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教案

河北版品德和社会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品德与社会”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和文明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文明的尊重和欣赏感,以及对人类文明的热爱和向往,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文明素养的人。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根据生活实际,回答人类文明的由来是什么,并了解不同时期的文明成就2.了解古代文明成就中的代表性建筑物、艺术品和科技发明,培养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叹3.了解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历程,形成对文明发展的较大概括和比较的能力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文明元素2.培养学生比较和归纳能力,梳理人类文明的主要发展历程3.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自主组织语言进行简单的文明评价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爱祖国、爱文明、爱生活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感叹3.培养学生尊重文明、守护文明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难点:1.了解不同时期的文明成就,展示不同时期文明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叹。
2.分析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历程,形成对文明发展的较大概括和比较的能力。
四、教学步骤(一)引入导入1.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现代城市的环境、建筑、路灯、交通工具等方面有没有文明元素,并向学生提问:“有哪些地方在体现文明?”2.引导学生慢慢思考,找到生活中的文明元素。
(学生的答案会给出)(二)呈现材料1.班级讨论,提问:“人类的文明是从哪里开始的?”2.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和中国古代文明,并介绍文明的主要发展历程。
3.给学生们展现不同时期的文明成就中的代表性建筑物、艺术品和科技发明,并解释各个时期的文明元素。
(三)探究讨论1.让学生搜寻相关信息,形成小组讨论,比较与总结各文明高峰成就特点。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给出简单的文明评价,领悟不同时期文明的气质与魅力。
(四)归纳总结1.教师提问:“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有什么特点和重要阶段?”2.让学生对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经进行归纳整理,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答题比赛,学术竞赛,以此培养学生的能力。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追寻人类文明足迹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追寻人类文明足迹冀教版1跟随人类文明足迹教学目的:态度:经过让先生在走进世界的进程中,关隘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捕鱼,激起先生对世界历史文明的兴味,使先生看法到现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
休息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发明的,激起先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维护热情,增强维护自然、维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才干:经过先生的搜集调查、交流研讨,培育先生的自动参与看法和对比才干,提高先生的观察才干和实际才干。
知识:使先生直到两河流域是世界知名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休息发明了文明,休息人民发明的赞兰文明是人类的珍贵财富。
让先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开展发生的深远影响,看法这些人类的伟大发明。
教学重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庞大贡献,让先生指点人类文明是随着消费力的开展而开展的。
教学预备:〝现代文明效果展现〞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现代文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大河抚育的文明印第安文明一、效果引入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发明了新鲜的中华文明。
大河抚育的文明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著名河流图片资料。
思索:为什么文明古国都发生在大河流域?师引导先生了解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发明了中华文明。
罗列两河、尼罗河、活期众多及农业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小组观察教材P3图片,讨论:〝从山洞到房屋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生活的变化,新鲜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
引见中国的青铜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二、印第安文明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你还知道那些现代文明?出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讨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停止比拟,有什么不同?三、总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文字的构成与演化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一、热情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汉字是至今为止仍在运用的最新鲜的文字,,曾经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都远远不如汉字这样在明天依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基本情况。
(2)通过对比分析,认识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明的发展轨迹。
(2)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3)利用比较研究法,探讨不同文明的共性与个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3)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鼓励他们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第1课:人类文明的起源1. 导入:介绍文明的定义及其产生的条件。
2. 主体内容:讲述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的文明起源。
3. 课堂讨论:分析这些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和各自的特点。
第2课:古代文明的繁荣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古代文明的繁荣时期。
2. 主体内容:讲解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文明的繁荣时期。
3. 课堂讨论:比较这些文明在繁荣时期的成就和差异。
第3课:文明的碰撞与融合1. 导入:介绍文明之间的交流方式及其影响。
2. 主体内容:分析古代文明之间的战争、贸易和文化交流。
3. 课堂讨论:探讨文明碰撞与融合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作用。
第4课:中世纪文明1. 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中世纪文明的特点。
2. 主体内容:讲述欧洲、伊斯兰世界和东亚的中世纪文明。
3. 课堂讨论:分析中世纪文明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第5课:近现代文明的发展1. 导入:介绍近现代文明的定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2. 主体内容:讲解近现代欧洲文明以及美洲、亚洲的文明发展。
3. 课堂讨论:探讨近现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明的发展轨迹。
2. 案例分析法:运用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文明案例,深入剖析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追寻人类文明的足迹》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
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及其重大科技发明地动仪。
2、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其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了解我国历史上地震方面的科学技术和灿烂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
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
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这个期间人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
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成人感”的发展,表现在:期望自己能和成人一样独立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期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甚至从那里找到自己的朋友。
3重点难点
了解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
学习重大科技发明地动仪。
地动仪的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工作原理。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张衡与地动仪
一、导入:。
(冀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追寻人类文明足迹 3

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学目标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隘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捕鱼,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
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情,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能力:通过学生的搜集调查、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对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使学生直到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赞兰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造。
教学重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指导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准备:“古代文明成果展示”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大河哺育的文明印第安文明一、问题引入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师: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多媒体课件大河哺育的文明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著名河流图片资料。
思考: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师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文明。
列举两河、尼罗河、定期泛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小组观察教材P3图片,讨论:“从山洞到房屋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生活的变化,古老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介绍中国的青铜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二、印第安文明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文明?课件出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讨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三、总结本课内容第二课时文字的形成与演变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一、激情导入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汉字是至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曾经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都远远不如汉字这样在今天依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

《追寻文明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主要文明古国的起源、发展、衰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通过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提高比较、归纳能力;(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明的发展规律;(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文明古国的风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历史文化素养;(2)培养学生全球观念,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文明的起源1.1 古代埃及文明1.2 古代巴比伦文明1.3 古代印度文明1.4 古代中国文明1.5 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第二章:文明的扩张与交流2.1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2.2 罗马帝国的兴衰2.3 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化交流2.4 印度的孔雀王朝2.5 中国的秦汉时期第三章:文明的冲突与融合3.1 拜占庭帝国3.2 阿拉伯帝国的兴起3.3 蒙古帝国的征服与交流3.4 西方的宗教改革3.5 中国的隋唐时期第四章:文明的重塑与转型4.1 欧洲的文艺复兴4.2 英国的工业革命4.3 美国的独立战争与宪法制定4.4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4.5 中国的鸦片战争与近代化探索第五章: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5.1 第二次工业革命5.2 两次世界大战5.3 冷战与两极格局5.4 第三次科技革命5.5 全球化与多元文明共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明古国的起源、发展、衰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不同文明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现代文明的发展与挑战。
2. 教学难点:文明的发展规律;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冲突与融合。
四、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教案编辑专员,以给定的和要求,为您提供五个章节的“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冀教版”。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和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的发展近现代文明的变革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交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二、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古代文明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2. 教学内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三、第二章:中世纪文明的发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文明的特点和发展。
让学生了解中世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2. 教学内容:中世纪文明的特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伊斯兰文明的发展蒙古帝国的建立四、第三章:近现代文明的变革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近现代文明的主要变革。
让学生了解近现代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对文明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发展科学革命和文化艺术的繁荣近现代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五、第四章: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交流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交流。
让学生了解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
2. 教学内容:全球化进程中的文明交流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担当六、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特点和成就。
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认识和自豪感。
2.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理念和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成就和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七、第六章:文明与自然的相互作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明与自然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1》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古代文明、中世纪文明、近代文明等四个部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原始社会,旨在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
3.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类文明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原始社会的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2.课件: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讨论话题:关于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提前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人类文明是如何起源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寻人类文明足迹教案
教学目标:
态度:通过让学生在走进世界的过程中,关隘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捕鱼,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成就时。
劳动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创造的,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遗产的热爱和保护热情,增强保护自然、保护文明遗产的责任感。
能力:通过学生的搜集调查、交流研讨,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对比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使学生直到两河流域是世界闻名的重要发源地,人类的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人民创造的赞兰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这些文明成就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认识这些人类的伟大创造。
教学重难点:四大文明古国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让学生指导人类文明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
教学准备:“古代文明成果展示”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古代文明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大河哺育的文明印第安文明
一、问题引入
为什么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多媒体课件----大河哺育的文明
出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著名河流图片资料。
思考:为什么文明古国都产生在大河流域?
师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祖先最早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中华文明。
列举两河、尼罗河、定期泛滥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小组观察教材P3图片,讨论:“从山洞到房屋从石器到铁器”人们生活的变化,古老的文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介绍中国的青铜器,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二、印第安文明
师:除了四大文明古国之外,你还知道那些古代文明?
课件出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
讨论:印第安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文明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总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文字的形成与演变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一、激情导入
我们伟大的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汉字是至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曾经存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美洲玛雅人的图形文字都远远不如汉字这样在今天依然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课件演示: 图片展示从古到今世界古代不同的文字演变。
介绍中国文字的变迁过程。
学生谈感受。
(使学生了解汉字悠久的历史,为我国人民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被日本、朝鲜等邻国借用,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
投影:出示同学们的作业、手抄报、硬笔书法
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二、做人类文明的守护者
师:中国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祖国各地分布着大量的文物古迹。
这些历史文明古迹不仅属于中华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谁愿意把自己了解的有关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学生读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
你在参观或游览这些文明古迹时见到过一些不文明的做法?为了继承和传承这些文明,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小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