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解题技巧
中考复习记叙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格式 (一)

中考复习记叙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格式 (一)中考是每个初中生都将面临的一场考试,对于复习,不仅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老师对学生的复习进行指导和支持。
在中考复习期间,记叙文、议论文和阅读答题成为了必须掌握的考试技巧之一。
以下是我对于这三类题目的复习建议和阅读答题格式的总结。
一、记叙文记叙文在考试中出现得很频繁,它需要学生有一个流畅的语言表达,让人读起来感觉到通顺自然。
对于记叙文的复习,建议采用以下步骤:1.抓住文本的要点。
先通读全文,尤其是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此时切勿跳读,一定要仔细阅读,抓住文章的要点,这样可以更好地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2.了解人物和事件。
通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人物和事件,抓住故事情节和主题。
在理解人物和事件的同时,还需关注文中使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3.分析文章结构。
掌握文章的结构对于记叙文的答题至关重要。
在读完全文后,整理文章的结构,找出主题和次要主题。
可以画出思维导图或做笔记来帮助整理思路。
阅读答题技巧:1.抓住重点。
注意文章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起因等重点信息,有助于我们回答全文的主题和问题。
2.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在阅读时,注意后面所跟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对比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意义。
3.综合分析。
将分析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回答问题。
二、议论文议论文是考试中的重头戏之一,它包含了比较难度的主题和观点。
学生要想撰写好一篇议论文,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
议论文的复习步骤如下:1.理解题目。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在理解题目的同时,掌握文章的结构。
2.明确立场。
根据题目要求,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并想好自己的论据。
3.构思文章主体部分。
文章的主体部分应该要表达清晰、有力的观点,合理的论据和充足的证据。
4.撰写结论和展望。
结论是对文章结论的概括,同时也可以开宏大局,展望未来。
阅读答题技巧:1.找出核心观点和主张。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2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2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2.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3.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段落作用(1)结尾作用:1、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主旨),深化(升华)主题,烘托心情;具体结合文章内容说出主旨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结构上的作用:照应题目或者开头;总结全文。
沈阳市中考题范例:2005年《月光饼》1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17.月光饼。
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2006年《送你一束花》17.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4分)答案:17.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告诉读者,别人在失败时我们更应给予支持和鼓励;照应开头。
2008年《为了音乐请你留下来》17.选文第16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7.(4分)内容:突出沙尼克为了音乐(和友情)而献身的精神(深化中心)。
同时表达了马斯特对难友和兄弟沙尼克的深切怀念。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结构各2分,内容不具体扣1分2009年《迷雾灯塔之光》18.选文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18. 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深化中心,表达了科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迎回父亲的喜悦、兴奋之情。
2011年《光明行》19.选文第26段(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19.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2)开头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1)开篇点题。
例如《风筝》、《背影》(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清兵卫与葫芦》(3)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例如《小男孩》(4)行文线索。
例如《回忆我的母亲》、《背影》2、内容上作用:(1)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思考)例如《一厘米》、《差半车麦秸》(2)奠定感情基调。
例如《风筝》、《回忆我的母亲》、《白杨礼赞》(3)点明主旨。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一、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背诵)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5.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8.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9.六种常用行文线索:人、物、时、地、情、事。
二、记叙文阅读十八个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1.标题含义?答题模板:表层义十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情感、主旨) 2.标题的作用?答题模板: ①概括文章所叙之事。
②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⑤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⑥富含哲理,引人思考⑦确定文章感情基调3.以XXX为线索?(1)答题模板:①人物线索。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丿②物品线索。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
⑥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答题模板: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2).以XXX为线索,有何作用?答题模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答题模板: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或时间先后写。
)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②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悬,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人称及作用?。
中考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_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

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常用的词有:“这里指……”。
2.层次结构——划分段落或层次。
一是要善于发现带有标志性的词语或句子,二是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弄清人物的关系。
三是明白事件的全过程,弄清起因、经过、结果。
然后提炼筛选主要信息。
4.概括——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
2)摘要归纳。
3) 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形成: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5.分析——能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与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
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
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7.提炼——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8.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9.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中考记叙文答题技巧(更新版)

《记叙文答题技巧》(更新版)班级:姓名:一、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一)题目的含义1.答题思路:一般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分析。
①表层含义:即字面意义(尽量再现原词);②深层含义:即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③表达……情感。
2.理解深层含义的步骤:①揣摩关键词;②联系全文内容;③结合文章主旨;④注意标题修辞义。
(二)题目的作用:①交代文章写作内容/对象……;②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③揭示/暗示文章中心,表达了……;④运用修辞(比喻、拟人等)/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⑤题目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⑥富有诗意,增添文学色彩/文化内涵。
(以上均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概括文章内容(一)概括主要情节: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主要事件(起因)+结果。
(二)概括情节的变化:1.答题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或自己概括填空。
2.注意事项:①尽量在原文中找词句。
②注意变化,所选词句不要重复。
③原文中若没有直接可用的词句,要根据文意概括或提炼出来。
④注意题目中已给信息的格式。
三、记叙的顺序及作用记叙的主要顺序及作用:插叙、顺叙、倒叙。
1.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插叙的作用:内容上:①运用插叙,插入……内容;②解释了……的原因;③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④突出中心,表达了……。
结构上: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埋伏笔;②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文章内容;③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富于变化。
④与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强调……。
2.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顺叙的作用: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脉络分明。
3.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倒叙的作用:①运用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内容;③增加叙事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四、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1.第一人称作用:①作为线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更具真实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语文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中考记叙文写作技巧 1 技巧一:中心突出,立意深远 首先,立意必需集中而突出。即使须要运用较多的素材也只
能统一在一个中心之下,这样才不会散而无主,不至于喧宾夺主。 其次,记叙文务必符合主动、健康、深刻、高远的立意要求。其 三,要擅长从日常小事中发觉深刻、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擅长从 事务的表面对深处挖掘,使主题变得深刻起来。其四,运用对比 可以让人物的形象更显明,事务的中心揭示得更深刻。如将美与 丑、善与恶、强与弱、悲与喜对比,将人或事的前后改变对比, 将不同的人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对比等等。另外,你也可以用环境 描写来渲染气氛,示意事务发展,衬托人物心情等,从而彰显主 旨。如一篇《责任重于泰山》的作文。作者先用“每个人都有着 每个人的责任,责任重于泰山”作题记,然后分别用一、二、三 作小标题,依次叙写了张老师出人意料地带病冒雪上课、检察长 在战友(因救援自己而牺牲)儿子的判决书上签字前冲突的思想 斗争、书记为了泄洪抢险而顾大局舍小家确定炸除自己从小生活 的村庄这三件事,说明白给学生上课是老师的责任、严格执法是 领导者的责任、爱护国家利益是全部公民的责任,从而使“不同 的位置有不同的责任”的主旨得以凸显。
第6页 共13页
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纳适当的修辞手法, 特殊是运用比方、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 引用格言名句,增加文采。
四、四个流程 1、审清题意:千万留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 应当先花 2-3 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起先答基础学问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爱、是厌恶?是 感动、是反对?是欢乐,是苦痛?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指 责?…………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识的、能够写好的 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 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 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挥而就,只要提纲 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挥而就事不难做到的, 思路顺畅了 20 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五项技巧 1、有一个敏捷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 必需写多好,不得运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殊是开头、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记叙文的六要素: 、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时间 经过、 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分为: 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顺序分为: 顺叙、倒叙、 3、记叙的人称有: 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的人称有: 第一人称、 4、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表达方式有: 记叙、描写、说明、抒情、 5、记叙性语言特点是: 准确、生动 、记叙性语言特点是: 准确、 6、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 、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 托物言志 7、记叙的线索: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事件的发展、 、记叙的线索: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事件的发展、 人物或物品场景的变化、 人物或物品场景的变化、作者思想感情 的发展
1、、 赏析句子 、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练 习 1、开篇点题; 、开篇点题; 页 : 2、总领全文; 、总领全文; 第 中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题 考 、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必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设置悬念, 读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 页 、 第 作用; 作用; 题 2、段 起总 作用; 总 上 作用; 、 文,引 下文
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如何赏析诗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要先联系本义,解释 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修辞的作用 在文中的含义,找出
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点明中心 、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这类词常是动词、形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容词、副词等,对于 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 重点词语 表现人物心理、揭示 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4 的含义与 人物性格、突出文章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作用从作者描写的角度( 主题起着重要作用。触觉)。 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
2.记事的文章 要弄清事情发生的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 记事的文章 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时 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 经过、结果,分析事件的意义和 经过、结果, 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3.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主要是借景抒情 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借景抒情 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在分析时注意: 在分析时注意: (1)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情 写景层次、景物特点、写景顺序、 写景层次 景交融; 景交融; (2)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想像、联想、修辞手法的运用。 想像
102 5 102 102 2 考; 考: 文 的 , 文 ,引起 题的思考
记叙文结尾句子(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的作用: 1、篇末点题; 、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 、首尾呼应(照应前文、 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 、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 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能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 时间:能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时间包括具体 的年月时分秒,一年的春夏秋冬, 的年月时分秒,一年的春夏秋冬,一夜的昼夜 晨昏。 晨昏。 地点:包括地方、场所、方位、距离等。 地点:包括地方、场所、方位、距离等。 人物:是指出现在文章中的所有人物,包括明 人物:是指出现在文章中的所有人物, 写的和暗写的,是事情发生、发展的关键、 写的和暗写的,是事情发生、发展的关键、也 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主要因素。 是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主要因素。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起因:指因何发生了什么事 经过: 经过:是事情发展的过程 结果:到最后阶段, 结果:到最后阶段,事情发展到的最后状态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中心思想 二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3、掌握记叙文阅读规律 、
(一)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 、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1、点明题旨的句子
2、抒情、议论、描写的句子 3、总结全文的句子 、抒情、议论、 、 4、引用的句子 、 5、起承转合的句子 、 (1)从内容看,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 联系主题。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 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2)从结构看,在文章的不同位置上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不同的,有首句总起、尾句总结、中间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从艺术效果看:升华中心,渲染烘托气氛等作用。
二、记叙顺序及人称: 记叙顺序及人称: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 记叙顺序有顺叙 倒叙、插叙这三种 顺叙、 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这三种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 (1)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 )按事情的发生、 络清楚、印象深刻。 序来写的就叫顺叙 顺叙。 序来写的就叫顺叙。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 (2)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后发生的事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 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 情写在后面的叫倒叙 情写在后面的叫倒叙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 (3)在记叙的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 )在记叙的过程中, 动性。 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叫插叙 情节,再接叙原来的事情叫插叙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 我们)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 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 第三人称( 他们, 第三人称(他,她,他们 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她 们,以及人名) 以及人名)
三、分析记叙的线索
1、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文中的人、事、物都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文中的人、 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 是随着时间、地点的推进而展开) 2、事件的发展 、 3、人物或物品场景的变化 、 4、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 、 5、大多数文章只有一条线索,少数文章有两条线索, 、大多数文章只有一条线索,少数文章有两条线索,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 . 不同条件分析; 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 . 即空间变化分析; 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 .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 即时间变化分析。 即时间变化分析。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 抒情的句子。
五、分辨文中的表达方式,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在 分辨文中的表达方式, 文中的作用。 文中的作用。 记叙: 记叙:是指对人物活动过程和事件经过的述说和 交代。 交代。 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 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 细致入微的刻画。 细致入微的刻画。 说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说明: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 抒情: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 抒情: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好恶爱 憎之情。 憎之情。 议论:是在写人、记事时进行的分析、评论。 议论:是在写人、记事时进行的分析、评论。
几种题型答题格式: 几种题型答题格式: 1、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因为这些材料能突出文章 、记叙文详写材料的作用: 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 ”这一中心,所以详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A渲染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 渲染了 的气氛、 刻画 的气氛、B刻画 烘托) 性格; 推动情节的发展 推动情节的发展。 (烘托)人物 性格;C推动情节的发展。 3、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 、抒情、议论的作用:突出文章“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象征的作用:通过象征表现 、象征的作用: 5、烘托的作用:烘托人物的 、烘托的作用: ”这一中心, 这一中心, 感情。 感情。 性格。 性格。
描写包括: 描写包括: 1、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 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写景的作用:(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 写景的作用:(1)渲染气氛,衬托人物 :( 的 心情。( 描写——景物,表达 。(2) 景物, 感情。( 心情。( )描写 景物 表达——感情。( ) 感情。(3) 推动情节发展。 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文章标题。 分析文章标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文章的 中心。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中心。有的文章题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 五月的青岛》 百草园》 透过它, 《五月的青岛》、《百草园》,透过它,不难探 寻其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 寻其中心思想;有的题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如 暮春》 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 《暮春》,分析其喻意,便可归纳出中心;有的 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走一步, 题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如《走一步,再走 一步》 苦练》等等; 一步》、《苦练》等等;至于那些题目仅仅表明 记叙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 记叙的对象、范围或线索的,我们还可以从其他 方面入手。
3、细节描写(通过细微描写深刻表 、细节描写( 现人物、事件、环境的特征) 现人物、事件、环境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