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可生化性实验--syy

合集下载

实验五废水可生化性

实验五废水可生化性

实验五废水可生化性一、实验目的工业废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有的不容易被微生物所降解,有的则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

为了合理地选择废水处理方法,或是为了确定进入生化处理构筑物的有毒物质容许浓度,都要进行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鉴定废水可生化性的方法很多,利用瓦勃氏呼吸仪(简称瓦呼仪)测定废水的生化呼吸线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本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1.熟悉瓦呼仪的基本构造及操作方法;2.理解内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的基本含义;3.分析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毒性。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时,耗氧的速率基本上恒定不变。

微生物与有机物接触后,其呼吸耗氧的特性反映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规律,一般来说,耗氧量大,耗氧速率高,即说明该有机物易被微生物降解,反之亦然。

测定不同时间的内源呼吸耗氧量及与有机物接触后的生化呼吸耗氧量,可得内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通过比较即可判定废水的可生化性。

当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上时说明废水中的有机物一般是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得;当生化呼吸线与内源呼吸线重合时,则说明有机物可能是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但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尚无抑制作用;当生化呼吸线位于内源呼吸线之下时,则说明有机物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瓦呼仪的工作原理是,在恒温及不断搅拌的条件下,使一定量的菌种与废水在定容的反应瓶中接触反应,反应产生的 CO2用 KOH溶液吸收,因此,微生物的耗氧将使反应瓶中氧的分压降低,测定氧分压的变化,即可推算出消耗的氧量。

三、实验设备1.瓦呼仪一台;2.离心机一台;3.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装置一套;4.测酚装置一套。

四、实验步骤1.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及预处理(1)取已建污水活性污泥或带菌土壤为菌种,在间竭式培养瓶中以含酚合成废水为营养、曝气或搅拌,以培养活性污泥。

(2)每天停止曝气一小时,沉淀后去除上清液,加入新鲜含酚合成为水,并逐步提高酚的浓度。

达到驯化活性污泥的目的。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实验八废水可生化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废水可生化性判别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废水可生化性生化呼吸线法测定过程。

3.掌握废水可生化性测定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方案2.1实验原理1)废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及要素:可生化废水生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的。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

细菌是这个生态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和氧化分解。

其过程有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污水中有机物向活性污泥表面附聚。

由于活性污泥为松软的絮状体,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活性污泥能对有机物或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其中可溶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所吸附,而不溶性有机物通过细菌分泌的酸作用,将其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后,再被细菌吸收,吸收到细菌体内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再通过凝聚沉淀分离,使污水净化无害。

2)生化处理过程中保证微生物生命的基本要素:a)水温保持20~30℃最为适宜;b)pH值7~9: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适宜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c)营养物质与活性污泥的结构、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杂质等密切相关。

除以生物需氧量BOD表示的碳源外,还需要N、P和其它微量元素。

2.2实验方案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呼吸速度来考察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能性。

生物对氧的消耗称之为呼吸,通过连续测定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呼吸,即连续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变化,来研究活性污泥进行生化反应的可能性。

当活性污泥处于内呼吸阶段(微生物取得生命活动的能量,仅仅利用体内贮藏的物质),呼吸速度是恒定的,即耗氧量相对稳定,所以耗氧量与时间成一直线关系,此直线称为内呼吸线。

当活性污泥接触含有有机物或污水后,由于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其耗氧速度要加快,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特征曲线,称之为生化呼吸曲线。

城市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综合实验

城市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综合实验

实验十城市生活污水生化处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观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运行,加深对其运行特点规律的认识。

〔2〕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在实际设计运行中的作用与意义。

〔3〕进一步了解活性污泥生物处理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自1914年在英国开创以来,已有90多年的历史。

它的主要原理就是采取必要的人工措施,创造适宜的条件,向反响器—曝气池中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满足活性污泥微生物生化作用的需要,并使得有机物、微生物、溶解氧三相充分混合,从而强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加速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以到达净化水体的目的。

1、活性污泥净化反响过程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利用的过程,即经过了“活性污泥反响〞过程。

经过这一过程的结果就是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获得能量而合成新细胞,使活性污泥得到增长。

主要包括两个阶段:(1)初期吸附作用:这是由于活性污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

(2)微生物代谢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吸附在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微生物摄取,一方面有机物得到降解去除,另一方面。

微生物自身得到繁殖增长。

2、影响活性污泥净化反响的主要因素(1)营养物质为BOD:N:P=100:5:1;(2)溶解氧含量,通常在出口处溶解氧浓度不低于2mg/L;(3)pH值,通常最正确pH值范围介于之间;(4)水温,通常是15~35℃;(5)有毒物质影响。

3、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方式以推流方式运行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曝气池呈矩形,废水由一端进入,推流式流过整个池子,从另一端流出。

其特点是污水净化过程的吸附和稳定阶段在同一池中完成,进口有机物浓度高,沿池长逐渐降低,需氧量也沿池长逐渐降低.最大优点是处理效率高,出水质好。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2013年5月24日e dtdO)(——微生物能内源呼吸需氧速率,min)./(L mg 。

这两部分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可由下式计算:v r VX b QL a O ''+=式中:O ——混合液需氧量,d O kg /)2(;'a ——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1kg 有机物的需氧量,)(/)2(5BOD kg O kg ;Q ——污水流量,d m /3;r L ——被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3/m kg ;'b ——活性污泥微生物自身氧化需氧量,]).(/[)2(d MLSS kg O kg ; V ——曝气池水容积,3m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3/m kg 。

式(9-2)中的系数'a 、'b 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重要设计与运行参数。

对生活污水,'a 为0.42~0.53,'b 为0.188~0.11。

式(9-1)中e dt dO )(=-'b ,基本上为一常量;F dt dO )(=r N a ',r N 为有机负荷,这说明F dtdO)(不仅与微生物性能有关,还与有机负荷、有机物总量有关。

当污水中的底物主要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时,微生物的氧吸收量累计值为一条犹如BOD 测定的耗氧过程线(下图中曲线1)。

溶解氧的吸收量(即消耗量)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有关。

实验开始时,间歇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吸收氧的速率也较快,以后随着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的减少,氧吸收速率也逐渐减慢,直至最后等于内源呼吸速率(下图中的曲线2)。

如污水中无底物,微生物直接进入内源呼吸,其氧吸收(累计)过程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曲线3)。

如果污水中某一种或几种组分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毒害抑制作用,那么氧的吸收将会受到毒物的限制,而低于内源呼吸量(曲线4)。

如果新投入微生物于废水中,则微生物需要一个驯化过程(曲线2)。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实验报告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实验报告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实验分析:
1. 由dO/dt —t 曲线可以看出,耗氧速率葡萄糖>内源呼吸>间甲酚,葡萄糖和间甲酚组实验的微生物耗氧速率均呈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且葡萄糖的耗氧曲线下降程度更大。

这是因为微生物耗氧速率与底物浓度有关,随着呼吸作用进行,溶液中底物浓度逐渐降低;而间甲酚对微生物具有毒性,抑制其降解分解有机物的速率。

而内源呼吸组的耗氧速率并未呈理论的较恒定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污水中还存在一些有机物可被生物降解,因此呈现耗氧速率减慢的趋势,也有可能是实验测量溶解氧误差导致。

2. 葡萄糖可为微生物提供生存所需能量,自然可被微生物降解,微生物快速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溶解氧,因此其耗氧曲线应在内源呼吸线上方;而间甲酚对微生物具有毒性,抑制其降解分解有机物的速率,其耗氧曲线应在内源呼吸线之下。

实验结果基本符合此情况。

3. 溶解氧测量误差分析:
①实验中只有1台溶解氧测定仪,3组基质溶液分开进行溶解氧测定,每次实验之间存在测量误差、条件变化误差等。

②因为微生物呼吸作用一直在进行,溶解氧浓度测定过程中,仪器显示值总在不停波动,最后记录的溶解氧浓度数值与真实值有一定误差;
③溶解氧测定仪本身的准确度与灵敏度等导致的误差。

4.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葡萄糖可进行生化降解,而间甲酚不能。

葡萄糖溶液 间甲酚溶液 内源呼吸线。

污水可生化性实验--syy

污水可生化性实验--syy

《环工综合实验(2)》(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实验报告专业环境工程班级环工0902姓名雨指导教师余阳成绩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二0一二年五月实验题目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实验类别综合实验室2136 实验时间2012年 5 月 18 日 13:00时~ 16:20 时实验环境温度:25.4℃湿度: 39% 同组人数5人本实验报告由我独立完成,绝无抄袭!承诺人签名一、实验目的(1)理解源呼吸及生化呼吸的基本含义。

(2)分析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及生物毒性。

(3)掌握快速判断污水可生化性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一)设备溶解氧测定仪3台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装置一套(二)试剂苯酚硫酸铵磷酸氢二钾碳酸氢钠氯化铁葡萄糖等三、实验原理微生物处于源呼吸阶段时,耗氧的速率恒定不变。

微生物与有机物接触后,其耗氧的特性反应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规律。

一般来说,耗氧量大、耗氧速率高,即说明该有机物易被微生物降解,反之亦然。

测定不同时间的源呼吸耗氧量及有机物接触后的生物呼吸耗氧量,可得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通过比较即可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

当生化呼吸线位于源呼吸线上时废水中有机物一般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当生化呼吸线与源呼吸线重合时,有机物可能是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但它对微生物的降解无拟制作用;当生化呼吸线位于源呼吸线下时,说明有机物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拟制作用。

相关问题:1、如何求好氧呼吸速率?如何求好氧呼吸氧吸收量累计值?答:每隔30min,取桶中废水于溶解氧测定仪的广口瓶中,每10s测一次溶解氧量,连续6min,可得到一组溶解氧值,并通过以时间为横坐标,溶解氧为纵坐标的直线,其斜率即为好氧呼吸速率。

测完180min后,可得到7组不同时段的溶解氧,即得到7个时间点的好氧呼吸速率,再根据下式求得某时间段的好氧呼吸氧吸收量累计值。

四、实验步骤1、分别取活性污泥2.5L与可生化实验装置的三个有机玻璃容器中,其中1号容器中加入15g葡萄糖、0.5g NH4Cl、0.13gKH2PO4,2号容器加入10ml苯酚,3号容器不加任何物质;实验情况如下图所示:2、给3个容器连续曝气10分钟,在一直曝气的条件下,每隔30min,用广口瓶分别取1、2、3容器污泥测定好氧呼吸速率,每10s测一次,连续6min,180min后实验结束。

污水可生化性评价方法

污水可生化性评价方法

污水可生化性评价方法污水可生化性指的是污水中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即污水生物处理的难易程度。

污水的可生化性取决于污水的水质,即污水所含污染物的性质。

若污水的营养比例适合,污染物易被生物降解,有毒物质含量低,则污水的可生化性強,反之亦然。

适于微生物生长的污水,可生化性强,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的污水可生化性差。

1、污水可生化性评价方法污水的可生化性常用BOD5或COD的比值来评价。

5日生化需氧量BOD5粗略代表可生物降解的还原性物质的含量(重要是有机物),化学需氧量COD粗略代表还原性物质(重要为有机物)的总量。

由BOD5/COD=1/m*CODB/COD(CODB为可生物降解的还原性物质含量)知,BOD5/COD为还原性物质中可生物降解部分所占的比例(CODB/COD)与生物降解速度(1/m)的乘积,能粗略代表还原性物质可生物降解的程度和速度,即污水的可生化性。

一般情况下,BOD5/COD值越大,污水的可生化性越强2、污水可生化性评价中的注意事项BOD5/COD只能貌似代表污水的可生化性,适用BOD5/COD评价污水的可生化性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影响。

⑴固体有机物有些固体有机物可在COD测定中被重铬酸钾氧化,以COD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在BOD5测定时对BOD5的贡献很小,不能以BOD5的形式表现出来,致使此时污水的BOD5/COD虽小,但生物处理的效果却不差。

⑵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水中的无机还原性物质在BOD5和COD的测定中也消耗溶解氧。

同一种无机还原性物质在两种测定中消耗的溶解氧量不同,指示BOD5/COD降低,但此时污水的可生化性不肯定差。

⑶特别有机物有些有机物比较特别,能被微生物部分氧化,却不能被K2Cr2O7氧化。

BOD5/COD虽大,但实际上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

⑷BOD5/TODTOD比COD更能精准代表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用BOD5/TOD评价污水的可生化性更加精准。

⑸接种微生物的驯化在测定BOD5时是否采纳经过驯化的菌种,对测定结果影响很大。

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实验

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水处理工程实验 指导老师: 胡宏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实验 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 陈巧丽、林蓓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根据微生物的降解性能,有机污染物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第二类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第三类是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考虑到毒性,第一、第二类有机污染物又可分为四种类型:①能够为微生物所降解,而且对微生物的生理功能无抑制作用的有机污染物;②能够为微生物所降解,但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有机污染物;③难于为微生物所降解,但对微生物无毒害作用的有机污染物;④难于为微生物所降解,而且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有机污染物。

上述四种类型的有机污染物中,第一类适宜于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第二类经过对微生物作一定时间的驯化,有可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第三类也有可能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但必须对微生物进行较长时间的诱导驯化。

第四类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本实验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呼吸耗氧特性来确定某种废水是否具有进行生化处理的可能性。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物质代谢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包括两部分:(1)氧化分解有机物,使其分解为CO 2、H 2O 、NH 3(存在含氮有机物时)等为合成新细胞提供能量;(2)供微生物进行内源呼吸,使细胞物质氧化分解。

下例可以说明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这一关系。

8CH 2O+3O 2+NH 3→C 5H 7NO 2+3CO 2+6H 2O3CH 2O+3O 2→3CO 2+3H 2O+能量 5CH 2O+NH 3→C 5H 7NO 2+3H 2O从上反应式可以看到:约1/3 的CH 2O (酪蛋白)被微生物氧化分解为CO 2、H 2O ,同时产生能量供微生物合成新的细胞,这一过程要消耗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工综合实验(2)》(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环工0902
姓名雨
指导教师余阳
成绩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二0一二年五月
实验题目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实验类别综合
实验室2136 实验时间2012年 5 月18 日13:00时~ 16:20 时实验环境温度:25.4℃湿度: 39% 同组人数5人本实验报告由我独立完成,绝无抄袭!承诺人签名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源呼吸及生化呼吸的基本含义。

(2)分析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及生物毒性。

(3)掌握快速判断污水可生化性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一)设备
溶解氧测定仪3台
活性污泥培养及驯化装置一套
(二)试剂
苯酚
硫酸铵
磷酸氢二钾
碳酸氢钠
氯化铁
葡萄糖等
三、实验原理
微生物处于源呼吸阶段时,耗氧的速率恒定不变。

微生物与有机物接触后,其耗氧的特性反应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规律。

一般来说,耗氧量大、耗氧速率高,即说明该有机物易被微生物降解,反之亦然。

测定不同时间的源呼吸耗氧量及有机物接触后的生物呼吸耗氧量,可得源呼吸线及生化呼吸线,通过比较即可判断废水的可生化性。

当生化呼吸线位于源呼吸线上时废水中有机物一般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的;当生化呼吸线与源呼吸线重合时,有机物可能是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但它对微生物的降解无拟制作用;当生化呼吸线位于源呼吸线下时,说明有机物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了明显的拟制作用。

相关问题:
1、如何求好氧呼吸速率?如何求好氧呼吸氧吸收量累计值?
答:每隔30min,取桶中废水于溶解氧测定仪的广口瓶中,每10s测一次溶解氧量,连续6min,可得到一组溶解氧值,并通过以时间为横坐标,溶解氧为纵坐标的直线,其斜率即为好氧呼吸速率。

测完180min后,可得到7组不同时段的溶解氧,即得到7个时间点的好氧呼吸速率,再根据下式求得某时间段的好氧呼吸氧吸收量累计值。

四、实验步骤
1、分别取活性污泥2.5L与可生化实验装置的三个有机玻璃容器中,其中1号容器中加入15g葡萄糖、0.5g NH4Cl、0.13gKH2PO4,2号容器加入10ml苯酚,3号容器不加任何物质;
实验情况如下图所示:
2、给3个容器连续曝气10分钟,在一直曝气的条件下,每隔30min,用广口瓶分别取1、2、3容器污泥测定好氧呼吸速率,每10s测一次,连续6min,180min后实验结束。

第一组:无添加任何物质第二组:加入苯酚第三组:加入营养
五、实验记录及原始数据
六、数据处理及结论
第一组:
在0时刻时,根据无添加物溶解氧的数据,以时间为x轴,溶解氧量为y轴,可得下图:
可知第一组0时刻的好氧呼吸速率为O0 = -0.003 mg/L·s
同理,根据余下各时刻的溶解氧量画图可得:
O30 = -0.0018 mg/L·s
O60 = -0.0016 mg/L·s
O90 = -0.003 mg/L·s O120 = -0.0054 mg/L·s O150 = -0.0045 mg/L·s O180 =-0.0048 mg/L·s
由上图曲线的位置关系可知:添加苯酚时会抑制微生物的好氧呼吸,而添加营养将会促进微生物的好氧呼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