 面矛盾突出, 水油流度比大, 地层压力分布不均 匀, 高含水油井越 来越 多 , 稳 产 难度 加 大 。下 步要 进 行 完善 注采 井 网, 堵水 。改善 水 井吸 水剖 面 , 适 时动 态调 配 , 确 定 合理 注采 比 , 改善 注水 开 发 效
2 开发 过程 中遇 到 的主要 问题 2 0 1 4 年泌 1 2 5区 V油 组 正 常 开 井 3 9口 ,井 口 日均 产 液 5 3 1 . 2 吨, 日均 产 油 5 3 . 1 吨, 含水 9 0 %。开 发过 程 中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是 : 2 . 1主力 层 水 淹严 重 , 调 剖效 果不 理 想 2 0 1 4年 泌 1 2 5区 V 3层 调 剖 4个 井 组 : 4 7 0 7 、 4 6 0 7 、 4 3 1 0 、 4 1 1 0 从 调 剖 前 后 吸水 剖 面对 比看 , V3吸水 还 很 大 , 大 孔 道 没 有 封堵 住 ,
3 . 2结 合 区块 的沉积 特 点 , 对 低 渗透 注 水井 实 施 压裂 改造 G 4 7 0 7 、 G 4 1 1 0 、 G 4 1 0 井组 V 3 层 水 窜严 重 ( 油 井大 部 分堵 水 生 产 V 4 . 5 层, 0 8 年 堵 水 7口 , 2 0 1 4年堵 水 3口) ,水 驱 动 用 程 度高 , V 4 . 5 层 物性 较 差 , 绝 大 部 分不 吸水 , 水 驱 动用 程 度较 低 。是 制 约着 泌 1 2 5 区 水 驱油 藏 提 高 采 收 率 的 瓶颈 , 后经 过 多 次 论 证 分 析 , 结 合 沉 积 相 的沉 积特 点 , 2 0 1 4年对 能 量 不足 、 物 性较 差 、 有 注水 对 应 的 6 E l 井进 行 压 裂改 造 , 截止到 2 0 1 4 . 1 2 . 3 1 , 累计 增 油 2 0 4 9 _ 3吨 , 措 施 后 日增 油 1 1 . 5吨, 含水下降 3 . 1 个百分点 , 措施效果较好。 3 . 3优 化 动态 调 配 , 努 力 提 高注 水利 用 率 2 0 1 4年泌 1 2 5区 V油 组油 井 根据 不 同的需 要共 进 行 调 参 2 0口 井, 2 4 井次 ; 区块产 能 上 升 了 9 . 1 吨/ 天, 含水 下 降 2 个 百分 点 。并 进 行 1 1口井 2 2 井 次 的水 井 动 态 调 配 , 经过油水井的动态调整 , 不 仅 提高了泵效 , 而且 , 对改变井下液流方向 、 抑制水窜的发生 , 起到较 好 的作 用 。通 过 油水 井 的动 态调 整 , 2 0 0 9 年 见效 明显 的 油井 1 3口 , 区块产能上升了 1 3吨, 天, 效果较好 。 3 . 4运 用 机械 堵水 措 施 , 封堵 高 渗层 , 发 挥 低 渗层 的 产油 能力 泌 1 2 5区 V 3 层水 窜 严 重 ,为 了发挥 低 渗层 的产 油 能力 ,2 0 1 4 年对 G 4 7 0 7 、 G 4 1 1 0 、 G 4 1 0 井 组 实 施机 械 堵 水 措 施 , 措 施 后 初 期 日增 油2 . 2吨 , 目前 日 增油 3 . 2吨 。 通 过 对 整个 1 2 5区 常采 的泵挂 及 油层 中深做一对 比, 发 现有两 口井的泵挂还有一定 的加深空间 , 措施 实 施后 , 获得 了一定 的效果 , 日增 油 1 . 1吨 。 4 单元 调 整效 果 的 总体 评价 截止到 2 0 0 9年 1 2 月 初 ,泌 1 2 5区 常采 井 通过 产液 结 构 调 整 , ( V油 组实 施 油井 改 造 6口 ,调 参 2 0口井 , 2 4 井 次 ,加深 泵 挂 2口 井) 日增产 能 2 3 . 5 吨, 当年 措 施增 油 2 6 8 2 吨。 又 通过 注水 结 构 调整 : 限制高渗层注水量, 加强潜力层注水 , ( 转投 注 4口井 , 动态调配 1 1 口井 2 2井 次 , 完 善 注 采对 应 ) 日增加 注 水 量 2 3 5 方, 目前 v 油组 注 采 比保 持 在 1 - 3 左右。 常采 区块 产 能 由年 初 的 5 7吨上 升到 峰值 8 4 . 8 吨, 产 量 目前 保 持 在 7 8吨左 右 , 综 合 调整 效 果 明 显 。如 : 2 0 0 9年 1 1 月 V油组 注 采 比表 1 。 表 1 2 0 0 9年 1 1月 V油组 注 采 对应 油井 配注 实 注 层 段 砂 厚 配 注 实 注 地 下 体积 注 采 比 注 采 比
通 过 四 口水 井 转 投 注 ( G 4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 G 4 1 0 7 、 G X B 1 2 5 4 、 G X B 1 2 5 1 ) , 使 井 网较完善 , 对应 5口油井见效 , 液量 、 动液面上升 明显 , 目前 日增
油 8 . 2吨 。
增油不明显 , 水窜依然严重。 2 . 2 断层 屋 檐下 井 区 注采 关 系不 完善 从小层平面 图上看 : G 4 3 4、 0 G 4 1 0 7处在断层附近 , 见图 1 , 由于 两 油井 周 围无 注 水井 对 应 , 使周 围油 井 处 于 降 压 开 采 , 油 井 产 能 很 低, 多数 油井 依 靠 间开 生 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