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古都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

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②“是一只老鼠。

”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③“不。

”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④“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

”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1)上文选自课文《旅鼠之谜》,作者是________。

这是一篇________(文体)。

【答案】(1)位梦华;科学小品【解析】【分析】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文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本篇课文就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揭开旅鼠生存的秘密。

【点评】考查作品作者和文体常识,平时学习时应了解记忆。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简·爱①那天下午,因天气不好不能散步。

我于是溜进餐室,里面有一个书架,我很快就找了一本书。

于是爬上窗台,缩起双脚,盘腿坐下,将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②在翻书的间隙,我抬头细看冬日下午的景色。

远处,只见一片白茫茫云雾,近处,是湿漉漉的草地和受风雨摧打下的树丛。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一)

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分类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一)近日,北京市各区届中考语文模试题发布,其中涵盖现代文阅读等多个知识点,对于学生进行复习备考非常有帮助。

本篇文章将对这些模试题进行分类整理,并附上相应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

一、现代文阅读1.《牛津词典》收录了哪些新词汇?这些新词汇反映了哪些现象?(答案:《牛津英语词典》在2020年的新词汇中,收录了“lockdown (封锁)、infodemic(信息疫情)、Blursday(blurred和Thursday 的合并词)、social distancing(社交距离)”等词汇,反映出了新冠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里约大冒险》这本小说中故事情节如何展开,反映了哪些问题?(答案: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少年组织的橄榄球比赛,通过比赛展现了巴西社会的贫富差距、暴力和社会问题等。

)二、古诗文鉴赏1. 您能对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赏析吗?(答案:该诗描写了登高望远的壮丽景象,体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浮华声色的不屑,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色彩。

)2. 请阅读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谈谈词中的审美情趣。

(答案:该词描写了元宵节的各种景象和美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哀叹,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丰富的审美情趣。

)三、文言文阅读1.您能读懂《增广贤文》中的典故吗?请以“君子之乐”中的故事为例。

(答案:《增广贤文》中的“君子之乐”故事,描写了一个阳刚、正直、慷慨、爽朗的豪士,他犯了错误后,能勇敢地承认并从容接受鞭刑,体现了古人的正义精神和品格修养。

)2. 请阅读《庄子·天下篇》,谈谈其哲学思想。

(答案:《庄子·天下篇》中主张“天下一大谓之太”,即天地之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称之为最大的,一切事物都有其相对的大小和重要性。

同时,庄子还强调了要学会“无为而治”,即要顺应自然,不强求,用最少的力量来达到最好的效果。

2024-2025学年温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温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温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一模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全长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历经元、明、清及近现代逾七个世纪城市历史演进而延续至今,是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阶段的典范之作。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根据《周礼·考工记》描述,理想的国都平面应呈方形,宫城居中,朝堂位于南侧,市肆和居民区位于北侧,东侧设太庙,西侧设太社,即“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这一范式对中国历代都城规划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北京中轴线正是这一范式完整的物质载体。

①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计划中的无比杰作》中这样描述:“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这是一种怎样的“壮美秩序”我们不妨把目光投向北京中轴线上的十五处遗产构成要素,它们涵盖了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五种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联系起宏伟、庄严的国家礼仪场所和繁华、热闹的市井街市。

北京中轴线作为一个具有整体性的建筑群,始终决定着北京城市形态。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设始终遵循均衡对称的规划布局原则,继承并强化建筑序列的秩序性特征。

吕舟介绍:“‘北京中轴线’的规划理念源自中华文明传统中正和合的哲学理念、择中的文化传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进入20世纪,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经历了一系列公众化与现代化的转变过程。

1914年,社稷坛被辟为中央公园,成为北京老城内第一处城市公园。

其后,先农坛、天坛、故宫、景山、太庙也对公众开放。

②梁思成在《我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一文中写道:“这样一个京城是历代劳动人民血汗的创造,从前一切优美的果实都归统治阶级享受,今天却都回到人民手中来了。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培训考核与证书
考核方式
理论考试
01
测试保育员对幼儿教育理论、儿童发展理论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程度。
实操考核
02
评估保育员在实际操作中,如幼儿日常生活照料、安全防护等
方面的技能水平。
面试环节
03
通过与考官的交流,了解保育员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及应变
能力。
证书获取
合格证书
经过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的保育 员将获得合格证书,证明其具备 从事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基本素质 和能力。
任职要求
教育背景
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有幼儿 教育相关专业背景者优先。
年龄要求
年龄在18-50岁之间,有爱心、 耐心、责任心,身体健康。
技能要求
掌握基本的安全急救知识和技 能,具备良好的沟通、组织、 协调能力。
经验要求
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
职业素养
热爱幼儿
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每一 个幼儿。
健康饮食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饮暴食等 ,以及如何引导孩子尝试新食物。
儿童常见疾病与预防
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如感冒、发烧、腹泻等,以 及如何进行日常护理和紧急处理。
安全与急救知识
安全意识培养
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识,如不 随意离开家长、不接触危险物品
等,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急救技能培训
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 、止血、处理烫伤等,以便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安全环境创设
了解如何创设安全的环境,消除家 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孩子在园所内 的安全。
04实际操作与技能 日常生活照料独立照顾幼儿
掌握独立照顾幼儿的基本技能, 包括喂食、换尿布、穿脱衣服等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平顶山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试题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中国西部喀喇昆仑q 索的荒原海拔五千多米,极度缺就,常年冰雪覆盖。

就是在这人迹竽至的国土,卫国戍边的英雄们修守信仰,用鲜血和生命与环境搏斗,与敌人战斗,决不后退一步。

他们②立于天地之间,与星辰为友、日月为伴,他们为国戍边,远离家人,但精神爰③勃的、明亮的,他们领花上的星像探烈的火苗,燃烧着、跳动着。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A. han kc chiB. han kc chiC. han gc zhiD. han gc zhi2.在语段横线处填上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①萧②屹③蓬B.①萧②讫③蓬C.①箫②屹③篷D.①箫②讫③篷【答案】I.B 2. A【解析】【分析】【1题详解】人迹罕至(rEnji膈nzhi):人很少到的地方。

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恪守(屋sh6u):指谨慎而恭顺地遵守、严格遵守;炽烈(chi lie):旺盛,猛烈;故选B。

【2题详解】萧索(xi2osu6):缺乏生机;不热闹。

“箫”指竹子做的乐器;快速地眨了眨眼睛,边拍着外甥女的肩膀边大声说道”,第⑧段“见姑姑骑车赶来,侄子赶快上前欲开口说什么,李婕又快又轻地摇了摇头,侄子便闭了口不说了”,可见两位年轻的大学生工作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很恰当,与李婕从容稳重、温和何贴的态度大不相同。

李姨对两起事件的当事人,一是“满面笑容”(⑥段中),一是“与平时不同的严肃神色”(⑬段中),可见她工作方法是灵活多变的,是充满智慧的,但都是为了关心群众、尽职尽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期末基础复习试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六单元期末基础复习试题
(乙)
纸上谈兵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
B.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甲)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B.(甲)文中讲学家之“笑”与河兵之“笑”都是“嘲笑之意”,但是嘲笑的对象不同,前者嘲笑的是庙僧顺流而下寻找石兽的愚蠢做法可笑;后者的“笑”侧重嘲笑讲学家的不切实际空谈事理及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

2024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16题)主观题的19种题型

2024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16题)主观题的19种题型

2024年新高考古代诗歌阅读(16题)主观题的19种题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胡无人①(节选)陆游丈夫出门无万里,风云之会立可乘。

追奔露宿青海月,夺城夜踏黄河冰。

铁衣度碛②雨飒飒,战鼓上陇雷凭凭。

三更穷虏送降款③,天明积甲如丘陵。

中华初识汗血马,东夷再贡霜毛鹰。

[注]①胡无人:古乐府篇名。

②碛:沙石堆积之地。

③降款:投降的文书。

诗歌三、四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赤壁杜庠①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萧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①杜庠:字公序,号西湖醉老,明朝诗人。

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请结合诗句分析尾联是如何抒情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登金陵凤凰台①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②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金陵:南京的古称,六朝(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古都。

凤凰台:故址在金陵凤凰山上。

②二水:指秦淮河流经南京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二支。

一作“一水”。

③浮云蔽日:比喻谗臣当道障蔽贤良。

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本诗为咏史怀古类作品,请分析本诗的抒情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①。

新晴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①离披:散乱的样子。

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描写山雨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题目。

咏史诗(其二)〔东汉〕阮瑀①燕丹善勇士,荆轲为上宾。

图尽擢匕首,长驱西入秦。

素车驾白马,相送易水津。

渐离击筑歌,悲声感路人。

马和矮马阅读答案

马和矮马阅读答案

篇一:马和矮马阅读答案初中三年级语文试题“阅读《马中珍奇》,完成1~3题。

马中珍奇①矮马。

又叫广马、果下马”旨在考查同学们对说明文阅读、成语、修辞方法、说明方法、……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一、考查的主要方式: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找出说明方法并举例?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二、说明文中常用说明方法: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三、说明方法的作用:对使用某种说明方法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白各种说明方法的通常的作用,再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

常见说明方法的通常作用如下: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的具体事例对(所说明事物)的(历史、成就、特点等)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所说明事物)的特点,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答题格式】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对(所说明事物)分门别类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条理清楚地说明所说明事物的特点)。

③作比较:把和(所说明事物)比较,突出强调所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地位、影响等)。

【答题格式】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同(所说明事物)比较,突出强调(所说明事物)的特征。

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对(所说明事物)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答题格式】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所说明事物)加以揭示,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的事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失落的古都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寻找失落的古都
吴作望
①1871年9月,太阳像火盆一样烤着南部非洲,在通往马绍那的漫漫荒原上,一个面色憔悴;背着沉重行囊的年轻人,顶着烈日孤独而吃力地前行,几只灰色的秃鹫不时地在他头顶盘旋。

②这个年轻的探险家叫莫克,德国。

莫克不同于其他探险家的是,别的探险家来非洲是为了发财,攫取黄金和钻石;而他只有一个目的,填补欧洲人所绘制的这片大陆地图上的“空白”,因为当时在欧洲人眼中,非洲是片“黑暗的大陆”,非洲人是原始的、愚昧尚未开化的民族,不可能创造什么辉煌文明的古都……
③莫克很小的时候,常听当海员出身的父亲谈到非洲,他就下决心长大后到非洲探险,要找到《圣经》中所说的盛产黄金和宝石的俄斐。

让那一段失落的文明历史像袅袅青烟重新在非洲大地升起。

重现这片大陆过去的灿烂辉煌。

④1869年,也就是莫克27岁这年,他孑然一身踏上非洲探险之旅。

然而,三年时间过去了,尽管热带森林留下他的足迹,猎刀屡次逼退袭向他的野兽,遭到过毒蛇咬伤,也患过可怕的疟疾,莫克都挺过来了,但令他沮丧的是,始终没有找到梦萦中的那座文明古都,甚至连一块残片都没有找到。

⑤这天,烈日下人迹罕至的荒原似乎走不到头,裸露的岩石随处可见。

到了中午时分,莫克感到饥肠辘辘,四周也找不到水,他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携带的指南针告诉他,此刻折而向南,几日之后就可以搭上回德国的商船;如果继续向西,他将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极可能成为头顶盘旋的秃鹫口中的美食。

⑥附近有一棵粗矮的树,莫克便走了过去,原来是一棵野生的油梨树。

枝叶下垂的地方,挂着一枚不大的青果。

莫克喜出望外,伸手摘下欲解饥渴时,忽然发现,这棵树并不是孤独的,它的周围有许多被风沙掩埋的腐烂树桩,一直延伸到荒无人烟的深处。

显然很早以前这地方并不贫瘠,至少有人居住,还有果园。

莫克又看着手中的青果,这分明是一枚希望之果啊!是上帝特意赐予不畏艰辛困苦者的,继续前行,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和惊喜。

⑦莫克忘记了饥渴和劳累,烈日之下又迈开了坚定的脚步。

⑧果然,沿途上他看到越来越多的果树,景色越来越美丽。

落日时分,他看到一个欢乐的游牧部落,晚上住在一个老牧羊人家里。

正是在这位老牧人的帮忙下,又几经周折,莫克找到了非洲失落千年的文明古都遗址、《圣经》所记载的黄金之城——俄斐!
⑨年轻探险家莫克的发现震惊世界,以后的津巴布韦,也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家。

小题1:.第1段画线句的修辞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小题2:.第5-7段写莫克探险心理从“失去勇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的过程。

(4分)小题3:.简述5段莫克所遇到的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小题4:.莫克非洲探险只有一个目的:(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段写莫克“又迈开了坚定的脚步”原因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小题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具体再现了世界上第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国家的精神。

B.记叙了莫克寻找失落古都的过程,赞美他不畏惧艰难险阻的精神。

C.抒发了作者对莫克以探险发现失落古都为唯一目的的敬佩之情。

D.说明探险家莫克非洲探险价值之大,足以震惊世界。

小题6:.作者写莫克探险为什么还要写到他小时候以及27岁这年的事情?结合全文,从内容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

(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太阳的火辣(3分)
小题1:惊喜坚定信心(4分)
小题1:在烈日下人迹罕至的荒原继续前行,他将陷入断粮断水的地步。

(3分)
小题1:(1)他下决心寻找非洲失落的辉煌文明古都(2)-棵野生的油梨树和许多被风沙掩埋的腐烂树桩给了他探险成功的希望。

(6分)
小题1:B(4分)
小题1:要点提示:作者写莫克探险还要写到他小时候以及27岁这年的事,文章叙述暂时中断,对莫克整个探险活动作必要的铺垫和补充,使得莫克的形象更鲜明,故事主旨更明确。

(8分)小题1:考查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比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浅显的或人们熟悉的事物对深奥难懂的的事物加以说明,便于人们深入理解。

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太阳的火辣。

小题2:“失去勇气”→惊喜(继续前行,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和惊喜);坚定信心(莫克忘记了饥渴和劳累,烈日之下又迈开了坚定的脚步)。

小题3:在烈日下人迹罕至的荒原继续前行,他将陷入断粮断水的地步。

(饥肠辘辘,四周也找不到水;如果继续向西,他将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极可能成为头顶盘旋的秃鹫口中的美食).
小题4:目的:他下决心寻找非洲失落的辉煌文明古都。

(在段②中可找到);原因:-棵野生的油梨树和许多被风沙掩埋的腐烂树桩给了他探险成功的希望。

(在段⑥中可找到)。

小题5:B。

本文主要是赞美莫克不畏惧艰难险阻的精神,莫克是主人公。

小题6:考查插叙以及插叙的作用。

这属于插叙,插入莫克小时候以及27岁这年的事情,是对莫克探险活动必要的补充的铺垫,使得莫克的形象更鲜明完整,故事主旨更明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