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审美——杜威的美育思想新论

合集下载

浅析杜威教育本质评价与启示

浅析杜威教育本质评价与启示

浅析杜威教育本质评价与启示摘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重组的教育本质观是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意义。

杜威教育本质观中所体现出来的儿童中心论、实践精神及三维一体的教育观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教育本质观;生活;生长;经验;实践约翰·杜威是世界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评论家,他更是教育史上一位哥白尼式的人物。

正如美国学者罗斯所说:“未来的思想必定会超过杜威,可是很难想象,它在前进中怎么可以不经过杜威而超过杜威。

”20世纪20年代初,杜威的教育本质观,经蔡元培及其弟子胡适、陶行知等人士的传播和实践,成为引领“五四”运动期间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澄清人们对杜威教育本质观的模糊认识,挖掘其理论内涵很有必要。

1 杜威教育本质观的内涵1.1 教育即生活——“生活化”的学校,“社会化”的生活杜威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

”他关注的主要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关系。

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

理想的生活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学校生活应是儿童自己的真实生活,而不是一种不顾学生兴趣和需要的成人化的生活;另一方面,学校生活应密切联系学校以外的生活,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儿童热心于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杜威尽管反对静止的、机械的儿童观,强调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但亦反对盲目放任的、无指导性的儿童观。

杜威不仅强调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与儿童生活间的一致、协调,还强调社会生活、集体生活与儿童生活间的相互融合、相互统一。

1.2 教育即生长——本能、持续及主动的生长教育即生长这一命题亦是针对教育时弊而提出的,从机能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兴趣、冲动和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生长的过程。

关于美育的新观点

关于美育的新观点

关于美育的新观点美育,即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美育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在传统的美育观念基础上,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新观点:一、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传统的美育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现代的美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够独立思考、提出新颖观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美育教育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

二、注重跨学科融合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现代美育的一个重要方向。

美育不应该只停留在纸上谈兵,而是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将美术与科学、数学等学科结合,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科学和数学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感,又加深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理解。

三、注重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现代的美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应该只追求一种标准的审美观,而是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审美观和创作风格。

在美育教育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他们的独特性和个性魅力。

四、注重社会责任感美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代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美育可以通过艺术作品的表达来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

在美育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艺术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五、注重数字化时代的美育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美育也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数字化的美育可以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将艺术作品展示给更多的人。

同时,数字化的美育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创作支持。

数字化时代的美育不仅可以扩大美育的影响力,也可以提升美育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美育的一些新观点。

美育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方式。

杜威美学思想融入大学生英语审美教育中的体会

杜威美学思想融入大学生英语审美教育中的体会

杜威美学思想融入大学生英语审美教育中的体会作者:刘雨晴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2年第05期摘要:大学英语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素养。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创新和改革的新要求。

杜威的美育思想是美国教育的引领思想,其对于我国的教育领域也有着很大影响,将杜威美学思想融入到大学英生英语审美教育之中来,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带领其体会语言之美,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杜威;美学思想;大学生;英语;审美教育;体会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责任,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

大学英语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属于本科必修基础课程内容,对于培养新时代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应用教学理论,将英语教学作为载体,传授英语知识,这一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搭建的交往活动。

在这活动之中,教师和学生会出现精神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逐渐掌握基础语言技能,并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进而拓展自身视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其中审美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是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英语审美教育的内涵美是以审美两大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也就是美的潜因和美的潜能,而审美则是审美主体的潜能以及审美客体的潜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

在实际的教学英语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和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开展大学英语的审美教学过程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三个内容:1.在教学中教师是审美主体,而教学内容则是审美客体,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杜威审美经验论对当代美育改革的启示研究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杜威审美经验论对当代美育改革的启示研究

杜威审美经验论对当代美育改革的启示研究学科分类:体育卫生艺术教育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关键词:杜威审美经验美育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课题设计论证1、问题的提出本课题的提出,基于以下缘起:1.1 基于美学理论研究的国际比较视野美学理论是杜威哲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威大大拓展了人类审美活动和审美经验所指涉的范围,将其放在实用主义范围进行讨论,以此揭示了杜威哲学内在的美学基础。

可以这样说,对杜威审美经验全面、详实的考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当前中国美育理论,促进当代美育改革。

1.2 杜威审美经验于教育行为转变的实践诉求杜威在国际和国内无论是哲学界和教育界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经验理论不仅是对传统哲学的批判,更是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杜威提出的教育是循着经验的改造进行的,在杜威思想中教育与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认为应给与审美经验高度的重视,扩大审美经验是一个成长的问题,这就是杜威如何描述所有真正的教育。

1.3 杜威审美经验对当代中国美育改革的重大启发杜威多次强调美学元素在课程的各个领域都至关重要,他说艺术是强化、增强鉴赏力和判断力的主要资源,除非对审美的发展给予应有的重视,否则,“我们错过了现实世界中最具特色和最珍贵的东西。

”本研究将逐项阐释杜威审美经验理论对当代美育改革的启示,以期推进学校美育工作高效、稳步地开展。

2、课题界定本课题以“杜威审美经验论对当代美育改革的启示研究”为题,旨在厘清杜威审美经验理论的内涵,并结合当下中国教育背景,提出对美育改革的诸多启示,以彰显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促进美育改革的稳步向前发展。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3.1 关于审美经验理论的研究国外主要集中在审美经验在杜威整个哲学范围内的地位研究(John Dewey,1951; Kenneth A. McClell,2005; Heidi Westerlund,2003; Gerard L.Knieter,1971; Bertram Morris,1976;Scott R.Stroud,2007; Jackson, Philip W,1998);审美经验与普通经验的联系研究(Elvira Panaiotidi,2000; David D. Spitzer,1965; D.W. Gotshalk,1964; Stroud Scott R,2011; Charles Edward Gauss,1960;E. A. Shearer,1935; Jack Kaminsky,1957);和审美经验的意义研究(Albert C.Barnes,1940; Oswalt, Howard Crane,1960; Shiro Amioka,1959)。

杜卫美育论内容

杜卫美育论内容

杜卫美育论内容杜卫美育论一、引言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艺术和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美育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杜卫的角度出发,探讨美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美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1.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他们可以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2.提高创造力艺术是一个创造性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这种自由是其他学科无法提供的。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3.促进个性发展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想,而艺术是一种表达这些个性和思想的方式。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艺术领域里脱颖而出,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美育对教育的意义1.提高教育质量美育是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从中感受到艺术家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2.促进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有的宝藏,而美育正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学习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

这种认同不仅可以促进文化传承,还可以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

3.培养创新人才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不仅可以让他们在艺术领域里脱颖而出,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其他领域里表现出色。

杜威美学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杜威美学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

杜威美学思想对当代美育的启示易晓明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年第1期[摘要]杜威认为完整、清晰而强烈的经验即审美经验、即艺术。

本文详细论述了杜威美学思想对奠基于德国古典美学观的美育命题“美育是一种超功利的教育”、“美育是感性教育”的拓展和丰富。

针对当代人的状况以及教育的异化,本文提出促进人们审美经验的获得和丰富应成为当代美育的使命。

[关键词]杜威审美经验美育杜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教育领域中,他的“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思想已经为国内很多人所熟知。

然而他的美学思想却并没有在教育界引起太多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论著也比较少。

其实杜威围绕“经验”、“生活”等核心概念,对什么是审美经验、什么是艺术、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美学的核心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在《艺术即经验》(1934年《ART AS EXPERIENCE》)这本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美学著作之一的书里,杜威则集中阐释了他的美学观点,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见,这对于处在当今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美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杜威美学的基本思想任何一位哲学家的思想必然是对他所属的时代的反映。

同样,杜威的美学思想与20世纪初美国工业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社会的状况一方面是社会物质、经济的大发展,而另一方面却是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人性的异化。

人变成了金钱、机器的奴隶,精神上极度的空虚和恐惧,工作中找寻不到快乐,生活的意义消失殆尽。

同样,在那个时代,艺术也在异化。

为了抗拒艺术的商品化、技术化,出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至上主义,许多艺术家一味追求极端的个人表达,仿佛艺术只有与世俗生活脱离出来才能保持它的精神纯洁性,只有在博物馆中的高雅精致艺术才是艺术,从而使艺术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越来越远离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生活土壤,它被锁进了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象牙塔。

由此美也被认为只存在于象牙塔之中,似乎在生活中人们是找不到美的体验的。

杜威卢梭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评价

杜威卢梭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评价

杜威卢梭赫尔巴特教育思想评价(以下答案仅供参考,不可照搬照抄)杜威教育思想评价杜威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其教育理论不进系统全面,论证精微,而且洋溢着现代气息,大大超出前人。

1、杜威的教育观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希望通过教育这种手段使不完美的现实走向完美的理想。

他的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结合,使教育过程本身是有趣的,有益于儿童个人的;又是富有实效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他的教育观立足于新现实、新理论,宣告了旧教育理论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2、他的理论在20世纪对东西方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曾去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和苏联访问,他的不少教育著作被译成多种非文字广为流传,他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是世界性的。

3、杜威的教育思想也有一定时代局限性,存在一定问题的。

他对教育抱有过高期望,企图通过教育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这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唯心史观。

而且他对许多基本教育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并不切实,在教育实践的运用中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和预期的结果。

总之,虽然杜威的教育思想有其不完备之处,但他提出的许多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直到今天仍有启发意义。

他的教育理论着重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包括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和理论与实践的脱离,这可以说是困扰每个时代教育家们的问题。

同时,度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他理论所反映的总体精神,如加强学校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等,对现在的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而且杜威在具体论述中所提出的不少观点,如要求克服个人与社会的对立,克服教学中知识与相对立,感性与理性相对立等,对我们也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评价裴斯泰洛奇教育思想具有鲜明地民主性和革命性,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反映了一定的教育自身规律,是对教育理论发展的重大贡献。

但由于时代及他自身世界观和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他的教育思想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教育论文:杜威审美经验论的教育意义探索

教育论文:杜威审美经验论的教育意义探索

教育论文:杜威审美经验论的教育意义探索第一章杜威的审美经验论第一节杜威的经验哲学经验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源远流长,从古希腊哲学到近代的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及德国古典哲学,很少有哲学家不关注经验概念的。

虽然各个时代的哲人对经验概念持不同的哲学立场和见解,但是他们对经验概念的重要性同时给予了尊重,并在把经验当作是人的意识对外在事物或内在心理活动的某种感知、反省上有着共同之处。

这意味着他们把经验当作知识,主张经验概念主要是认识论的范畴,除此之外,杜威的经验概念,还具有存在论、方法论、实践论和价值论的意义。

一、杜威经验哲学与传统杜威有关经验的定义,在其多本哲学著作中都有言及,经验是杜威整个哲学的核心概念,他哲学体系中的其他理论都与之密切相关,或者说是它的自然延伸。

杜威哲学区别于传统哲学,在其《哲学复兴的必要》一文中,有对其经验观与传统哲学经验观的差异所作的比较:一是按照正统的观点,经验主要被看作是一种关于知识的事务。

但是,如果不是用陈旧的眼光去看,它显然就是一个活着的存在与其物理和社会环境所发生的一种相互作用。

二是按照传统,经验(至少主要)是心理的事物,完全为“主观性”所沾染。

其实经验提示其本身的是一个真正客观的世界,它进入人的行为和遭遇里面,并通过人的反应而发生种种变化。

三是就既有的学说承认纯粹现在以外的任何事物来说,它仅仅考虑了过去,对己经发生的东西的记载,即与过去的关联,被认为是经验的本质。

经验主义被认为是与已经“给予”的东西相关。

其实活的经验是实验的,是一种改变已给予事物的努力。

它的特性在于一种投影作用,伸向那未知的东西,联络未来是其突出的特色。

四是经验的传统专向个体主义。

一切联系和连续被认为是与经验无关的东西,是不可靠的真实性的副产品。

但是,如果把经验当作是应付环境并力图把环境控制于新的方向,那这种经验就包含了种种联系。

五是按照传统的概念,经验和思想是绝相反对的东西。

就推理不是重复过去已有的东西来说,它是超出经验之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包 含 的 。因此 ,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 杜 威 理 想 中的教育 应 当是 审 美 教 育 。他认 为 , 首先 , 现 代
梳理 杜威 的学 术生 涯我 们可 以发现 , 与 一般 的美 学 家不 同 , 杜威 的美 学观 应 当来 自他 的审美
化教 育 的理 论 与 实 践 。作 为 其 美 学 思 想 代 表 的 《 艺术 即经验 》 出版于 1 9 3 4年 , 而杜 威关 于审美 、 艺 术与 教育 的论述 , 则 可 以追 溯 到 1 9世 纪末 2 0
完成这 种艺 术 的人 , 便 是最 好 的艺 术 家 ” 。
天然 的联 系 。

此, 杜 威 的教 育思 想 与 艺 术 理 论 之 间 , 有 着 一 种
在1 8 9 7年全 美 教 育 学 会 上 , 杜威 就 曾针 对
当时美 国各州 的艺术 教育 状况进 行 了 以《 教育 中 的审美 因素》 为题 的报 告 , 说 明至 少 在这 一 段 时 期 以 内, 杜威在从 事 艺术教 育 的实 践 活动 。在 这
世 纪初 , 甚 至更早 。众 所周 知 , 从1 8 9 4年 至 1 9 0 4
收 稿 日期 : 2 0 1 2—1 2—1 7
教育 中的理论 与 实 践 过 度 地 强调 了技 术 与 智 力
训练, 而 缺乏 一 种对 同情 心 的训 练 与 引 导 , 缺 乏 对 快乐 和痛 苦 的适 当 的表 达 。作 为对 思 想 和 行 动 的情感 反应 , 同情 心不 仅是 道德 品质 的必要 元
个提 纲式 的报告 中 , 杜威重 点 阐述 了审美 因素 在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教 育 即 审美 : 贯 穿 杜 威 生 的 教 育 理 想

教 育 中的功 能 和作 用 。报 告 开 篇 说 , 所谓的“ 教 育 中的审美 因素 ” , 不仅 指 从 特定 的学 科 中去 寻 找审 美 的因素 和作用 , 而是 在所 有 的教 育 中都 应
素, 也 是智 力训 练 中不 可缺 少 的 因素 。个 体 以一
种 情感 的方式进 行 自然 的反 应 , 而 审美 教 育可 以
造 。创 造 、 创新 , 这 是 杜威 教 育 与 审 美 理 论 中最

为看 重 的东西 , 他 认为 只有 艺 术 活动 才 能提 供 给
把 个体 自然 性 的敏感 、 多情 训 练 成 为有 用 的 。再

要: 杜 威 教 育 思 想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特 色 , 就是 提 出 了 教 育 与 艺 术 之 间非 同寻 常 的 联 系 。他 把 教 师 当 作 艺
术家, 把 教 育 当作 一 种 艺 术 活 动 , 把 教 育 与 艺术 都 当 作是 完 善 我 们 的 经 验 、 进 行 社 会 改 造 过 程 中必 不 可 少 的
两 个 环节 。 因 此 , 从艺术的角度去理解杜威的教育思想 , 可 以 发 现 杜 威 心 目中 理 想 的 教 育 就 是 作 为 审 美 的 教育 , 这也是杜威美育思想的独特之处 。 关键 词 : 杜威 ; 教育 思想 ; 美育思想 ; 审美 ; 艺 术
中图分类号 : G 4 0— 0 1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0 0 1 2 ( 2 0 1 3 ) 0 2— 0 0 1 8— 0 6

美 育 学 刊
0_ 年 第 期
第 卷
总第一 期
8 占 与 n a I o fA 。 ∞ t h 巾 一 _ c Ed u c ∞ t _ 1 0 n
教育 即审美
杜威 的美 育 思想新 论
庞 飞
( 浙江工业大学 之江学院 , 浙 江 杭州 3 1 0 0 2 4 )
基 金项 目 :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一 般 项 目《 杜威与 2 0世 纪 西 方美 学》( 1 0 Y J A 7 2 0 0 2 5 ) , 浙 江 省 社 会科 学 界联 合 会 资 助 项 目《 约翰 ・ 杜 威
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 ( 2 0 0 9 N 1 1 ) 的阶段性成 果。 作者简 介 : 庞飞 ( 1 9 7 6一) , 男, 安徽宿州人 , 文学博 士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
年杜威 在芝 加哥 大学 任教 的十 年 , 正是 作 为哲 学 家和教 育 家 的杜 威 走 向成 熟 的十 年 , 以《 我 的 教
育信条 》 ( 1 8 9 7 ) 的发 表 为标 志 , 正 式 宣告 杜 威 教
育思想 的成 型 , 正是在这篇文章的最后 , 杜 威 提 出了他 的教育 理 念 : 教育 就 是 一 种 艺 术 , 教 师 就 是艺术 家 。他宣 称 “ 如 此塑 造人 的各种 能力 并 使 之适应 于社 会服 务 的艺术 是最 崇高 的 艺术 ; 能 够
在 当代 社 会 分 工 越 来 越 精 细 , 专业化 、 学 科 化 的壁垒 越来 越严 密的情 况下 , 杜 威 的教 育 理论 与艺 术理论 很 难 被研 究 者 联 系在 一 起 。 杜威 毕 其一 生反 对这 种 对 立 与 分 化 , 但 可悲 的是 , 他 涉 猎宽 泛 、 博大 精 深 的 思 想体 系 , 他 思 想 中 强 调 的 各种 调和 与完 整 , 被 后人 分割 切碎 后 分 门别 类地 放置 于哲 学 、 教 育学 、 社会 学 、 政治 学 、 美学、 心理 学、 伦 理学 等框 架 中。尤 其是他 的教 育思 想 中的 审美 化 、 艺 术化 倾 向 , 被严 密 的学 科分 类 、 各 式研 究专 家所 遗忘 。因 此 , 我 们今 天 提 出 以“ 教 育 即 审美 ” 的观点 重 新 审视 杜 威 的教 育 理念 , 不仅 对 理解 杜威 思想 的整 体性 有帮助 , 而且 也 可 以对 当 今 中 国关 于 审美教 育 的讨论 提供 有益 的思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