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介绍

合集下载

一句话看懂普洱茶老班章、冰岛都是指什么?

一句话看懂普洱茶老班章、冰岛都是指什么?

一句话看懂普洱茶老班章、冰岛都是指什么?购买过普洱茶的同学,可能经常有耳闻。

什么老班章普洱茶、什么冰岛普洱茶!各式各样的普洱茶,甚是让人分不清楚。

那么这些到指得是什么呢?普洱茶认识普洱茶的产区与山头其实了解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普洱茶主产来自保山茶区、大理茶区、临沧茶区、思茅茶区、勐海茶区、易武茶区等六大产区。

而老班章、冰岛指是该些产区当中较为出名的山头。

普洱茶然而不同的产区,带来的普洱茶品质上存在不同。

并且产区当中不同的山头也有着普遍的差异。

就拿易武与勐海相比,两地因环境的差异,在普洱茶的口感上则有着大不相同的差异!由此可见,产地对于普洱茶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接下带大家认识一下不同产区以及不同山头的普洱茶都有什么特点。

老班章村老班章了解普洱茶山头的开始,首当应该了解的是老班章。

曾被誉为“茶王”的老班章,更是被茶友认为老班章普洱茶属于茶当中的上品之选!并且当地村民还在延续着通过手工采摘的方式,进行采摘普洱茶!老班章并且老班章所产的普洱茶在茶气上,更是力压群雄。

而在口感上,苦涩味入口即化,并且在香气更有兰花香与花蜜香等香味交织!普洱茶茶汤冰岛当然大家看到,刹那间会误以为这个“冰岛”是指北欧旅游胜地的那个冰岛。

其实这里所指的“冰岛”是指云南当地一个村寨叫冰岛。

也在近两年来,冰岛普洱茶更是在普洱茶圈子当中炒的最热的一个山头,而且这波“热潮”更是有赶超老班章的势头,并且在普洱茶圈子当中更有普洱茶皇后的美誉!冰岛被誉为普洱茶界当中的女人茶,在香型上与老班章普洱茶相比,更加的柔和,并且也更容易入口!并且唇齿间还带有果蜜香!茶汤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击关注“茶闻趣谈”。

关注后将不定期的进行免费派茶活动,欢迎大家进行关注!。

西双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

西双版纳茶区,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南部,是中国的热带雨林区之一,也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

西双版纳茶产区拥有众多的茶山,其中最著名的有六大茶山:
1. 易武茶山:易武是西双版纳历史上的茶叶集散地,也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易武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高、味浓、回甘、耐泡”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2. 倚邦茶山: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倚邦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高锐、汤色橙黄、滋味醇厚”的特点著称,其中以倚邦小叶种茶最为有名。

3. 攸乐茶山: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东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攸乐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浓郁、口感醇和”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喜爱的珍品。

4. 革登茶山:革登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革登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汤色橙黄、香气高锐、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5. 莽枝茶山:莽枝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北部,是普洱茶的三大产地之一。

莽枝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汤色橙黄、香气浓郁、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喜爱的珍品。

6. 景迈茶山:景迈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北部,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地之一。

景迈茶山出产的普洱茶以“香气浓郁、口感醇和、回甘强”的特点著称,是收藏家和茶友们追逐的珍品。

以上是西双版纳六大茶山的简要介绍。

这些茶山的茶叶品种、生态环境、制茶技艺等各有特点,因而出产的普洱茶品质各具特色,有的以香气高锐著称,有的以汤色橙黄著称,有的以滋味醇厚著称,都是普洱茶中的佳品。

六大茶山

六大茶山
-------------------------------------------------------------
下载银行【】 提供免费绿色软件下载------------------------------------
第二部分:六大茶山考最为优质的茶叶(图)
提到云南茶叶,人们想到的是普洱茶。提起普洱茶,人们想到的则是“六大茶山”。这是因为六大茶山是孕育普洱茶的最初襁褓,并且在此后源源不断提供最为优质的茶叶,帮助普洱茶以特殊的秉赋奠定了“名重于天下”的地位。其实,六大茶山与普洱茶那种难以分割的血肉关系,清人阮福的《普洱茶记》中就有记载。 《普洱茶记》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极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尝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以茶易西蕃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酋归附,旋判伏诛,遍历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 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素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福又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新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草木,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而不堪饮矣。 阮福的《普洱茶记》,数百字的短文,四次提及“六大茶山”。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普洱茶记》中,六大茶山的地名在不同的史志中,是不一样的。清代学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以及《滇海虞衡志》和《云南通志》中的六大茶山是一致的,分别为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曼撒,这也是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比较流行的说法;而在思茅厅采访笔录中,六大茶山成了倚邦、架布、、蛮砖、革登、易武;1962年出现在《云南日报》上的六大茶山,却是易武、景迈、勐海、南糯、布朗及攸乐。《普洱府形势》中说六大茶山中的攸乐、莽枝、革登、蛮砖、倚邦等五山归倚邦土司管辖,曼撒茶山归易武土司管辖;而《思茅厅界图》认为古“六大茶山全在澜沧江东岸”。

新的六大茶山

新的六大茶山

新的六大茶山新的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分别为: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和景迈茶山。

其中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县境内,位于澜沧县的景迈茶山也与勐海紧紧相连。

新六大茶山其实并不“新”,它们同样有着漫长的产茶历史,新的六大茶山!新六大茶山分别为: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和景迈茶山。

其中前五座全部集中在勐海县境内,位于澜沧县的景迈茶山也与勐海紧紧相连。

新六大茶山其实并不“新”,它们同样有着漫长的产茶历史,山上也遍布着古茶树。

例如,布朗茶山的主要居民——布朗族,是最早种植茶、饮用茶的“濮人”的后裔。

布朗山最大的“濮人茶园”在老曼峨寨,这里的布朗族有上千年的居住史,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古茶树。

而位于勐海县西部的巴达茶山树龄达1700多年的野生大茶树更是驰名中外。

新六大茶山的兴起并非偶然,除了历史悠久,它和古六大茶山一样具备出产优质茶叶的自然优势。

从地理环境来说,这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各大茶山处在北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混交的位置上。

北面横断山脉成为天然屏障,阻挡了干冷气流的南下,南边又受惠于印度洋暖湿的热带季风,使新六大茶山年均气温在18°C左右,降水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年雾日达到128天,茶园分布在海拔1200-1800米的山坡丘陵地带。

正是其典型的“山高雾大”的特征,造就了大叶种茶树最佳的生长环境,所产茶叶品质自然绝佳。

此外,新六大茶山地位的稳固还在于取材于斯的企业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建立现代化的生产销售方式,满足现实市场需求,为其带来高速的发展。

如果说江内(澜沧江东)茶区曾经代表了手工作坊入山做茶的生产方式,江外(澜沧江西)茶区更得益于抓住茶庄大量兴起、新式茶园涌现,乃至机械化办厂制茶的一个个重要机遇。

从1908年恒春茶庄的成立,到1938年至1940年间思普局南糯山实验茶厂(后归并到勐海茶厂,其旧址现为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及至佛海(勐海)茶厂的涌现,古今六大茶山在此期间已悄然完成普洱茶重要产地和技术中心的角色转换。

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变迁

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变迁

古六大茶山的历史变迁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位于勐腊县和景洪市境内,分别为倚邦、易武、攸乐、革登、莽枝、蛮砖。

从唐代开始滇南多个少数民族便在六大茶山一带建茶园,元代“六大茶山”初步形成,茶园超万亩。

明代西双版纳车里宣慰使司划分十二版纳时,将六大茶山一带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

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从西双版纳宣慰使司的管辖地中划出,隶属普洱府思茅厅,普洱府将六大茶山定为贡茶和官茶采办地,在清政府的直接撑控下,六大茶山成为普洱茶的主产区,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是六大茶山最为鼎盛的时期,茶园面积最大,普洱茶最为辉煌的历史便刻写在六大茶山上。

一、倚邦茶山倚邦茶山位于勐腊县的最北部。

从现在的宁洱往南行,经普洱、勐旺,过补远江(小黑江)便进入倚邦茶山。

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习崆、架布、曼拱、曼松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

据《明史》记载,倚邦茶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

倚邦茶山最大的古镇是倚邦街,亦称倚邦;明代称磨腊倚邦,傣语意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

明隆庆四年车里宣慰使划分十二版纳时,六大茶山合为一个版纳,称茶山版纳。

茶山版纳的治所便设在倚邦。

从明隆庆四年至清光绪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

清雍正以前六大茶山是车里宣慰使司的领地,雍正七年普洱府置建,六大茶山划归普洱府。

倚邦土司曹当斋因有军功被封为倚邦土千总。

从曹当斋开始,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茶山、革登茶山、莽枝茶山、蛮砖茶山近200年。

据《普洱府志》记载,从雍正十一年开始,普洱贡茶由倚邦土司负责采办,倚邦的曼松茶被指定为皇帝的专用茶。

倚邦茶山汉人进入较早。

明万历年间,已有少数四川人、江西人进到倚邦一带经商贩茶。

清雍正年间,四川人已在倚邦建起会馆。

曹当斋任倚邦土千总后,倾力发展倚邦茶业,制定出茶山管理条例,整修道路以利茶商入山。

新六大茶山之南峤

新六大茶山之南峤

新六大茶山之南峤展开全文南峤(如今名为勐遮)是享有盛誉的普洱茶源头之乡——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原南峤县),是新六大茶山之一。

南峤(勐遮)地理环境南峤镇地处勐海县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28′-100°10′,北纬21°62′-21°91′之间,距县城22公里,东邻勐海镇,东南连勐混镇,南与打洛镇交界,西南和西面与巴达、西定乡接壤,北依勐满镇,是云南省较大的坝子之一。

最高海拔2147米,最低海拔1172米,镇政府驻地海拔1255米,海拔相对高差975米。

年均气温为18.4℃,年均最高气温26.1℃,年平均最低气温13.3℃,极端最高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5.8℃,年平均降雨量1201.9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761.6毫米,雾日约100天,相对湿度80%,冬春少雨,夏秋多雨,森林覆盖率为43.9%。

素有“滇南粮仓”、“版纳粮库”、“渔米之乡”之称。

南峤(勐遮)古茶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间平坦,土地宽广肥沃,风光秀丽迷人。

南峤(勐遮)四周的山属于横断山系怒山山脉,受孟加拉湾的潮湿气候和干暖西风的交替控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多雾日,雨量充沛又干湿分明。

南峤(勐遮)的历史明朝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和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更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原因。

1958年11月,南峤(已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合并,改设为勐遮区。

据史料记载,满清雍正七年(1729年),满清政府派往云南设官府,置流官,驻军队以加强行政统治),在普洱设置"昔洱府治"在勐海、勐遮(南峤)、易武、倚邦等茶山,设置"钱粮茶务军功司",专管粮食、茶叶交易,可见当时的南峤(南峤)茶山的重要。

南峤古茶树分布南峤茶山的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在曼岭村曼岭大寨和南楞村委会南列村民小组。

古茶园占地面共500亩,茶园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代表性植被有红毛树、火碳果树等。

景迈,南糯山,勐库,易武茶区的资料介绍

景迈,南糯山,勐库,易武茶区的资料介绍

景迈,南糯山,勐库,易武茶区的资料介绍09年比较热的地方主要是冰岛,班章,景迈,易武一带的原料。

下面是景迈,南糯山,勐库,易武茶区的资料介绍:1、景迈茶区景迈地处云南省澜沧县,拥有万亩栽培型古茶园,古茶与高大常绿阔叶林交错生长,生态环境一流。

据缅寺木塔石碑记载,景迈古茶园系当地布朗族、傣族先民栽种,始于傣历57年(公元695年),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

被学者称之为“天然茶叶博物馆”。

景迈山古茶因生态条件好、茶树根系发达而品质一流、兰香馥郁、茶质浓厚,是加工制作普洱茶的顶级原料。

1950年,当地最后一个布朗族头人苏里亚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还将一袋5公斤重的古树茶作为珍贵礼物亲手送给毛主席。

行家公认,景迈古茶香气最好,是普洱茶当中的名门闺秀,上上之选!景迈山茶分老树茶(古树)和高山生态茶。

本茶庄的正山宫廷茶屏茶砖,均选用自万亩古茶园优质原料加工而成,叶芽肥壮,高香,高山生态茶均选用景迈山景迈、芒景两地的高山生态群体种茶,绝不容许混入景迈山周边的坝子茶、农场茶。

2、南糯山茶区景洪市与勐海县交界的南糯山,是一个盛产名茶的著名古茶山,上个世纪50年代,云南省茶科所在山上发现了有800多年历史的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由此被国内外茶叶专家认为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之一。

近年来广泛推广的勐海大叶茶、云抗14号、勐海长叶白毫、云抗10号等良种均选育自南糯山的群体种茶树。

目前是最主要的茶叶产地。

优质的南糯山茶毛茶有花蜜香,生津一流,被誉为普洱茶当中的小家碧玉,清丽可人。

是形成普洱茶“勐海味”的重要基础。

南糯山茶同样分老树茶(古树茶)和新茶园茶,古树茶栽培时间长的已达数百年历史,新茶园茶指近年来栽种的茶树,树龄不超过20年。

产量高于老树茶。

南糯山的新茶园茶分高山群体种茶和坝子茶。

坝子茶产于南糯山山脚茶园,产量很大但是品质远不及高山茶。

高山茶生态条件极好,是优质的普洱茶原料,长期以来备受推崇。

本茶庄绝不使用坝子茶。

3、勐库茶区云南省双江县勐库镇是云南大叶种茶的发源地。

古六大茶山纪实pdf

古六大茶山纪实pdf

古六大茶山纪实pdf在云南的深山密林中,隐藏着六座古老而神秘的山峰,它们被誉为普洱茶的六大茶山。

这些山峰不仅是普洱茶的故乡,更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今天,我将带您走进这六座山峰,一起探寻普洱茶的奥秘。

攸乐茶山首先,我们来到了攸乐茶山,这是六大茶山中最为神秘的一座。

它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历来被列为古六大茶山之首。

这里的茶树生长在海拔较高的山坡上,常年云雾缭绕,为茶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攸乐茶的香气浓郁而持久,茶汤滋味醇厚,带有一丝甜味。

在这里,我们还能欣赏到基诺族的歌舞表演,感受他们与茶为伴的日常生活。

革登茶山接着,我们来到了革登茶山。

革登,意为很高的地方。

这里的茶树生长在山坡上,排列得整整齐齐,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

革登茶的香气清新而高扬,茶汤口感鲜爽,回甘迅速。

在这里,我们还有机会参观当地的茶厂,了解普洱茶的制作工艺和流程。

倚邦茶山离开革登茶山,我们来到了倚邦茶山。

倚邦,意为有茶树有水井的地方。

这里曾是普洱茶的重要集散地,也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

倚邦茶的香气独特而持久,茶汤滋味醇厚而甘甜。

在这里,我们还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茶叶煎蛋,那是用新鲜茶叶和鸡蛋煎制而成的美味佳肴。

蛮砖茶山接下来,我们踏上了前往蛮砖茶山的旅程。

蛮砖,意为大叶子的茶。

这里的茶树品种繁多,茶叶品质优良。

蛮砖茶的香气浓郁而持久,茶汤口感鲜爽而顺滑。

在这里,我们还有机会与当地的茶农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和采摘经验。

他们用手中的镰刀和背篓,守护着这片古老的茶园。

莽枝茶山当夜幕降临,我们来到了莽枝茶山。

莽枝,意为大叶子的树枝。

这里的茶树生长在山坡上,枝叶茂盛,为茶叶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莽枝茶的香气清新而独特,茶汤滋味鲜爽而甘甜。

在这里,我们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日出和云海,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曼撒茶山最后,我们来到了曼撒茶山。

曼撒,意为美丽的山坡。

这里的茶树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茶叶品质优良。

曼撒茶的香气浓郁而持久,茶汤口感醇厚而顺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介绍
云南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

先看江内六座古茶山: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

在历史上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攸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云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介绍
江外(即澜沧江南)古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详细位置:
,、南糯: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耸峙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

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
亮。

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

历史上是著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在世一株已经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南峤: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

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

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以及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改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缘故原由。

1958年11月,南峤(已经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归并,改设为勐遮区。

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可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勐宋: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交界,南接勐海格朗以及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

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

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可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景迈: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ù)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平易近乡。

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

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

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有生命的物质俗称"蟛蜞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以及慢性糖尿病较有效。

,、布朗:布朗茶山位于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川相连。

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一千多平方公里。

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鼻祖。

布朗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

香气奇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以及普洱茶砖喜好者求之不得的收藏佳品。

,、巴达: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

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以及野生茶树林。

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
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

此茶花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茶青油
亮。

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