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2 专题5 文言文阅读(四)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最新【山东专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板块1_专题4_压缩语段_含解析

最新【山东专版】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教师用书:板块1_专题4_压缩语段_含解析

专题四 压缩语段(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以“志愿服务”开头,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要求: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50字。

(4分)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

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答此题时,先通读语段,分清语段的层次并概括层意。

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组织答案。

以“志愿服务”开头,限定了语言组织的形式。

语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介绍志愿服务是一项社会事业,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第二句介绍这项事业的历史和作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第三句介绍志愿服务是把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第四句表明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整合四句话的四方面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在概括的过程中,注意删次留主,根据字数概括压缩。

【答案】①志愿服务能够弥补政府和市场服务的不足,②推动社会文明发展,③实现个人美好价值,④使人获得精神满足。

巧解压缩语段的“4类题型”1.语段要点概括类(针对“短板一、二”)(1)摘取连缀法提取句子主干,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照题干要求进行连缀,此法适用于封闭性语段,以及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的材料。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高考原创押题卷2不分版本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高考原创押题卷2不分版本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高考原创押题卷2不分版本高考原创押题卷(二)(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一卷(共36分)一、(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

一粒粒黑黝黝..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的汉字,婉如.............的饱满遒劲而又慈祥。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好鸟相鸣,荷叶田田,萼红(灼灼/濯濯),一池晶莹,笑容可掬....。

池塘约三四亩,澄澈(宁静/幽静),(映照/映衬)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

池中有一座湖心亭,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

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滴青流翠,楚楚动人,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间.(jiàn)或婉如B.黑黝黝.(yōu)笑容可掬C.累累.(léi) 安详D.遒劲.(jìnɡ) 峨冠D[A项,“婉如〞应为“宛如〞;B项,“黝〞应读“yǒu〞;C项,“累〞应读“lěi〞。

]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灼灼幽静映照B.灼灼宁静映照C.濯濯宁静映衬D.濯濯幽静映衬B[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灼灼〞形容明亮。

“濯濯〞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草木。

根据语境,“萼红〞应是明亮的,应选“灼灼〞。

“幽静〞指寂静。

“宁静〞指(环境、心情)安静。

此处的环境应是“澄澈宁静〞。

“映照〞指照射。

“映衬〞指映照、衬托。

此处不存在“衬托〞的问题,应选“映照〞。

]3.文中画横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B.②C.③D.④C[③处的冒号改为句号。

]4.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军队改革必然会触碰到各种盘根错节....的利益,也可能会在“深水区〞遇到种种阻挠。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四)不分版本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四)不分版本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四)不分版本文言文阅读专题卷(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晋献骊姬刘向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

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

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卓子。

骊姬嬖于献公,齐姜先死,公乃立骊姬以为夫人。

骊姬欲立奚齐,乃与弟谋逐太子与二公子。

于是骊姬乃说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与二屈,君之境也。

不可以无主。

无主,那么开寇心。

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

假设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与二屈,那么可以威民而.惧寇矣。

〞遂使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

骊姬既远.太子,乃夜泣。

公问其故,对曰:“吾闻申生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果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胡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

〞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为民与为父异。

夫杀君利民,民孰不戴?虽其爱君,欲不胜也。

君不早图,祸且.及矣。

〞公惧曰:“奈何而可?〞骊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

彼得政而治之,殆将释君乎?〞公曰:“不可,吾将图.之。

〞由此疑太子。

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梦见齐姜,亟往祀焉。

〞申生祭于曲沃,归福①于绛,公田.不在,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

公至,召申生将胙②。

骊姬曰:“食自外来,不可不试也。

〞覆酒于地,地坟,申生恐而出。

骊姬与犬,犬死;饮小臣,小臣死之。

骊姬乃仰天叩心而泣,见申生哭曰:“嗟乎!国,子之国,子何迟为君?有父恩,忍之,况国人乎?弑父以求利,人孰利之?〞献公使人谓太子曰:“尔其图之。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那么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假设入而自明那么骊姬死吾君不安。

〞遂自经.于新城庙。

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之。

卓子立,又杀之。

乃戮骊姬,鞭而杀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卷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与策略高考第2大题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专题卷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二)(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8分)【导学号:20332019】戚元鲁墓志铭曾巩戚氏宋人,为宋之世家。

当五代之际,有抗志不仕、以德行化.其乡里、远近学者皆归之者,曰同文,号正素先生,赠尚书兵部侍郎。

有子当太宗、真宗时为名臣,以论事激切至今传之者,曰纶,为枢密直学士,赠太尉。

有子恭谨恂恂、不妄言动、能守其家法、葬宋之北原、余为之志其墓者,曰舜臣,为尚书虞部郎中。

元鲁其子也,名师道,字元鲁。

为人孝友忠信,质厚而气和,好学不倦,能.似其先人者也。

盖自五代至今百有六十余年矣,戚氏传绪浸远,虽其位不大,而行应礼义,世世不绝如此,故余以谓宋之世家也。

元鲁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其好恶有异于流俗,故一时与之游者,多天下闻人。

皆以谓元鲁之于学行,进而未止,意其且寿,必能成其材,不有见于当世,必有见于后。

孰谓不幸而今死矣!故其死也,无远近亲疏,凡知其为人者,皆为之悲,而至今言者尚为之慨然也。

元鲁初以父任为建州崇安县尉,不至。

以进士中.其科,为亳州永城县主簿,又为楚州山阳县主簿。

嘉祐六年三月二十九日,以疾卒于官,年三十有五。

娶陈氏,内殿承制习之女;再娶王氏,参知政事文宪公尧臣之女;有子一人;皆先元鲁死,而元鲁盖无兄弟。

呜呼!天之报施于斯人如此,何也?元鲁且死时,属其僚赵师陟乞铭于余,师陟以书来告。

余悲元鲁不得就其志,而欲因余文以见于后,故不得辞也。

以熙宁元年某月某甲子,葬元鲁于其父之墓侧,以其配陈氏、王氏。

将葬,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铭曰:行足以象其先人,材足以施于世用,而于元鲁未见所止也。

生既不得就其志,死又无以传其绪,曷以告哀?纳铭于墓。

(选自《曾巩集》卷四十二)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德行化.其乡里化:教化B.能.似其先人者也能:才干C.以进士中.其科中:考取D.其从兄遵道以状来速.铭速:催促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一)不分版本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 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一)不分版本

(山东专)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5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一)不分版本文言文阅读专题卷(一)(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画皮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袱独奔,甚艰于步。

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

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

〞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

〞女喜,从生归。

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

生微.告妻。

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

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

问:“何所遇?〞答言:“无之。

〞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

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

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

乃逾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如锯。

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

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

急追道士,遇于野,长跪乞救。

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

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

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

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

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

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

妻号。

婢入烛之,生已死。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

道士即从生弟来。

女子已失所在。

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

〞道士曰:“现在君所。

〞二郎愕然,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

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

〞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

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

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飕飕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

道士塞口入囊,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

道士谢.不能。

陈益悲,伏地不起。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2021/4/17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28
7. 指 (1)相:指代第一、二、三人称,表示动 代 作偏指一方。 性 副 (2)见:用在动词前,有人称代词的作用, 词 相当于前置的“我”。
2021/4/17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2021/4/17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 阅读课件
1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4 文言文阅读
2021/4/17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2
600分基础 考点&考法
应试必备清单 应试基础必备
2021/4/17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20
7.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为美,认
为……美)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把……当作伴侣/ 把……当作朋友)
2021/4/17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2021/4/17
山东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4文言文阅读课件
26
4. (1)表肯定、确认:必、诚、信、固、果。
语 (2)表否定:不、弗、未、匪、非、靡、亡、

否。
副 (3)表禁止:毋、勿、莫、无。
词 (4)表推测、估量:殆、盖、庶、其、得无、
无乃、庶几。
(5)表反诘:岂、其、庸、独、宁。
2021/4/17

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题型组合滚动练23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题型组合滚动练23 Word版含解析.doc

题型组合滚动练23(建议用时:20分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林纾在散文名篇《苍霞精舍后轩记》中__甲__(伤感/伤悲)地回忆了他昔日的家居生活:“前轩种竹数十竿,微飔..略振,秋气满于窗户。

”旧居留给他的最后印象是妻子被“扶掖.登舆”那伤心的一瞥了。

林纾对妻子有着刻骨明.心之爱。

他曾得过肺病,十多年咯.(ɡě)血,医生说这是绝症.(zhēnɡ)。

他几度病危,妻子侍汤送水,极尽__乙__(辛苦/辛勤),两人相濡以沫。

如今,当林纾再次来到这里,妻子已奄.(yān)然物化,他怎能不感伤怀旧?自题楹联“遂心唯有看山好,”,充分流露出殷殷怀念之情。

林纾伤心不能自拔。

好友魏翰、王寿昌劝他走出______丙______(消沉/低沉)。

刚从法国回来的王寿昌告诉他“茶花女遗事尤为小仲马极笔,子可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不胜蹙.(cù)额对坐耶”。

此后,林纾一发而不可收,在他近30年的翻译生涯中,翻译了171部欧美日小说。

严复还写诗__丁__(赞美/赞颂)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孤山处士音琅琅..,皂袍演说常登堂。

可怜一卷茶花女,荡尽支那荡子肠。

”林纾小说最终影响了几代人。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蹙.额对坐(cù) 音琅琅..B.咯.血(ɡě) 扶掖.登舆C.奄.然物化(yān) 微飔..D.绝症.(zhēnɡ) 刻骨明.心A[B项,“咯”读kǎ。

C项,“奄”读yǎn。

D项,“症”读zhènɡ,明—铭。

] 2.在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伤感辛勤低沉赞颂B.伤感辛苦消沉赞美C.伤悲辛勤低沉赞颂D.伤悲辛苦消沉赞美B[“伤感”,人的一种感情思绪,指因感触而悲伤。

“伤悲”一种负面情绪,突出的是悲伤。

根据语境,甲处应用“伤感”。

“辛勤”,辛苦勤劳。

“辛苦”,身心劳苦。

“妻子侍汤送水”突出的是“苦”,故乙处应用“辛苦”。

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题型组合滚动练29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山东专版)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题型组合滚动练29 Word版含解析.doc

题型组合滚动练29(建议用时:20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里的绿竹不是屋前屋后的小摆设..,它漫山遍野....,在四十余公里的山区内,层层叠叠..(起伏/绵亘)。

绿竹随着太阳的光影移动,....,依着山的不同坡度高度蜿蜒深深浅浅层次分明地(变换/变幻)着翠绿、青绿、金绿、黄绿的颜色。

汽车驶了一程又一程,视野里的绿竹还是无边无际,(扑/迎)面而来,如大海波涛,________,忽而下沉为一片绿色的低谷,风摇波滚,气像恢宏....。

终年行走在都市钢筋水泥森林中的人,置身于这一望无际的绿色竹海中,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是一次生命的释放。

岁寒三友中,如果说松是精英分子,梅是贵族小姐,竹________。

它虽然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却没有显赫的地位。

青绿的茎上深嵌..着一道道素色的竹节,薄薄尖尖的竹叶,是“布衣”小民的打扮。

绿竹生性俭朴,只要一层土就能立足生长,即使生长在断崖绝壁也能伸直自己的腰.杆.。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漫山遍野摆设B.层层叠叠蜿蜒C.气像恢宏深嵌D.心旷神怡腰杆C[C项,“像”应为“象”。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起伏变幻迎B.绵亘变换迎C.起伏变换扑D.绵亘变幻扑C[“起伏”,一起一落。

“绵亘”,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

根据括号前的“依着山的不同坡度高度”可知,此处强调绿竹的起落,应用“起伏”。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此处指颜色在“翠绿、青绿、金绿、黄绿”之间转换,应用“变换”。

“扑”,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

“迎”,对着;冲着。

此处强调视野里的绿竹“如大海波涛”一样冲到人的面前,用“扑”更好。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忽而推出一排绿色的洪峰就是平民百姓了B.突然涌出一排绿色的波浪就是平民百姓了C.忽而推出一排绿色的洪峰非平民百姓莫属D.突然涌出一排绿色的波浪非平民百姓莫属A[第一个横线处,根据其后的句式特点可知,此处用“忽而”领起句子,句式更整齐,应选“忽而推出一排绿色的洪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题卷(四)(建议用时: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晋献骊姬刘向骊姬者,骊戎之女,晋献公之夫人也。

初,献公娶于齐,生秦穆夫人及太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生公子重耳、夷吾。

献公伐骊戎,克之,获骊姬以归,生奚齐、卓子。

骊姬嬖于献公,齐姜先死,公乃立骊姬以为夫人。

骊姬欲立奚齐,乃与弟谋逐太子与二公子。

于是骊姬乃说公曰:“曲沃,君之宗邑也;蒲与二屈,君之境也。

不可以无主。

无主,则开寇心。

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

若使太子主曲沃,二公子主蒲与二屈,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

”遂使太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二屈。

骊姬既远.太子,乃夜泣。

公问其故,对曰:“吾闻申生为人,甚好仁而强,甚宽惠而慈于民,今谓君惑于.我,必乱国,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果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胡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

”公曰:“惠其民而不惠其父乎?”骊姬曰:“为民与为父异。

夫杀君利民,民孰不戴?虽其爱君,欲不胜也。

君不早图,祸且.及矣。

”公惧曰:“奈何而可?”骊姬曰:“君何不老而授之政。

彼得政而治之,殆将释君乎?”公曰:“不可,吾将图.之。

”由此疑太子。

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君梦见齐姜,亟往祀焉。

”申生祭于曲沃,归福①于绛,公田.不在,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施毒于脯。

公至,召申生将胙②。

骊姬曰:“食自外来,不可不试也。

”覆酒于地,地坟,申生恐而出。

骊姬与犬,犬死;饮小臣,小臣死之。

骊姬乃仰天叩心而泣,见申生哭曰:“嗟乎!国,子之国,子何迟为君?有父恩,忍之,况国人乎?弑父以求利,人孰利之?”献公使人谓太子曰:“尔其图之。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

”遂自经.于新城庙。

献公卒,奚齐立,里克杀之。

卓子立,又杀之。

乃戮骊姬,鞭而杀之。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七,有删节) 【注】①归福:奉献祭肉。

②胙:祭祀时用的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骊姬既远.太子 远:使……远离 B .吾将图.之 图:谋划 C .公田.不在 田:通“畋”,打猎 D .遂自经.于新城庙 经:经过D [经:缢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则可以威民而.惧寇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今谓君惑于.我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祸且.及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D.⎩⎨⎧骊姬乃使人以.公命告太子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B [A 项,连词,表并列,并且/连词,表转折,却。

B 项,均为介词,表被动,引出被动行为的施事者。

C 项,副词,将要/连词,表递进,况且。

D 项,介词,用/介词,按照。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B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C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D .太傅里克曰/太子入自明可以生不/则不可以生/太子曰/吾君老矣/若入而自明/则骊姬死吾君/不安C [通读语句可知,语句由两部分组成,“太子曰”前是太傅里克的话,“太子曰”后是太子的话。

而太傅里克的话又分为两种情况,即“可以生”“不可以生”,所以“可以生”后应断开。

据此排除A、D两项。

又“不安”的主语应是“吾君”,故“吾君不安”中间不应断开。

据此排除B项。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骊姬劝说献公让申生镇守曲沃,让重耳镇守蒲城,让夷吾镇守二屈,其真实目的并非加强宗邑和边境的防守,而是为立奚齐为太子创造条件。

B.骊姬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女人。

对太子申生为人评价的言辞,显示了她的险恶用心;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又表明她能为国家大局着想。

C.在献公对太子起疑心之后,骊姬欺骗太子祭祀母亲齐姜,并借机下毒陷害太子。

由于太子忠厚,没有亲自前去辩白,她的诡计终于得逞。

D.骊姬工于心计,她的阴谋在精心设计下一步一步得到了实现,但这不仅让晋国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也给自己与儿子招来了杀身之祸。

B[“表明她能为国家大局着想”错,骊姬“劝献公为防止国家混乱而杀死她”,表现的是骊姬工于心计,同样说明她用心险恶。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无主,则开寇心。

夫寇生其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无乃以国民之故,行强于君,果未终命而殁,君其奈何?(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翻译句子时,先通读语句,把握大意,落实句子中的文言知识点,努力做到“字字落实,句句通顺”。

【答案】(1)没有主政者,就会让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

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老百姓轻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

(关键词“开”“慢”“政”各1分,“国之患也”判断句式1分,句子大意1分)(2)恐怕他会因为国民,对您采取强硬措施,果真不能享尽天年而死,您将怎么办?(关键词“无乃”“行强”“终命”“殁”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骊姬,是骊戎女子,晋献公的夫人。

当初,晋献公从齐国娶妻,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从戎娶了两个女子,生了公子重耳、夷吾。

晋献公讨伐骊戎,攻克了它,俘获了骊姬然后回国,生了奚齐、卓子。

骊姬被献公宠幸,齐姜先死去,献公就立骊姬为夫人。

骊姬想立奚齐为太子,就与她的弟弟谋划赶走太子与两位公子。

于是骊姬就劝说献公道:“曲沃是您宗庙所在的城镇;蒲城与二屈是您的边境地区。

这些地方不可以没有主政者。

没有主政者,就会让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

敌寇产生侵扰的念头,老百姓轻视政令,这是国家的祸患。

如果让太子掌管曲沃,两位公子掌管蒲城和二屈,就可以威震百姓,又令敌寇畏惧。

”于是让太子镇守曲沃,重耳镇守蒲城,夷吾镇守二屈。

骊姬使太子远离都城后,夜里就哭泣。

献公问骊姬原因,她回答说:“我听说申生为人,十分喜欢仁爱而且能力强,对待百姓非常宽厚慈爱,他现在认为您受我蛊惑,这一定会使国家混乱,恐怕他会因为国民,对您采取强硬措施,果真不能享尽天年而死,您将怎么办?何不杀了我,不要因我而让百姓(陷入)混乱。

”献公说:“他对百姓宽厚,难道对他的父亲会不宽厚吗?”骊姬说:“对待百姓和对待父亲可不一样。

杀了您而对百姓有好处,百姓谁不拥护他?即使他爱您,但也很难战胜欲望啊。

您不早做打算,大祸即将来到。

”献公担心地说:“那怎么办才好?”骊姬说:“您何不告老退位,把政权交给他。

他得到了政权亲自治理国家,也许会放过您吧。

”献公说:“那不行,我将再做打算。

”献公从此开始怀疑太子。

骊姬于是派人以献公的名义告诉太子说:“你父亲梦见你母亲齐姜,你速去祭祀。

”申生在曲沃祭祀,在绛奉献祭肉给献公,献公打猎不在,骊姬接受了奉献的酒肉,于是把鸩毒掺入酒中,在肉脯中加了毒药。

献公回来,召申生呈上祭祀时用的酒肉。

骊姬说:“这些食物从外面送来,不能不试验一下再吃。

”把酒倒在地上,地面隆起,申生害怕就出来了。

骊姬把肉给狗吃,狗就死了;把酒给小吏喝,小吏也死了。

骊姬于是仰天捶胸哭泣,见到申生哭着说:“唉!国家,是你的国家,你怎么认为做国君晚了呢?你父亲对你有养育之恩,你都狠心杀他,何况是对待国人呢?杀掉自己的父亲来谋求利益,谁会(最终)得利呢?”献公派人对太子说:“你自己看着办吧。

”太傅里克说:“如果太子进宫说明白这件事,或许可以活命;否则不可以活命。

”太子说:“父王老了,如果我进宫为自己辩白,那么骊姬就得死,父王会心里不安的。

”于是申生在新城庙中自缢而死。

献公死后,奚齐继位,里克杀死了他。

卓子继位,里克又杀死了他。

于是用鞭子抽打骊姬至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22分)周莹,瀛州景城人。

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

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

即位,补殿直,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

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

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真宗嗣位。

会蜀平,部送胁从者数十百人至阙下。

西川转运使马亮因入奏,请赦其罪遣还。

莹以为当尽诛之.。

令莹、亮廷议,上是亮议,悉原其罪。

五年,高阳关都部署阙,藩侯无足领.之者,宰相请辍宣徽使以居其任。

时王继英任北院,上以.莹练达军事,乃拜永清军节度,兼领其任,为三路排阵使。

莹隶人有钱仁度者,颇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相竞,为殿直阎渥所发。

以莹故,诏勿问,止徙斌隶他军。

契丹入寇.,诏步兵赴宁边军为援。

莹至,则寇兵已去,即日还屯所。

上闻曰:“莹何不持重少留,示以不测。

轻于举措,非将帅体也。

”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

尝召洺州骑士千五百人赴大名,道与寇直.,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其.玩寇,将悉诛之。

诏赐金帛,谕莹勿治其罪。

车驾北巡,为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

明年,改知陕州,俄徙永兴军府,又移邠州,兼环庆路都部署。

时夏州内属,诏省戍兵还营,以减馈饷之费。

仍手诏谕莹,莹遽奏乞留,以张.边威。

上谓莹庸懦不智,以曹玮代之,徙知澶州。

故事,大礼覃庆,外藩无赐物例。

东封岁,莹镇澶渊,车驾所经,故特有袭衣、金带、器帛之赐。

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卒,年六十六,赠侍中。

初谥忠穆,后改元惠。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藩侯无足领.之者领:兼任B.契丹入寇.寇:敌人C.道与寇直.直:相遇D.以张.边威张:扩大B[寇:侵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B.⎩⎨⎧莹以为当尽诛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上以.莹练达军事以.为轮 D.⎩⎨⎧莹犹谓其.玩寇共其.乏困 D [A 项,前者语气词,表判断;后者语气词,表停顿。

B 项,前者代词,他们;后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 项,前者动词,认为;后者介词,把。

D 项,两者都是代词,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