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九首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古诗鉴赏

黄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夺目的华夏文明。
黄河之美、黄河之壮观,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动容赋诗。
我国古诗词中描写黄河的数不胜数,存有大量的诗词佳作。
如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中的第一首,开头一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就是描写黄河的一佳句,写出了黄河的雄浑气魄。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是中小学生必学的一首古诗.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①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城,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
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1.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的特点。
参考答案冲风破浪一往无前2.对诗歌后两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答案D(没有消极避世,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译文: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的家门口。
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
诗歌的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写出了滔滔黄河的雄伟气势。
后两句采用了张骞为武帝寻找河源和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
全诗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禹锡《浪淘沙》注音版

刘禹锡《浪淘沙》注音版刘禹锡《浪淘沙》注音版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一阕《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滔滔黄河的来龙去脉和雄伟气势。
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天仙佳侣之家做客。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刘禹锡《浪淘沙》注音版,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刘禹锡《浪淘沙》注音版浪淘沙刘禹锡jiǔ qū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九曲黄河万里沙,làng táo Fēng bǒ zì tiān yá浪淘风簸自天涯。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如今直上银河去,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①浪淘沙:古代歌曲名。
②九曲:形容河道弯弯曲曲。
③万里沙:指长长的黄河夹带着大量的泥沙。
④簸:颠簸摇荡。
⑤银河:天河。
⑥牵牛织女:星名。
指牵牛星、织女星。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这首诗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描写了黄河奔流时的磅礴气势。
诗的前两句运用夸张,诗人仿佛将流经万里的九曲黄河一眼看尽,黄河从遥远的天际汹涌奔流过来,带着万里的泥沙,颠簸着,呼啸着,给人感觉好像眼睛里面都是黄河的身影。
后两句诗人发挥想象,黄河一直向前奔流,带着狂风巨浪,一直到达银河,去与天上的牛郎织女相会。
全诗想象奇特,构思新颖,使我们感受到了黄河非凡的气势。
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要像黄河奔流一样,拥有不摄艰难险阻、永远奋斗追求的精神。
创作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
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
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
浪淘沙刘禹锡的九首

浪淘沙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刘禹锡的九首刘禹锡的《浪淘沙》。
意思是学会明辨是非是一个十分艰苦的历程,但只有這样,才会得出真知灼见。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浪淘沙刘禹锡的九首,希望大家喜欢。
刘禹锡的九首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词句注释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色彩为鸭头绿,這里形容春水之色。
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有关浪淘沙刘禹锡

浪淘沙刘禹锡有关浪淘沙刘禹锡《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的组诗。
以下是《浪淘沙》的原文及赏析,一起看看吧。
浪淘沙刘禹锡 1作品原文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注释译文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浪淘沙》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浪淘沙》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浪淘沙》刘禹锡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浪淘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作品原文浪淘沙⑴九曲⑵黄河万里沙⑶,浪淘风簸⑷自天涯⑸。
如今直上银河去⑹,同到牵牛织女(7)家。
作品注释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
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⑷簸:掀翻,掀起。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
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⑹如今:到今天,直:径直,去:不是到什么地方去,而是离开此地。
(7)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作品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作品背景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南京,简称宁,是江苏省会,地处中国东部地区,长江下游,濒江近海。
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20xx年建成区面积752。
8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8。
78万,其中城镇人口659。
1万人。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拥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浪淘沙九首刘禹锡古诗介绍

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词句注释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

刘禹锡古诗浪淘沙浪淘沙九首第一首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第二首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第三首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第四首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第五首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第六首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第七首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第八首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第九首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创作背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刘禹锡诗人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诗人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
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词句注释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诗人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刘禹锡《浪淘沙》

刘禹锡《浪淘沙》《浪淘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著作,以下是我搜寻整理一篇刘禹锡《浪淘沙》,欢迎大家阅读!浪淘沙九首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际。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
词句解释1.直上银河:古代传奇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访大夏,查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见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来宾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浪淘沙九首
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古诗今译】
弯弯曲曲的黄河河流漫长,夹带着大量的黄沙,黄河波涛汹涌,奔腾澎湃,来自天边。
现在我要迎着风浪直上银河,走到牛郎、织女家门口。
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偎。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古诗今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职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
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2全部注释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
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
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
骞还。
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
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
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
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
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
虎眼文:文通纹。
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
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
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妓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
匹:匹敌。
旧写作"疋",故一些版
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
此借潇湘泛指湖南带。
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