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单选题(共7题)

1.(2019?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江苏)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5.(2019?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6.(2019?天津)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 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 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 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7.(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C.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D.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二、双选题(共1题)

8.(2019?江苏)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 B、X 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 M L M(M型)、L N L N(N型)、L M L 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 M L N X B X B

B. 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

C. 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 Ⅲ-1携带的X b可能来自于I-3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解:【解答】A、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种情况,都会导致配置种类增加,且后代会出现重组性状,故A不符合题意

B、基因突变的确使得DNA碱基序列改变,但是如果该改变为隐形突变或者是发生在内含子等片段上,则不会引起性状改变,B不符合题意

C、单倍体植株一般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联会紊乱,所以没有可育配子产生,但加倍处理后变为两个染色体组,可以产生可育后代,C符合题意

D、多倍体植株只是加倍了染色体组数,和配子数目没有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①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②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③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④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2)单倍体认识的三点提醒:

①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并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因为大部分的生物是二倍体,所以有时认为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但是多倍体的配子形成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不只一个染色体组。2-1-c-n-j-y

②单倍体并非都不育。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如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③单倍体与多倍体育种过程不同。单倍体育种要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多倍体育种只用秋水仙素处理这一步骤。

(3)多倍体育种:果实肥厚,营养含量高,茎杆粗壮。

①原理:染色体变异

②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③特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④说明:①该种方法用于植物育种;②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2. C

【考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解:【解答】A.由题意知,锁阳的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所以二者为寄生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由题意知,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比较恶劣,所以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不符合题意;

C.沙生植物可以固沙,使水土不流失,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符合题意;

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体现在: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生态系统能力的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①一般来说,自然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谈到抵抗力稳定性,人为的原因对生态系统的干扰,我们会谈到恢复力稳定性(除自然森林大火)

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③一般来说,在生态系统遭受到较大或彻底的破坏时,抵抗力越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越弱,但当遭受到相同的干扰时,抵抗力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也强。抵抗力与恢复力不一定成反相关,主要要看生态系统的气候条件

(2)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3. A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解答】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所以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变异包括基因突变等,由于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所以个体的变异是普遍现象,A符合题意

B、初生演替是从没有土壤环境的地区演替起来,而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等属于一开始就有土壤环境,所以属于次生演替,B不符合题意

C、重叠的越多,生物争抢资源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对资源的利用越不充分,C不符合题意

D、雄孔雀的开屏现象是种内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沙丘,火山岩,冰川泥,水面)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自然演替的结果: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生态系统越来越稳定.

(5)演替不一定都到森林阶段,要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主要是看温度和水分.

2.进化相关知识点: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③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④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⑦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 A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解答】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所以推论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符合题意;

B.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造成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B不符合题意;

C.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C不符合题意;

D.镰刀型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是因为某个基因发生改变导致的,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①症状: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②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诱发突变(外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自然突变(内因)

基因突变的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不定向性;④低频性;⑤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5. B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解:【解答】A、1和2基因属于同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所以1和2为相同基因,A不符合题意B、精原细胞不管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需要DNA的复制,所以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B不符合题意

C、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1与3有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1与2有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C不符合题意

D、1和6属于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所以在配子中只能存在1或者6里面的一个,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1)等位基因: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2)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原细胞为例):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精原细胞体积略微增大,染色体进行复制,最后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上都附着有纺锤丝。

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新形成的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排列散乱,每个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无同源染色体)中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此时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末期:两组子染色体到达细胞两极并随着细胞的分裂进入到两个子细胞中,形成精细胞。

6. C

【考点】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质壁分离和复原,基因突变的特点及意义

解:【解答】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不符合题意;

B、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属于生物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分辨其差异,,不符合题意;

C、红叶杨比绿叶杨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少,光合速率小,要使红叶杨和绿叶杨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红叶杨需要更强的光照,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符合题意;

D、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的绝对含量不能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主要考查显微镜的使用、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结构有:细胞壁、叶绿体、大液泡和经染色的细胞核和线粒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是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有CO2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强度、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等。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量或产物生成量表示。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观察指标是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等,但是无法测定花青素的绝对含量。

7. C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解:【解答】A、植物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其天敌来捕食昆虫,使昆虫数量减少,这体现了植物与昆虫之间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不符合题意;

B、植食性昆虫与植物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昆虫捕食植物,而植物出现了抗虫反应,这就是共同进化,不符合题意;

C、由于Bt56蛋白能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如果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植物就能正常启动抗虫反应,烟粉虱数量增长缓慢,符合题意;

D、因为Bt56蛋白能抑制植物的抗虫反应,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以使抗虫反应正常启动,从而抑制烟粉虱的数量增长,为控制烟粉虱提供有效的防治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②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竞争、捕食和被捕食、寄生和被寄生以及有共生关系的种群,基本上也可看做是共同进化的关系。

(3)目前控制有害动物的方法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目前人们越来越倾向

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

二、双选题

8. A,C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解答】A.仅研究红绿色盲,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X b Y,由此推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 B Y和X B X b,Ⅱ-3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 B X B∶X B X b=1∶1,仅研究MN 血型,由题意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L M L M和L N L N,因此Ⅱ-3的基因型均为L M L N。所以综合两对基因来看Ⅱ-3的基因型为L M L N X B X B或L M L N X B X b,A符合题意

B. Ⅰ-3和Ⅰ-4的基因型分别是L M L M和L N L N,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L M L N,表现型为MN型,B不符合题意;

C. 仅研究红绿色盲,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Ⅱ-1的基因型为X b Y,由此推知:Ⅰ-1和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 B Y和X B X b,Ⅱ-2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 B X B∶X B X b=1∶1。所以Ⅱ-2是红绿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1/2,C符合题意;

D.Ⅰ-1和Ⅱ-4的基因型均为X B Y,因此Ⅲ-1携带的X b来自于Ⅱ-3,Ⅱ-3携带的X b来自于Ⅰ-2,即Ⅲ-1携带的X b可能来自于Ⅰ-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1、在MN血型系统中,M型、N型和MN型的基因型依次为L M L M、L N LN和L M L N。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依据图示呈现的亲子代的表现型推知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判断各选项的正确与否。

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①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②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种群和群落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江苏)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 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 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 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 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北京)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 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 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 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 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5.(2019?全国Ⅰ)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专题14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 专题14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2019?全国卷II?T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答案】A 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底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出现正金字塔形,也可能出现倒金字塔形。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则牧草的数量比羊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正金字塔形;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一棵树上可以有很多昆虫,因此,昆虫的数目比乔木的数量多,绘制的数量金字塔为倒金字塔形。综上分析,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A 正确,B、C、D均错误。 2.(2019?北京卷?T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答案】C

(2010_2019)十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5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含解析)

专题15 生物技术实践 1.(2019?北京卷?T3)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B.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C.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答案】C 【解析】培养基一般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成分,A正确;筛选淀粉分解菌时,需要对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再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B正确;由题意可知,两种菌均会产生透明圈,说明两种菌均可以产生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分解淀粉,C错误;H/C 越大,说明该淀粉分解菌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强,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2.(2019?江苏卷?T9)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 B.家庭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通常都不是纯种发酵 C.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情况相反 D.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参与腐乳发酵 【答案】B 【解析】乳酸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有氧气存在时,其发酵会受到抑制,因此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应一致处于密闭状态,否则会导致发酵失败,A错误;家庭制作果酒、果醋与腐乳过程中所用的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环境,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过程,因此均不是纯种发酵,B正确;果醋制作过程中,醋

酸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果酒制作过程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与酒精,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溶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果酒、果醋制作过程中溶液的pH都是逐渐降低,C错误;毛霉主要通过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参与腐乳发酵,D错误。 3.(2019?江苏卷?T1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同样方法从等体积兔血和鸡血中提取的DNA量相近 B.DNA析出过程中,搅拌操作要轻柔以防DNA断裂 C.预冷的乙醇可用来进一步纯化粗提的DNA D.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答案】A 【解析】兔属于哺乳动物,其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各种细胞器,提取不到DNA,而鸡属于鸟类,其红细胞内含有细胞核与各种细胞器,DNA含量较多,A错误;DNA分子从细胞中被释放出来且除去蛋白后是非常容易断裂的,如果太过剧烈的搅拌,DNA链可能会被破环,因此轻柔搅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完整的DNA分子,B正确;在冷的95%酒精溶液中DNA的溶解度最低,DNA的沉淀量最大。如果用热的95%酒精会提高DNA的溶解度,不能完全使DNA沉淀,C正确;将析出的DNA溶解在2 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需要水浴加热才会呈现蓝色,D正确。 4.(2019?江苏卷?T13)下列关于加酶洗涤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含有酸性脂肪酶 B.用加酶洗涤剂能减少洗涤时间并节约用水 C.含纤维素酶洗涤剂可以洗涤印花棉织物 D.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是相对耐高温的 【答案】A 【解析】加酶洗衣粉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A错误;加酶洗衣粉含酶制剂,酶具有高效性,故可以节约洗涤时间,B正确;棉织物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酶可以使织物更蓬松,有利于洗去污渍,C正确;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生产出了耐酸、耐碱、忍受表面活性剂和较高温度的酶,制作加酶洗衣粉,D正确。故选A。 5.(2019?江苏卷?T19)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10全国卷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 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 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势,涉及到新陈代谢及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m,0)(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选项;B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饱和效应;C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且大于0;D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A (10全国卷2)31.(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丙酮的作用是 (4)光反应中能把光能转换成电脑的叶绿素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 (10重庆卷)2.题2图为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U在光合作用里的作用是吸收和传递光能 B,V吸收光能后被激发,使 H O分解,产生电子流 2 C,W为 CO的还原剂,其能量是稳定化学能来源之一 2

D,U至Y的能量转换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进行 答案:D 解析:此题的图是课本上的图的再现略有改编,首先要识图弄清U、V、W、X、Y代表参及光能转换的物质分别是除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的其它色素、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的、NADPH、NADP+、糖类,结合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过程(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可知,答案A 、B、C正确;其中光能先转化为电能然后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为光反应过程在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上所完成,活跃的化学能而后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W-Y)则是暗反应过程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完成,故答案D错。 分析:此题为识图题,首先要把图看清、明白,当然这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看书时要注重文字及图形结合理解记忆,做此类题目才有效果。考查的是植物代谢的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相关知识(选修),也属识记类,为容易题。 (10浙江卷)29.(26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含答案

2019年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1、(理综3)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 三者都含有DNA C. 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 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不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其中高尔基体是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在动植物细胞中功能不同;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前者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后者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没有高尔基体、叶绿体和线粒体,A错误;线粒体和叶绿体含有少量的DNA,而高尔基体不含DNA,B错误;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都可以合成ATP,高尔基体参与植物细胞壁、动物分泌物的形成,消耗ATP,C错误;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而膜的主要成分中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 2、(理综3)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 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其细胞核的结构主要包括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真核细胞中只有细胞核中有染色质,A正确;真核细胞中,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错误;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上含有遗传物质DNA,因此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C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其通过DNA复制合成子代DNA,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故选B。 3、(江苏卷)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 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 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 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内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有机物,其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有20种,主要由C、H、O、N元素组成;核酸分DNA和RNA,DNA分子的碱基有A、G、C、T四种,RNA分子的碱基有A、G、C、U四种,由C、H、O、N、P元素组成;DNA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 【详解】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4、(江苏卷)11.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大全 专题01 组成细胞的分子及多样性 1.(2018浙江卷,1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 B.某些化学物质可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C.蛋白质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D.“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同时加入双缩脲试剂A和B 【答案】B 【解析】氨基酸化学结构的差异只是R基团的不同,A错误;某些化学物质,如 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质水解,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遗传物质DNA 控制和决定着细胞及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先向组织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0.1g/mL 的NaOH溶液) 1mL,摇匀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0. 01g/mLCuS04溶液) 4滴并摇匀,D错误。 2.(2018全国Ⅱ卷,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解析】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 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3.(2018江苏卷,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 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 页共 1 页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

2011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分子及细胞部分 (一)细胞的分子组成 1、(11年新课标卷).下表是根据实验目的,所需选用的试剂与预期的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 预期的实验结果 A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 的有丝分裂 醋酸洋红 染色体被染成紫红色 B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 双缩脲试剂 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 C 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 糖 甲基绿 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 D 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 中的分布 斐林试剂 吡罗红 斐林试剂将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将RNA 染成红 色 答案.A 2、(11年北京卷4)胰岛素的A ,B 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DNA 单链分别编码A,B 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答案:D 3.(11年上海卷)就物质属性而言,蛋白质、抗原和多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答案:A 4、(11年山东卷6).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 )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 和RNA

答案:C 5、(2011年江苏卷1).下列物质合成时,需要模板的是 A.磷脂和蛋白质 B.DNA和酶 C.性激素和胰岛素D.神经递质和受体 答案:B 6、(2011年江苏卷21).研究发现,砷( As)可以富集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很强的金属有机物,影响水稻的株高、根长和干重;加P(与As原子结构相似)处理后水稻茎叶和根中P含量增加、As含量相对减少,水稻生长加快,干重增加。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多选) A.As在水稻细胞内富集,由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决定 B.As进入水稻细胞,导致有关酶失去活性,影响细胞代谢 C.P影响As的吸收,与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有关 D.P是构成磷脂、核酸和ATP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 答案: BCD 7、(2011年福建卷26).回答下列Ⅰ、Ⅱ题 Ⅱ。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有关实验做了如下归纳: 实验观察对象染色剂实验结果 ①花生子叶细胞的脂肪颗粒苏丹Ⅲ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 ②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 布 毗罗红 甲基绿 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 染成红色的面积 ③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健那绿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④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龙胆紫 间期细胞不着色,分裂期细胞染色 体着色 (1)上述实验结果的归纳,正确的有_______(实验序号)。 (2)实验②和实验④在染色之前,都使用了一定浓度的盐酸处理。其中,实验②用盐酸可改变______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实验④用盐酸与酒精混合,对材料进行解离。在两个实验操作中,都要注意盐酸浓度,处理材料时的温度和______。 (3)健那绿使线粒体着色与线粒体内膜的酶系统有关。线粒体内膜上的酶主要催化有氧呼吸的第______阶反应,该反应变化是____________。 答案:Ⅱ(1)①③(2)细胞膜时间 (3)三 [H]与氧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1年重庆卷).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氨基酸、葡萄糖和核苷酸分子均可通过核膜

【生物】6年高考题按知识点分类汇编WORD版蛋白质工程

蛋白质工程 (2012天津)8.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回答下列问题: (1) AFB1属于类致癌因子。 (2) AFB1能结合在DNA 的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 ' ,在DNA复制中,G '会与A 配对。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理由是 ②过程Ⅱ中,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应采用方法。 (4)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 ,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克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的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每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序列。

【答案】(1)化学(2) (3)①甲甲菌液细胞的AFB1解毒酶基因已转录生成了mRNA,而在乙菌液细胞中该基因未转录②AFB1解毒酶基因的 cDNA. ③抗原-抗体 杂交 (4)① 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 B组(或B组+A组)③ 5 (5)脱氧核苷酸序列。 【解析】黄曲霉毒素B1 (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瘤变。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清除其毒性。 (1)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化学物质,AFB1属于化学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DNA 的G 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 ' ,在DNA复制中,G '会与A配对。 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乙菌液细胞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过程l 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理由是因为甲菌液细胞含解毒酶,意味着完成了基因的表达,所以应选择甲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 ②过程Ⅱ中,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与引物结合的模版是cDNA. ③检测酵母菌工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检测对象为蛋白质,应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方法。 (4)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AFB1的有无和AFB1解毒酶的含量。 ②本实验中.反映AFB1解毒酶的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B组。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 ,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5克AFB1解毒酶.AFB1的残留量最少,解毒效果最好.继续添加AFB1解毒酶解解毒效果不变,因此节约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试题点评】本题以“黄曲霉毒素B1”为材料背景,考查了致癌因子,DNA复制,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实验设计,是一道很好的综合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实验分析能力和分析探究能力。难度适中。 (2012广东)29 .(16分)食品种类多,酸碱度范围广。生物兴趣小组拟探究在食品生 产应用范围较广的蛋白酶,查阅相关文献,得知: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20)

种群、群落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B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一、单选题(共7题) 1.(2019?江苏)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B. 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C. 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D. 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2.(2019?江苏)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 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3.(2019?江苏)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 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 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4.(2019?江苏)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 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 B. 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 C. 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 D. 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5.(2019?江苏)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B. 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C. 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D. 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6.(2019?天津)叶色变异是由体细胞突变引起的芽变现象。红叶杨由绿叶杨芽变后选育形成,其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减少,光合速率减小,液泡中花青素含量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红叶杨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位点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识别 B. 两种杨树叶绿体基粒类囊体的差异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 C. 两种杨树叶光合速率可通过“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作比较 D. 红叶杨细胞中花青素绝对含量可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测定 7.(2019?天津)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B.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17份】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生物专题 共987页

【17份】2010-2019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生物专题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生物 专题01 细胞的物质基础 1.(2019?全国Ⅱ卷?T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答案】A 内质网可以合成脂质,细胞核中可以发生转录合成RNA,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RNA,细胞核中可以合成DNA和RNA,C错误;内质网中不能合成DNA,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 2.(2019?江苏卷?T1)下列关于细胞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核酸的合成需要相应蛋白质的参与

C.蛋白质的分解都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 D.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和核酸分子中肽键 【答案】B 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而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C、H、O、N,A错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者的合成都需要相关酶的催化,而这些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 正确;蛋白质的分解需要蛋白酶的参与,而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解不需要核酸的直接参与,C错误;高温会破坏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但是不会破坏肽键,且核酸分子中不含肽键,D错误。 3.(2019?浙江4月选考?T7)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紫色 B.磷脂主要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C.胆固醇使动物细胞膜具有刚性 D.植物蜡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组成成分 【答案】C 苏丹Ⅲ染液用于检验细胞中的油脂,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呈现橙黄色的小液滴,A选项错误;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单位膜的基本骨架为脂双层,由磷脂参与构成,B选项错误;胆固醇安插在质膜的结构中,为质膜的结构提供稳定性,使细胞膜具有刚性,C选项正确;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不是膜结构的组成成分,D选项错误。 4.(2018?全国Ⅱ卷?T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答案】C 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C错误;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种群、群落 新课标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种群、群落新课标 (11年新课标卷)31.(12)分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五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⑴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⑵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31. 【解析】 ⑴人吃兔,狐也吃兔,人同时也捕食狐,所以人和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关系。病毒与宿主是寄生的关系,故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关系。 ⑵见下图。 ⑶人登岛以后,狐狸濒临灭亡,野兔数量大大增加,导致食物空间等竞争加剧,则竞争强度增加。 ⑷捕食者种群密度增加,导致野兔数量呈下降趋势,流行病传染程度减弱。 【答案】 ⑴竞争和捕食寄生 ⑵见上图 ⑶增加 ⑷减弱 (11年大纲版全国卷)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动物营树栖攀援生活的种类特别多,草原生态系统的动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 (2011年安徽卷)6、某岛屿有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6: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北京)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 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 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 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 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 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 2.(2019?天津)下列过程需A 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A. 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 B.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 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 D. 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3.(2019?江苏)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 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 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 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4.(2019?江苏)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 B. 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 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D. 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 5.(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二、综合题(共3题) 6.(2019?天津)人类心脏组织受损后难以再生。该现象可追溯到哺乳动物祖先,随着它们恒温状态的建立,心脏组织再生能力减弱。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 生物膜系统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膜系统新人教版 (11年新课标卷)30.(10分) 回答问题 ⑴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⑵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30. 【解析】 ⑴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先在细胞核中由DNA转录出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在内质网上合成及高尔基体上加工,后经以小泡的形式分泌出细胞外。每个细胞核中都含有该个体的整套遗传物质。 ⑵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效应B细胞),然后产生抗体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答案】 ⑴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 ⑵B 浆记忆特异性 (11年四川卷)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 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 细胞内质网也发达。因此B错。 - 1 -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高考生物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母题11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 【母题原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故选D。 【命题意图】本专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

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命题规律】以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形式考查组织液、血浆、淋巴的判断,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判断,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 【得分要点】 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 (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2.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的判断 (1)存在的物质 (2)不存在的物质 3.血浆pH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2CO3—NaHCO3缓冲对为例):

2018年高考生物往年真题分类汇编

2018年高考生物往年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细胞及分子组成 1.(2016·高考全国卷乙)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2016·高考江苏卷)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相关 3.(2016·高考江苏卷)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还原糖、DNA的鉴定通常分别使用双缩脲试剂,二苯胺试剂 B.鉴定还原糖、蛋白质和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C.二苯胺试剂和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NaOH溶液都呈无色 D.脂肪、蛋白质鉴定时分别可见橘黄色颗粒、砖红色沉淀 专题2细胞的结构和物质运输 1.(2016·高考全国卷乙)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2016·高考全国卷丙)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 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内环境与稳态

2019年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内环境与稳态 一、单选题(共5题) 1.(2019?全国Ⅲ)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 皮肤血管舒张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 用酒精擦拭皮肤 2.(2019?北京)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 (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_。 (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 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 a. 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 b. 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 c. 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 d. 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 e. 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 f. 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 ②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______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_______特异性结合。 ③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_______ (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3.(2019?全国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 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 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4.(2019?全国Ⅱ)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 A. 血浆渗透压升高 B. 产生渴感 C. 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2019?全国Ⅰ)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