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2019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课件(22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2.2《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1.2.2《元素周期律》ppt课件

Cl>S>P>Si
③减弱 增强
3.(1)呈周期性的变化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二、减小 增大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减小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难 易 增强 易 难 减 弱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1.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Li、Be、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 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⑦、⑩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1.C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2.C A 项,C 的非金属性比 Si 强,CH4 比 SiH4 稳定;B 项,O2-与 F-核外电子排布相同,F 原子序数大,F-半径小; D 项,P 的非金属性比 As 强,H3PO4 酸性比 H3AsO4 的强。
6.C 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从左至右是依次减小的,故 A 错;同主族元素金属性自上而下是增强的,故 B 错;同周期元 素的金属性从左至右越来越弱,故对应碱的碱性也是减弱的, C 正确;同周期的最外层电子数从左至右越来越多,故 D 错。 答案为 C。
7.D 由题意知,a-m=b-n=c+n=d+m,又 m>n, 则①错,②正确。主族元素简单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为其族 序数,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 8-族序数,故 Z、R 位于 X、 Y 的上一周期,且 Z 在 R 后,X 在 Y 后,故③正确,④错。综 合以上情况,D 项正确。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质__子_数__、__电__子__层_数__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___最__外__层__电_子__数____决定 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_最_外__层__电__子__数___决定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易失电子
达稳定结构表现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易得电子
结论非金属性 Si < P < S < Cl
性质
Si
P
S
ClBiblioteka 非金属单 质与氢气 反应条件 及氢化物
稳定性
高S解i与 生温,H4氢 成易,易分气 的燃化氢合化蒸气P易H由物气反燃3不难稳与应稳氢,到定定易性,增H分须2S解强加受热热,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电子层-表示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及能量高低
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 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较 低的电子运动在离核较近的 区域,能量较高的电子运动 在离核较远的区域。
电子层数( n )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内层 能量由低到高
外层
不能孤立应用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_课 件
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Cl +17 2 8 7
该层电子数
核电荷数
电子层
(2)电子式:示意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_课 件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_课 件
4.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1 +2 +3 +4 +5
0
-4 -3 -2 -1
Na Mg Al Si P S Cl Ar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精品课件

(3)元素 Z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元素 Z 与元素 T 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 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
a.常温下 Z 的单质和 T 的单质状态不同 b.Z 的氢化物比 T 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 Z 和 T 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与酸反应□9 ______
a. 常 温 或 加 热 下 遇 水
Al □11 ______
Al(OH)3:□13 ______
b.与酸反应□12 ______
结论 Na、Mg、Al 的金属性逐渐□14 ______
②硅、磷、硫、氯的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3)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同一周期从
3~10
+1―→+5 -4―→-1―→0
11~18
+1―→+7 -4―→-1―→0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
变化。
特别提醒:①一般情况下,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存在于最 高价氧化物及酸根中,最低负化合价通常存在于氢化物中。金 属元素无负价。
②氢元素与金属元素化合时,显负价(如 Na-H1),与非金属 化合时显正价(如 CH+14)。
●典例透析 【典例 1】 (2012·鹤壁高一检测)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的决定因素是(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解析】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径/nm
变化 趋势
0.186―→0.99 逐渐减小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 化。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1-2课时 整理和归纳 课件 (22张ppt)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律》第1-2课时 整理和归纳  课件 (22张ppt)
元 素 周 期 律(1)
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的特征:
质量极小、运动速率极快、运动的空间极小 (相对原子核占据体积较大);无确定的位置(轨道)。
离核距离 :由近

划分依据
电子能量: 由低

2、电子层 能层
电子层数(n):1
2
3
4
5
6 7……n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 …
元1素—核2号外元电素子,排从H布到情H况e 1层,
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 到2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3—10号元素,从Li 到Ne 2层, 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8个,
而达到稳定结构
11—18号元素,从Na 到Ar 3层, 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8个,
而达到稳定结构
二.元素周期律
(一)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Ga
Ge As
Se
Br Kr
Rb
Sr
In
Sn
Sb
Te
I
Xe
Cs
Ba
Tl
Pb Bi
Po
At Rn
Fr
Ra
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稀有气体除外) 核电荷数: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
决定原子半径 大小的因素 电子层数:电子间的排斥作用
3、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 分层排布
(2)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能量最低原理)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2)递变规律
①同周期:自左向右,主族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变大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②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
(3)应用: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②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
③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电负性在1.8左右,既有金属性,又有
顺序为
答案 (1)①<
(2)H<C<O


,电负性大小

②>
> ③<
<
④>
(3)Na<Al<Mg<Si<S<P<Cl<Ar
(4)F>Cl>Br>I
F>Cl>Br>I
课堂篇 素养提升
探究1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规律
【问题探究】
材料: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原子与离子半径的对比(单位:pm)
稀有气体一般不参与原子半径的比较
3.电负性
(1)相关定义
①键合电子: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之间产生化学作用力,形象地叫做
化学键,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合电子。
②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电负性越
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大。
③衡量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
种元素用短线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图像。
(2)由材料1可知,第ⅡA族和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的相邻元
素都高,解释原因。
提示 同周期元素中,第ⅡA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2,第ⅤA族元素的价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元素周期律》课件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16页
RJ版· 化学·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基础训练 课 堂练习
限时:20 分钟
总分:60 分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17页
RJ版· 化学·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
二合一
1.下列各组元素的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P、S、Cl 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N、O、F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Na、K、Rb 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0页
RJ版· 化学·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4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氟到碘,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B.因为铝原子比钠原子失去电子数目多,所以铝比钠的 还原性强 C.在第三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 周期性变化 D.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化学 性质也完全相同
课 后 作 业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3页
RJ版· 化学·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基础训练 课 前预习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4页
RJ版· 化学·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一、元素周期律 1.元素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一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2页
RJ版· 化学· 必修2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 元素周期律 课件(共25张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1.2 元素周期律 课件(共25张PPT)

合价
- 4 - 3 - 2 -1
表5-5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 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1→2
最外层电子数1→8
最外层电子数1→8
表5-5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 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
原子半径 大→小 原子半径 大→小
H
Li
Be
B
C
N
Na Mg Al
Si
P
He
O
F
Ne
原子 序 数
1
2
元素 名称
氢氦
元素 符号
H
He
电子 排 布
1
2
原子半径
10-10m 0.37 1.22
主要化 + 1
合价
0
请阅读和比较 1-18号元素的有关 数据从中能找出什 么规律?
原子 序数
3
4
5
6
78
9 10
元素 名称
锂铍



氧氟氖
元素 符号
Li
Be
B
C
N O F Ne
电子 排布
2,1
2,2
2.下列事实能说明非金属性Cl >S的是:
A、Cl2比S易与H2化合
B、HCl比H2S稳定
AB
C、酸性HCl >H2S
D、Cl的最高正价为+7,
S的最高正价为+6
3.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AB )
A. Na、Mg、Al
B. N、O、F
C. P、Si、Al
D. C、Si、P
4.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放少许镁 液后不变色。后镁与沸水反
带于试管中, 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

元素周期律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元素周期律  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键合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
电负性越大的原子, 其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2.标准:
选定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得 出各元素的电负性。
3.电负性的递变规律: 上大
右上大
右大
1、一般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表明其吸引
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半径变小) 。
2020年全国卷ⅢT5 NH3BH3分子中,与N原子相连的H呈正电性(Hδ+),与B原子相连的 H呈负电性(Hδ-),电负性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N>H>B
总结
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 在第3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 Na ) ,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Ar );
渐小
渐大
主族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微粒半径大小的判断方法
1.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 2.微粒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微粒核电荷数相同,则核外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下列微粒大小:
(1)r(O) r(F) r(Na) r(Al)
(2)r(O2-) r(F-) r(Na+) r(Al3+)
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 用符号 I1 表示
概念表述中的“气态” 、“基 态” 、“电中性” 、“失去一个 电子” 等都是保证“最低能量” 的条件。
M(g)===M+(g)+e- I1(第一电离能)
意义: 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 难易程度。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表示在气态时该原子失去电子越 容易,即元素的金___属__性越强; 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表明在气态时该原子失去电子越 难 ,即元素的_金___属____性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5 -1 0 +7 -1 0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 子层排布、化合价和半径都呈周期性变 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 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2.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 性强弱。碱性越强,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二、元素周期律
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 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B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至-1
2、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 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D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关系: Y=(X+Z)/2
原子半径变化 B Al C Si N P O S F Cl
Ca
Ga
Ge
As
Se
Te Po
Br
I At
Sr Ba
In Tl
Sn Pb
Sb Bi
Fr
Ra
原子序 数
电子 层数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变化 原子半径 最外层电子数
1~2 3~10 11~18
1
——
大 小
1
2
3
1 1
大 小
2 +1 +1 8 -4 +1 8 -4
+1
0
二、元素周期律
原子 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3

Li
4

Be
5

B
6

C
7

N
8

O
9

F
10

Ne
电子 排布
化合价
+1
+2
+3
+4 - 4
+5 - 3
- 2
- 1
0
二、元素周期律
原子 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电子 排布 化合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l

Si

P

稳定性
很不稳定 不稳定
SiH4 PH3 H2S HCl
16S
17Cl
较不稳定
稳定
光照或点燃化合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 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14Si 15P
SiO2 P2O5
H2SiO3 H3PO4

酸 弱 酸 中强酸
磷 酸
16S
17Cl
SO3
Cl2O7
H2SO4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同周期元素中,VII 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 最大 B. 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 下都是气体 C. VI 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 易得到电子 D. 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 其族序数相等
谢谢各位老师和 同学们!
结论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二、元素周期律
Na
与冷水反应:
Mg
Al
单质与水(或 酸)反应
剧烈
与冷水反应缓慢, 与酸反应: 与沸水反应迅速、 迅速( 但比 与酸反应剧烈, 镁缓慢) 放出氢气。
金属性:Na>Mg>Al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碱 性强弱
NaOH
Mg(OH)2
强碱
中强碱
Al(OH)3 两性 氢氧化物
S

Cl

Ar
Na Mg
+1
+2
+3
+4 - 4
+5 - 3
+6 +7 - 2 - 1
0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 布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 么规律性的变化?原子半径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排布的变化
+6
2 4
H Li
Na K Rb Cs Be Mg
HClO4
硫 酸
高氯酸
强 酸
更强酸
非金属性:Si < P < S < Cl
二、元素周期律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 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也可 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的变化。
化学 必修2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2课时
温故知新
电子层(n) 字母表示 1 2 3 4 5 6 7
能量
K L M N O P Q 高 低
原子 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电子 排布 化合价
1

H
2

He
在下表中写出元素周 期表前三周期元素(1~18 号)的符号及原子的核外 电子排布(用原子结构示 意图表示)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化合生成氢化物的难易 或氢化物的稳定性程度。越容易与H2化合,则 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
14Si 15P
氢化物 化学式
化合条件
高温下少量反应 磷蒸气,困难 加热反应
以第三周期元 素为例讨论!
二、元素周期律
实验一
取一小段镁带, 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入 用砂纸磨去表 酚酞试液粉红色。加热至沸 面的氧化膜, 放入试管中。 腾后反应加快,产生气泡, 向试管中加入 溶液红色加深。 2 mL水,并滴 化学方程式 入2滴酚酞溶 △ 液。观察现 Mg + 2H2O == Mg(OH)2+H2 象。过一会儿 加热试管至水 与金属钠对比 结论 沸腾。观察现象。 镁的金属性比钠弱
现象
二、元素周期律
实 验 二
取一小片铝和 一小段镁带镁 带,用砂纸擦 去氧化膜,分别 放入两试管, 再各加入2 mL 1 mol/L盐酸。 观察现象。
现象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 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
化学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 + H2
2Al + 6HCl = 2AlCl3+ 3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