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衍颛先生讲解吕祖《敲爻歌》(第三讲)

合集下载

入静要诀(蔡衍颛先生答疑摘录)

入静要诀(蔡衍颛先生答疑摘录)

入静要诀——蔡衍颛先生早年道家论坛的回帖摘录【等待】居士你好,我练功已有半年多了,可是我依然不能入静,功夫没多大进步。

有人说只要没有杂念就能入静,可我没杂念却不能入静,这是为什么啊,我很努力练功的!另外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是入静了,我虽然没杂念,但却没有入静的感受,比如气感、虚无、忘我、舒服等感受,意识也是和平常一样的。

反正就是我和平常不练功是一样的感受。

入静或入定的状态时,人能指挥身体运动吗?因为我有过很多次鬼压床的经历,在那种状态中人想动但动不了,意识模糊,身体有力量压迫感,很难受,有时是头部,有时是腹部。

我虽然不能入静,但有气感,不练功都有,这种气凝滞在我的头部不散,象带了紧箍,也使我不舒服,和鬼压床不一样。

练功时难受程度加大,几乎到了不能练的地步。

诚请居士为我解答以上疑问,感激涕零!【了空居士】一般来说,入静或入定的状态时,人是能指挥身体运动的。

只要心不烦躁,虽然有念头,也可以算是入静,念头很少,心很清静,便可认为是入定了。

入静和入定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请多看《入静要决》吧,那是我的真实写照。

【等待】非常感谢了空居士为我解答疑问,我现在对入静有正确的认识了,只要长存善念,一心清净就是入静,那我也算是能初步入静了,身体感受不明显可能是我的体质比较弱,只要我坚持练功就一定会有效果。

【了空居士】很好!如是如是!本文摘自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于2008年在某道家论坛的回帖,未经了空居士蔡衍颛先生本人校对。

【附】《入静要诀》(蔡衍颛著)练功者有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入静”难。

我认为,“入静”要在日常生活的时时处处做起——“凡事尽力而为、做人问心无愧”:无论工作或者学习,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地做好。

到时候如果你成功了也不会有很大的欢喜,因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万一失败了也不会有很大的忧伤,因为我们已经尽力了。

成功的时候非常地欢喜是因为侥幸碰到的,才会喜出望外;失败了非常地忧伤是因为没有认真做好,问题也正好出在马虎的那一点上,所以后悔莫及。

蔡衍颛先生讲小周天

蔡衍颛先生讲小周天

蔡衍颛先生讲小周天(文字实录)周天本来是天文术语,在这里我就不多做解释,被历代炼丹家借用这个名词,作为内炼功夫的两种层次的一个命名。

小周天是指内气在任督二脉里面流动,任脉从我们下巴这个承浆穴可能到会阴吧,古人喜欢说胞中;督脉正好相反,就从胞中到头顶,一直到上嘴唇人中穴,然后就是所谓的人中-承浆,舌舔上颚,搭上鹊桥,而沟通上下两气,形成小周天循环。

那么这个小周天如何实现呢?我这里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渐修的方法,一种是顿超的方法,我这里先讲渐修吧。

千古以来关于小周天修炼的资料真的很多很多,有一种是从上丹田下手的,有一种是从中丹田下手的,有一种是从下丹田下手的,有一种是从无丹田下手的,勉强就分这四种情况。

在说各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先给大家勉强定一个丹田的位置:上丹田,所有的书籍记载让我来选择,一般就是指两眉中间往里,当然也不用管得太准,因为初学者也守不住的,功夫高深的人也没有确定具体的点,田是一片,对于体内丹田的位置,严格来说是一个立体的空间;中丹田,一般传统是以膻中穴往里边一个空间;下丹田,一般是以肚脐内部一个空间,也有说肚脐下边气海-关元这一带朝体腔里面。

其实都不重要!我是道门弟子,我师父是崂山道长匡常修,我的师父可以说是内炼这方面的高人,我有幸拜到他老人家门下,得他老人家真传,老人家一语道破,初学者怎么守都守不准的,另外所谓的田,是有一定的范围,所以不用特别拘泥哪个点,有个大概的方向就好,本来意守就要求“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你死守一个点,不是太执着了吗?反而不符合丹道家的要求,所以这些我们一听就明白了。

小周天下手功夫,那就是所谓的筑基,初下手如果从上丹田来说,大方向又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我师父在《先天气功筑基要诀》里边所说的“聚性止念”,就是闭着眼睛看着眼前有一些灰蒙蒙的东西,纷纷扬扬的,慢慢地观察,慢慢地安静下来;另外一种就是所谓的“黍米玄珠”,那就是打坐的时候面对有阳光的地方,看着阳光,闭目,轻轻观察前额,到一定程度,一闭目,前面就有一个金色的点,有点像白芝麻那么大,或者小一点,这就是所谓“黍米”,有些叫“黍米玄珠”,有些叫“黍米隋珠”,都有这些说法。

蔡衍颛先生讲解吕祖《敲爻歌》(第二讲)

蔡衍颛先生讲解吕祖《敲爻歌》(第二讲)

蔡衍颛先生讲解《敲爻歌》第二讲(文字实录)到此乡非常客,姹女婴儿生喜乐“到此乡非常客”,此乡什么花啊,酒啊,肉啊,什么烟花,然后又明白跟你说,又喝酒,又吃肉,又不犯戒啦,看了头都晕了,其实头不用晕,佛祖过来说一句,你们全部都知道了,佛祖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出自《金刚经》),那么如果从道家来说,道家的高人有没有来破这个谜呢?有的。

老子《道德经》说“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你说,师父啊,你老子《道德经》就背了几句话,很乐意出来诵一下,重新记忆一下,是不是?不是的!大道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人不管你去做什么事情,南泉斩猫、归宗斩蛇(此为二则禅宗公案,见《五灯会元》),他是为了大局,不是为了他自己,虽然杀生,但是严格来说还是叫不犯戒,所以这个奥妙在哪里?有我,无我。

到此乡非常客,要悟入——你这个什么六根清净,看到人家某一些事情马上就闭着眼睛,哎呀罪过罪过,其实这有时侯还是叫做我执法执,就好像小和尚看见归宗大师斩蛇,说:久仰归宗,原来是个粗行沙门。

归宗大师问:你粗还是我粗。

所以有些事情我们不懂,不能随便去说别人,所以到此乡,仙花仙酒是仙乡;非常客,不是等闲之人,前边有一句话“道力人,真散汉”,以前在《神僧传》好像也有记载,我如果没有记错,好像是鸠摩罗什大师,他当时是对哪个皇帝说送一钵针,然后他当众将那一钵针一把一把,吞到肚子里边,吃完之后,他脱掉衣服,针从皮肤长出来,这厉害,然后他就说了一句话,吃得针,娶得妻,那个皇帝赐一个女人给他做老婆,有这么说,如果我没有记错,那个人就是鸠摩罗什大师。

自古以来都是有这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和不可思议的人,所以说“到此乡非常客”,就是非等闲之辈。

“姹女婴儿生喜乐”,那姹女是什么呢?从广义来讲,姹女是指我们所说的心气,丹经上叫作汞,那个婴儿呢?从广义上来说是指肾水,就是所谓的铅。

吕祖鼎器歌

吕祖鼎器歌

鼎器歌鼎器本是乾坤体,大药原来精气神。

若会攒来归一处,须用同心三个人。

三个人,无他说,只要真师真口诀,指破阴阳三品丹,方可存心待明月。

待明月,也莫迟,收拾身心且筑基。

劈开尘心抛孽网,驱除五漏斩三尸。

斩三尸,见铸剑,炼己通灵知应验。

刚柔变化任施为,万里驱妖如掣电。

如掣电,剑方灵,挂向南方护水晶。

若遇北方阴鬼起,一刀两断不容情。

不容情,常清静,心中皎洁如明镜。

镜心寂灭若虚空,始得临炉无弊病。

无弊病,可安炉,调和鼎器莫心粗。

言语不通非眷属,龙兴虎旺始堪图。

始堪图,观復作,凿开混沌鸿濛窍。

静观虎啸与龙吟,自然华池神水到。

神水到,辨浮沉,莫教时过枉劳心。

铅遇癸生须急采,金逄望远不堪亲。

不堪亲,休乱取,地裂山崩难作主。

不知止足必倾危,盛夏严霜冬大暑。

冬大暑,不遭逢,三宝牢关密守中。

太极自然生造化,趁时搬取入黄宫。

入黄宫,须爱护,十月浇淋休失误。

子行阳火虎龙交,午退阴符自保固。

自保固,暂相离,端坐忘言更待时,辐辏循环终则始,三百六十莫违期。

莫违期,为则例,悟明真理须当契。

若还执着爻象行,只恐劳神形蠹弊。

形蠹弊,往来坚,只恐心机未得闲。

思虑慕真毫发错,铅消汞散不成丹。

不成丹,思炼己,皆因失却玄中理。

水干火燥要调停,刑德临门知进退。

知进退,勿忧凶,炼就炉中一点红。

产个婴儿兑气足,三年温养似痴聋。

似痴聋,真快乐,静里调神离躯壳。

东西南北任遨游,出入往来乘白鹤。

乘白鹤,脱尘埃,三岛神仙集会来。

一任桑田变沧海,我身无事挂灵台。

积功累德超凡世,依然现化度群迷,那时方遂男儿志。

道家真传的心法(蔡衍颛先生讲课文字实录)

道家真传的心法(蔡衍颛先生讲课文字实录)

道家真传的心法(摘自蔡衍颛先生讲课文字实录)问:师父说练功不用入静,把问题客观地想清楚,而绝大多数人却说练功要排除杂念入静,请教师父,这种入静身体不是更虚无,功态更深吗?为什么说不长功呢?哪种长功更快?为什么?答:你定了两个点,我帮你加一个点,道家真传的心法。

我师门所传,其实就是北派的心法,从我师门,追溯到北派七真,追溯到王重阳祖师,到北五祖,北五祖就是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

据说北派一直可以追溯到老子,追溯到三皇五帝,也就是北派的传承,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主干道,一直从三皇五帝到现在,可以这么追溯┄┄所以我们北派的心法,其实在吕祖《百字碑》,在王重阳祖师五篇灵文的《最上一乘妙诀》,在张伯端祖师的《悟真篇》,在老子《道德经》都有,都是同一种心法,最简单的就是《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这两句话最容易记。

如果再说得玄一点,那就是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也就是告诉我们——不用入静!我们要以平静的心去思考问题,然后“降心为不为”,降服其心是不为而为,不是有意去压念头。

那好了,也就是说我所传的不是我自己创的,我哪有这个本事,是我师父亲传、真传,而且我师父告诉我,这就是道家的心法,连最高心法都不用说,本来就是这个心法,大道就是这么修的。

那好了,我教大家闭目静坐,不要入静,不要调呼吸,不要意守,坐在那里想一下我在帮你们助功,然后有问题就想问题,没问题就这么坐着也好。

这个心法,是我师父所真传,也是历史上这些圣贤所真传。

其实儒家也一样,“正心修身”是什么意思呀?正心,心要正啊,以真诚心来为人处事,包括想问题呀。

荀子也说,“日三省乎己”,曾参也说过类似的话。

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我们的大脑皮层,据说有二百多亿个细胞,譬如:你有问题在想,就说明大脑有一个细胞群在活动,在想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你说排除念头入静,那肯定是另一个细胞群发出指令,说:不要想,入静!坐好!那你大脑皮层里边,这个细胞群想要想问题,那个细胞群叫它不要想问题,那大脑皮层不就闹矛盾吗?以我们道家真传的心法就是:有问题客观地想吧,给它一个正确的答复。

15——敲爻歌 直解 序

15——敲爻歌 直解 序

敲爻歌直解序《敲爻歌》一文,是:吕祖,丹经中,了命了性、有次有序、彻始彻终之口诀。

非同其余:诗词论说,仅言大略。

此文,是:吕祖成道以后,所作。

就自己所经历之:工程、火候、次序,细示于人。

乃:无上至真之妙道。

还丹、金丹、神丹,三丹,各分交界;初乘、中乘、上乘,三乘,各分阶梯。

将其:龙虎铅汞,朱砂水银,婴儿姹女,金花仙物,黄婆土釜,等等:法象异名,尽皆破碎,剥核见仁,为大众一一直说,绝无隐匿,使其阅者:过目了然。

敲爻歌直解一[正文]汉终唐国飘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测纵横逆顺没遮栏静则无为动是色[注解]祖师,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

原籍:山西,蒲州,蒲坂人。

即今:陕西,蒲城县。

生于:大唐,天宝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

科举,授:江州,德化县,县令。

吕祖,游庐山,遇:正阳帝君,因其:黄梁梦,大觉,得其:金丹火符真诀,修炼成道。

道成之后,不敢自秘天宝,遂作此歌,备述自己经历,药物火候,真履实践功夫,以引后学。

此歌,始终以其:身体力行,示人。

飘蓬,即是:行舟之风篷。

风篷,可以:乘风而推舟。

舟得风篷,行于水上,东西南北,绝无阻挡。

修真得诀,如同:舟有风蓬。

得诀行道,曲直应物,潜跃随心,无往不利,如同:舟行水上,借篷之力,纵横逆顺,绝无阻挡。

因其:无阻无挡,故修真之客,为飘篷之客。

爻者,卦之爻,一卦六爻。

有:刚柔之位、前后之象,有刚柔,即有:变化;有前后,即有:进退。

飘篷客,可刚则刚,可柔则柔;可前则前,可后则后。

亦如:敲爻而行,变化随时,进退无常,故其:行藏虚实,人不可测。

不可测,即:天关在手,地轴由心。

纵横顺逆,没遮拦,静则无为,动是色。

静无为,即是:寂然不动。

动是色,即是:感而遂通。

色,非是:女色之色。

亦非:一切有形有象之色。

此乃:妙有之色。

寂然不动者,真空。

感而遂通者,妙有。

真空妙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常应常静,常静常应,造化不能拘,万物不能移,此所以为:飘篷客;此其所以:不可测。

敲爻歌直解二[正文]也饮酒也食肉守定烟花断淫欲行禅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注解]世间修真之士,每多:戒酒肉,避烟花,入山养静,冀望成道。

吕洞宾《敲爻歌》注

吕洞宾《敲爻歌》注

吕洞宾《敲爻歌》注吕洞宾(755-?),生于唐末,中年于长安道中遇钟离权,受钟离权“点化”,得授内丹秘诀,终成一代宗师。

吕洞宾的内丹理法,独成体系,其精微透彻之处,达到了无上的境界,从而为宋元时期内丹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随着道教的发展,内丹学说后分为南宗北派。

南宗张紫阳,北派邱长春,都得到了吕洞宾的亲传,皆崇奉吕祖为祖师。

吕洞宾撰有不少内丹专著,如《敲爻歌》、《直指大丹歌》、《谷神歌》、《修身诀》、《百字碑》、《了三得一经》等。

《敲爻歌》即其中之一,此歌备述“自己经历药物火候,真履实践功夫,以引后学”。

所谓“敲爻”,“爻者卦之爻,一卦六爻,有刚柔之位,有前后之象,有刚柔即有变化,有前后即有进退……如敲爻而行,变化随时,进退无常”。

(悟元子注《敲爻歌直解),即神妙变化之意。

《敲爻歌》的内容是叙述气功内丹术的理论和方法,下面选注,以飨读者。

筑基功汉终唐国飘篷客,所以敲爻不可测,纵横逆顺没遮拦,静则无为动是色。

“飘篷”,即行舟之风篷。

掌握《周易》卦爻变化的道理,以心神驾驭肾精之船,乘呼吸之风推着船篷行于水上,东西南北,无不如意。

当心神平静时,就人静还虚,当心神发动时,则感而遂通。

色非女色,亦非一切有形有象之色,乃“妙有之色”。

入静还虚,即是“无为”;感而遂通,即是“色”。

故日“静则无为动是色”。

坚髓骨,炼灵根,片片桃花洞里春,七七白虎双双养,八八青龙总一斤。

欲坚髓骨,须先炼灵根。

灵根是人类本来良知良能,先天一点真灵之气,名日“真种子”。

灵根得火煅炼,愈炼愈明,光辉倍增,自然片片桃花洞里春了。

但灵根生春之妙,须要阴阳培植。

阳以七日而复,阴以七日而始,故日“七七”,八日月上弦,得阴中之阳光八两,二十三日月下弦,得阳中之阴精八两,故日二八(古称十六两为一斤)。

白虎属金,为真情;青龙属木,为真性;真情之阴阳合一,真性之阴阳混成,即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

谷神即灵根,元牝即真性真情。

欲炼内丹,必用真性真情,方能成就。

人情世故与长功(蔡衍颛先生答疑实录)

人情世故与长功(蔡衍颛先生答疑实录)

人情世故与长功(摘自蔡衍颛先生讲课文字实录)问:为什么在课堂上讲一些故事呀、人情世故呀,和修炼有什么关系呢?答:有新的同修进来,听我们刚才讲了那么长时间,似乎都在聊这些人情世故呀,历史传说呀,好像跟修炼无关,其实不是的。

吕祖说:“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出自《敲爻歌》。

我传授大家这种修炼的方法,就是吕祖所传的《百字碑》丹法,《百字碑》丹法是道家著名的顿超法门,它的特征就是“以心传心”,“以心传心”的意思就是说,我的心态是这样的,你们的心态也跟我差不多。

那你问是什么心态?真诚心!假如我的心很真诚,你们的心也很真诚,噢,那我们这两个心态是一样的,从科学的角度,我们心念的状态,就是人体场的状态,因为我们活着的人,我们这个人体场是受我们心态的影响,所以心念的状态,就是人体场的状态。

那好啦,我们心念的状态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人体场的状态是一样的,那就会产生所谓的“同气相求”,“同步共振”,那我的人体场和你们的人体场就能够融为一体,那融为一体,彼此就增强了。

一支蜡烛点亮了,你同时再去点亮旁边的蜡烛,光互相发出来,这个空间不就更亮了吗?我们的人体场互相感应,互相激荡,它就越来越增强,然后彼此都增强了,光光相应嘛,所以人体场一增强不就进入深的功态了吗?我们修炼进入功态,绝对不是大脑排除念头入静而进入的,那些是没用的,真正的进入功态是融进宇宙场,我们人体场其实就是宇宙场的一部分,我们彼此互相感应,就是彼此互相影响,深入了宇宙场,所以就长功了。

深入宇宙场,你身边的能量就增强了,体内的能量也增强了,是这么增强的。

那么一增强了,能量越强,大脑越安静,大脑越安静,念头就越分明,念头分明了,你就容易发现问题:这个想法是对的,那个想法是错的,为什么刚才心情不好,原来是有这个事情牵挂着。

因为我们有时候心里有事自己也不知道的,潜意识会干扰到我们,但是功夫深了,心如明镜,什么事情,知道,知道!所以真正功夫高深的人,每一个念头都知道的,所以功夫高深的人,不会说错话,不会做错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衍颛先生讲解《敲爻歌》第三讲(文字实录)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黄婆匹配得团圆”,这黄婆又是谁啊?在丹道有个黄字往往指中央戊己土,从位置上有时侯指下丹田,有时侯指中丹田,为什么下丹田也叫戊己土呢?五气归元嘛,归到下丹田这个核心。

那么有时侯也指我们的心念,我们平静的心态,也属于戊己土。

匹配什么呢,前面都在说铅汞,那么铅指肾水,汞指心气,其实也就是说内气从督脉上去,从任脉下来这个过程,什么水火既济之类的,这些就叫黄婆匹配得团圆。

当然如果下手处,意守下丹田,丹田感觉得气了也是。

“时刻无差口付传”,这里的时刻就是时间,到一定程度,只要假以一定的方法、时间就会应验,这里主要是指下丹田得气。

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岂离铅“八卦三元全藉汞”,那八卦是什么,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八卦其实是东南西北,再加个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三元呢?在体内是指精气神。

汞是什么呢?心气,心气往往跟我们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其实也就是说这时候轻轻地意守下丹田,然后体内的能量就慢慢聚起来,因为汞是指心气,心气呢又是跟黄婆,火生土嘛,心气跟我们这种平静的心态息息相关,所以全藉汞,就是体内四面八方各方面的能量,精气神归元,全藉心意的作用。

“五行四象岂离铅”,五行是水火木金土,四象呢,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种状态。

其实八卦三元五行四象,说的都是体内的能量。

岂离铅,哪里能够离开铅,铅是肾气,其实这句话说的就是修炼最基础的东西,一个是黄婆,也就是我们平静的心态,一个是肾气、心气,然后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身体各方面的能量慢慢就会聚拢起来。

问:请教师父这个八卦三元五行四象是指人体场不同部位的能量,还是指不同层次的能量?答:不同部位的能量。

铅生汞,汞生铅,夺得乾坤造化权“铅生汞,汞生铅”,铅,肾水,那么肾水生心火,怪事,本来不是水克火嘛,其实体内五脏六腑循环,肾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是这个意思,一般人搞不懂,说哎呀怎么水生火呢。

铅生汞,然后倒过来,汞生铅,汞是指心气,心气属火,火生土,黄婆来了,土生金,金生水,就是五脏六腑的循环。

汞直接生铅,这个是指水火既济,也会出现自然的循环,那在体内表现出什么象呢?阴阳生反复嘛,出自吕祖《百字碑》,就是督脉有气上去又从任脉下来,好像后边阳经之气上去,又变成阴经之气下降,阴经之气走到会阴,又顺着长强上升,到头顶又往下降,这个就是直接的水火既济啊。

“夺得乾坤造化权”,造,制造,化,变化,乾坤,天地,天地生养万物。

你掌握了黄婆匹配得团圆,它又进入了良性循环,我们身体里面的气机也跟天地一样,会上下交合,体内会产生变化,也就是到这里,我们的身体也像天地一样有这种造化的能力,那你说不修练就没有吗?不修练没有这么明显,没有这么有序。

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杳杳冥冥,很微妙,很抽象,也就是体内会出现这种功态,杳兮冥兮。

恍恍惚惚结成团,然后体内下丹田的能量就会越来越明显。

性须空,意要专,莫遣猿猴取次攀这里关键词一个是性,一个是意,性是指心性,意是指念头,我们心平气和在想问题,心平气和那个层面就叫作性,了了分明想问题那叫作意。

性须空,我们的心要变成不要特别去执着什么,犹如虚空;意要专,不管你是意守呢,还是观察体内的变化呢,还是要比较专心,不是全神贯注,其实这就是老子《道德经》“无欲观妙,有欲观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莫遣猿猴取次攀”,遣就是派遣。

猿猴,心猿意马,猴子在树上老是喜欢东跳跳,西攀攀,老是没有停止,比喻说,心不要老是忽东忽西地在那里乱。

问:这里的性须空,意要专,请师父再讲一下,就是说正确的心念是怎么样?答:就要心量广大犹如虚空,但是对要意守的,要观察的现象你要了了分明,如果你非常专注,那么性须空就做不到了,如果你非常涣散,意要专又做不到了,要恰到好处,不可用心守,不可无意求,用心守着相,无意求落空。

问:既不能着相,又不能无意求,那如何把握?答:用平静的心来看体内的变化。

问:如果说不可无意求,那么所求是什么呢?答:哎呀,所求就是体内各种变化,你在观察嘛,就好像我现在坐在电脑前,我心平气和听你在念啊,没有特别紧张接下来要念哪一句,我很自然听着你念嘛,也没有说没事啊、我都懂啊、心不在焉,也不是,我很自然、心平气和听着你念嘛,这个就是性须空,意要专。

花露初开切忌触,锁居土釜勿抽添“花露初开切忌触”,花蕾刚刚开,比喻体内的内气刚刚生发起来;切忌触,不要特别触动它,也就是不要特别用意念去引动它。

“锁居土釜勿抽添”,抽,釜底抽薪,就说我们轻轻意守下丹田,但是不要用意念去引,抽一般是引气上行,添嘛,一般是引气下降,就是不要特别去干扰它。

问:师父,这里土釜是指下丹田是吗?答:对。

问:这一句就是说如何意守下丹田?答:对。

问:如果《敲爻歌》已经讲到一半的内容还在讲锁居土釜,那是不是这整个一篇是一个渐修次第的指导?答:不是,法无顿渐,同样是意守下丹田,可能有明师指导,你一意守,你刹那间,整个人空掉了,他就到大开顶了,如果是你特别放空也不好,特别执着也不好,那可能老是修得也没那么好,所以佛祖概括得很好——一切法皆是佛法,就看你怎么去面对嘛。

玉炉中,文火烁,十二时中惟守一“玉炉中,文火烁”,玉炉,这个又是指下丹田,你下丹田开始有能量,用文火——不能意念太重,也不要去拉长呼吸,不要逆呼吸,希望聚更多能量,不是!——烁者闪烁也,文火,就是慢慢在那里这么搞着吧,不要太急。

“十二时中惟守一”,十二时是什么?子午卯酉等等十二个时辰,也就是说一天你只要守一,不是说守一个点,你只要轻轻地守着,使内外成为一个整体。

问:如何理解守一呢?到底守哪里呢?还是守一个怎么样的意念呢?答:你轻轻意守下丹田那一点点能量,一就是一个整体。

就是前面的性须空、意要专,这意念要自然分开来,甚至会觉得跟天地都是同体,然后又是有点轻轻意守下丹田的那点能量的那种感觉。

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此时黄道会阴阳”,黄道就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那个轨迹。

黄道一般也是指我们体内正中线任督脉等等,那么这句话——此时黄道会阴阳,严格来说这里还是指下丹田这个位置,它能量充足了,就会下降,进入到督脉。

三性元宫是指什么呢?还是指精气神。

元宫,就是我们身体最正确的状态,精气神都要归元,五气归元,就是轻轻地守着它。

问:师父,精气神归元,平时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的精气神每个人不是都在一个场里面吗?答:不是,我告诉你,刚刚筑基的人往往一轻轻意守下丹田,下丹田就会有种感觉,热感,当然你以后到大周天以后,你可以轻轻意守手指脚趾,就变成整个人是一个整体。

问:我想问,就是说我们如果不修练的人,难道精气神是涣散的吗?答:是比较涣散的。

问:那精气神比较涣散,又是怎么样的状态呢?答:哎呀,我们通过修炼,身体各方面可能会越来越好,普通人没有修炼的人,他只是按照生老病死,这个变化规律去变化,而且很难开发出身体某些潜能。

问:那样的形容词,比如无精打采啊,就是指这个精和神没有归元?答:对,还有一个就是神不守舍。

问:比如说现在关于小孩注意力障碍的话题在学习障碍里是很常见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精和神没有归元?答: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可以这么认为的。

问:是啊,所以我觉得修炼应该从娃娃抓起。

答:应该从胎教抓起。

问:是不是说修炼得越好,精气神越高度统一?答:会,所以道家有个形与神俱,形神俱妙。

气若行,真火炼,莫使玄珠离宝殿“气若行,真火炼”,就说当丹田的气开始发动运行的时候,真火炼,是怎么炼呢?意念跟随着,勿忘勿助。

“莫使玄珠离宝殿”,如果连上句话结合起来是说明丹田的气是发动了,但是它还没有真正进入到任督二脉,它是刚刚在丹田发动,你要轻轻地意守着它,凝神入气穴。

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加添火候切防危”,加添火候是怎么加呢?意念加重,甚至是深呼吸,这些都是属于加添火候,这个时候就不要搞得下丹田发热过度,就叫走火,所以不能随便乱用意念,乱拉呼吸,不能的。

问:但是很多功法都是讲到意念、导引、吐纳。

答:那些人不懂先天金丹大道,不懂,还是属于外道,外行人。

问:但是那样的说法是占据了丹道修法很大的一部分。

答:那肯定啊,你看社会上有博士学位的人多,还是读初中小学的人多?然后你看,自古说,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少如麟角,就说明得到真传的人很少嘛。

问:是啊,吕祖在千年前就说了,加添火候切防危,可能后世很多修道人没有看《敲爻歌》,这句话没有看哦?答:都不懂,读了也不懂。

问:就从这一句,切防危,这三个字来说,师父的讲解是有历史价值在里面,帮助很多求道之人避免走入歧途。

答:所以我们很多同修都能很快大开顶。

“初九潜龙不可炼”,我们那个乾卦,六个爻都是阳爻,然后第一个爻叫初九,潜龙勿用,这里的初九其实就是说体内的阳气刚刚生起来,犹如乾卦的初九,潜龙勿用,刚刚生发起来,不能特别去意守调呼吸去调动它,是不对的,就是说初九潜龙还是指下丹田的能量刚刚聚起来嘛。

消息火,刀圭变,大地黄芽都长遍“消息火,刀圭变”,消息火,倒过来就是火消息,就是火候。

前面就说初九潜龙不可炼,到一定火候,慢慢温养温养,文火烁,然后到一定程度消息火,其实就是火候到一定程度,刀圭变,刀圭又是什么?原来是指古代称量药物的小小的容器,这里也是指药物,就是说轻轻温养,文火烁,到一定程度,下丹田的能量会产生改变,可能就会越来越集中了嘛。

“大地黄芽都长遍”,大地黄芽在哪里?前面有个土釜,这里有个大地,黄芽都长遍,就很多了,其实就是下丹田的能量越来越大,黄芽是指下丹田的能量。

黄芽本来是指植物春天刚刚长出的嫩芽,有点黄色不是绿色,变成叶子,那些叶子慢慢成熟了,就变成绿色,不然有点翠绿翠绿,有点带黄色,所以那些叫黄芽,小小的,都长遍说明很多嘛,能量越来越大。

问:师父,因为我们是跟着你修炼的嘛,所以对下丹田这些功夫很陌生,师父能不能着相地跟我讲一讲,这个小周天功夫,怎么样知道自己下丹田积聚了能量,是越来越热吗?答:哎呀,因为我是以顿超法门给大家助功,所以你们刹那间甚至全身都发热了,就达到大周天了,吕祖这著作其实是留给后人,没有遇到明师的时候,一步一步去炼的。

问:是啊,所以没有体会嘛,所有刚才讲的这些我都觉得莫名其妙,所以很着相地就问问师父,这个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是觉得发热?肚子胀吗?答:对,发热。

肚子有一点点胀。

问:这个就是筑基?很奇妙,但是也体会不到。

答:你们看我师父(崂山高道匡常修)《先天气功筑基要诀》,对照一下就知道了。

问:那我着相地想,这种筑基功夫,先让丹田发热啊,肚子鼓鼓的有能量了,对我们女性,比如子宫卵巢也挺好的,也有温养作用。

答:是的。

问:但也并不是说,修到大周天就失去了温养作用,也不能这样去理解吧?答:不会,因为其实很多疾病都在络脉里面,大小周天都在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里面,所以真正对于很多疾病都是要到大开顶之后,才能够有更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