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论西安
中国西安穿越千年感受古都的底蕴

中国西安穿越千年感受古都的底蕴中国西安位于陕西省中部,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四大古都之一。
作为中国的首都之一,西安自然而然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
穿越千年时空,来到这座城市,仿佛置身于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古都的底蕴。
本文将带您领略西安的千年文化之旅。
西安作为中国古都,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
首先,我们不容忽视的是西安的明显标志——兵马俑。
兵马俑坑位于西安市东郊的秦始皇陵内,是中国秦代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陵的守护者。
兵马俑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它们的发现震惊了整个世界。
兵马俑从头到脚展示着秦代的壮丽兵马队阵容,每个兵马俑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当时的壮丽场面。
兵马俑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解秦代军事和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除了兵马俑,西安还拥有许多其他著名的古迹和文化遗产。
其次,必须提到的是西安市区内的另外一个重要景点——大雁塔。
大雁塔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史上翻译佛经最活跃的地方之一。
大雁塔建于唐代,呈方形,共七层,高64.5米。
登上大雁塔,远眺市区的美景,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除了兵马俑和大雁塔,西安还有更多值得一游的古迹,如古代长安城的城墙、回民街、碑林等。
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之一,建于明代,全长约14公里。
城墙上建有主要的城门、角楼和瞭望塔,每个城门上都有著名的城门塔。
站在城墙上,你可以一览万象,欣赏到西安市区的魅力。
回民街是西安的最佳美食之地,也是了解回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这条传统的休闲街道拥有众多的小吃摊位、特色餐馆、手工艺品店和各种文化表演。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陕西小吃,如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等,也可以欣赏到回民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
碑林位于城墙内,是唐代于公元742年建立的大型碑刻艺术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许多重要的碑文和碑刻,展示了唐代的文化艺术成就。
碑林内最著名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韩愈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块石刻碑,也是唐代文化的重要遗迹。
赞美千年古都西安的文案

赞美千年古都西安的文案
魅力千年的古都——西安,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这里的每一个
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不由得沉迷其中。
作为古代的十三朝都城,西安不仅有众多的历史和文化遗迹,更
是各类美食和传统手工艺的聚集地。
走在古城墙上,俯瞰城市的美景,仿佛穿越到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在钟楼回民街上,品尝着各色美食,
感受着这个城市的独特风情。
而在大雁塔,你可以感受到唐代辉煌文
化的瑰丽,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历史和文化,西安这座城市还有着极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现
代面貌。
这里有着国际知名的科技企业,也有着独具特色的互联网文
化产业。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西安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城市之一。
总之,千年古都西安,不论你是来探寻历史的魅力,还是追求现
代的活力与发展,这里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让
你的旅途更加精彩纷呈。
西安千年古城

西安千年古城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举世瞩目的文明古国。
在这个众多历史名城中,西安独具特色,被誉为“千年古城”。
本文将为你介绍西安的历史渊源、人文景观、以及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贡献。
西安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陕西省的省会。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是13朝古都,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历史。
远古时期,西安曾经是周秦时代的国都,后来成为了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汉代西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这座城市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使它成为国内外游客们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在西安,一个必游之地就是兵马俑。
兵马俑位于西安市郊,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兵马俑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真实地还原了秦代的军队制度和军事力量。
参观兵马俑,你将不禁感叹于古人的智慧和勤劳,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西安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除了兵马俑,西安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
大雁塔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景点,建于唐代,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义济和尚弘法于中国而修建的。
塔内保存着大量珍贵的佛教文物和经文,让人们感受到了唐代的繁荣和佛教的魅力。
钟楼和鼓楼是另外两处标志性建筑,它们位于城市中心,是古代的时间和空间标记。
钟楼建于明代,是汉代钟楼的重建,而鼓楼则有着更久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
每日夕阳西下时,钟楼和鼓楼亮起了夜幕之中,为西安市赋予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西安繁华的城市街道中,有着著名的回民街。
这条街道上有许多传统的回族小吃、手工艺品和纪念品店铺,让人们领略到了丰富的回民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传统的羊肉泡馍、肉夹馍和糖葫芦等美食,也可以欣赏到回民艺人们的演艺才华。
回民街不仅是一条美食街,更是西安民俗文化的缩影,让人们对于西安的特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西安作为千年古城,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座城市孕育和诞生了许多文化名人,如唐代诗人杜甫、白居易,以及古琴名家吕洞宾。
他们的诗词、音乐和哲学观念都影响着后世,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简述西安城市特色

简述西安城市特色
西安是中国中部的一个城市,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古都”。
西安城市特色如下:
1. 历史悠久:西安是中国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中心之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兵马俑、大雁塔、钟楼等,是游客前来中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2. 工业繁荣:西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是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西安的汽车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也非常发达,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和航空航天产业中心之一。
3. 旅游城市:西安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
此外,西安还有许多自然风光和现代游乐设施,如华山、兵马俑、大明宫等,是游客前来中国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4. 交通优势明显:西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先进的交通设施。
西安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内陆地区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
西安还与多地开通高铁线路,交通更加便捷。
总之,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工业繁荣、旅游城市和交通枢纽于一体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势,是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与文化

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与文化西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西安拥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被誉为中华文化的“金字塔”。
西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00年,周朝时期,西安当时被称为“镐京”,是周王朝西北边疆的一个重要城池。
到了秦朝时期,西安成为了中国的首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行“一统天下”。
因此,西安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都城”。
在随后的历史中,西安又先后成为西汉、唐朝、明朝等朝代的都城,其历史地位不断上升。
尤其是在唐朝时期,西安的繁荣程度空前,是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今仍被世界各地的游客所瞩目。
西安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不仅体现在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上,还体现在文艺、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
西安的民间艺术非常出色,如秦腔、皮影戏、月琴等,都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欣赏。
同时,西安还是多个民族汇聚的地方,有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特色。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中,西安均会举办一些展示历史文化的活动和表演,如秦岭大裂谷音乐节、唐人街音乐节、西安长安国际车展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来自国内的游客,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
这些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将西安的历史文化带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西安这座千年古都。
然而,在西安这样一个千年古都中,有些历史文化和遗产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过程,许多原本保存完好的建筑和历史文化古迹已经或面临破坏或被改建成商业用途。
这需要政府和公民共同努力,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由此可以看出,西安的历史和文化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更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西安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来领略这座千年古都的独特魅力。
古都西安演讲稿

古都西安演讲稿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对古都西安的一些见解和感悟。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也展现着现代化的活力和魅力。
我相信,每一个来到西安的人,都会被这座城市所深深吸引。
首先,我想谈谈西安的历史。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拥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
在漫长的岁月中,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特别是唐朝,它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唐代的长安城更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城之一。
如今,这些古老的建筑、遗址和文物,都成为了西安独特的历史符号,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
其次,我想说说西安的文化。
西安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石刻,还是现代的书画、民俗,都展现出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古代贸易通道不仅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成为了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
如今,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而西安也因此而跻身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列。
最后,我想谈谈西安的现代魅力。
作为一座兼具历史和现代气息的城市,西安展现着独特的现代魅力。
高楼大厦、繁华商业街、现代化的交通设施……这一切都表明着西安的现代化进程。
同时,西安还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不论是大唐不夜城的演出,还是回民街的美食,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西安是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古都,它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展现着现代化的活力和魅力。
我深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西安将会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探寻、品味和享受。
让我们共同期待西安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千年古都文案

千年古都文案
1、西安曾是十三朝之都,就像一坛保存了千年的老酒,这里山川河流钟神造化,历史、文化宝藏如若星辰。
在西安的大地上不仅埋葬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秦砖汉瓦和帝王将相的尸骨,而且还为中华民族贡献出了数不清的杰出人才:黄帝、周文王、秦始皇、汉刘邦、李世民、武则天……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了不起的历史人物,西安的天空永远都不会寂寞。
2、无言的历史把文化的大印放在了西安,这个城市便成了世界文化魂魄永远的栖息地。
气势不凡的古城墙,熙熙攘攘的回民街,驰名中外的兵马俑……徜徉古城,不仅是“眼睛的旅行”,更是“文化的熏习”和“心灵的感悟”。
3、文化,让西安有价值,也让西安人有自信。
西安的文化底蕴,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望其项背。
4、有一座城市让人难以割舍
有一种怀念叫做曾经来过
一次最美的遇见
变成难以割舍的怀念
西安
就是这座让你留恋的城市
5、从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到不倒翁小姐姐
从繁华的街道,到璀璨的灯光最唐朝的长安夜给你好看6、回民街、永兴坊
建东街、白鹿仓
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美食聚集地汇聚了最特色的地道风味。
传承千年的东方古都中国西安的文化遗产

传承千年的东方古都中国西安的文化遗产西安,古称长安,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东方古都,西安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这一宝贵的瑰宝已经传承了数千年。
本文将带您领略西安的文化遗产,感受那份源远流长的历史韵味。
西安历史文脉源远流长,东周时期便是奠定今日城市基础的重要时刻。
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东周王朝走入历史舞台,秦始皇陵、兵马俑等众多宏伟建筑的存在见证了西安的历史地位。
而西汉、东汉、隋唐、明清等朝代的兴盛也都留下了极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丰富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安凭借着丰富的文化资源而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中国古代都城之一,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条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将大量文化和艺术价值带到了这片土地上。
无论是来自中亚、欧洲的宗教文化,还是本土汉文化的精髓,都在西安得到了充分的融合和发展。
在西安的文化遗产中,最为人称道的要数秦始皇陵和兵马俑。
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其规模庞大、设计精巧,展现了古代汉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而兵马俑则是中国古代陶俑艺术的瑰宝,这支庞大的军队被活灵活现地塑造出来,存在于中国土地上的无声守护者。
除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西安还藏有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大明宫等。
大雁塔作为佛教文化的代表,不仅是历史上古代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佛教艺术的瑰宝;小雁塔则以其精美的佛像和浅浮雕而闻名天下,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代表之一;大明宫则是唐代帝王的行宫,如今虽已不存,但依然能通过遗址和文物品味到盛世华章的辉煌。
(注意:这里我选择了小节的方式来论述)历史上的伟人们也给西安的文化遗产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们曾在西安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为这座古老城市增添了文学的光芒。
而玄奘法师则是唐代著名的佛教人士,他不仅创办了大雁塔,还亲往印度取经,将佛法带回祖国,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的西安已然成为了中国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古都论西安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度;在这个古老的国度的脊梁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市。
这个国度,叫中国;这个城市,叫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名列我国六大古都之首,在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长达一千零六十二年。
为什么长安竟有如此魅力吸引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在此建都?我想这和它所具有的优越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
但现在的西安的气候却不见得有多好:它的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秋时有连阴雨天气出现。
当然,现在的西安,于古代的长安已经大不相同。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分析古长安的各项优势吧。
我们先来看几段西汉初娄敬、张良、田肯劝说刘邦入都长安的文字,从这里我们或许能找出一些端倪: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娄敬
“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宛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
”——张良
“秦,形胜之国也,带河阻山,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田肯
除去对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形式判断外,他们对关中地区,也就是长安地区地位的认识是很明确的。
这大致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关中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谓“天下之亢”;
第二、关中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
第三、关中地区经济社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
根据张良的设想,再联系以后各王朝的实际,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关中模式”。
我们可以想象出一幅中国地图,在上面勾勒出两条线:一条是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东部边缘的山地险阻,这一线即用来“独以一面东制诸侯”的军事防御线;另一条是黄河-渭河一线,即东西交通运输线。
两线交汇之处即为关中地区。
那么以关中地区为重心向两翼延伸,我们可以作出一个弯月形:内弧北起燕山山脉与渤海的交汇处,向南循燕山山脉南麓、太行山、嵩山、方城山、大别山,接长江,直至东南的京口(今镇江);外侧则循燕山山脉北麓、沿山西北部、接关中西北外围高地、陇山、岷山、经四川盆地、转过巫山、再沿长江南面的低山丘陵而抵京口。
这样一来,中国古代的重要关塞就基本都划在了弯月的两道弧上,如外侧有萧关、阴平关、阳平关、剑门关和江关等,而内侧则有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虎牢关等。
弯月形内侧可有效控制东部平原地区,外侧则可防御少数民族入侵,可谓“金城千里”。
弯月形内又有大小河流作为交通通道,秦统一后还大治驰道,以关中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
如此一来,全天下都在这秩序井然、固若金汤的“关中格局”中有条不紊地运转着,这以格局的枢纽,正是“天下之亢”——关中长安。
欲得天下、安天下,必扼天下之亢,历代帝王青睐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长安地区的战略位置重要,说到底还是地理位置优越。
关中地理位置优越之处历来为古人所称道。
现在看来,西安不仅处于黄河上游,而且由于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对于东部地区,西安便处在一个制高点之处,即“建瓴之势”。
它背靠第一级阶梯的高原山地,下临第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带,山川环抱,气势团聚,占据此地,便有了能进能退、可攻可守的态势。
详细说来,西安四周的环境是这样的:峻峭的华山傲然东立,其脉东延为崤山,横亘于黄河、
洛水之间;高耸入云、摩天万仞的太白山、南五台、翠华山、骊山等雄峙于关中平原的南面;逶迤连绵的尧山、黄龙山、嵯峨山、九峻山、梁山等构成北山山系,屏屏玉立;岐山、杜阳山、陈仓山等孤峰突起,阻隔于关中西部。
这些绵延起伏、重峦叠嶂的山脉在西安四周形成了易守难攻的门户,其中又以东南为险要,因为东南两面的山脉如秦岭的形成是由于断裂运动的结果:渭河沿断层而下,秦岭沿断层上升,这使得秦岭北坡最为陡急,成为西安的天然防线。
倚仗西安四周的自然环境,各定都关中地区的王朝还在险隘之处设置关卡。
《西京赋》里说这里“左有崤函重险,桃林之塞”、“右有陇坻之隘,隔华戎”。
事实上西安周围的关隘还远不止此。
西安地区被称为“关中”,是以其四周关隘林立得名。
各关隘中较大的,便是“东函西散南武北萧”了:
函谷关在西安东部,“东自崤山,西至潼津,大山中裂,绝壁千仞,有路如槽,深险如函,故名‘函谷’”,它扼崤函之险,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往来通道;散关又名大散关,在西安西部,扼秦岭西端之险,西制关中交通要道,锁蜀秦往来咽喉;武关是西安南方门户,建于商山谷涧,“悬崖深壑,石环水绕,险阻关成”,号称“三秦要塞”,控秦岭东段之险,扼守关中东南方向的进入通道;萧关在西安以北,位于六盘山东麓,守备着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
除此四关,还有一处渡口也是出入关中的重要通道——蒲津。
蒲津在,则关中进可窥临汾、上党,退可阻山西之寇;蒲津不保,则关中险塞亦难稳固。
所以若说函谷关为关中正门,则蒲津关可称关中侧门。
若某个进取心强的帝王定都西安,固守这四关一渡,然后从武关方向进取南阳盆地,蒲津方向包举晋西南,出散关而席卷汉中,出萧关而囊括陇西,再由函谷尽收河南三川河谷,争衡天下。
这种态势犹如关中面向中原拉开的一张巨弓,其势之大,无以言喻。
如秦灭六国前,有人说:“秦为大鸟,负海内而处,东面而立,左臂据赵之西南,右臂搏楚之鄢郢,鹰击韩魏,垂头中国,处既形便,势有地利。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从地理形式来看,秦已据有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几乎全部地域,东方六国国都均在第二级阶梯以东,已无山河之险为屏障。
至此,六国之亡已成定局,秦灭六国是个很自然的结果。
关中地区除了具有上述优越的地理条件外,还拥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条件。
从经济地理的角度来看,西安地区平原舒展,土地肥沃,河流密集,十分宜于农耕。
故苏秦才会称秦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注:《战国策·秦策一》)这里农业发达,与“八水绕长安”是分不开的。
“八水”,即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天然河流,而西安整处于渭、灞两水之间。
整个关中地区就位于“八水”所成冲积平原上。
这里不仅土质疏松,排水性好,土壤肥力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泥土越多,可耕地面积获得扩张。
这种地利使长安成为“天府之国”,为其作为一国之都奠定了经济基础。
同时,“八水”交错流通,纵横分布,灌溉极为便利,秦、西汉又曾着力经营关中水利,先后开通了郑国渠、白渠、六辅渠,更是大大促进了关中农业发展。
另外,西安附近的山中还富藏铜、铁、金、银等矿产资源,为关中地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
当然,关中地区内畅通的交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补充作用。
综上所述,关中地区是拥有了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了。
而由于关中地区开发较早,周人很早就在此地定居,使关中居民皆“有周人遗风,好稼穑,务本业”。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
(《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
山川环抱,可以作为险阻,是为关中战略上的优势;农业发达,可以储粮养兵,是为关中经济上的优势;人烟稠密,民尚耕战,是为关中地位的社会基础。
综合以上考虑,历代重
视关中、多定都长安更是顺理成章。
不过必须提到一个的问题是,为什么长安在兴盛了千年后又逐渐衰落并以至于在历史舞台上找不到它的影子了呢?这就要从唐朝说起了,正是唐以后,关中地区才渐渐衰落下去的。
而它的衰落,却与它之前的优势又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关中地区的衰落,首先就是因为经济重心的变化。
秦汉时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尚能大致重叠,而自魏晋南北朝起,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变化。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与繁荣,另一个原因就是关中地区的地理原因。
由于关中人口日增,“八百里秦川”亦不能保证供给,需东部地区转输,故隋开凿大运河、唐整治漕运。
又因为关中地区险阻的地理环境,唐代京师漕运十分困难。
京师漕运需从东部地区转输关中,飞刍挽粟,逆黄河西上,经砥柱天险再逆渭水而上,殊为不易。
《新唐书》所载:“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
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
自高宗以后,岁益增多,而功利繁兴,民亦罹其弊矣。
”如此看来,定都长安,反而给帝国担上了沉重的担子,则唐时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六帝前后三十余年均居洛阳,而武周干脆就以洛阳为都。
关中地区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形式发生变化。
自唐以降,东北各少数民族相继崛起,河北一带国防压力大增,军事重心随之东移。
经济、军事重心相继东移,政治重心仍集于关中,这与天下大势是不合的。
因此中国的政治中心也逐渐东移以适应变化了的历史条件。
而这以过程伴随着的,就是关中地区的相对衰落。
西安,煊赫辉煌了千年后最终渐渐隐去,再也没有重现它的盛世景象。
它的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地理条件;而它的衰,亦多少是因为它的地理条件。
西安兴衰已成历史,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对它的过去进行分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