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课件4-12-1

合集下载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课件单元整合3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课件单元整合3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第22页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1)世界观:①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横向)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每一事物从产生到 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纵向)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4.如何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1)世界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 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 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 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25页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 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第8页
第三单元 单元整合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②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 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 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 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 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4-12-1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4-12-1

课时作业(二十三)一、选择题1.价值是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

下列属于哲学意义上价值表述的有()①田野上的花儿开了②这些花儿很漂亮③山上的果树挂满了果实④这些水果真香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哲学的价值判断是看事物的属性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看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这些花儿很漂亮”,是人对花的价值的肯定,说明花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②正确;“这些水果真香甜”说明水果能满足人的味觉需要,是人对水果价值的肯定,④正确。

①③只是表明了一种事实状态,不能看出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是否对人有积极意义。

答案:D2.两岁的妞妞从十楼坠落的一刹那,她甩掉高跟鞋,向空中伸出了双手……十天以后,妞妞醒了,她缔造了一个关于生命的奇迹。

她就是“最美妈妈”吴菊萍。

吴菊萍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她还因此当选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这表明()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舍己为人③评价人生价值时,应只关注个人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④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内涵。

吴菊萍舍己救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并因此当选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体现了①④。

②③说法错误。

答案:D3.2012年读书日开展的红色经典阅读、爱国主义题材阅读等,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对他们对公义与私利的选择产生深远影响。

这主要表明()A.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B.不同的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C.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解析:公义与私利的选择指向人生道路的选择,故D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D4.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经受着强烈的冲击和考验,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腐朽、落后观念也影响着一些人的行为。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阶段测评2概要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阶段测评2概要

阶段测评(二)(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

因为它极难发现,所以被称为“上帝粒子”。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发现了疑似“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万物质量之源)的新粒子。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这一发现的可信度达99.99994%。

材料表明()①客观唯心主义有科学根据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统计概率的大小是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依据④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疑似“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万物质量之源)的发现,否定了上帝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证明了世界的统一性恰恰在于它的物质性,①错误,④正确;人类发现疑似“上帝粒子”的新粒子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②入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错误。

答案:C2.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科技成果显示:位于纽约长岛的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再获重大发现:中外科学家探测到了迄今人类所知最重的反物质——反氦-4。

下列关于“反物质”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反物质颠覆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②反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能通过人的意识反映出来③反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反物质研究将彻底否定现有物理学理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反物质也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其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②③符合题意;①④错误,对反物质的研究能证明辩证唯物主义中物质概念的正确性,能推动哲学的发展,但并不能完全否定现有物理学理论。

答案:C3.“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交会对接的这一过程中,两个航天器保持着高速运行,时速超过28 000千米,同时两者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相对速度接近于零,如果计算不准,就可能发生相撞事故。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2-4-1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2-4-1

课时作业(七)一、选择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和科学材料为基础,科学地回答了世界的本质问题,在自然观上它明确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

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是()A.人对自然物属性的认识程度B.人的本质能力的大小C.承认自然界的可知性D.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要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首先要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承认这种客观性,这是首要的基础和前提。

A、B、C三项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答案:D2.之所以说自然界是客观的,是因为()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人类产生前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C.人类能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D.人类与自然界能和谐相处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界客观性的原因。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

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可见B项正确。

A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D项不是原因。

答案:B3.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

关于二者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的②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③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的自然界,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④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的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A.②③④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人类的改造,其物质的形态有没有发生变化,但无论人类是改造自然还是不改造自然,都必须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因此③④说法正确;“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都是物质的,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①②说法错误。

答案:D4.下列各选项都是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物质就是有形或无形的东西B.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微粒构成的D.桌子、凳子、山、水……有各种具体形态的东西都是物质解析:根据物质概念可知,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B项符合题意;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有本质区别,A、C、D三项均错误。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阶段测评3分析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阶段测评3分析

阶段测评(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3·山西诊断)物理学上有一条“熵定律”,该定律认为,开放的系统可以不断与外部交换能量和物质,有利于系统长期健康发展;反之,封闭系统则容易使系统走向无序,导致原有结构的瓦解和制度的消亡。

从哲学角度看,“熵定律”表明()A.一事物与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有联系B.一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其各部分功能之和C.联系是事物内部各个部分或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D.一事物失去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就失去了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知识。

“熵定律”强调事物只有在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故选D。

联系是有条件的,A说法错误;B中的“总是”说法错误;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故C说法错误。

答案:D2.(2013·北京西城区期末)近年来,美国频频高举“双反”(反补贴、反倾销)大棒制裁中国出口企业,但这最终会伤及美国自身的利益,因为()A.矛盾不应该是普遍存在的B.中美作为矛盾双方有相互依存的一面C.美国经济不景气应找自身原因D.旧事物要扶持新事物的成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

中美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双方利益既有对立,又有统一,因而,美国制裁中国出口企业最终会伤及美国自身,B项正确。

A、D说法错误。

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3.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用创新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B.运动是绝对的,万事万物都在运动C.规律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解析:漫画讥讽了那些没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的现象,依据漫画寓意可判断答案为D。

答案:D4.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了“海恩法则”: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1-2-1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1-2-1

课时作业(三)一、选择题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据此回答下题。

1.上述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是对________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解析:材料中第一种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第二种观点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产生的哲学派别,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2.(2013·汕头质检)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

这种观点()A.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观点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理解。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看到了物的决定作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但认为思想是事实的影子,这就忽视了思想的能动性,因此该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B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C.“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解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

“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理生万物”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正确。

A中两观点分别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中两观点分别属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中两句话体现了实践的观点。

答案:C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解析: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被认识的,是一种可知论的观点,B正确,C错误;A、D不符合题意,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争论的焦点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课件1-1-1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课件1-1-1

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A.①②
第18页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解析: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
自 主 预 习
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②③均表述片面;①④ 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C
第29页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审题要“清”,要认清题目是否有限定要求。如本题要求 选“不正确的”,另外常见的还有从《文化生活》角度、《经 济生活》角度、《生活与哲学》角度,也有具体到某一部分,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某一知识点的,如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等等。
【规范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哲学的产生问题。“仰望天
课 时 作 业
穹”借指人们对世界的思考与看法,即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
要 点 导 学
世界的思考,故C项正确。哲学源于实践,不是源于大自然和 人们的头脑,故A、B两项错误;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活动,D项说法错误。选C。
第15页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 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 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 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 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更好地实现 人生的价值。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
④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阶段测评4

高中跟踪优化训练《与名师对话》政治必修4 阶段测评4

阶段测评(四)(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你是弱势群体吗?”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过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

“弱势心态”是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冲击、紧张、不安等情绪而产生的心态。

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解析:“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产生了“弱势心态”,这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为A。

答案:A2.纵观近一百年来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思想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影响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国社会的最重要思想。

正是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近代以来乃至数千年文明史上最巨大的变化。

这证明了( )A.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千万不能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C.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解析:A不选,材料讲的是先进思想的作用;B在材料中未体现;C说法错误,这一论断的前提是“在阶级社会”。

3.(2013·湖南十二校联考)为了使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国一直重视分配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新的分配制度改革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国家重视分配制度的改革蕴涵的哲理是( )①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③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改革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错因分析】 价值观有正误之分,笼统地认为价值观对人
自 主 预 习
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是导致本题错选的原因。
【正确解答】 陈光标为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活动捐款,赢 得了社会的尊重,这体现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第 四 单 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页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2页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第一框
要 点 导 学
价值与价值观
课 时 作 业
【规范解答】
自 主 预 习
违背规律、脱离实际的做法不属于创新,
排除①; 《以大为荣》讽刺了某些人违背规律、盲目求大的错误 做法,②符合题意;漫画中的主人公盲目求大,没有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③符合题意;作品的创作过程必然自觉不自觉地坚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持一定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指导,④错误。故选 C。
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④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D.②④
C.①③
第30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解析: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体现了这些人只顾个人利益,
自 主 预 习
而没有考虑国家和他人利益,没有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③④正 确;①②都不是从价值观角度来说的。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2.人生价值的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 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第13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有一种风范叫关爱,有一种姿态叫坚守。地震时,正在玉树 孤儿院做义工的香港货柜车司机黄福荣为营救孤儿和老师不幸 遇难。他在义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中华

③实现人生价值要求放弃个人的利益
就能实现人生价值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第20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解析:③说法不对,实现人生价值并不要求放弃个人正当利
自 主 预 习
益,④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B
要 点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其次,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准。 (2)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的贡献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 可以是精神道德方面的;可以是对某个人的,也可以是对某个团 体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的贡献。
第17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要 点 导 学
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 化而变化。
第22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3.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自 主 预 习
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 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有不同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 在两个方面: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自 主 预 习
1.价值观的含义 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 会形成对事物价 值的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这就是价值观。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2.价值观的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 , 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 驱动、制约和导向 作用。
第27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关系
要 点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第28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第29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 向作用。认识什么与不认识什么,做什么与不做什么,人们都是 按照值不值得去做来确定的。可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就是人们 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确定自己认识和改造活动的指向性。
第23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 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 感动了千千万 万的中国人。他的事迹说明( )
第14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A.人生价值是自我满足
自 主 预 习
B.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人生价值是自我牺牲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具有促进作用
第3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自 主 预 习
要 点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对应学生用书 P73)
第4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学习目标
自 主 预 习
目标解读 1.人生的真正意义。(重点) 2.价值观如何发挥导向作用。(难 点) 3.价值、价值观。(易错点)
课标版·政治·必修4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个人
自 主 预 习
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 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做 事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第24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第7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2.评价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
自 主 预 习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 贡献 ,看他为社会、 为 人民 贡献了什么。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第8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近年来, 一些游客在境内外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修边 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 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行为,引起了海内外舆论的关注和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批评,从价值观角度看,这些游客( ①破坏了自然环境
) ③没有正确
②没有尽到公民的义务
第32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 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自 主 预 习
②人生价值的
大小取决于物质贡献的多少 己的价值
③个人只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课 时 作 业
A.①③
要 点 导 学
第9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自 主 预 习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 认识和评价 ;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 改造世界 的活动。 (2)价值观是 人生 的重要向导。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第10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
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 时 作 业
要 点 导 学
【思路启迪】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有哪些?(2)它对于人
的价值选择会施以什么样的影响?
第26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第11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自 主 预 习
要 点 导 学
要 点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对应学生用书 P73)
第12页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第一框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课标版·政治·必修4
要点一 正确理解人生价值
自 主 预 习
1.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 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 己的需要。
价值观从性质看有正误之分, 正确价值观对人认识和改造世 界及人生道路选择具有积极作用,反之,错误价值观则有阻碍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