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及演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PPT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PPT课件

2021
40
传世的王羲之的字,现存的楷书有 《乐毅注》、《黄庭经》、《东方朔 画赞》等;
行书有《兰亭序》摹本、刻本。
2021
41
神采意蕴:
4、神采意蕴
结合作品的背景知识和文辞内容,通过作者 的笔墨所表现出的风格以及带给我们的感受。
同学们,你现在知 道该如何欣赏书法 作品了吗?










2021
12
5、行书——实用灵活的书体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流畅书体。
下面几个“龙”字,哪个是用行书所写?
楷书
行书
行书
特点:笔画间有明显的连带
2021
草书
——牵丝
13
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体之间的一种 书体。自汉代以来一直风行于世。
2021
14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就是独特的 书写工具,直接参与和促成了书法家 的艺术创作。
——杜甫 《饮中八仙歌》
2021
54
• 张旭书法得于“二王”而又能独创。狂 草是其在书法上的创新。 其狂草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 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痛快 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2021
55
挫《
使肚
转痛
,帖
刚》
柔是
变张
化旭
,书
神法
采代
奕表
奕作
。,




2021
顿56
2021
57
怀素的狂草,用笔圆劲
2021
15
中国书法是一门抽象艺术,它的抽象具有 高度的概括性。它是一个从形到线,从具 体到抽象的过程,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 的线的结构和形势美。

中国书法史PPT课件

中国书法史PPT课件
南北书风的交流与融合
南北朝时期,尽管南北书风存在明显差异,但两地书家之间的交流并未中断。随着南北文化 的融合,南北书风也逐渐走向统一,为隋唐时期书法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与《兰亭序》
• 王羲之的生平与艺术成就: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 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 有“书圣”之称。他精通书法,善草、隶、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 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 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 “二王”。
06
宋元明清书法
宋代尚意书风及苏轼、黄庭坚等人作品分析
尚意书风
注重个人情感与意境的表达,追 求自然、率真、天趣的艺术风格。
苏轼作品分析
苏轼的书法被誉为“苏派”,其行 书、楷书皆备,字形偏扁,笔墨丰 腴,气韵生动。代表作有《寒食 帖》、《赤壁赋》等。
黄庭坚作品分析
黄庭坚的书法以草书著称,其书风 纵横奇崛,笔力矫健,气势磅礴。 代表作有《松风阁诗帖》、《诸上 座帖》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所有书体,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狭义的大篆指籀 文,是春秋战国时通行于秦国的一种文字,又称“籀书”或“大籀”。其字形结构 比小篆复杂,用笔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
小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政策,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 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小篆。小篆字形 修长,笔画粗细均匀,圆润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美感。
简牍与帛书
简牍
古代书写用的竹简和木片,是纸张发明前的主要书写材料。简牍上的文字多为隶书或草书,运笔自然流畅, 具有率真质朴的美感。同时,由于书写材料的限制,简牍书法形成了独特的章法和布局。

汉字的演变PPT

汉字的演变PPT

•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 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 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从此
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
2021/3/10
返回主页 11
2021/3/10
12
(二)隶书
•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
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 新字体。 • 投影:“湖北出土的秦隶竹简”和“汉隶。” •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 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这 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 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 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2021/3/10
返回主页 2
• 一、甲骨文
• 1、汉字的演变
•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 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 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 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 《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 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 文字。”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 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2021/3/10
返回主页 6
2021/3/10
7
2021/3/10
8
2021/3/10
9
方块字的基础
•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一)精品PPT课件

中国书法艺术欣赏(一)精品PPT课件
字的开始
(一)·甲骨文
甲骨文-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为殷商时 人刻于龟甲兽骨的卜辞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 字。文字相形简古,劲健挺秀,文字结构已 由独特趋向合体。
1. 甲骨文-殷商时期的一种文字形式,是书法 史上最古老的书体因刻在牛骨、龟甲上得名
2.其内容多为巫教祭祀活动的祈祷之辞,又称 甲骨卜辞。
仓颉作书;从殷民占卜记录的甲骨文, 到端庄稳定的篆书,从而拉开中国书法 的序幕。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 “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浸多 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汉〕许慎《说文解 字·序》
二·中国文字起源和书法形成
中国文字起源-学术界-多种观点 结绳记事-上上古 契木为文-上古 仓颉造字-黄帝 刻画符号-原始陶器 甲骨文-殷商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
三代以来,每一个朝代有它的“书体”, 表现那个时代的生命情调和文化精神。我们 几乎可以从中国书法风格的变迁来划分中国 艺术史的时期。
-〔现代〕宗白华
(一)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高度韵胜的隶书统治时代,草书 开始步入书法艺术的殿堂,楷书和行书初露 端倪,直启魏晋时代。
西汉起步 告别混沌期 东汉有序 繁荣昌盛 举世瞩目 独特艺术 考证墨迹
(二)·金文
金文-钟鼎文-殷商至秦代铸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圆浑古朴,富有变化,书体由甲骨 文演变而成,497字 2.书法-特有的青铜文化的艺术特色 3.青铜器铭文-钟鼎款式
款-凹入的阴文 识-凸出的阳文
4.金文特点-字体粗、字形转折圆浑、不带棱 角
(二)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转折的伟大时期, 流派纷呈,名家辈出,北雄南秀,崇尚气韵, 中国书法从此走向稳步繁荣。

中国书法史课件

中国书法史课件

元明清书法
明代书法早期以“台阁体”为主流, 中期主导书坛的是“吴门三家”(祝允 明、文征明、王宠),晚期代表是 “晚明四家”(董其昌、张瑞图、刑侗、 米万钟)。纵观明代书法,虽然也 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没有 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 王羲之出生于仕宦世家。七岁开始学书, 拜师于卫夫人(卫铄,晋女书法家,擅 长隶、正、行三体。)也曾从叔父王廙 学书法。学书于李斯、蔡邕。其楷书学 钟繇,草书学张芝。王羲之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一变汉魏以来质朴书风,创 妍美流便之体,遂臻神妙,自成一家。 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其成
就主要在楷书、行草,传世作品很多, 由于社会动乱,真迹无存,现在能见到 的均为摹本、临本。
中国书法史
书法字体发展历程
萌芽阶段 商
甲骨文
成长阶段

金文 大篆

小篆
大发展阶段 汉
隶书 章草
成熟阶段 魏晋南北朝 楷书 行书 草书
不断繁荣阶段 隋唐及以后
❖1.甲骨文 ❖甲骨文又叫卜辞或殷墟文字,是指
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用来记录占卜、祭祀等活动。1899 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 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 “龙骨”,就是龟壳,而上面的刻 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 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
赵佶《穠芳诗贴》“瘦金书”代表作
元明清书法
元朝书法首推赵孟頫,他以全面 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 楷、行、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 新建立严谨的法度,树立古典风格 的权威价值。他的书法思想、风格, 不仅主宰了整个元代的书法,甚至 直接影响了明代前中期书法的发展。
赵孟頫
《胆巴碑》
该帖通篇一气呵成,点画 精纯,无一笔有懈怠之气。 通篇基本为楷法,偶间行 书写法,且上下血脉相连, 自然流便,全是“二王” 正脉。其字形开张舒展, 点画精到沉着、神完气足、 萧散率真。字体秀美,法 度谨严,神采焕发。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ppt

汉字发展史 黑体
• 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 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汉字 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 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 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 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 黑体字型。在中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通常称为 黑体,这时这个词的范畴和无衬线字体(Sansserif)是类似的。所以在中文字体中常用“黑体”, 在西文中常用“无衬线体”的称呼。而宋体就可 以被称作衬线字体。 “黑体”在日文中被称为 Goshikku-tai(直译即“哥特体”)。
• 宋体为什么有这些特点?当然是因为印刷的需要了。在雕版印刷繁荣的宋代,雕刻制 版大多用木版,也就是说用长方形的木板雕刻制版。木板上都有纹路,制版一般都是 横向,这样刻制字的横向线条和木纹一致,比较结实;而刻制字的竖向线条时和木纹 交叉,容易断裂。因此字体的竖向线条较粗,横向较细。横向线条即使比较结实,在 端点也容易磨损,因此端点也较粗。横平竖直,当然为为了雕刻制版的刀工方便刻制 了。雕刻制版是一个非常费事的工作,如果要表现手写体的那些特点,则刻字必然比 横平竖直要大得多,这点大家做个简单的实验就知道,windows的记事本中输入或粘贴 一段汉字,分别把字体设置为宋体9号和楷体9号,看看哪个更容易看就知道了。由于 木板的纹路,要雕刻变化多端的曲线难度也会更大。而且每张木板只能印刷两页,一 本书就要雕刻很多木板。如果字刻得太大,不但雕工费事费力,木板也会用得更多, 所以在木板上雕刻的字不会太大。而要在这么小的反刻字上表现出手写体那些变化多 端,圆润细腻的特点难度大家可想而知,横平竖直当然是最好的选择。由上可以看出, 宋体的这些特点无一不是因印刷而产生,适应了印刷的需要,跟毛笔的手写体是大不 相同。 后来人们又模仿宋体字的结构、笔意,改成笔画粗细一致、秀丽狭长的印刷 字体,这就是仿宋体。

中国书法简史(PPT)

中国书法简史(PPT)
清代书家及其作品
傅山的《丹枫阁记》、邓石如 的《篆书轴》等。
07
近现代以来中国书法发 展概况
近现代书法变革与创新
碑学兴起与帖学衰落
清朝末年,碑学逐渐兴起,打破了帖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碑学注重金石气息,追求雄浑、古朴的艺术风格,对近现 代书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创新与探索
近现代书法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与探索。他 们借鉴碑学、民间书法等艺术元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 术风格,丰富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
02 03
汉朝书家及其作品
汉朝著名的书家有张芝、钟繇、皇象等。张芝的《冠军帖》开创了今草 的先河,钟繇的《宣示表》则是楷书的代表作之一,皇象的《急就章》 则是章草的代表作之一。
秦汉书家的艺术成就
秦汉书家们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 展,也为后世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4
沙孟海(1900-1992)
沙孟海是现代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学者。他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兼工楷行草各体,形成了古朴厚重 、气韵生动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沙孟海论书丛稿》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
楷书高峰——唐楷
初唐楷书
继承魏晋风骨,追求法度严谨, 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等。
盛唐楷书
注重气韵生动,追求个性张扬,代 表书家有颜真卿、柳公权等。
晚唐楷书
回归古朴自然,追求笔墨意趣,代 表书家有孙过庭、怀素等。
草书艺术化——狂草
狂草的形成
草书在唐代达到高峰,张旭、怀素等人将草书艺 术化,形成狂草。
大篆与小篆
大篆
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 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中国书法简史(PPT)

中国书法简史(PPT)

明清书法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传统
01
明清书法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各
具特色的艺术流派。注重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书法
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代表人物
03
董其昌、王铎、傅山等是明清书法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体
现了明清书法的继承与发展特点。
07
近现代书法
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是 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 们的作品体现了宋代书法 的尚意与创新精神。
元代书法的复古与个性
复古潮流
元代书法追求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注重对传 统书法的继承和发扬。
个性表现
元代书家在追求复古的同时,也注重表现自己的 个性和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
代表人物
赵孟頫、鲜于枢等是元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他们 的作品体现了元代书法的复古与个性特点。
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汉代隶书的成熟与草书、楷书的形成
隶书的成熟
汉代是隶书成熟和鼎盛的时期,隶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 及。汉隶的笔法丰富多变,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草书、楷书的形成
在隶书的基础上,汉代还出现了草书和楷书两种新的书体。 草书笔画连绵、流畅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楷书则 笔画平直、结构严谨,成为后世书法的主流。
书法艺术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魅力,研究中国书法简 史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和艺术修养。
推动书法艺术创新和发展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反思,可 以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创新和 发展,为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 力和内涵。
02
先秦书法
甲骨文与金文
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最早成体系的汉字,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 其笔画瘦硬,字形大小不一,结构随意自然,具有古朴率真的艺术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汉隶唐楷
16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
正书或真书,由隶书演 变而来。其字形较为正 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 楷书是现代汉字手写体 的参考标准。
钟繇 宣示表
17
楷书
楷书按照时期划分 可分为魏碑和唐楷。
魏碑是指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书体, 它可以说是一种从 隶书到唐楷的过渡 书体。
魏碑百花齐放 18

字的结构上改变了小篆拟横扬竖

的趋势,字势向横伸展,成熟的

汉隶在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
折点。
9
隶书 隶书的结构特点
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隶字改以横向(左
右)取势,造成字形扁方。
起笔蚕头收笔雁尾隶书用笔上的典型
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
此法。
变画为点变连为断隶书中点独立出来
(平点、竖点、左右点、三连、四连点等等)。
5
篆书
大篆主要刻于青铜器、石簋、石鼓上,笔划雄强凝重,风
格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西
西
秦 石鼓文








6
篆书
小篆主要由李斯整理,是一种规范化的官方文书通用字体,
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兵虎符之类)。小篆字体 略长而整齐笔画线条匀净、秀美。
秦 泰山刻石
秦 峄山碑
7
隶书
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
30
行书
蔡襄 《澄心堂帖》
31
猜一猜

32
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允
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
强化提按粗细变化隶书有意强调提按
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
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
10
隶书
东汉 石门颂
东汉 华山庙碑
东汉 史晨碑
11
草书
草书最初的含义是指草写的隶书,起源于西汉。其实
早期草书是和隶书平行的书体,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 是一种草率的写法。
20
楷书
颜体端庄雄伟,很有气
势。虽然字形比较圆润饱 满,但却充满力量,不显 得臃肿,俗称为“颜筋”。
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21
楷书
柳体笔画清晰,笔力
遒劲,较之颜体,柳 体则稍显清瘦,故称 之为“柳骨” 。
柳公权 《玄秘塔碑》
22
楷书
赵体婉丽流美,书风
秀逸,结体严整、笔 法圆熟,相比前三位 字体显得更加飘逸。
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26
行书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
27
行书
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 《黄州寒食诗帖》
28
行书
黄庭坚七言诗《松风阁诗帖》
29
行书
米芾《蜀素帖》 此帖用笔多变,长短粗 细,体态万千,充分体 现了“刷字”的独特风 格。
章草
草书
今草
狂草
12
草书
章草于东汉时盛行,
虽有连笔,但字字 独立。
三国吴 皇象 急就章
13
草书
今草自章草变化而来,字
字呼应,贯通一气,笔画 多有省略。书写简单快速 但不容易辨认。
东汉 张芝 冠军帖
14
草书
狂草出现在唐代以
后,字形更加放纵, 笔势绵环绕,字形 奇妙,变化百出。
张旭 肚痛帖
怀素 自叙帖
? 赵孟頫 《胆巴碑》
23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
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 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成为魏晋 以后日常使用的主要字体。实质上它是楷书的 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 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24
行书
康熙
雍正
乾隆

25
1
书法
书法是一种艺术类别,指书写汉字的艺术。 书法是某幅书写作品的代称或者所有书写
作品的统称。
2
主要书法字体
篆隶楷 行草
3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保存着古代
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4
篆书
大篆
? 小篆
指小篆以前的文 字和书体,包括 甲骨文、钟鼎文、 石鼓文、六国文 字等。
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 篆的基础上,进行简 化,创制的统一的汉 字书写形式。
到东汉,隶书发展到巅峰。
秦隶
秦朝时的隶书被称为秦
隶,主要是写在简牍之上。
பைடு நூலகம்睡虎地秦简
8
隶书
汉隶
当汉代发明和运用纸张以后,书 写不再受窄长的竹木简的限制, 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汉
张 迁 碑
隶突破了秦篆单一的中锋运笔,
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藏锋、
露锋各显神通。
最有代表性的是“蚕头雁尾”的
笔画,破除整齐划一的单调。在
楷书
楷书在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在初、盛、晚唐三 个时期分别出现了一位楷书大家:欧阳询、颜真 卿和柳公权,再加上元初的赵孟頫,四人被称为 楷书四大家。
唐 欧阳询(欧体) 唐 柳公权(柳体)
唐 颜真卿(颜体) 元 赵孟頫(赵体)
19
楷书
欧体字形稍长,排列非
常整齐,字形结构严谨。
欧阳询 《九成宫醴泉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