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变异与进化
专题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精品PPT课件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
染色体变异
一.概念:
光学显微镜可见的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数目 的变化。
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非整倍体
染色体组
整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及形成
单倍体及形成
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染色体中某
一片段的缺少,片段上的 基因也随之减少。
殖突变(b)两种,则( C )
A.a、b均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 B.a、b均发生在减数分裂的间期 C.a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在减数分裂
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D.a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b发生在减数分裂
第二次分裂的间期
四、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
生物的哪些方面的基因突变有利于生物的生存,从而有利于生 物的进化?
1
2
判断标准是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
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4.与染色体组相关的几个概念
(1)如何区分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受精卵 发育 生物体
一看: 生殖细胞
发育
生物体
(配子)
两看
二倍体或多倍体
一定是单倍体 (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
两个染色体组 二看:受精卵 发育 生物体 三个或三个以
3. 染色体组 雌果蝇产生的配子 雄果蝇产生的配子
(1)概念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 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 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染色体。
例1:一个染色体组是指: A.来自父方或者母方的全部染色体 B.所有生殖细胞的全部染色体 C.二倍体生物配子内的全部染色体 D.体细胞中形态、结构彼此不相同的染色体组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课件遗传变异进化

生物变异的4大问题
一定吗?
变异变
_改_变_基因的质(基因结构改变,成为新基因),
不_改_变_基因的量。
基因重组
不改变 基因的质,一般_不_改_变_基因的量, 但改变基因间的组合方式及改变基因型。 (注:转基因会改变基因的量)
染色体变异 不_改_变_基因的质,__改_变__基因的量或改变基因 的排列顺序。
D.用同位素标记法可以探究乙图所 示的复制方式是否为半保留复制
图乙的复制起点在哪里? 有几个复制叉?
真、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过程
真核生物核基因的表达过程: 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核糖 体上进行,两者不同时进行。
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过程。 转录和翻译两者同时进行。
辨析:真核细胞中,以上两种过程可以同时发生。(✔ )
5.(2022·河南百校联盟)如图是DNA复制过程的相关示意图,其中甲图是复制时
形成的复制叉,丙图是复制时形成的复制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丙图可知,DNA复制起点的两 侧都能形成复制叉
B.由丙图可以推知复制环越大,复 制启动的时间越早
C.丙图有一个解旋酶参与催化DNA 分子中氢键的断裂
豌豆的圆粒性状是由R基因控制的,当R基因中插入一段 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控制皱粒性状的r基因。豌豆 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a、b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 b过程中,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C. R基因中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D. 该事实说明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
A、均不含有35S,部分含有15N B、均不含有32P,全部含有15N C、部分含有32P,全部含有15N D、部分含有35S,全部含有15N
广西生物高考专题二轮课件专题五遗传、变异和进化

考纲要求 13.性别的决定和伴性遗传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4.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2.DNA的分子结构和复制 15.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础 3.基因的概念 16.基因突变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基因 17.基因重组 结构 18.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5.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9.人类遗传病 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20.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7.人类基因组简介 21.优生的概念与措施 8.基因操作的工具 2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9.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简介 10.基因工程的成果和发展前景 实验 11.基因的分离定律 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异和进化小专题练习

变异与进化小专题练习2.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仅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个体,Aabb:AAbb=2:1,且该种群的每种基因型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个体间可以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A. 5/9B. 5/8C. 13/16D. 13/183.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到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A. 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B.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C. 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 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都能发育成新个体4.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配子的数量是A. 雌配子:雄配子=1:1B. 雌配子比雄配子多C. 雄配子:雌配子=3:1D. 雌配子A:雌配子a=l:1 5.芦花鸡的羽毛(成羽)是一种黑白相间的斑纹状,但在雏鸡阶段的绒羽为黑色且头顶上有一个黄色斑点。
控制芦花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芦花对非芦花是显性。
养鸡场为了多养产蛋母鸡,要大量淘汰公鸡,你建议如何配种来达到这个目的()A. 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B. 芦花公鸡×非芦花母鸡C. 芦花母鸡×芦花公鸡D. 非芦花母鸡×非芦花公鸡6.“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在分析生物性状时,由易到难,首先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进行研究B. “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说—总结规律C. 由F1高茎豌豆植株自交,F2出现了“3:1”,推测豌豆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属于“演绎”过程D. 孟德尔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大量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找出规律7.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
高中生物--最后一课

25、基因工程
必修一
必修二
选择性 必修一
选择性 必修二 选择性 必修三
21年山东卷
1、细胞器的功能和细胞器的协调配合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6、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21、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细胞的分化
4、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5、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6、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应用;伴性遗传 22、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3题:内环境稳态(动物和植物)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的组成,三道防线,免疫系统 的功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免疫细胞名称及 作用,二次免疫,免疫失调(过敏、自身免疫病、免疫 缺陷病),免疫学的应用(疫苗,器官移植)。 4、植物激素调节:生长素的实验(材料的选择胚芽鞘、 琼脂快、云母片),两重性的理解,生长素作用曲线分 析不要把最适浓度误认为促进和抑制作用的“分水岭”,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解释;实验考察:最适浓度,探 究某作用,两种激素的关系:协同或拮抗;其他激素的 作用(常有图表、曲线、直方图分析),产生部位,各 种激素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根据图形判断哪个时期哪 种激素起主导作用。
高考题型
1、单向选择:1-15题(选择最佳答案) 2、不定向选择:16-20题(做完就涂卡) 3、非选择题:21-25题(规范答题,
不留空白)
考前嘱咐
1、发下试卷的五分钟,先在规定的地方写好姓名和准 考证号,检查试卷是否缺页,卷面是否清晰。然后整体 浏览试卷,看哪些题目简单,哪些较难,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尽早定下答题方案。
22题:遗传
1、判断遗传方式,显隐性,基因的位置(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XY、ZW);概率计算注意表型,尤其显性 性状一定时的概率,如 2/3,3/5等,即 Aa/AA+Aa 2、推导基因型:隐性纯合突破法;后代概率计算时注 意 1/3AA,2/3Aa,1/2XAXa,1/2XAXA(调整比例);同 形隐,异形显的应用。 3、实验设计:验证(探究)遗传定律,两对基因位于 一对(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变异类型,一般两种 方法:自交和测交(视情况而选择),一般用倒推法, 即认为假设正确推出应有的实验结果,再反过来叙述。 4、注意解题方法:a.分支法,b.配子法,c.棋盘法 d.相乘原理:一般要一对性状一对性状的计算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真题题源专题解密—生物遗传和变异、生命起源和进化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对接教材:溯本追源,链接教材相关知识,突破重难点。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新情境新考法试题1.(新情境)(2023•达州)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早在2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被称为“活化石”,其存在对研究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银杏所属的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长颈鹿的脖子变长是长期使用的结果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等有机物D.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答案】D【解析】A、被子植物是目前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植物家族,但银杏的种子裸露,属于裸子植物,A错误。
B、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
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地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
所以,长颈鹿的颈长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即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不是蛋白质)的阶段,C错误。
D、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D正确。
故选:D。
2.(新设问)(2023•烟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
蛎鹬是一种在烟台长岛海域常见的水鸟,喙长而锋利,常插入双壳类(如蚌)贝壳内觅食。
变异育种进化五六七课件

减数分裂和 分裂受阻 配子直接发育 受精作用
a bc
kl
gh
i jdef
夜来香的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4、倒位 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abc
def
e
颠倒
f
a ed
cb f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导致生物变 异的染原色因体是上什基么因?的数目
或排列顺序改变
生物性状的变异
多数不利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概念: 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称为二倍体(2n); 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统称为多倍体。
代表生物: 果蝇、玉米、洋葱就是二倍体。 几乎全部的动物和 过半数以上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香蕉就是三倍体 –马铃薯是四倍体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八倍体的黑小麦
多倍体特点
优点:植株、果实、种子等粗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缺点:生长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染色体组的内涵
细胞内每一种形态的染色体都各拿出一条,才能组 成一个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一个染色体组中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均不相同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等位基因和相同基因 一个染色染色体组中含有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一个染色体组
一个染色体组 二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数的判别
(1)某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不区分颜色
4个染色体组
(2)控制某性状的基因有几个。不区分大小写 思考:基因型为AAaaBBBbCCCC的细胞或生物体含有 __4__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_________。
ABC、AbC、aBC、abC
2个染色体组
4个染色体组
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专题复习

考点一:生物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判断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比较三、染色体结构变异种类概述举例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变异果蝇缺刻翅形成、猫叫综合征增加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变异果蝇棒状眼形成移接染色体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夜来香变异(跟交叉互换区别)颠倒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四、染色体数目变异两类:一类染色体数目个别增加或减少;另一类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概念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3个以上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质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成因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复制,不分开由配子发育而成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比较大,含有机物多。
缺点是生长慢,结实率低单倍体植株矮小,而且高度不育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举例人、水稻无籽西瓜培育蜜蜂性别例1、(2010·福建)下图为人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
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
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A.①处插入碱基对G-C B.②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③处缺失碱基对A-T D.④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例2、(2009·广东卷)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
请回答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________幼苗。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__________。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________,获得纯合________,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4)对抗性的遗传基础做进一步研究,可以选用抗性植株与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如果________,表明抗性是隐性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变异与进化(2011·北京卷,31. 16分)T-DNA可能随机插入植物基因组内,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突变。
用此方法诱导拟南芥产生突变体的过程如下:种植野生型拟南芥,待植物形成花蕾时,将地上部分浸入农杆菌(其中的T-DNA上带有抗除草剂基因)悬浮液中以实现转化。
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收获种子(称为T1代)。
(4)经过多代种植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抗盐突变体。
为确定抗盐性状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需将该突变体与植株进行杂交,再自交代后统计性状分离比。
(5)若上述T-DNA的插入造成了基因功能丧失,从该突变体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的存在导致植物的抗盐性。
(6)根据T-DNA的已知序列,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出被插入的基因片段。
其过程是:提取植株的DNA,用限制酶处理后,再用将获得的DNA片段连接成环(如右图)以此为模板,从图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断中选取作为引物进行扩增,得到的片断将用于获取该基因的全序列信息。
【答案】(4)野生型 1 (5)降低(6)突变体DNA连接酶B、C(2012·北京卷,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2013·北京卷,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2014·北京卷,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基因突变改变了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
4.基因突变有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5.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6.基因突变更容易发生在DNA复制时期。
7.基因突变发生在内含子、相同氨基酸对应密码子区域不改变蛋白质结构。
8.发生在生殖细胞的基因突变可遗传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的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
9.诱导基因突变的因素有物理、化学、病毒等因素。
10.基因突变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引起进化。
11.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
12.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的越早,影响越大。
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三种类型: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外源基因的转入。
2.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
3.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
4.基因重组是造成有性生殖后代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5.杂交育种、R型肺炎双球菌转变成S型菌、基因工程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6.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不产生新的基因。
三、染色体变异1.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2.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3.易位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4.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或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5.多倍体植株常表现为茎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但育性下降,结实率下降6.秋水仙素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四、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2.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3.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4.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五、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学说: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3.达尔文不能对遗传变异的本质做出解释,接受了拉马克的观点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结合了现代遗传学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六、物种的形成1.物种是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3.生殖隔离一旦形成,新的物种就产生了4.异域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同域物种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七、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专题五检测题1.下列可能会使DNA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基因突变④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部分片段⑤染色体结构变异⑥染色体数目变异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2.某原核生物因一个碱基对突变而导致所编码蛋白质的一个脯氨酸(密码子有CCU、CCC、CCA、CCG)转变为组氨酸(密码子有CAU、CAC)。
基因中发生改变的是() A.G≡C变为T=A B.A=T变为C≡GC.鸟嘌呤变为胸腺嘧啶D.胞嘧啶变为腺嘌呤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4.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②③B.①③⑤C.①④⑤⑥D.①③⑤⑥5.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错误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 分子碱基对的增加、减少或替换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发生基因突变,而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不产生影响,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的影响较大D.两者都能改变生物的基因型6.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才可发生的变异是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7.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8.关于植物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B.染色体组非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新基因的产生C.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重复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变化D.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和易位必然导致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9.为解决二倍体普通牡蛎在夏季因产卵二出现肉质下降的问题,人们培育出三倍体牡蛎。
利用普通牡蛎培育三倍体牡蛎合理的方法是()A.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B.用被γ射线破坏了细胞核的精子刺激卵细胞,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C.将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植人去核卵细胞中,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D.用化学试剂阻止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释放极体,然后培育形成新个体10.(2014·上海卷)图2为果蝇X染色体的部分基因图,下列对此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来自雄性,则经减数分裂不能产生重组型配子B.若来自雌性,则经减数分裂能产生重组型配子C.若发生交换,则发生在X和Y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若发生交换,图所示四个基因中,f与w基因间交换频率最高11.(2014·江苏卷)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 X 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 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 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12.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13.(2014·海南卷)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
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 C.1:2:0 D.1:2:114.(2011·广东卷)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
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
(1)将S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S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
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S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细胞。
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和。
(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
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A或B 基因的胚胎致死。
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F2群体中A基因频率是。
(3)将S基因分别插入到A、B基因的紧邻位置(如图11),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生群体中,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