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可生化性的研究

合集下载

废水的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一、废水可生化性废水生物处理是以废水中所含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被降解、废水得以净化。

显然,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生物处理是无效的。

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可被微生物降解,则在设计状态下废水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但是当废水中突然进入有毒物质,超过微生物的忍受限度时,将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使系统的运行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废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判断废水能否采用生物处理是设计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前提。

所谓废水可生化性的实质是指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所能达到的程度。

研究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目的在于了解污染物质的分子结构能否在生物作用下分解到环境所允许的结构形态,以及是否有足够快的分解速度。

所以对废水进行可生化性研究只研究可否采用生物处理,并不研究分解成什么产物,即使有机污染物被生物污泥吸附而去除也是可以的。

因为在停留时间较短的处理设备中,某些物质来不及被分解。

允许其随污泥进入消化池逐步分解。

事实上,生物处理并不要求将有机物全部分解成CO2、H2O和硝酸盐等,而只要求将水中污染物去除到环境所允许的程度。

多年来,国内外在各类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能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以化工废水中常见的有机物为例,各种物质的可降解性可归纳于表--【各类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及特例】。

在分析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些有机物在低浓度时毒性较小,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

但在浓度较高时,则表现出对微生物的强烈毒性,常见的酚、氰、苯等物质即是如此。

如酚浓度在1%时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在300mg/L以下,则可被经过驯化的微生物所降解。

②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废水中混合后可能出现复合、聚合等现象,从而增大其抗降解性。

有毒物质之间的混合往往会增大毒性作用,因此,对水质成分复杂的废水不能简单地以某种化合物的存在来判断废水生化处理的难易程度。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废水可生化性实验

实验八废水可生化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废水可生化性判别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废水可生化性生化呼吸线法测定过程。

3.掌握废水可生化性测定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方案2.1实验原理1)废水生化处理的机理及要素:可生化废水生化处理主要是通过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的。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是由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

细菌是这个生态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有机、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和氧化分解。

其过程有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

污水中有机物向活性污泥表面附聚。

由于活性污泥为松软的絮状体,表面积大,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活性污泥能对有机物或有毒物质进行吸附,其中可溶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所吸附,而不溶性有机物通过细菌分泌的酸作用,将其降解为可溶性有机物后,再被细菌吸收,吸收到细菌体内的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其中一部分有机物进行分解代谢,即氧化分解,以获得合成新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并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物质,再通过凝聚沉淀分离,使污水净化无害。

2)生化处理过程中保证微生物生命的基本要素:a)水温保持20~30℃最为适宜;b)pH值7~9:活性污泥中微生物适宜中性或偏碱性环境中;c)营养物质与活性污泥的结构、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杂质等密切相关。

除以生物需氧量BOD表示的碳源外,还需要N、P和其它微量元素。

2.2实验方案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活性污泥的呼吸速度来考察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可能性。

生物对氧的消耗称之为呼吸,通过连续测定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呼吸,即连续测定水样中溶解氧的变化,来研究活性污泥进行生化反应的可能性。

当活性污泥处于内呼吸阶段(微生物取得生命活动的能量,仅仅利用体内贮藏的物质),呼吸速度是恒定的,即耗氧量相对稳定,所以耗氧量与时间成一直线关系,此直线称为内呼吸线。

当活性污泥接触含有有机物或污水后,由于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其耗氧速度要加快,耗氧量随时间的变化是一条特征曲线,称之为生化呼吸曲线。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工业污水可生化性实验

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2013年5月24日e dtdO)(——微生物能内源呼吸需氧速率,min)./(L mg 。

这两部分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可由下式计算:v r VX b QL a O ''+=式中:O ——混合液需氧量,d O kg /)2(;'a ——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1kg 有机物的需氧量,)(/)2(5BOD kg O kg ;Q ——污水流量,d m /3;r L ——被活性污泥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浓度,3/m kg ;'b ——活性污泥微生物自身氧化需氧量,]).(/[)2(d MLSS kg O kg ; V ——曝气池水容积,3m ;v X ——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3/m kg 。

式(9-2)中的系数'a 、'b 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重要设计与运行参数。

对生活污水,'a 为0.42~0.53,'b 为0.188~0.11。

式(9-1)中e dt dO )(=-'b ,基本上为一常量;F dt dO )(=r N a ',r N 为有机负荷,这说明F dtdO)(不仅与微生物性能有关,还与有机负荷、有机物总量有关。

当污水中的底物主要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时,微生物的氧吸收量累计值为一条犹如BOD 测定的耗氧过程线(下图中曲线1)。

溶解氧的吸收量(即消耗量)与污水中的有机物浓度有关。

实验开始时,间歇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较高,微生物吸收氧的速率也较快,以后随着反应器中有机物浓度的减少,氧吸收速率也逐渐减慢,直至最后等于内源呼吸速率(下图中的曲线2)。

如污水中无底物,微生物直接进入内源呼吸,其氧吸收(累计)过程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曲线3)。

如果污水中某一种或几种组分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毒害抑制作用,那么氧的吸收将会受到毒物的限制,而低于内源呼吸量(曲线4)。

如果新投入微生物于废水中,则微生物需要一个驯化过程(曲线2)。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污水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排泄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无机盐等物质,具有高度的污染性。

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标准和环境要求。

其中,污水的可生化性是污水处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生化性是指污水中存在的有机物质能否被微生物降解,生化处理的重点是可生化有机物质的降解。

那么污水的可生化性对于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有哪些呢?1. 可生化性影响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及运行生物方法是当前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污水的方式,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生化反应器内的降解,达到净化目的。

但是,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就会导致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无法有效降解有机物质,降解效率低,最终影响生物反应器的运行效果。

2. 可生化性影响污泥的活性及浓度生物反应器内的微生物主要依靠活性污泥进行反应,而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可生化有机物质贡献。

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就会导致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数量减少,而且新生物的数量不足,从而降低了活性污泥的活性和浓度,影响了后续的污水处理效果。

3. 可生化性影响氮磷的去除效率氮磷是污水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污染物,其中通过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总氮,通过生物吸附、生物沉积和化学沉积等方式去除污水中的总磷。

但是,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将会导致生化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无法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氮磷物质,从而影响氮磷的去除效率。

4. 可生化性影响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出水水质的稳定性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而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对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如果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差,将会导致处理出水中的有机物质浓度较高,而且处理出水的水质变化较大,从而影响出水水质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十分重要。

要保证好污水处理效果,需要认真考虑污水中的可生化性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关于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分析

关于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分析

关于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分析林凤梅吴祖龙上海申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水质污染问题也随之加重,加强污水处理,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通过采取各种办法,各种处理实验,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水平,不断提高水质。

其中,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污水可生化性;污水处理效果;影响1前言由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渐增多,水质中含有很多污染性或者毒性物质,危害着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对环境也具有一定的污染。

因此,提高污水处理效果,非常重要。

而污水的可生化性又与污水处理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污水可生化性进行分析研究,正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2污水可生化性简述通常来讲,污水的可生化性,就是指污水中污染物可以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

[1]废水中含有一定的有机物质,有的很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但也有一些不易被分解的,甚至阻碍微生物的生长。

废水中有机物质的生物降解性决定了有机物质存在的实际含量,也决定了水质的污染程度和处理污水的难易程度,更影响着污水处理的实际效果。

因此,在处理污水时,要根据污水的可生化性强弱,选择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污水处理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用B/C表示污水可生化性,对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被微生物分解的部分,一般用BOD来表示,全部污染物则用COD来表示,B/C实际上就是能够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质所占的实际比例,即为可生化的部分。

一般以0.3为衡量标准,B/C大于0.3的情况,就表明污水可生化性良好,有助于提高污水处理的能力。

3具体分析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正因为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污水可生化性程度进行科学判定,通常采用好氧呼吸参量法中的水质指标评价法,主要看B/C的比值,以0.3为界标,比值小于0.3,污水的生物降解难度较大,污水处理难度也加大。

废水的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

废水的可生化性一、废水可生化性废水生物处理是以废水中所含污染物作为营养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污染物被降解、废水得以净化。

显然,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生物处理是无效的。

如果废水中的污染物可被微生物降解,则在设计状态下废水可获得良好的处理效果。

但是当废水中突然进入有毒物质,超过微生物的忍受限度时,将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或毒害作用,使系统的运行遭到严重破坏。

因此对废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判断废水能否采用生物处理是设计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的前提。

所谓废水可生化性的实质是指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能所能达到的程度。

研究污染物可生化性的目的在于了解污染物质的分子结构能否在生物作用下分解到环境所允许的结构形态,以及是否有足够快的分解速度。

所以对废水进行可生化性研究只研究可否采用生物处理,并不研究分解成什么产物,即使有机污染物被生物污泥吸附而去除也是可以的。

因为在停留时间较短的处理设备中,某些物质来不及被分解。

允许其随污泥进入消化池逐步分解。

事实上,生物处理并不要求将有机物全部分解成CO2、H2O和硝酸盐等,而只要求将水中污染物去除到环境所允许的程度。

多年来,国内外在各类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能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以化工废水中常见的有机物为例,各种物质的可降解性可归纳于表--【各类有机物的可降解性及特例】。

在分析污染物的可生化性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一些有机物在低浓度时毒性较小,可以被微生物所降解。

但在浓度较高时,则表现出对微生物的强烈毒性,常见的酚、氰、苯等物质即是如此。

如酚浓度在1%时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在300mg/L以下,则可被经过驯化的微生物所降解。

②废水中常含有多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废水中混合后可能出现复合、聚合等现象,从而增大其抗降解性。

有毒物质之间的混合往往会增大毒性作用,因此,对水质成分复杂的废水不能简单地以某种化合物的存在来判断废水生化处理的难易程度。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污水可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污水的生化性是指污水中悬浮的有机物等可被微生物利用的生物化合物的含量和种类。

污水处理过程中,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有重要影响。

生化性对生物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有直接影响。

在生物处理工艺中,微生物是主要的处理力量,通过降解有机污染物来净化水体。

而生化性越高,代表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越多,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物质,使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更加活跃,有助于提高处理效果。

相反,若污水生化性较低,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微生物代谢的低活性状态,降低处理效果。

生化性对污泥产量和污泥特性有影响。

污水处理过程中,一部分有机物会被微生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经过挥发等过程消失在气相中,另一部分有机物被微生物吸收为新生物体生长,最后以污泥的形式排出。

生化性越高,说明污水中有机物被更多地降解,相应地污泥产量也会增加。

生化性也会影响污泥的浓度和质量。

当污水生化性高时,微生物将更多的有机物吸收为生物质,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较低,污泥比较稳定;而当污水生化性较低时,污水中的有机物较难降解,可能导致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使污泥比较不稳定,有时需进一步处理。

生化性还对污泥的脱水性能有一定影响。

污泥脱水是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机械手段去除污泥中的水分。

生化性高的污泥通常含有较少的特殊微生物,生长较少的菌丝结构和胞外聚合物等,这种污泥易于产生胶结性,使得脱水效果较好。

相反,生化性低的污泥含有较多的特殊微生物和一些胞外聚合物,增加了污泥的黏稠度,难以进行充分的脱水处理。

污水的生化性对污水处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生化性越高,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越强,处理效果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污泥产量和影响污泥的脱水性能。

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生化性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处理效果。

钻井废水可生化性研究及处理技术探索的开题报告

钻井废水可生化性研究及处理技术探索的开题报告

钻井废水可生化性研究及处理技术探索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钻井废水是指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勘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

由于含有复杂的有机、无机污染物以及高浓度的盐类等物质,钻井废水具有较强的毒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对钻井废水的生化性及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从钻井废水样品的采样和分析开始,对钻井废水样品的生化性质进行研究。

通过对钻井废水样品的BOD、COD等指标进行测定,初步了解钻井废水的有机杂质水平。

然后,通过在室内设备生物反应器,采用不同菌种进行培养,以观察不同菌种的生化去除效果。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选用最佳的生物处理方法,对钻井废水样品进行处理,分析处理效果,提供参考意见。

三、预期成果研究成果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钻井废水的生化性质进行分析,了解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特点;2、通过研究不同菌种对钻井废水的生化处理效果,探讨不同菌株对有机杂质去除的能力;3、制定最佳生物处理方案,对钻井废水进行处理,分析处理效果,为实际环境应用提供参考;4、撰写开题报告的论文,发布相关成果在相关学术期刊上。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本研究的难点在于钻井废水中含有复杂的有机、无机污染物以及高浓度的盐类等物质,处理难度较大,需要寻找适合的处理方法。

研究创新点在于通过对钻井废水的生化性质进行研究,结合不同菌种进行培养,制定出最佳的生物处理方案。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的重点在于对钻井废水主要成分的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选择,以及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寻找最佳的处理方案。

难点在于钻井废水的处理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平衡,既要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同时要控制成本,并保证对环境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六、论文的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列举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

2、文献综述:系统阐述国内外有关钻井废水生化性及处理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比较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可生化性的研究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市管网的生活污水及各种工业废水,此外还包括降雨、融雪以及夹杂的垃圾、废物等。

城市污水处理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以及改善自然条件,消除环境污染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大量城市污水不加治理任意排放,会导致水体、土壤乃至空气的严重污染,进而会破坏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必须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控制,改善受污染水体的水质,使之能满足水体功能的要求。

2 污水处理方法污水处理实质上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之得到净化。

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利用重力分离的方法将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物质分离出来;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各种形态的污染物;生物法即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自身的各项生理活动来去处水中污染物。

3 污水可生化性在污水中,存在着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大部分为有机物,部分为无机物,被微生物作为营养加以利用,使微生物获得需要的能量和合成新的细胞,这些被微生物利用的物质称为底物。

底物降解在污水处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污水中的底物是可降解的,说明该污水采用生物处理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可行的。

生物处理法按净化原理可分为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由于活性污泥法研究十分充分,有大量的经验和数据,运行管理方便,亦较经济,因而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普遍采用物理法与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方法,故人们首先要考虑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可行性,简称污水的可生化性。

评价污水处理的可生化性有很多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是用BOD COD之间关系简单评价。

BOD与COD是污水处理中最基本的指标,BO[简称生化需氧量,可间接地反映能为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BOD为5天的生化需氧量;COD S称化学需氧量,它是在高温有机催化剂及强酸环境下,强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的量,所用的氧化剂为重铬酸钾,记作COD由于这个反应不受有机物是否能为微生物分解的影响,能够氧化微生物无法分解氧化的有机物,所以COD比BOD^值咼。

COD值可分为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的COD直和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机物的COD值的两部分,即COD二CO B+COD(COD测定几乎能反映所有有机物,但一些难分解的有机物如苯等不与考虑)根据研究可认为COE=1.72BOD(见图1)。

通过关系式我们可以求出不能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COD N的大概数值。

东郊污水处理厂采用渐减式曝气传统活性污泥法为主处理城市污水抽,取其96、97年比较明显有代表性的几个月份的BOD、COD 月平均值为例(见表1、图2)。

表1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COD与BOD的去除率曲线随COD N的增大而降低,当CO BN过高时采用生物法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有机物去除率不是很高,出水时还残留有大量微生物无法去除降解的有机物,而这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还会继续污染环境,由此可说明当CO BN过高时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采用生物处理法必须控制CO BN,而其绝大部分来源于工业废水,所以在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浓度的同时还要考虑CO BN是否过高,如果排放总量很高,用其它方法如稀释法降低排放浓度,但有机物总量没有改变,还是会对处理造成不良后果。

COD N值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率影响很大,COD=1.72BOD这个比例关系是比较理想化的,由于污水来源比较复杂、多变,有机污染物浓度也不稳定,根据以往经验用BOD/COD Cr比值也可以简单判别污水的可生化性,BOD/COD Cr > 70%说明污水中的有机物基本可以被生物处理方法全部去除反之BO0COD比值越小,越难于生物处理,有的工业废水BODCOD r< 0.3即使提高有机物浓度,也很难采用生物工艺有东郊污水处理厂97年BODCOD Cr月平均值如下:BODCOD r>70湫为值偏大不宜采用将其删除。

97 年BOD/COD r 平均值为0.528、6 年BOD/COD r 平均值为0.462、95 年BOI5/COD r 平均值为0.476、94 年BOEJCOD 平均值为0.494、93 年BOD/COD r 平均值为0.314。

以上反映出我市污水BODCOD r的比值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我市环保部门加强了对工厂排放污水的管理和控制,排水水质改善,使污水中BOD所占比例逐年相对增加,污水可生化性加强。

4结论综上所述,在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中,可生化性的关键在于对污水排放的管理和控制,而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尤为重要,特别是难降解的特殊污染物,应在出厂之前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后再排入城市管网,以便于后续处理,减少其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污水人工快速渗滤处理技术快速渗滤系统(Rapid Infiltration System, 简称RI 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一种。

传统的RI 系统占地面积大,水力负荷低,最高的日水力负荷也仅0.03m,这是由于传统的RI系统主要是利用天然的砂土地进行渗滤,场地土层不均一而使得水力负荷无法提高[1]。

为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近年来致力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o nstructed Rapid In filtration System, 简称CRI 系统)的研究, 到目前已成功地从试验研究转向实际工程应用,并首先在我国南方地区开始推广应用,这一技术目前国外尚未见有研究报导,属于国内首次开发。

CRI系统的渗滤池为人工填充的具有一定级配的天然河砂,并掺入一定量的特殊填料,以保证既有较高的水力负荷,又能满足出水的处理要求。

CRI系统是利用快渗池内的人工介质和特殊填料进行的过滤、吸附以及微生物的降解等多种作用的相互结合,使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去除,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目的的一种生态学处理方法,它适用于河流污水资源化和生活污水处理。

CRI 系统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低能耗、低投资和低运行管理费用等优点,同时也有水力负荷高和出水水质好等特点[2]。

1.CRI 系统工艺流程CRI 系统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污水----- »荷沉油------- *港也------ *地下集水系统------ *清水池------- ►出水预沉池的功能主要是降低污水中的SS,以便提高渗池的渗滤速度,防止堵塞。

污水通过渗池的过程中产生综合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使污染物得以去除,其中主要是生物化学反应,使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降解而去除。

地下集水系统的功能是收集净化水,净化水进入清水池贮存供回用。

快速渗滤法的主体是快速渗滤池,该系统由至少两个装填有一定厚度砂石填料滤池组成,采用干湿交替的运转方式,通过滤池内的好氧、厌氧及兼氧性微生物降解污染物。

落干期渗池大部分为好氧环境,淹水期渗池为厌氧环境,所以渗池内经常是好氧和厌氧相互交替,有利于微生物发挥综合处理作用,去除有机物。

就氮的去除而言,落干时产生铵化和硝化作用,淹水期产生反硝化作用,氮通过上述转化过程而被去除;悬浮固体经过过滤去除;重金属经吸附和沉淀去除;磷经吸附和与渗池内的特殊填料形成羟基磷酸钙沉淀而去除;病原体经过滤、吸附、干燥、辐射和吞噬而去除;有机物经挥发、生物和化学降解等作用而分别被去除[3]。

2. CRI系统处理效果河北涿洲的现场小型试验证明,CRI系统的日水力负荷可达2m 以上,出水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处理出水标准,COD一般在50mg/L 以下,最低小于20mg/L, BOD一般在20mg/L以下⑷;深圳三棵竹和东莞华兴电器有限公司的现场试验和实际工程的应用证明,对于河流污水日水力负荷可达 1.5m3/(m 2?d) 以上,对于生活污水日水力负荷可达1m3/(m 2?d) 以上,出水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处理出水标准,COD cr一般在40mg/L以下,最低小于20mg/L, BOD一般在10mg/L以下⑸;对茅洲河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5 m/d的水力负荷条件下,CRI系统对SS CODc、BOD、NF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9.51%、77.82%、85.33%、98.28%和60.19%,处理出水中SS、CODcr、BOD5、NHJ-N 和TP 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 mg/L、15.7 mg/L、2.89 mg/L、0.32 mg/L、和0.86 mg/L,处理出水SS CODc、BOD、NH-N 和TPS 均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标准、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89) 和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皿类水质标准,可以作为饮用水源[6]。

水3.CRI 系统的优势(1) 建设成本低,运行费用更低CRI 系统中占建设成本最大的投资为填料,主要为河沙。

一般地,每吨水处理建设成本约为800~1000元人民币;如果能做到污水自流,不需要提升,则运行成本低于0.2 元人民币/吨。

(2) 抗冲击负荷强,系统稳定性好CRI系统1m3的体积可以处理2吨以上河流污水,是一般传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率的6倍,CO[负荷范围可以在100~900mg/L,系统仍能稳定运行。

(3) 应急处理和深度处理可以有机结合,出水效果好,不造成投资浪费CRI 系统中通过调整水力负荷,可以处理不同的水量,水力负荷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出水效果影响较小。

水力负荷的大小,与选择滤料的级配有关,因此通过不同级配的滤料选择,可以调整不同的水力负荷,达到不同的处理效果。

对于深度处理,降低水力负荷,出水优于二级处理,而且除磷效果佳,也有一定除氮功能,只要部分更换滤料即可达到深度处理,其它设施可以不作任何变动,不造成投资浪费,做到应急与深度处理有机结合[7]。

(4) 不造成二次污染,不对污泥作任何处理CRI 系统不需投加药剂,主要通过生化作用处理污水,不造成二次污染;污泥在填料中由细菌消化,不产生污泥。

也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反冲洗,主要通过特殊滤料进行。

(5) 占地面积相对不大CRI系统滤层最佳深度为2m左右,im的体积可以处理2 m3以上污水,io万m污水需占地约5万m,大大小于传统人工湿地,与一般的二级污水处理工艺的占地要求相当。

4.CRI 系统的应用前景我国是一个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匮乏的国家,地表水体的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许多地区和城市严重缺水。

我国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危害生态环境, 影响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的突出问题[8]。

因此因地制宜采用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污水处理无害化、资源化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我国政府将投入巨资进行河流水污染治理,以深圳市为例,将投入70亿资金治理深圳辖区内的7条河流,在近期又将增加25亿元进行珠江水系专项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