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PPT

合集下载

24诗词曲五首课件(共59张PPT)

24诗词曲五首课件(共59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你还学过哪些送别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千古兴亡多少事?
• 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 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 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送别——风雪送客图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哪一句诗在文章中起到 过渡作用?(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 里凝。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既然是送别,为什
么又要咏雪呢?
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 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 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 能衬托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惆怅之 情。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4 诗词曲 五首课 件(共 59张PPT)
•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 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
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课件 (共113张PPT)

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课件  (共113张PPT)

导 读出每首诗歌独特的感情基调和意蕴。
《十五从军征》要读出失望、哀伤的感情。
课文细读品味
1.怎么理解诗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相对照,突出了老兵“从军征”的时
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 直未能回来,突出了兵役的繁重。一个“始”字,也表明 老兵盼归家已久。
课文细读品味
2. “家中有阿谁?”主人公为什么这样追问呢?
“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聚焦点——家。几十年 过去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 幸中之万幸了。
课文细读品味
3.“‘遥看是君家,……井上生旅葵。”这几句描写了哪些意 象?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意象:松柏、冢、兔、雉、中庭、旅谷、井、旅葵。 作用:描写出荒凉的景象,烘托人物悲凉的心境。 满眼荒凉、破败的景象,以哀景写哀情,揭露了封建 社会残酷的战祸和人民被统治者奴役的痛苦。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梨花比作雪花,设喻新颖,造 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 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言尽而意无穷。
D.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 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开头两句描写边塞风狂雪早的气候特征。“卷”“折” 形容风势之猛;“即”表明冬天来得格外早,流露出作者 的惊奇之情;“飞”字勾画出雪花漫天飞舞的景象。
课文细读品味
2.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为什么 成为千古名句?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写雪后美景,以春景比冬景,以春
花喻冬雪,新奇贴切,写出了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表现 了诗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情怀。文言知识积累 Nhomakorabea通

《诗词曲五首》精选PPT课件

《诗词曲五首》精选PPT课件

2021/7/24
37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 零丁洋里/叹零丁:感叹现在
“惶恐滩 ”、“零丁洋”:暗示形势的险恶 和境况的危苦。
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忧愤之情。
2021/7/24
38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 后两个“惶恐”“零丁”:表心情。
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
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
史之作。
2021/7/24
17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 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 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 为咏史,实为咏怀。
2021/7/24
18
品诗廊:
1、正确划分节奏,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和思想感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2021/7/24
34
诗意赏析: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
仕途。 二是元军入侵时,起兵抗元。
2021/7/24
35
过零丁洋 文天祥
22
2021/7/24
23
2021/7/24
24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兴不感之与由周;郎便,铜雀春借物深锁二乔。中心
议论感慨。
咏叹
2021/7/24
25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25.诗词曲五首(共43张PPT)讲解

25.诗词曲五首(共43张PPT)讲解

分析理解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的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

总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24《诗词曲五首》课件(共57张PPT)

24《诗词曲五首》课件(共57张PPT)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请说出一句以送别为主题的岑古参诗
zhé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雪 sàn
qiú
qīn
歌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送 武 判 官 归



•zhuó
将军角弓不得控,Βιβλιοθήκη 护铁衣冷难着。诗瀚hàn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歌 朗 中军置• 酒饮归客,胡琴琵pí琶pa 与qi羌āng笛。读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 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 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 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 十七岁。
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 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 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 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 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 “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 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 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 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 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 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 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 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 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 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反映该老兵 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 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诗词曲五首》精品ppt课件

《诗词曲五首》精品ppt课件
4.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 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 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 者要把握时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学习《过零丁洋
整体感知
1. 读准节奏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习《赤壁》
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读通诗意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 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 就会是二乔。
文本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 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 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 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 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 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 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 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做铺垫。 2.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 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 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 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文本探究
1.词的上下两阕各主要写什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有何深意? 我想驾着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建成的 宫殿,高高在上,让人经受不住那份清寒。这句 话反映了词人对天上生活的向往,政治上的失意 让他产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但他又顾虑“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 矛盾,也是针对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 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 诗词曲五首 (共18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4 诗词曲五首 (共18张PPT)
《山坡羊·潼关怀古》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 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 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基础过关
4.(重庆一中 中考模拟)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少年的一个特点是对声音非常敏感,这使他们能够通过“听”
日积月累
课文助读
走近作者
郭茂倩(1041—1099),字德粲,宋代郓州须城(今山 东东平)人。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 为学术界所重视。
岑参(715—770),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 江陵)人,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 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 词集《稼轩长短句》传世。
时全读的是《书经》《左传》。《诗经》我没正式地读,家塾
里有人常在读,我听了多遍,就能成诵大半。于今我记得最熟

的经书,除《论语》外,就是听会的一套《诗经》。”
④他们都是通过“听”而记住了这些作品。
⑤背诵诗文,需要“从娃娃抓起”,要最大限度发挥儿童时期
听觉记忆的作用。
A.①③②⑤④
B.⑤①③②④
C.⑤①②③④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 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 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 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 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 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 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 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 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悔、吵闹都 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 家。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
——《诗词曲五首》群文阅读
第二课时
目录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第世
四 部

分创


壹 读
诗 词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第六单元导读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 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 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 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 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 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 辙。因此写了这首词。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有所见所想。
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 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 定下全诗基调:辛酸、愤懑
诗意赏析:
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 仕途。 二是元军入侵时,起兵抗元。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颔联: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风飘絮”,比喻国势危急。
“雨打萍”,比喻自己个人命运动荡不安。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主题: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 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 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苏 轼
水 调 歌 头
苏轼(1037一l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 川眉山)人。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都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列 入 “唐宋八大家”,称为“三苏”。 苏轼是宋代文学创作成就最为全面 的一位作家。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明白 畅达。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词开 豪放一派,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在书法、 绘画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后两句发议论感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 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 历史将要重写。 •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
小结:
高处不胜寒:人在高位,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 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
分析:“人间”,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 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出力。这是 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小结:
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 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 矛盾。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张养浩:
元代著名散曲家。字希孟, 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幼有 义行,好读书,历任监察御 史, 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 职。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分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描写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 “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以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引出下文。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 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 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 的思想感情。 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 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 活。
文天祥和他的《正气歌》
二、写作背景:祥兴 元年(1278)十二月, 文天祥兵败被俘。第 二年元月,元军出珠 江口,进攻南宋最后 据点崖山,文天祥被 押解同行,过零丁洋 时写了这首诗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刘禹锡简介
字梦得,唐代诗人。河 南洛阳人,自幼好学。 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 监察御史。永贞新运 动,失败后,王叔文被 杀,刘禹锡被贬,晚年 回到洛阳,官为太子宾 客。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下片: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译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低照进雕花 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 分析:写月光,也写月下人。过渡到个 人的思弟之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 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 分析:用反问的口气、埋怨的口吻向月亮 发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精神”表现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
观的精神。 * 点睛之笔,回应题目,点明酬 赠题意
思想感情: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 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
杜牧
(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
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 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 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 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 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 集》。
(一)、结构:
①②句写兴感之由 ③④句议论感慨 借物咏叹 (二)、特点: (三)、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 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四)、历史观点
• 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曹操的评价有 异于史家 • 历史上英雄的成败都有某种机遇。
过零丁洋
文天祥
一、作者简介:文天祥, 1236—1283,字履善, 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 爱国诗人。 20岁中进士第一名, 官至刑部郎官,1275年 被任命右丞相,派往元 营谈判,遭扣留。后脱 险,到福建坚持抗元。 课文选自《文山先 生全集》。
译文: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 月亮也有显现、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 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 分析:转为安慰的语气,转为自我安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 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 色啦!
分析:进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使全 诗顿时开朗,表现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 境界。(千古名句)
颔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怀旧空吟闻笛赋”表达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 * “到乡翻似烂柯人”抒发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 叹 * 用典(两个典故:闻笛赋、烂柯人)
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 诗人自己 * 这两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 的发展,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蕴 含着深刻的哲理。
整理含有哲理的诗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写月诗词拓展: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 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分析:交代作此词的缘由。
上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 举起酒 杯去问青天。
分析: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 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问一问之。
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
零丁洋里/叹零丁:感叹现在
“惶恐滩 ”、“零丁洋”:暗示形势的险恶 和境况的危苦。 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忧愤之情。
小结前三联:
叙事,为下文作铺垫,情感悲苦欲绝
尾联: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 他的民族气节,情感高亢激昂 千古传诵的名句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译文: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
分析:表面问天,实际上想知道当 今朝廷的情况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 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
分析: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朝廷,但 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