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孩子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纳孩子读后感
篇一:《接纳孩子》读后感
《接纳孩子》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读了小巫的《接纳孩子》,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个案,针对家长常犯的急躁、焦虑情绪,结合家长提问最多的儿童安全感、自主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以及性意识问题做了详细的论述和劝解。

虽说《接纳孩子》是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但是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具有启发意义!在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读了这本书之后一些浅薄的感受!
一、接纳并尊重孩子的天性。

我们接触到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年龄段、有着不一样的家庭教育,个性千差万别!作为老师就要用爱的目光关注孩子,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接纳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人格!
一方面我们要用欣赏得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每一位孩子都是天才宝贝都有他们的可爱之处,我们要以发现“美”的目光欣赏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能够让孩子的不足遮住我们的眼光,只见沙子不见金子!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孩子的“错误”。

据书本所说,孩子“黏人”、不听话、发脾气、贪玩、“自私”、“没规矩”等等表现其实都是对外界环境做出的正常反应,都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学会去接
纳孩子的各种表现,宽容孩子的过错,让孩子体验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宣泄坏情绪(我们总是在压抑坏情绪,殊不知越是不让宝宝体验,他意犹未尽,下一次只会让他的情绪更加夸张,因为他想要彻底体验)、鼓励孩子说出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问题。

二、鼓励孩子。

孩子做的事都是凭着天性出发,但孩子们都有显示自己特长的性格,喜欢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更喜欢家长和老师少批评自己。

针对这一性格特点,我们把表扬和批评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发挥他们自然向上的心理特点,培养出孩子自信、自强的性格特点。

比如:孩子表现好的事情给她记录好,待做错事的时候就拿出做好的事的记录和他研究,鼓励他扬长避短。

这样既不粗暴,又讲道理。

用鼓励的方式造就孩子天真自信的童年心境。

总之,我们教育的目的,不只是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的人格成长,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假如我们善于接纳每一个学生,那么每个学生都会心理健康,于是他们就都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违法乱纪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了。

我想,越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越高,一个善于接纳学生的老师,会营造和谐健康的班风,接纳有益于培养孩子们的优良品德和行为。

不接纳学生,寸步难行,接纳学生,万事亨通。

我要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对照自己的工作。

相信我学会了接纳学生,我的教学工作一定更出色。

篇二:接纳孩子读后感文档
《接纳孩子》读后感
西工区第四实验小学张瑞卿
《接纳孩子》这本书是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小巫所著作的。

拿到这本书后,我利用零星的时间看了将近一半,看了之后总的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

这本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章节:一、安全感,儿童生命发展的地基;二、叛逆,儿童情商发展的过程;三、玩耍,儿童认知发展的途径;四、冲突,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助手;五、规则,儿童健康发展的护卫;六、性别,儿童与生俱来。

书里面的内容都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呈现的。

这六个方面,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些方面的疑难杂症,而不知如何是好。

这本书会帮助我们解决教育孩子时的许多困惑,
这六个方面,我想谈谈安全感这个方面。

安全感就是对世界对人间缺少信任。

可是细细往下读,这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内容,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是缺少安全感的表现、好胜心强的孩子也是缺乏安全感、成人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致使孩子缺少安全感的死敌……有这样一个案例,给我印象很深刻。

其中有一位家长来信中这样描述:我的孩子四岁了(应该已经上幼儿园了),在家里非常开朗,什么都敢说敢做,可在幼儿园里却非常内向,不善表达,说话声音小;早上做操也不做;他还是个慢热的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一开始总是兴奋不起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状态;午睡时候还会发出怪声,有时候表现得非常拧,你说什么他就偏跟你对着干。

这位家长的描述,
使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几个孩子,他们的表现都跟信中这个
孩子差不多的。

我和这些家长们常常为此而犯难,常常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缩头缩脑,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又活泼又乖巧,而对自己的孩子却说也没用骂也没用,交流之中,我也希望能帮助爸爸妈妈们想出一些什么好招来,可是很惭愧,没有帮上什么忙,一贯的教育还是用的那些老方法,鼓励、引导、表扬,都用了,可是收效甚微!细细的看完专家的回信,我才豁然开朗,原来问题并不是出在孩子性格上,而是我们大人的问题!
原因是我们做家长的平时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要求他们按照自己设定的道路和标准去成长,殊不知,自己的某些要求和标准是他们这个年龄达不到的,同时家里也比较溺爱他们,习惯包办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在社会交往方面。

一般来说,在家热闹在外懦弱的孩子,都是生活方面被家人包办代替、行为方面被父母严格要求,才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也缺乏与他人打交道的技巧。

孩子不喜欢做操,一方面说明他的自我保护意识好,另一方面也说明孩子害怕别人的评判,很可能因为他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大部分评判是负面的。

午睡时发出怪声,说明孩子需要成年人的关注。

孩子的执拗是这个年龄段正常的表现,需要我们成年人开动脑筋,用巧妙的方式跟他讲道理,而不是命令他顺从我们。

专家的分析如此透彻,顿时我豁然开朗。

我赶紧把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班的一些家长,并告诉他们,也许我们应该换一种眼光去看待孩子,接纳他的个性,不要过于焦虑,要求他跟其他孩子一样。

我们可以试着放松一些对孩子的要求,多拥抱孩子,多向他表达你无条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