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岳阳楼记教案语文版

合集下载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岳阳楼记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导言】《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文章,以岳阳楼为起点,融合历史典故,展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本篇文章从课文理解、学生阅读技巧等方面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中思想情感;2、认识课文中的历史典故,了解相关历史事件;3、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4、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鉴赏。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阅读、自由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能力;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4、让学生建立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于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珍惜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3、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新旧知识预备1、课前全班讨论,了解同学对古典文学的初步认识;2、教师宣读《岳阳楼记》开头数句,引导学生思考;3、展示古代文学作品的书法,拉近学生与古代文学的距离。

二、讲授文本内容1、询问学生对于《岳阳楼记》的感受;2、启发学生思考文中的历史典故:岳阳楼的历史经过;3、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帮助他们理解文中的意境和感情;4、分析句子结构和使用修辞手法的技巧。

三、语文实践活动1、学生读完整个《岳阳楼记》;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口头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让学生自己设计《岳阳楼记》插图,并用书法体写下从中选择出的书面材料;4、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图片,并展示出来。

四、课后作业1、请每个学生模仿范仲淹的文风,撰写一篇自己心目中的景点文章;2、带领学生去景区游玩,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教学实施】教学中,我们假定学生的先验知识很少,并逐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某某楼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词、句的意思。

2.结合全文内容提炼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3.自主判断本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并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本文对仗工整、音律协和的语言。

5.通过“妙点”赏析,品味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1.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并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2.品味语言的音律协和之美。

3.通过“妙点”赏析,理解本文写景之“妙”和材料处理的精当。

本文是X仲淹的传世名篇。

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叙事后写景,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远之处,理当成为重点。

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写景方法精妙奇绝。

这是本文语言和写法别具一格之处,也列为重点。

教学设想:努力构架立体式的课堂。

从对文本的解读上,着眼于全篇,按音读、译读、理读、析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的顺序展开,从不同的层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点”作铺垫,并在读、析、写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着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收获,又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从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上,采用冰糖葫芦式,力求做到板块之间的连接自然。

这样,力求做到既夯实基础,又突出重点、训练能力;既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又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美,并在学生自主活动、生与生合作、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课堂内容饱满,节奏和谐,充满生命的灵动。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岳阳楼记》。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等。

(3)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通过合作学习,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

(3)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范仲淹的忧患意识和博大胸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文中重点词语的解释。

2. 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3.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某些句子结构复杂,需要学生仔细分析。

2. 学生对文中某些词语的含义难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对新课《岳阳楼记》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共同解决遇到的难题。

4.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中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了解《岳阳楼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岳阳楼记》。

2. 完成课后练习,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

3. 收集有关《岳阳楼记》的相关资料,进行深入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岳阳楼记教案语文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岳阳楼记教案语文版(2021年整理)

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岳阳楼记教案语文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岳阳楼记教案语文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湖南省桑植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岳阳楼记教案语文版的全部内容。

岳阳楼记一、导入新课:1、作家简介。

2、背景资料三、整体感知课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胖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

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场汤: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

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

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南极潇湘:极,尽。

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

霏霏: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

楫,船桨.薄暮冥冥:薄(比),迫近。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岳阳楼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岳阳楼记》教案

《岳阳楼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领会警句在文中的作用。

2.把握文章的主题,从写作特点上把握文章的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和相关诗句,引发学生的神往之情,激发其了解岳阳楼及《岳阳楼记》的愿望。

二、预习检查检查学生对作者范仲淹的生平、政治主张及文学成就的了解情况,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重音。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四、讲解课文1.疏通文意,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2.分析文章结构,讲解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的结合方式。

3.深入探讨作者的情感和主旨,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内涵。

五、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的警句,分析其含义和作用。

2.欣赏文中的写景部分,体会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六、拓展延伸1.讨论范仲淹的思想和主张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板书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九、教学反思课后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理解《岳阳楼记》的内容和思想内涵,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1《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岳阳楼记》的作者,了解《岳阳楼记》的故事情节。

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3.感悟文言文的艺术魅力,照亮生命的成长之路。

二、教学重难点:1.“岳阳楼记”课文的音韵形式、文体特点、表达方式的分析。

2.学生对颜真卿此人及其书法艺术认识。

三、教学步骤:1.导入说一说颜真卿这个人,这个人跟《岳阳楼记》有什么关系呢?听一下《岳阳楼记》的朗读视频,进一步理解课文。

2.课中介绍颜真卿的一些作品,让学生了解颜真卿书法的艺术魅力,了解颜真卿对后世的影响。

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分段逐句地阅读课文,注意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巩固联系课文,让学生理解并记忆《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析《岳阳楼记》所反映的风景、人文和历史背景,让学生感受这篇文章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并进一步理解其文化内涵。

4.拓展让学生组织好语言,表达对颜真卿这位艺术大师的敬仰和赞赏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以颜真卿为楷模,如何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艺术能力和品位。

四、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体验文学的魅力和美感。

2.积极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结交知音,明确目标,积极进取。

3.真实的学习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反馈和指导,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五、教学效果评价:以学生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考核学生对颜真卿这位书法大师的了解程度是否准确,对《岳阳楼记》的语言特点、风景人文以及历史背景的理解情况如何,对其中表达的文化内涵是否有所领悟等。

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听课品德等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本次文言文教学,学生们深入了解了颜真卿这位书法大师及其作品的特点、功力和影响;同时也通过阅读《岳阳楼记》体会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历史与文化内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6课《岳阳楼记》教案 语文版

《岳阳楼记》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2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德育目标:树立走出自我,胸怀天下、强我中华的远大理想。

学习重点:积累词语。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学习第一部分。

2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

3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

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

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

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

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二、检查预习内容:1、字词注音:阴风怒号()薄()暮冥冥浩浩汤汤()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宠辱偕()忘嗟夫()属()予作文以记之2、课文朗读三、指导自学。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模板岳阳楼记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模板岳阳楼记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默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 生深入理解文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 涵。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文章对现代社会的启 示和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 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通过学习岳阳楼记,学生应提高自身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掌握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重点2: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对岳阳楼 记进行深入的赏析,同时结合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和 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04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反思
教学方法选择
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我采用了讲解与讨论相结 合的方法。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文章有初步理解, 再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课文讲解
01
总结词:全文概述
02
详细描述:概括全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了解,为后续讲解做 铺垫。
03
总结词:逐段解读
04
详细描述:对课文进行逐段解读,重点讲解生词、难句以及范仲淹的 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课堂互动
01
02
03
04
总结词:提问与回答
详细描述:针对讲解内容提出 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促进课 堂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
100%
知识掌握情况
课后测试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文 章的基本内容有所掌握,但在对 个别词句的理解上还存在困难。
80%
情感态度
学生对《岳阳楼记》所表达的情 感态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 理解作者深层情感时仍需引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岳阳楼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初步感知岳阳楼的壮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2.反复朗读课文,背诵精彩句段。

(重点)3.积累文言词汇,疏通课文大意。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的前身,是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张说谪守岳州,在阅兵台旧址建了一座楼阁,取名岳阳楼。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作。

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记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做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2.背景资料。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

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文,这都是看图写的。

3.字音字形。

谪.守(zhé)霪.雨(yín)岸芷.(zhǐ)汀.兰(tīng) 樯.倾(qiáng) 楫.摧(jí)冥.冥(míng) 波澜.(lán) 偕.忘(xié)皓.月(hào) 浩浩汤.汤(shāng)4.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师可适当指导。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三、合作探究(一)积累词汇小组内同学合作,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尤其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词语的特殊用法。

明确:此部分具体内容见本书78-79页。

(二)疏通文义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注意以下重点句的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明确: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明确: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明确:(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明确: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明确: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明确: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明确: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确: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就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9)微斯人,吾谁与归?明确:(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四、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

2.将下列与岳阳楼有关的诗句补写完整。

(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3)洞庭之东江水西,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明确:(1)波撼岳阳城(2)吴楚东南坼(3)帘旌不动夕阳迟3.结合第四自然段,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洞庭湖风和日丽时的美景。

示例: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作者的博大胸怀与政治抱负。

(重点)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结合的写法。

(难点)3.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抽查课文背诵情况。

师:范仲淹少年时家贫但极为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范仲淹对当时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推行“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

范仲淹被贬后,虽身居江湖,仍心忧国事,虽屡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一生爱国的光辉写照。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求一下这位“古仁人”的高尚情怀。

二、自主预习1.用原文填空。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文中引起下文写景抒情的句子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描写阳光明媚时洞庭湖鸟儿飞来飞去,鱼儿游来游去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6)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明确:“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三、合作探究(一)表达方式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由记叙写记的缘由,自然引出对岳阳楼自然景物的描写,写景是为了抒“览物之情”,议论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作者正是通过一阴一晴的景物描写,来引发议论,突出了主旨。

1.记叙:开篇为何要写滕子京被谪,政绩却很卓著?明确:①说明滕子京是一个好官。

②为后文议论做铺垫。

③表达对好友政绩的赞赏,反映了作者的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该奋发有为,而不能消沉下去。

2.描写:(1)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洞庭湖的景象的?分别突出它怎样的特点?(2)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大量文字描写了登楼所见之景,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明确:(1)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来写洞庭湖。

空间上突出洞庭湖的广大,时间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变。

(2)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3.抒情:(1)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2)联系全文谈谈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有何不同?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3)“微斯人,吾谁与归?”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明确:(1)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2)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3)表达了自己要像古仁人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4.议论:作者通过议论点明了自己怎样的忧乐观?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忧乐观的?明确:忧乐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理解:体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和先忧后乐的思想,也表明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二)语言赏析本文写景综合运用了拟人、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多用骈句,辞彩华美,极具音韵美、情韵美。

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明确:(1)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尤其是“衔”“吞”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

(2)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动静结合,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月光下跃动的水波和沉璧似的月影的美好之态。

四、板书设计岳阳楼记叙事→重修岳阳楼描写→暗明↓↓抒情→悲喜议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胸襟远大抱负五、作业设计1.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代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使游客对岳阳楼有大体的了解。

提示:写出岳阳楼的地理位置,登楼观看到的景物。

特点:引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名句。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

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

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2.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示例:①能。

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

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

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不能。

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

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六、教学反思可取之处:1.本课内容较多,本教案侧重从表达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在文中的作用,以及作者是如何将其熔为一炉的。

很好地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解决了教学重点。

2.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热情。

不足之处:缺乏对学生自主研讨精神的开拓,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可给予适当的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