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PT课件讲义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1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PPT课件讲义

【解析】
A正确 NO2的摩尔质量是46 g/mol,所以23 g NO2的物质的 量是0.5 mol,含有0.5 mol×2=1 mol氧原子,即含有 NA个氧原子。 B不正确 NH3·H2O属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因此1 L 0.1 mol·L-1的氨水不可能电离出0.1 mol OHC不正确 常温常压下,CCl4是液体,因此不适用于气体的摩 尔体积,即22.4 L CCl4不是1 mol D也不正确Fe2+被氧化 ,产物是Fe3+,因此1 mol Fe2+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NA个电子
烃32 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
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总体积缩小了72 mL,原
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 )。
A.12.5%
B.25%
C.50%
D.75%
解析 乙烷、乙炔和丙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2H6+72O2―点―燃→2CO2+3H2O

C2H2+52O2―点―燃→2CO2+H2O
2. 阿伏加126 德罗常数 12__126g C所含有的碳原子个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物质所含有的微粒数。符号:NA___,单位:m_o_l-__1 __,数值约
3. 为摩6尔.0质2×量1023,公式N:A=Nn (N代表微粒个数)。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M__,单位:
D.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
解析 两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密度相同,由 m=ρV 可知 m(O2)=m(O3),根据 n=Mm可知 n(O2)>n(O3),同温同体积 时,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pO2=nO2,
pO3 nO3 故 p(O2)>p(O3),故 A、B 错误;气体的分子数与气体的物 质的量成正比,则 N(O2)>N(O3),故 C 错误;因为 O2 和 O3 都由氧原子组成,两者质量相等,则两种气体的氧原子 数目相同,故 D 正确。

复习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讲解ppt课件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73

复习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名师讲解ppt课件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12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73
问题探究 2:1 mol Na2O 溶于 1 L 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吗?
提示:不是。1 mol Na2O 溶于水后与水反应生成 2 mol NaOH,溶液中溶质是 NaOH 而不是 Na2O,且反应后溶液体 积不为 1 L,故浓度一定不是 1 mol·L-1。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根据 c=
1000×ρ×w M












1000×1.84×98% 98
mol/L=18.4 mol/L,A 错;该硫酸为浓硫酸,铁遇浓硫酸会发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4.溶液的稀释和同种溶质的溶液混合的计算 (1)如用 V1、V2、c1、c2 分别表示稀释前后溶液的体积和物 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c1V1=c2V2。 (2)混合前后溶质的总量不变,注意体积不能相加。 表达式:c1V1+c2V2=c 混 V 混。
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注意各种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已知某饱和溶液的①溶液质量 m1 g ②溶剂质量 m2 g ③ 溶液体积 V L ④溶质的摩尔质量 M g·mol-1 ⑤溶液的密度 ρ g·cm-3。利用以上部分已知条件就可计算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 浓度。下表各项(A、B、C、D、E)列出所用已知条件,请你在 能求出结果的表里打“√”,并写出相应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c 的计算公式;不能求出结果的打“×”,不填 c 的计算公式: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配套精品课件: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讲 考点2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配套精品课件: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讲 考点2

混合,恰好生成固体氯化铵,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返回导航
[例1]常温常压下,两个容积相同的烧瓶中分别盛满X和Y两种气体,打开开关a
,使两烧瓶内的气体相通,最后容器内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编号 气体X 气体Y A.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① HI Cl2 ② NH3 HCl ③ H2 Cl2 ④ NO O2 (C )
第 一 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讲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返回导航
栏目导航
板 块 一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返回导航考点二Fra bibliotek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返回导航
2.气体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 (1) 定义: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 L/mol(或L·mol-1) Vm 号为________ ,单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考总复习 · 化学
返回导航

求气体的摩尔质量的六种方法
。 1 m一个12C原子× 12 m一个分子
1.定义法:Mr=
2.阿伏加德罗常数法:M=m(一个原子或分子)×NA。 m 3.摩尔质量法:M= n 。 4.标准状况下密度法:已知标准状况下气体的密度为 ρ,则 M=ρ×22.4 L· mol
(4)标准状况下,11.2 L苯中含有的分子的数目为0.5NA。( × )
(5)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 (6)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的数目为0.1NA。 ( × )

2019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总结讲义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2019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总结讲义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似表示为 22.4(m+n)。 答案 A
12.现有 V L 0.5 mol·L-1 的盐酸,欲使其浓度增大一倍,可采取的
合理措施是( )。
子等于氧气获得的电子,n(O2)=
22
1.12 .4 ������������������
������ ·������-1
=0.05
mol。
设 Cu、Ag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
根据质量守恒得 x×64 g·mol-1+y×108 g·mol-1=14 g,
根据电子守恒得 2x+1×y=0.05 mol×4。
1.叠加法(如利用木炭、水蒸气制取氨气)


由木炭、水蒸气制取 NH3 的关系为 3C~4NH3。 2.原子守恒法
4NH3+5O2 4NO+6H2O
2NO+O2 2NO2 3NO2+H2O 2HNO3+NO 由 N 元素守恒知:NH3~HNO3。 3.电子守恒法
-2
NH3
HNO3,O2
2������
x+y
答案 B
8.在某 K2SO4 和 Na2SO4 的混合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1
mol·L-1,S������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3 mol·L-1,则 K+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 )。
A.0.6 mol·L-1 B.0.5 mol·L-1 C.0.2 mol·L-1 D.0.15 mol·L-1

Na2CO3 的质量为
w1
g-84
31
(w1-w2)
g=84 w 2 -53 w 1
31
g,样品的纯度
(质量分数)是84 w 2 -53 w 1

高考化学(新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阶段性复习课

高考化学(新课标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阶段性复习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可列出各物质不同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式。如: 2×78 g = 44.8 L = 2 mol =56 g=22.4 L mNa2O2 VCO2 nNa2CO3 Δm ΔV
特别提醒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要注意以下问题: (1)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量的关系,所以不纯物质的量只有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按 化学方程式列出比例式进行计算; (2)列式要注意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3)解题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清楚,步骤简练,且列式时注意单位; (4)解题过程中各步的结果和最后的结果都要注意有效数字的处理; (5)对于化学反应过程复杂的题目,可以采用巧解方法,如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平均值法、极值 法、终态分析法等。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 (6)用 0.01000 mol·L-1 K2Cr2O7 溶液滴定 20.00 mL 未知浓度的含 Fe2+的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 10.00 mL K2Cr2O7 溶液,则溶液中 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已知:6Fe2++Cr2O72-+14H+===2Cr3++6Fe3++7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所需仪器] (3)配制 0.01000 mol·L-1 K2Cr2O7 溶液的操作步骤为(填写空白): 计算⇒称量⇒________⇒移液⇒洗涤⇒________⇒摇匀。
[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4)配制 0.01000 mol·L-1 K2Cr2O7 溶液时,下列操作对配制结果有何影响? ①配制过程中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________。 ②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优质课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优质课

D.c=1
000m MV
解析:已知溶质摩尔质量、质量分数和溶液密度时,
1 c=
00M0ρw的含义为
1
L
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若
已知溶质摩尔质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密度时,
可计算出溶质质量分数 w=1 c0M00ρ,其含义为 1 L 溶液中,
溶质占溶液的质量分数,故 A、C 选项正确;B 选项中求
解析:A 项溶液体积不为 1 L,B 项生成 1 mol H2SO4, C 项溶液体积不是 50 mL,D 项缺少溶液体积。
答案:B
2.将 4 g NaOH 溶解在 10 mL 水中,再稀释成 1 L
的溶液,从中取出 10 mL,这 10 m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
度是( )
A.1 mol·L-1
B.0.1 mol·L-1
b.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 c1V1= c2V2。
c.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 不守恒)。
②溶液混合:混合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即:c1V1+c2V2=c 混 V 混。
深化拓展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配制 1 mol·L-1NaCl 溶液 1 L,其方法为将 58.5 g NaCl 溶于 1 L 水中即可。( ) (2)用 100 mL 水吸收 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 质的量浓度恰好是 1 mol·L-1。( ) (3)将 62 g Na2O 溶于水中,配成 1 L 溶液,所得溶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
答案:A
5.(1)将 3p%的硫酸与同体积的 p%的硫酸混合得到 q%的稀硫酸,则 p、q 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2019高考人教化学一轮精选课件: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微专题强化突破1

2019高考人教化学一轮精选课件: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微专题强化突破1

解析:选 B。30 g SiO2 的物质的量是 0.5 mol,1 个 Si 原子形成 4 个硅氧键,晶体中含有 2NA 个硅氧键,故 A 错误;标准状况 下, 11.2 L Cl2 的物质的量是 0.5 mol, 所以常温常压下 11.2 L Cl2 含有的分子数目少于 0.5NA,故 B 正确;没有溶液体积,不能 计算溶质物质的量,故 C 错误;铜与稀硫酸不反应,50 mL 18.4 mol/L 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硫酸不能完全反应, 生成 SO2 分子的数目小于 0.46NA,故 D 错误。
解析:选 C。A 项,8 g 甲烷的物质的量为 0.5 mol,0.5 mol 甲 烷中含有 2 mol 碳氢共价键,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2NA,故 A 项 错误;B 项,3.2 g 铜的物质的量为 0.05 mol,0.05 mol 铜与足 量浓硝酸反应失去 0.1 mol 电子,根据电子守恒,能够生成 0.1 mol 二氧化氮,由于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存在转化平衡, 所以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小于 0.1 mol,气体分子数 小于 0.1NA,故 B 项错误;C 项,含有 7NA 个中子的 NH3 的物 质的量为 1 mol, 1 mol NH3 的质量为 17 g, 故 C 项正确; D 项, 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无法计算,故 D 项错误。
5.设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 A.1 L 0.1 mol/L 的 NaHCO3 溶液中 HCO3 和 CO3 离子数之和
为 0.1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2H4 与 C3H6 混合气体所含有分子数为 NA C.1 mol Na2O2 与足量的 CO2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2NA D.18 g NH4 所含的电子数 11NA

2019高考人教化学一轮精选课件: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节

2019高考人教化学一轮精选课件:第一章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节

2.将 4 g NaOH 溶解在 10 mL 水中,再稀释成 1 L 的溶液,从 中取出 10 mL,这 10 mL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 mol/L C.0.001 mol/L B.0.1 mol/L D.10 mol/L )
4g 解析: 选 B。 n(NaOH)= =0.1 mol, 加水稀释时, NaOH 40 g/mol 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因此所配 1 L NaOH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 0.1 mol 的量浓度为 =0.1 mol/L, 从中取出 10 mL 溶液时, NaOH 1L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仍为 0.1 mol/L。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节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考纲要求】 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 饱和溶液的概念。 了
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 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
7.下图是 X、Y、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若 X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Y,用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的 方法提纯( √ ) (2)若 Y 溶液中混有少量的 X,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法提 纯( √ )
题组一
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的是( A.将 40 g NaOH 溶于 1 L 水所得的溶液 B.将 80 g SO3 溶于水并配成 1 L 的溶液
C. 将 0.5 mol/L 的 NaNO3 溶液 100 mL 加热蒸发掉 50 g 水的溶 液 D.含 K+为 2 mol 的 K2SO4 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5∶3 ②3∶2 ③4∶3 ④9∶7。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45
解析 答案
方法三 解答连续反应类型计算题的捷径——关系式法
关系式法是一种巧妙利用已知物与未知量之关系进行解题的一种方法, 一般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因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 反应物,可以根据中间物质的传递关系,找出原料和最终产物的相应关 系式。它是化学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之一,利用关系式法可以将多步 计算转化为一步计算,免去逐步计算中的麻烦,简化解题步骤,减少运 算量,且计算结果不易出错,准确率高。
解析 答案
7. 有 一 在 空 气 中 暴 露 过 的 KOH 固 体 , 经 分 析 知 其 内 含 水 7.12% , K2CO3 2.88%,KOH 90%,若将此样品1 g加入到46.00 mL的1 mol·L-1盐酸中, 过量的酸再用1.07 mol·L-1 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 _3_._4_2_7_g。
针对训练
1.(2017·开封模拟)在硫酸钠和硫酸铝的混合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浓
度为0.2 mol·L-1,SO24-为0.4 mol·L-1,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解析 在任何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 荷总数,则有3c(Al3+)+c(Na+)=2c( SO24-),解得c(Na+)=0.2 mol·L-1。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专题讲座一 化学计算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电解质溶液的计算法宝——电荷守恒法
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 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 总数列等式。 如Al2(SO4)3、NH4NO3混合溶液的电荷守恒为 3c(Al3+)+c(NH+4 )+c(H+)=2c(SO24-)+c(NO-3 )+c(OH-)。 注意 一般情况下,列电荷守恒等式时不能忽略H+、OH-,但在计算时, 酸性溶液中常可忽略OH-,碱性溶液中常可忽略H+。
由得失电子总数相等知,NH3经氧化等一系列过程生成HNO3,NH3和O2 的关系为NH3~2O2。 8.将1.08 g FeO完全溶解在100 mL 1.00 mol·L-1硫酸中,然后加入25.00 mL K2Cr2O7溶 液,恰好使Fe2+全部转化为Fe3+,且Cr2O27-中 的 铬 全 部 转 化为Cr3+。则K2Cr2O7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0_._1_0_0_m__o_l·_L_-_1_。
解析 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仔细分析可知蒸发溶液后所得固体为 KCl,其Cl-全部来自于盐酸中的Cl-,在整个过程中Cl-守恒,即n(KCl) =n(HCl);故m(KCl)=0.046 L×1 mol·L-1×74.5 g·mol-1=3.427 g。
67
解析 答案
(二)根据电子守恒找关系式 如:NH3―失―去――8e→- HNO3,O2―得―4―e→- 2-O2
n(OH-),n(OH-)等于金属单质所失电子的物质的量,即 n(OH-)=242448000×1 mol
12
解析 答案
方法二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巧思妙解——差量法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均可用差量法。解题的一般步骤为 (1)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 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 压强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 (3)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 质量为18 g,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答案 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87.5%。
解析 设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x。
△ CuO +CO=====Cu+CO2 气体质量增加(差量)
28 g
44 g 44 g-28 g=16 g
12x g
18 g-12 g=6 g
2186=162x,解得 x=0.875。
345
解析 答案
4.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
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84w2-53w1
A. 31w1
84w1-w2 B. 31w1
C.73w321-w412w1
D.115w321-w184w1
345
解析 答案
5.(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16 mL由NO与NH3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催 化剂作用下于400 ℃左右可发生反应:6NO+4NH3 5N2+6H2O(g), 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条件下气体体积变为17.5 mL,则原混合气体中NO与
NH3的物质的量之比有四种情况:
(一)根据原子守恒找关系式
6.(2017·西安模拟)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均可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
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成氧化铜。溶解28.4 g上述混合物,消耗
1 mol·L-1盐酸500 mL。煅烧等质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氧化铜的质量是
A.35 g
B.30 g
√C.20 g
D.15 g
67
89
解析 答案
9.铜和镁的合金4.6 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后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
480 mL的NO2气体和336 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A.9.02 g
√B.8.51 g
C.8.26 g
D.7.04 g
解析 最后沉淀为 Cu(OH)2 和 Mg(OH)2,Cu 和 Mg 共 4.6 g,关键是求增加的
12
解析 答案
2.(2018·阜阳质检)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Mg2+)=2 mol·L-1,
c(SO24-)=6.5 mol·L-1,若将200 mL的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
少应加入1.6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A.0.5 L
B.1.625 L
C.1.8 L
√D.2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