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练习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青春有格》课件 新人教版

童小勇每周都抽空去敬老院做志愿者,为几位老人读书读报, 陪老人聊天,坚持两年不间断。敬老院给学校发来一封感谢信。 学校号召大家向童小勇学习。对此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他能坚持一辈子?我才不相信呢!
虽然我没做过,不过他能做到,我也可以试试。
我也当过志愿者,我去了好多次呢!
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三课
青春有格
(1)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 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用于规范汉字书写格式的模板, 对汉字起到规范、引导的作用。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 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 也”。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 “格”? 规格或 品格 方式
格
青春有格
标准、规格; 品格、格调
青春也需要 规范和引导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为什么要寻 找榜样?
榜样不仅是一面 镜子,而且是一 面旗帜。
我们要寻找什么样的人作为榜样?
善良、正义的人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 做事的基本态度,激 发我们对人生道路的 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 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 向榜样学习、汲取榜 样的力量,我们的社 会、我们的国家才会 变得更加美好。
你认为还有哪些规 则需要遵守?
学校
纪 律
公共场所
有秩序
比赛场上
有规则
生意场上
要遵守交易规则
只要不被发现,说谎、 欺骗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 着我们自己。说谎、欺骗 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 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2)“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 情坚决不做 。
2017 年 1 月 , 一 名 12 岁 男生因沉溺网游,意外猝死。 去世前他每天守在电脑前, 沉溺在一款网络枪战游戏里, 经常一玩就是 10 多小时。 1 月 15 日,连续打了 5 个小时 游戏后,他突然头痛,随后 因抢救无效身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

12/7/2021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 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 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 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新课探究
我们就是太阳温暖的光/手把手把 未来点亮/能帮就帮,大爱无疆/ 到文明需要我们的地方…… 2019年国庆节前夕,来到日照市, 随时都能听到这支雄浑悦耳的《日 照市志愿者之歌》,不时能看到鲜 亮夺目的“志愿红”——男女老少, 无不笑容满面地从事着义务便民服 ③每个人都可以 务和公益劳动。两年前以综合测评 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2的佳绩勇夺“全国文明城市” “勿以恶小而为 桂冠的日照市,凭什么一跃成为 之,勿以善小而 “后发翘楚”?其内在魅力和勃勃 不为。” 积少 生机就蕴含在这“推凡人善举,化 成多,积善成德。 微光效应”的志愿服务之中
新课探究
12/7/2021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 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 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 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新课探究
慎独,作为中华 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 的一种方式、一种境 界,是指在没有外在 监督的情况下,能严 守道德准则。
12/பைடு நூலகம்/2021
新课探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独做善到其“身止,于方至能“善止”于 至 襟 就善、应”坚该。定养一的成个信自人念我以和宽高省广尚察的的的胸品 格 习行惯事,处检世视,自始身终对的自不己足拥, 有 种 不信境盲心遇目、都自自不责我弃,激善积励从,恶极无,调论即整何使 他 自普己普,通通通过,自我省们能和说慎他独一,
12/7/2021
④“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 也。”在生活中 寻找 “贤”,将 他们作为榜样。
新课探究
榜 样 有 什 么 作 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 呢 面镜子,而且是 ? 一面旗帜。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框青春有格教案新人教版(2)

青春有格5.什么是慎独?6.对青春的最好证明是什么?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一)行己有耻1、你说我说:同学们列举青春出格,不知耻的事。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一组图片,提问:你觉得这些行为光荣吗之后提问:什么是“行己有耻"?“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怎样做到“行己有耻”?(1)请一学生讲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为什么要负荆请罪?我们青少年要向廉颇学习什么?廉颇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知礼,知耻而后勇。
我们要向廉颇学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分析: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发下来了,小明考了100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得意地看着同桌小刚的试卷,眼里露出一丝嘲笑。
数学成绩一向很好的小刚,这次虽然考了95分,但很不服气,因为他知道小明的成绩是靠作弊得来的,而事先他们曾经约定要在这次考试中比个高低。
想一想议一议:小明和小刚到底谁赢了这场“比赛”?为什么?分析后得出:“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拓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南京市江东门。
每年,各界人士及青少年都要来此敬献花圈并进行祭奠活动,我国于2014年起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提醒人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向上,振兴中华。
”请问:我们为什么要“勿忘国耻”?(互学)(3)分析教材28页探究与分享: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结论:“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1—23,理解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
(4)素材一:放学后小林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新人教版

课后总结 行已有耻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青春有格
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榜样的作用和意义
“止于至善”对于青少年的作用和意义
献之的”角 星爱,膜2”心让一0、0,。这位5捐并年”两网献在,许个友器““多字说官中微网成:、华尘友为“捐慈”希岛我献善以望 城们遗奖绝,公的体”对今益社、中的后事会捐题优不业需献名势愿的要遗。当留一这产选名个样的2的符有0协0捐号公5议年献。益。度者心“都的全可人国借,十用需大“要公微这益尘样
他的观点是错误的,没有 认识到参加志愿者活动的 意义,没有做到以先进人 物为榜样,向榜样学习。
创新精神,有追求,有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要 善于寻找榜样、向榜样学习,要有自我省察的品质。
五、“止于至善”对于青少年的作用和意义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 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2、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 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 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3、“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
终礼,知耻而后勇。要求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 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 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加强自我监控。
行已有耻: 一个人,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第一课 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1、“田字格”是一个模板,也体现着规范汉字书写的 规则。每个人的行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的 程序进行。
“1帝、(格“这”我里:劝是天指公朝重庭抖)擞能,重不新拘振一作格精降神人,才不”要:拘我守奉一劝定天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青春有格

K12教育资料
21
1、你是否赞同上述观点? 2、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哪些品质?
诚实、自信、善良、宽容、勇敢、坚 毅、关爱他人、爱国
K12教育资料
22
拓展提升
“慎独”与“三畏”“四知”
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学记》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中庸》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我”该怎么办?帮“我”出出主意?
不看,不管有没有老师我们都要遵守考试纪律。
K12教育资料
18
探究三:三省吾身
小明这学期又被选上“三好学生”,这是他连续 三次当选 了。当有同学问他时,他说:我每天晚上都要对自己今天的行 为进行思考、检查,看看是否有不足之处,今后注意自己的言 行。
小明的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 (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
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
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做人要有自己的
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
事情坚决不做。说谎、欺骗是一种不良的道德品质,
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K12教育资料
3
自主学习
1.青春并不意味肆意放纵,总有一些
不能违反,
一些
不能逾越。
2.我们要知 ,懂
;有所为,有所不为。
3.“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 之心,不断提高辨别
“耻”的能力。在行动之前,
;在行动之中,
;
在行动之后,反思
。
4.“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 意识,触碰 底线的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青春有格》课件

自我 监控
我要……
磨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力。
环节三:止于至善
他是谁? 他有着怎样的故事?
环节三:止于至善
九寨沟地震救援现场,乱石 飞泻,众人逃离时,一位武警却 逆行冲向塌方地段,帮助被“最美逆行照”,刷爆 了朋友圈,网友纷纷点赞,原因是 什么?
第3课 青春的证明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授课教师:关丽
环节一:导入新课
看到这个格子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知道哪些关于“格”的名言吗?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规格 或方式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品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行为标准
“格”:标准、规格和品格、格调。
环节二:行己有耻
明明宁愿上学迟到,被老 师批评了,也不愿意闯红灯。
环节二:行己有耻
明明为什么不闯红灯? 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做出这些行为的依据是什么?
环节二:行己有耻
遵守法律与道德,“行 己有耻” ,这是青春该有 的“格”。
环节二:行己有耻
放学后,校外青年引诱明明 找一些零花钱多的同学供他们勒 索,明明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 且告诉了老师。
环节二:行己有耻
明明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 启示?
环节二:行己有耻
知耻之心引导我们判断 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 理由。
环节二:行己有耻
晚上,明明瞒着妈妈 悄悄把手机拿进被窝,在 被窝里偷偷地玩。
环节二:行己有耻
你认为明明的做法可取吗? 中学生应该如何抵制不良诱惑?
环节二:行己有耻
我不要 ……
环节三:止于至善
不顾个人安危,彰显的是为他人、为社会、为 国家的大爱,就像《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鼓励天 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彰显美德,达到完美 的境界。“最美逆行者”就是“至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新人教版

2
3
1、如果你发现有同学遭受校园欺凌,你 会怎么选择? 2、分析做出选择的利与弊及影响?
走掉
围观 参与 制止
止于至善
走掉
围观
参与
制止
自我保护
关注外部 世界
可耻的, 违反纪律 、甚至是 法律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三、“止于至善”的含义
1
美德得以彰显,革除旧习,完美境界 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格调。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同时用品格引导青春,向
往“至善”,追求青春的格调,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你怎样看待, 视频中用暴力欺凌他人 的行为?
青春有格
“格” 是标准、规矩、规格和品格、格调等。 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 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2.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
限不能逾越。这些规则和界限主要包括 ( A ) ①道德规范 ②法律法规 ③纪律 ④“帮派”约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下列语 句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 B )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规范、引导的作用
即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那么用什么来规范和引导青春呢?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拔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自己的品格(格调)。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2框 青春有格课件

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只要去做,每个
人都小可强以参做加到了;微公益志愿者团队,每周都抽空儿 去敬老小院红做的志观点愿是者正,确为的几,位“老见贤人思读齐书焉读,报见,不陪贤而老内人自省也。”在 聊生天活,中坚我持们(应jiā该nch积í)两极年寻找不“间贤断”。,一将敬他老们院作为给榜学样校,发向他们学习。 来一封感谢信,学校号召大家向小强学习。对此, 几位同学有如下议论:
12/9/2021
粮食浪费让人痛
第四页,共十九页。
闯红灯被撞
欺同学(tóng xué)
受
处分
乱刻划(kè huá), 惹批评
12/9/2021
第五页,共十九页。
活动一:生活(shēnghuó)中的例 子
这是一种(yī zhǒnɡ)怎么的行为? 他们身上缺失了___的品质。
12/9/2021
第六页,共十九页。
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 力;(P28)
②要求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P28)
③更12/需9/2021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jùjué)不良诱惑,不断 增强自控力。(P29)第十页,共十九页。
谈谈 你的观点 (tán tán)
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shuō huǎng)、欺骗也是可 以的。
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yào shi)、一角硬币、一元
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现在能做的,只能
是依靠驾驶员更细心一些。 (2)应做到:
(1)①你树如立何“看羞待恶材之料心中”的,这做种到现“象行?己有耻”;② (2)要从正青确少年看的待角社度会看中,的减不少文这明种现现象象,的做发生到,“你闻有过何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举出一个你所尊敬的榜样,仿照上面的格式,写出颁奖词和人物事迹。
(2)榜样的作用是什么?
知能演练·提升
1.D
2.B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①②④中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律的事情,应该坚决不做,故正确答案是B项。
青春有格
知能演练提升
1.上网—厌学—逃学—辍学—赌博—偷窃—抢劫,中学生小林的这一堕落过程告诉我们( )
①应行己有耻 ②要杜绝不良诱惑 ③勿以恶小而为之 ④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列行为属于不可为的是( )
①小东参与抢劫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利用假期时间去帮助小区里的张爷爷 ④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5.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超过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拥有手机。课间休息、睡前、上学放学路上、做作业时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时间,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下列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态度,不正确的是( )
A.要合理把握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从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颁奖词: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人物事迹:王锋, 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16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邻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反思下图所示“公共场所不良行为调查统计结果”,我们应该( )
①遵守社会公德 ②维护公共秩序 ③在公共场所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④知廉耻,懂荣辱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良诱惑 ②要学会自律和“慎独”,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要磨砺坚强意志,增强自控能力 ④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能做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唐太宗“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感慨启示我们要( )
①经常照镜子 ②不断完善自我 ③汲取榜样的力量 ④检视自身的不足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8.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于2017年2月8日在央视一套播出。“火海救人英雄”王锋获奖。
3.C 4.C 5.B 6.D 7.B
8.答案:(1)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即可。
(2)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B.使用手机有百害而无一利,应拒绝使用
C.在使用手机上网时,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D.增强自控力,避免上网成瘾
6.下列对于“止于至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③“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④“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