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二首

合集下载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安石《明妃曲》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明妃曲[宋] 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②。

低徊顾影无颜色③,尚得君王不自持④。

归来却怪丹青手⑤,入眼平生未曾有⑥。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⑦。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⑧;寄声欲问塞南事⑨,只有年年鸿雁飞⑩。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11)。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12),人生失意无南北(13)。

〔注释〕①本篇选自王安石《临川集》。

明妃,即王昭君。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为王明君,故称。

原共二首,本篇列第一。

作于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

在颂美明妃的绝色和她对祖国的怀恋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不为人知重的感慨。

②泪湿春风,泪流满面。

杜甫《咏怀古迹》有“画图省识春风面”,这里因以“春风”指面。

③低徊,如徘徊,心有感念、犹豫,行动也迟迟不前。

顾影,顾视自己的影像,是自我怜惜。

无颜色,无动人的颜色,指因伤心而面色惨淡。

④不自持,倾倒得把握不了自己。

⑤归来,如言“回头来”,指元帝言。

丹青手,画师。

⑥入眼,指能看得上的。

⑦“意态”二句,人的神采从来是画不出来的,毛延寿因所画的昭君不如本人而被杀实是冤枉。

⑧着尽汉宫衣,衷心思汉,所以常穿汉宫衣。

日久,衣皆穿尽。

⑨塞南,边塞以南,指汉王朝地域。

⑩“只有”句,相传鸿雁可以传书信,但明妃只见雁飞,不见书至。

(11)“好在”,如言“好吧”;是问候语,有时用在被问候者之前。

毡城,匈奴所居毡帐,这里指居住在毡城的生活。

(12)咫尺,极近的距离。

咫(zhi只),八寸为咫。

长门,长门宫。

阿娇,姓陈,汉武帝的皇后。

后失宠,退居长门宫。

(13)无南北,不分南北,是说北国,南朝均有失意人。

〔解析〕以昭君出塞为题材的诗歌,历代不乏名作。

如晋石崇的《王明君》,以叙事见长;杜甫的《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则抒情深挚,凄婉欲绝,都脍炙人口,千古传颂。

但泛览此类作品,主题大都类同,都代昭君倾吐哀怨。

唯独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蹊径独辟,另具识见,不同凡响。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明妃曲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译文及注释明妃第一次出汉宫时,双颊泪痕未干,鬓角微垂。

低头徘徊,容颜暗淡,连王者情怀都难以驾驭。

离别回来,怪丹青画师。

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景色。

神仙的意志是难以用自生的画笔来描绘的,画家毛延寿就在那个时候被冤死了。

从那时起,我离开了我的心赏析其一梅尧臣、欧阳修对《明妃曲》的和诗皆直斥“汉计拙”,对宋王朝屈辱政策提出批评。

王安石则极意刻画明妃的爱国思乡的纯洁、深厚感情,并有意把这种感情与个人恩怨区别开来,尤为卓见。

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王安石称赞费明不以怨报德,具有现实意义。

有一些争议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

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

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评论有意思的是,对于赵军的离去是喜剧还是悲剧,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杜甫和王安石不是唯一唱反调的台湾人。

昭君墓周围有许多诗词,其中有一句题道:闺阁无愧于世,明妃加冕于汉宫。

一轮新月韩,万里静。

如果你谈论名声,你几乎和霍伟一样。

大家都很难过远嫁,我却很羡慕一个人遇见。

即使你是仁慈的,你如何能保持它?到目前为止,青藏高原在这里,创作背景北宋时,辽国、西夏“交侵,岁币百万”。

自景祐年间(1034—1038)以来,“西(夏)事尤棘”。

当时的施宜生、张元之流,就因在宋不得志而投向辽、夏,为辽、夏出谋献策,造成宋的边患。

诗人们借汉言宋,想到明妃。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

参考资料:完善1、吴孟复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30-234 .2、高克勤等.王安石及其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9-22 .王安石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拼音版

《明妃曲二首》王安石.拼音版

明m ín ɡ妃f ēi 曲q ǔ二èr 首sh ǒu【宋s òn ɡ】王w án ɡ安ān 石sh í明m ín ɡ妃f ēi 初ch ū出ch ū汉h àn 宫ɡōn ɡ时sh í,泪l èi 湿sh ī春ch ūn 风f ēn ɡ鬓b ìn 脚ji ǎo 垂chu í。

低d ī徊hu ái 顾ɡù影y ǐn ɡ无w ú颜y án 色s è,尚sh àn ɡ得d é君j ūn 王w án ɡ不b ù自z ì持ch í。

归ɡu ī来l ái 却qu è怪ɡu ài 丹d ān 青q īn ɡ手sh ǒu ,入r ù眼y ǎn 平p ín ɡ生sh ēn ɡ几j ǐ曾c én ɡ有y ǒu ;意y ì态t ài 由y óu 来l ái 画hu à不b ù成ch én ɡ,当d ān ɡ时sh í枉w ǎn ɡ杀sh ā毛m áo 延y án 寿sh òu 。

一y ì去q ù心x īn 知zh ī更ɡèn ɡ不b ù归ɡu ī,可k ě怜li án 着zhe 尽j ìn 汉h àn 宫ɡōn ɡ衣y ī;寄j ì声sh ēn ɡ欲y ù问w èn 塞s ài 南n án 事sh ì,只zh ǐ有y ǒu 年ni án 年ni án 鸿h ón ɡ雁y àn 飞f ēi 。

明妃曲

明妃曲

明妃曲(其一)王安石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曲(其二)王安石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编辑本段赏析《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

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

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

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

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二句成为千古绝唱。

后半部写昭君在蒙古仍是关心祖国的,但是,“万里家人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就是说,安慰来自家人,而非宫廷。

宫廷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才是诗的主题。

玩弄、遗弃女子,历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南北”者即中外。

这样,王安石就提出一个社会制度问题,虽然他没有解答。

这层意思,比“和亲事却非”的论点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黄金何日赎娥眉”则简直不象话。

居然有人作考证,说蔡文姬是被俘,可赎;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赎了;真是腐儒。

不过,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说“昔日画图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赎”,讽刺得痛快。

此人大约是清代的蔡尚翔。

王安石闯了诗祸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

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

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明妃曲二首名句

明妃曲二首名句

明妃曲二首名句摘要:1.明妃曲二首的背景和作者2.明妃曲二首的内容概述3.曾巩的《明妃曲二首》4.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5.白玉蟾的《明妃曲》6.明妃曲二首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正文: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和曾巩创作的诗歌,以汉代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王昭君的美丽、坚韧和忠诚。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明妃曲二首的背景、内容以及其艺术价值。

明妃曲二首的背景和作者:明妃曲二首的创作背景是汉元帝时期,王昭君被嫁到匈奴和亲。

这一历史事件在后世引发了许多文学作品的创作,其中就包括明妃曲二首。

这两首诗歌的作者分别是曾巩和王安石,他们都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以擅长诗歌创作而闻名。

明妃曲二首的内容概述:明妃曲二首主要描绘了王昭君的美丽、品格和出塞和亲的故事。

在诗歌中,王昭君被赞誉为美丽的化身,她的容貌和风度令人赞叹。

同时,她也展现出了坚韧和忠诚的品质,尽管身处异乡,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使命。

曾巩的《明妃曲二首》:曾巩的《明妃曲二首》主要描绘了王昭君的美丽和出塞和亲的故事。

在诗歌中,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和风度,同时也展现了她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两首诗歌通过对王昭君的描绘,传达了对美好和坚韧品质的赞美。

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则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王昭君。

他的诗歌中,王昭君被描绘为一个充满悲情的人物,她的美丽和坚韧都带有一种悲剧色彩。

王安石通过这两首诗歌,传达了对于王昭君深沉的同情和对于命运的无奈。

白玉蟾的《明妃曲》:白玉蟾的《明妃曲》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描绘王昭君。

他的诗歌中,王昭君被描绘为一个忠于国家的人物,她的美丽和坚韧都带有一种豪情壮志。

白玉蟾通过这首诗歌,传达了对于王昭君忠诚和勇敢的赞美。

明妃曲二首的艺术价值和影响:明妃曲二首在宋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们以优美的诗句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王昭君的美丽、坚韧和忠诚。

这些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析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析

宋王安石明妃曲二首赏析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低徊:徘徊不前。

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意态:风神。

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塞南:指汉王朝。

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

《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

两:同辆。

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

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翻译: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角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见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明妃曲》原文及翻译

《明妃曲》原文及翻译

《明妃曲》原文及翻译《明妃曲》原文及翻译《明妃曲二首》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被称为是咏王昭君最好的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妃曲》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明妃曲》原文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明妃曲》翻译/译文其一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其二明妃当初嫁给胡人的时候,身旁上百两的毡车上乘坐的都是胡人女子。

她多想找个人说话但无处可说,只能把心语寄托于琵琶声中,心事只有自己知道。

她用能弹出美妙声音的手拨动黄金做的杆拨,弹起琵琶仰望空中飞鸿劝着胡酒。

随嫁的汉宫侍女暗中垂泪,行走在大漠上的返国者频频回首。

汉朝之恩实在是浅薄啊,胡人之恩还要更深,人生的欢乐在于心与心相知。

可怜王昭君的青冢已经荒芜埋没,还是有悲哀的乐曲流传至今。

《明妃曲》注释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宋代明妃曲二首

宋代明妃曲二首

宋代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是宋代文学中非常著名的文体,它以描绘美丽妃子的形象和表达爱情为主题,被广泛地传诵和演唱。

宋代明妃曲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成为他们表达感情和琴棋书画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介绍两首宋代明妃曲的特点和内容。

第一首明妃曲名为《宫词》,它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所作。

这首曲子以悲怆的音调描绘了明妃的美丽和悲惨的命运。

它的歌词讲述了明妃美丽的容颜、温柔的性格和深情的爱情。

曲中揭示了明妃被宫廷的勾心斗角所困扰,最终导致她命运的悲剧结局。

这首曲子旋律悠扬,表达出明妃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令人动容。

第二首明妃曲名为《萧家庄》,它是一首浪漫而充满怀旧情怀的明妃曲。

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位昔日美丽的明妃在庄园中游玩,回忆往事的浪漫情感。

歌词中描述了春日里的美丽景色,以及明妃和她的爱人之间的深情对话。

这首曲子音调轻快,旋律优美,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怀旧情怀,让人回味无穷。

宋代明妃曲以其深情且婉转动人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美丽和爱情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这些曲子不仅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繁华与辉煌,还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真love情感的追求。

这些曲子的音乐旋律悦耳动听,歌词充满了对爱情和命运的思考和抒发,令人陶醉其中。

总而言之,宋代明妃曲是宋代文学中重要的艺术形式。

它以描绘明妃的美丽和爱情为主题,以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为目的。

这些曲子代表了宋代文化的一部分,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方式。

无论在音乐旋律还是歌词表达上,宋代明妃曲都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妃曲二首
[ 宋] 王安石
原文
【其一】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其二】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译文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泪湿桃花春风面鬓脚微微亦低垂。

低头回看身影间周围无有此颜色,还让我君王的感情都难以控制。

离别归来却怪罪丹青画图手,美貌如此在眼中平生实未曾见有。

天仙意态由自生画笔难以描摹成,当时冤枉杀死画工毛延寿。

从此一离去心知更不能回归,可怜还不能穿尽汉朝皇城之宫衣。

万里寄语欲相问塞南遥远家乡事,只有年年日日里眼望鸿雁往南飞。

家人虽然在万里传来亲人之消息,好好安心在毡城不要常将家相忆。

您还不曾见近在咫尺长门里幽幽阿娇被锁闭,人生如果要失意无分天南和地北。

注释
⑴明妃:即王昭君,汉元帝宫女,容貌美丽,品行正直。

晋人避司马昭讳,改昭为明,后人沿用。

⑵春风;比喻面容之美。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咏昭君一首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这里的春风即春风面的省称。

⑶低徊:徘徊不前。

⑷不自持: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⑸归来:回过来。

丹青手:指画师毛延寿。

⑹意态:风神。

⑺着尽汉宫衣:指昭君仍全身穿着汉服。

⑻塞南:指汉王朝。

⑼毡城:此指匈奴王宫。

游牧民族以毡为帐篷(现名蒙古包)。

⑽咫尺:极言其近。

长门闭阿娇:西汉武帝曾将陈皇后幽禁长门宫。

长门:汉宫名。

阿娇:陈皇后小名字。

⑾“毡车”句:写匈奴派了大队胡姬来接昭君。

《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写贵族女子出嫁,陪从很多。

两:同辆。

⑿杆拨:弹琵琶的工具。

春风手:形容手能弹出美妙的声音。

⒀汉宫侍女:指陪昭君远嫁的汉官女。

⒁青冢:杜甫诗中有“独留青冢向黄昏”及“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诸句,此用其意。

相传昭君墓上的草常青,故名青冢,在今呼和浩特市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