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

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
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

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

课堂中,生成性资源是我们非常迫切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能牵着学生的沿着自己预设的思维行进,教师应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不断提高自己教学的能力。同时,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课堂中,生成性资源是我们非常迫切,非常有实践意义的。

一、何谓生成的内容?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指在特定的教学场景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对话、交流时,随机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发表的意见、建议与观点,以及由教学环境和设备所引发的意外情况。生成资源指课堂即时产生,教师预想之外动态产生的教学资源,这种教学资源是学生真实体验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转瞬即逝的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生成资源反映学生的真实体验,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于生成资源,教师应当合理的利用,不断创新课堂教学。

二、生成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

生成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人文性。语文基本属性是人文性,语文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文化的学习、儿童发展的情况,重视熏陶学生的人文情感。其次,是开放性,语文课程比较丰富,开放性较强,学生在课堂上阐述观点、提出不同意见都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学生的想法不同,生成资源也就不一样。再次是生活性,语文学习的外延部分就是生活,在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语文的应用。最后,是审美性,语文具有审美功能,与此同时,语文教学活动是审美活动,这项特点使得语文生成资源同样具有审美特点,表现的形式比较丰富。生成的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需要的,它不仅是当前的兴趣,也不仅是现行的需要,它还有终生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经验的问题,因此,他不仅表现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有时则隐藏在学生的行为表现之中,生成的内容不仅有普遍性问题,也有个别需要的问题。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学生的话题中发现孩子的兴趣,还要从学生的行为动作中判断孩子的需要,不能因为学生没有提问题就觉得无措,当然作为“自主性培养”的渠道(我们的研究课题),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们还要视普遍性问题或个

别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和个别教育。

总之,要想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在做好前面的几个方面外,仍要探究更有效的办法,让我们的语文课更具新课程理念的气息。

人物描写作文指导课教案

课题:人物外貌描写指导 课型:写作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掌握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求及方法,能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较准确、 具体地描述人物的外貌。 2、能够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个性。 3、懂得外貌描写应该为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意思服务。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同学描述班级一位同学的外貌, 大家猜猜他是谁?为什么能够猜中呢?(抓住人物外在特征)那么人物的外貌描写都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又有哪些方法技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人物的外貌描写”。 二、明确什么是外貌描写 多媒体展示:寻人启事 1、王梅,女,20岁,身高1.6米左右,体形偏胖,方脸型,眉毛粗黑, 双眼皮,高鼻梁,薄嘴唇,牙齿不太整齐,肤色白皙,曾摔倒受过伤,头顶右侧,留下一处约20cm左右的伤疤。 2、麦换娣,女,67岁,身高1.5米左右,神志有时不清,穿灰的确凉中 式衬衫,黑裤子,灯芯绒圆口布鞋,牙齿已全部落,带一

根木质拐杖。 3、吴小雪,女,18岁,身高约1.6米,瓜子脸,肤白,大眼睛, 气质高雅,身穿浅红色连衣裙,白色皮凉鞋。 思考:这几则寻人启事中包括哪些相同的内容?属于什么描写? 请同学举例: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描写,并说 明为什么会印象深刻。 多媒体展示人物外貌描写的范例: 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 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魏巍《我的老师》 2、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杨二嫂) 3、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 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 物。(祥林嫂) 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 皱纹间时常带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孔乙己)这些外 貌描写中,作者都抓住了哪些内容进行描写的? 明确: 五十岁上下一一年龄

图文转换复习导学案

图文转换复习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分析图画、图案、图表等有关材料的内容,理解其蕴涵信息的能力; (2)辨析或挖掘某些隐含信息的能力; (3)对材料进行综合性鉴赏评价或推断的能力; (4)准确概括、描述图画、图案、图表信息的能力。 【考情分析】 (1)综合性强。图文转换涉及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及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 (2)紧扣时代脉搏。所选用的材料大多来自报刊、网络中反映社会现象或生活现象的漫画、新闻图片、调查材料,以及国内外某些节日或社团活动所采用的徽标,能紧扣生活或时代的脉搏。 【考点精析】 一、图文转换的特点 有内涵——所给材料均蕴涵一定的信息,或揭示某种现象,或表达某种寓意。 有规律——所给材料往往有特定的规律,由此可得出判断。 【特别提醒】做任何图文转换题,都要根据要求认真分析所给图画(徽标、图表),同时还要有主题(话题)意识,因为题目往往紧扣图画(徽标、图表)的主旨或主要话题来设置。 二、三种常见的题型 图文转换就是根据图(表)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它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表文转换和图文转换。其中,图文转换又分为图画类、徽标类和漫画类。 一、漫画类 所谓“漫画”,就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 漫画一般主要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显性的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的信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描述画面,(2)揭示寓意,(3)拟写标题,(4)综合考查。 1.描述画面 描述画面,具体来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七年级上探索规律大全一(供参考)

【典型例题】 【例1】 观察下列算式: , 65613,21873,7293,2433, 813,273,93,338 7 6 5 4321========……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写出2004 3 的末位数字是__________。 【例2】观察下列式子: 326241?==+?;4312252?==+?;5420263?==+?;6530274?==+?…… 请你将猜想得到的式子用含正整数n 的式子表示来_______ ___。 【例3】 图3—4①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4②;再分别连结图3—4②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3—4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在第n 个图形中有_________________个三角形(用含n 的式子表示)。 【例4】如图,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分等分成两个面积为 21的矩形,接着把面积为2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4 1 的正方把面积形,再为 41的矩形等分成两个面积为8 1 的矩形,如此进行下去,试利用图形提示的规律计算: 【例5】把棱长为a 的正方体摆成如图的形状,从上向下数,第一层1个,第二层3 是_________________第n 个层中有_________________个 【例6】用黑白两颜色的正六边形地面砖按如图所示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1)第4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2)第 n 个图案中有白色地面砖 块。 …… 【例7】下列每个图形都是若干个棋子围成的正方形图案,图案的每条边(包括两个顶点)上都有)2(≥n n 个棋子,每个图案棋子 总数为S ,按下图的排列规律推断,S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 来表示。 …… 【例 8 】通过计算,控索规律: 225152=可写成25)11(1100++? 625252=可写成25)12(2100++? 1225352=可写成25)13(3100++? 2025452=可写成25)14(4100++?………… 5625752=可写成 7225852=可写成 (1) 从第(1)的结果,归纳、推测得:=+2 )510(n (2) 根据上面的归纳、推测,请算出:=2 1995 【例9】观察下列几个算式,找出规律: 1+2+1=4 利用上面规律,请你迅速算出: 1+2+3+2+1=9 ①1+2+3+…+99+100+99+…+3+2+1= 1+2+3+4+3+2+1=16 ②据①你会算出1+2+3+…+100是多少吗? 1+2+3+4+5+4+3+2+1=25 ③据上你能推导出1+2+3+…+n 的计算公式吗? …… ③ ② ① 第二第三 第一

写人作文教案

写人作文教案

写人作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写人作文的基本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进行人物片段描写。 3、学生通过写作训练,能够写出较完好的习作。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语文课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各具性格,给我们这些小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而我们学生笔下的人物形象往往都是千篇一律,如:老师都有着满头白发,小伙子都是浓眉大眼,人物缺少活动,缺少人物特征,所以针对学生刻画人物形象的单一性,空泛性,我设计了这节课的主题:观察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我确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去体现人物的人性特点。 同学们,老师曾经也给同学讲过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现在我们回忆一下: 第一、细心审题,弄清题意。(审题) 第二、确定好所写人物的思想品德。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立意) 第三、依据要表现的品德选择一个或几个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写。选典型的材料: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材料。(选材) 第四、据所选材料的情况,按时间或材料类别布局。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布局) 第五:修改、交流欣赏。(总结全文,点题照应)(点题) 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探究如何写好人物作文。 二、新课 第一课时

学习“肖像描写”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学会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遵循一定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等,在整体观察的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部位。 3.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笔法:根据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或中心思想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了解和学习人物肖像描写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批改习作,促进写作能力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照片,设立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2)肖像描写:就是给人物画像,即把人物的外部特征――身材、容貌、服饰、姿态、神情、气质、风度等,像静物写真那样的写出来。 (3)肖像描写的目的:以“形”传“神”在写作过程中,准确的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加以描画,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精神世界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在写肖像时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写出了人物的个性。 什么是个性呢?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个性就是与众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的语言,外貌,思想,动作等方面。 二.阅读片断、展开课题: 1.朗读下面两个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高考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教案 考纲定位 近年高考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图文转换题型也应运而生。 1、图文转换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色的新题型。这类题型一般置 于第Ⅱ卷的第六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6分。 2、图文转换题的题型从所提供材料角度可以分为:(1)表格文字转换题;(2)图 文转换题;(3)漫画文字转换。 误区警示 一、信息归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二、信息遗漏或缺失。学生在读图时不细心,不全面,结果顾此失彼,造成信息 缺失或遗漏,使得答案要点不全面。 三、信息推断错误。 四、答案表述罗嗦,条理混乱。图文转换题型最难最关键的就是怎样选用语言来 组织答案。学生往往不注意题目要求,或一五一十地把图表内容说明出来, 其中夹杂很多数据,语言不简练,思路不清晰;或过于笼统,不得要领甚至 不着边际,但前者情况较普遍。 释疑 第一、表文转换题 1、所谓表文转换是指把图文内容转化成文字表述。 例、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解析】本题考察句子的表达能力,图表本身或图表中提供的文字数据都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认真观察,找出其中规律。然后看字数要求、句式要求、内容要求进行转换。转换的句子语意要连贯,表达要正确。 【答案】(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2、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的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图文转换题解题的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一观察认读一分析理解一归纳概括一文字表达。要综合分析三个难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例2 如:下表是某省关于教师作文评分误差的抽样调查结果,用一段文字来概括图表反映的问题。作文评分误差抽样调查表 【分析】这是一份抽样图表,对信息归结和推断时,要对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在哪些作文评分上相同、哪些不同。从样本中看出整体情况,求出概率,管中窥豹,得出结论。回答时有的学生表述为“意见比较一致”,过于笼统;有的学生回答为“对2、3、7号作文卷评分有明显误差”,显然学生不理解什么叫抽样调查。【答案参考】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对60%的作文在评分时存在明显的误差,其中30%评分误差很大。 ·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还有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要求你去续写。 (2)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捕捉信息。 对图表,学生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准确。具体而言,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

七年级规律探索题答案

七年级规律探索题答案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前言: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主要考察书本前2章,想要考试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应一般能力: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②计算能力;其次要想获得高分必须具备高分能力:①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能力;②数形结合思想的建立;③分类讨论思想的建立;④方程思想的建立;对于重点中学学生,尤为重要。高分能力是今后学习领先的有力保障,需要大量练习、总结、体会,七年级涉及的仅仅是一部分。 一、规律探索类题型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等条件,要求学生通过:①读题 ②观察 ③分析 ④猜想 ⑤验证,来探索对象的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考察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题型分类】 【1、数字问题】 最好具备数列的有关知识(小学奥数有涉及),实际考察的是: 经历探索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和代数式表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如: 1、正整数规律 1、2、3、4、5、、、、可以表示为n (其中n 为正整数) 2、奇数规律 1、3、5、7、9、、、、可以表示为21n -(其中n 为正整数) 3、偶数规律 2、4、6、8、10、、、、可以表示为2n (其中n 为正整数) 4、正、负交替规律变化 一组数,不看他们的绝对值,只看其性质,为正负交替 (1)、-、+、-、+、-、+、-、+可以表示为(1)n - (2)、+、-、+、-、+、-、+、-可以表示为1(1)n +- 5、平方数规律 1、4、9、16、、、、可以表示为2n (其中n 为正整数),能看得出:上面的规律数+1、+ 2、-1、-2

写人的作文教学设计

写人的作文教学设计 一、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个大千世界里,认识了许许多多的人,在这些人中有你的亲人、老师、同学,有默默奉献的清洁工……你认为谁最值得尊敬、佩服,为什么让你敬佩?这次,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同学心目中佩服的人最了不起,他的事迹是不是也能让其他同学们都佩服呢? 2.同学们交流自己敬佩的人是谁。他有什么特点值得敬佩。 3.同学们敬佩的人真多,我相信大家经过学习和练习,一定能完整今天的写作人物。写的好的同学将获得小作家奖。同学们想不想当小作家?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习作欲望,让学生产生“我要写”的思想,这就是学生习作的快乐之本。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请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诗句,帮助大家搜集了一些写人的成语,读一读,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注意说出为什么喜欢。 亭亭玉立风华正茂文质彬彬仪表堂堂格外健壮外貌丑陋举止文雅汗流浃背前俯后仰昂 首挺立攥拳击掌揎拳撸袖卷袖摩拳扬手拍掌搓手呵气拍手打拳攥紧拳头挥手致意招手示意握手言欢低头沉吟点头微笑摇头晃脑埋头苦干垂头丧气浑身颤粟浑身乱颤体如筛 糠战战兢兢瑟瑟发抖轻移脚步大步匆匆大步流星大步飞奔大步腾腾欢天喜地赏心悦目 心神振奋春风满面心旷神怡谈笑风声开怀畅笑心花怒放大快人心欢欣鼓舞兴趣盎然乐 不可支放声大笑嫣然一笑热情洋溢心满意足欢欣鼓舞春风得意 2.为了帮助大家写出好作文,老师特意搜集了一些描写人物的诗句,大家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设计意图:成语点睛,引导学生丰富词汇;诗句引趣,指导学生了解写人的方法,积淀文学素养,通过学生的“嘈嘈切切错杂弹”的议论纷纷,以纠纷案学生的习作情趣。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游戏:猜猜他是谁。 师:同学们,作文来源于观察,你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机会,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我,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我细致生动的描述出来。(按一定顺序,完整地观察、描述老师。)总结顺序: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来观察描写,渗透抓外貌特点来描述一个人。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谈老师,现在也谈谈你们,谈谈你周围的同学,可以用刚才观察描述老师的方法来说说他的外貌、他的样子。但是不要说出它的名字,让老师、让同学们猜出他是谁。 小游戏:学生说本班学生外貌特点,教师和其他学生根据学生的描述猜出他的姓名。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激发学生的习作情趣,指导学生观察人物外貌的方法。为下面的习作做好了铺垫。

图文转换教案

图文转换题型 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一、图文转换的类型: 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二、表文转换题 解题方法: 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 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 三、徽标类转换题 解题方法: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分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 三、漫画类转话题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多以讽刺为主)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七年级规律探索题规范标准答案

前言: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主要考察书本前2章,想要考试取得好的成绩,首先应一般能力: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②计算能力;其次要想获得高分必须具备高分能力:①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能力;②数形结合思想的建立;③分类讨论思想的建立;④方程思想的建立;对于重点中学学生,尤为重要。高分能力是今后学习领先的有力保障,需要大量练习、总结、体会,七年级涉及的仅仅是一部分。 一、规律探索类题型 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探索发现有关数学对象所具有的规律性或不变性的问题,它往往给出了一组变化了的数、式子、图形等条件,要求学生通过:①读题 ②观察 ③分析 ④猜想 ⑤验证,来探索对象的规律。它体现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考察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题型可涉及填空、选择或解答。 【题型分类】 【1、数字问题】 最好具备数列的有关知识(小学奥数有涉及),实际考察的是: 经历探索事物间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和代数式表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代数式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如: 1、正整数规律 1、2、3、4、5、、、、可以表示为n (其中n 为正整数) 2、奇数规律 1、3、5、7、9、、、、可以表示为21n -(其中n 为正整数) 3、偶数规律 2、4、6、8、10、、、、可以表示为2n (其中n 为正整数) 4、正、负交替规律变化 一组数,不看他们的绝对值,只看其性质,为正负交替 (1)、-、+、-、+、-、+、-、+可以表示为(1)n - (2)、+、-、+、-、+、-、+、-可以表示为1(1)n +- 5、平方数规律 1、4、9、16、、、、可以表示为2n (其中n 为正整数),能看得出:上面的规律数+1、+ 2、-1、-2

小学生写人作文教案图文稿

小学生写人作文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写人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写人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生怎样写好写人作文以下我谈谈我的看法: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和典型事例的叙述来反映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作风等特点。要写好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写好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形象,一般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的外貌,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包括容貌、衣着、姿态、神情等等。外貌描写首先必须从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有选择、有重点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的独白,对话,交谈以及语气。“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现。因此成功的语言描写能恰当地表现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品质、作风和个性特点。描写人物语言时,要注意符合人物的身份,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相互间的关系。描写人物的动作时,不仅要写出人物“做什么”,还要写出“怎么做”。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是直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思想活动的手段。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把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叙述清楚,还要注意与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结合起来。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写好了,人物的形象就突出、鲜明了。

2、抓住人物的特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从人物的年龄、外貌、语言、动作、兴趣、个性、生活习惯等诸方面去考虑。一个人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作文时,我们应根据中心思想有所选择地写。 3、选用典型事例。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做的事很多,在作文时我们应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文章中心思想的典型事件。 4、运用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对能充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表情等细小环节作具体、细致的描写。 小学作文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 小学作文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 为什么要描写人物的外貌呢?描写人物外貌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品质。因此,在描写人物外貌时,首先就要明确文章是要表现人物哪个方面的精神、性格、品质,这是决定写什么以及怎么写的主要依据。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爷爷》一课,作者为了表现爷爷的热

七年级数学(上)探索规律类-问题及答案

1条 2条 3条 七年级数学(上)探索规律类 问题 班级 七(8) 姓名 袁野 成绩 一、数字规律类: 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41,93, 167,2513,36 21 ,…… 请你推断第9个数是 31/49 . 2、(2005年山东日照)已知下列等式: ① 13=12; ② 13+23=32; ③ 13+23+33=62; ④ 13+23+33+43=102 ;…………由此规律知,第⑤个等式是1^3+2^3+3^3+4^3+5^3=15^2. 3、(2005年内蒙古乌兰察布)观察下列各式;①、12+1=1×2 ;②、22+2=2×3; ③、32+3=3×4 ;………请把你猜想到的规律用自然数n 表示出来 n^2+n=n*(n+1) 。 4、(2005年辽宁锦州)观察下面的几个算式:①、1+2+1=4; ②、1+2+3+2+1=9; ③、1+2+3+4+3+2+1=16;④、1+2+3+4+5+4+3+2+1=25,……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请你直接写出第n 个式子 1+2+3+…+n+(n-1)+(n-2)+…+1=n^2 5、(2005年江苏宿迁)观察下列一组数的排列:1、2、3、4、3、2、1、2、3、4、3、2、1、…,那么第2005个数是( A ) A .1 B . 2 C .3 D .4 6、(2005年山东济南市)把数字按如图所示排列起来,从上开始,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中间用虚线围的一列,从上至下依次为1、5、13、25、……,则第10个数为_41___。 第1行 1 第2行 -2 3 第3行 -4 5 -6 第4行 7 -8 9 -10 (第6题图) 第5行 11 -12 13 -14 15 ……………… (第7题图) 7、(05年江苏省金湖实验区)已知一列数:1,―2,3,―4,5,―6,7,… 将这列数排成如上所示的形式: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0行从左边数第5个数等于 -50 . 二、图形规律类: 8、(2005年云南玉溪)一质点P 从距原点1个单位的A 点处向原点方向跳动,第一次跳动到OA 的中点1A 处,第二次从1A 点跳动到O 1A 的中点2A 处,第三次从2A 点跳动到O 2A 的中点3A 处,如此不断跳动下去,则第n 次跳动后,该质点到原点O 的距离为 An 。 9、(2005年江苏泰州)如下图是小明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则搭n 条“金鱼”需要火柴 6n+2 根. …… 10、(05年广西玉林市)观察下列球的排列规律(其中●是实心球,○是空心球): ●○○●●○○○○○●○○●●○○○○○●○○●●○○○○○● ………… 从第1个球起到第2005个球止,共有实心球 603 个. 11、(2005年重庆市)如图,在图1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4个,在图2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7个,在图3中,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有10个,……,则在第n 个图形中,互不重叠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与表达规律

2.根据如图中箭头的指向规律,从2013到2014再到2015,箭头的方向是以下图示中的() A. B. C. D. 3.四个小朋友站成一排,老师按图中所示的规则数数,数到2014时对应的小朋友可得一朵红花.那么,得红花的小朋友是() A.小沈 B.小叶 C.小李 D.小王 10.观察下列数表: 1 2 3 4…第一行 2 3 4 5…第二行 3 4 5 6…第三行 4 5 6 7…第四行 根据数表所反映的规律,第n行第n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 22

8.已知两组数3,7,11,15,…和5,8,11,14,…有许多相同的数,如11是它们第一个相同的数,那么它们的第20个相同的数是. 9.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8厘米和6厘米,剪去一个长为x的小长方形(阴影部分) 后,余下一个长方形的面积S与x的关系式可表示为S=. 三.解答题(共10小题) 10.观察下列等式: 12×231=132×21, 13×341=143×31, 23×352=253×32, 34×473=374×43, 62×286=682×26, … 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组成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数字之间具有相同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 (1)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称为“数字对称等式”: ①52×=×25; ②×396=693×. (2)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并证明. 11.正整数按如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20行,第21列的数字是 12.将连续的偶数2,4,6,8,10,…排成如图所示:(1)十字框中5个数之和与26有什么关系?(2)设中间数为a,用代数式表示这十字框中五个数的和.(3)若将十字框上、下、左、右平移,方框就是另外五个数,这五个数还有这种规律吗?(4)十字框中的五个数之和能等于2010吗?若能,请写出这五个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能否等于2012呢?

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作文指导课教案精华版 小学习作指导精华版 与众不同的我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抓人物特点,选择典型事例;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把事情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选择典型事例并有条理地表达。 【教学过程】 【课前采访】 师:同学们,认识你们真高兴。想和老师交朋友吗?要想成为朋友,就需要先相互了解。那 我们先来做个采访。我采访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也可以采访我一个,好吗? 师: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兴趣是什么?(爱好、特长、优点、缺点、性格、脾气、品质)很 高兴认识你,谢谢,请坐! 一、谈话交流导新课。 1、师:同学们,上课前请推荐一名咱班字写得最漂亮的学生?我来考核一下:请写“我”。 生写。 师: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中国有个成语叫“字如其人”,同学们来看他写得“我”字,像不像他的脸?字漂亮,人也帅气。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在这里上这节课吗? 2、师:本节作文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写“我”。要想写的“我”让人一下子就记住,就得写 出“我”的与众不同之处,所以今天这节课的作文题目就是《与众不同的我》,请你在“我”的 前边写上“与众不同的”。每次作文我们先要审题(老师板书“审题”),本次习作的中心词是 什么?(与众不同),就是要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二、范文引路写特点。 1、师:有一个小朋友,他写了一篇文章叫《与众不同的我》,看他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 拿出作文纸快速浏览,思考他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的与众不同? 师:谁来说说?(1、小书迷2、马虎虫3、调皮鬼)这是作者选取的3个特点来写自己的与众不同。(老师板书“选材”) 师:我在四小上课时,有几个学生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其中一男生一女生都写自己是“武 林高手”,一个武术的“武”一个舞蹈的“舞”,原来男生练习跆拳道,女生是学习恰恰舞。还有 写自己“爱卖萌” “好耍酷”,(性格:假小子、疯丫头、小燕子; 2、师:那你的特点是什么?思考一下,请大家拿出笔在习作纸上写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至少三个,越多越好,鼓励创新。如果有困难,参考老师的“温馨提示” 同学们,选择素材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缺点、性格、脾气、品质等方 面想开去?? 师巡视,适时交流、点评。 三、抓住特点巧取舍。 1、师:好了,现在你们进行取舍(选材),三个里边你感到最平凡、普通的一个划掉,别 人说过的划掉。(询问:你划掉了什么,为什么) 师:好了,再划掉一个,只留一个,最能突出你的与众不同。请一位学生说说,最终留下的 是哪个,为什么只留它? 师:下面请一排全部站起来,开火车的形式从第一个开始大声地说出你留下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四、指导方法写具体。 师: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那怎样把这一特点写具体?咱们再回过头来看刚刚的例文:请同 学们推荐咱班朗读最好的一名学生走上台来,读读她是个调皮鬼这个特点,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他是怎样把“调皮鬼”这个特点写具体的呢?(生念) 师:小作者是怎样把他的调皮劲写具体的呢?

图文转换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图文转换 年级:初三年级学科:语文授课教师:张加加教学目标 1.了解图文转换主要类型。 (介绍画面内容、概括提取表格中的信息、揭示漫画寓意) 2.分析中考例题。 3.掌握答题思路。 教学重点: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思路,具备图文转换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中考真题,掌握图文转换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导入——分析考情——题型1——对接真题——题型2——对接真题——题型3——对接真题——总结——板书设计——教学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之为读图时代。浏览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我们不时会看到图表、图片、漫画类题目。图表所选材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台州卷的“废旧电池回收”的问卷调查,河北卷的“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手机阅读增长率”的数据统计,苏州卷的“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等。读图材料涉及图片、图标、漫画等,材料鲜活,时事性强。那么,同学们,这些考查的就是我们图文转换的能力。(板书:图文转换)

二、分析考情:图文转换是河北中考语文科目的常考考点,往往通过表格、图片、漫画、邮票等来考查,一般为4—6分。近8年的考查情况看下表,连续三年都考到了,18年的中考,我们仍应该重视它。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三类题型来提高我们图文转换的能力。 三、题型1:介绍画面内容 同学们,请看黑板,这是15年河北中考题,一枚邮票,请看题,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 首先,让我们审清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做“介绍画面内容”这类题,我们要有做题方法:第一步,介绍画面信息要全面,包括图画、标题、文字等。第二步,表达方式为说明,即有什么说什么,不带任何修饰成分。第三步,讲究说明顺序,从主体画面到四周画面介绍,学会使用方位词(左右、前后、上下、里外等)。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参考答案,特别注意红色文字。 再次,让我们齐读方法指导,读完后依据PPT上的方法,迅速完成学案上实战演练第一题。(给大家3分钟时间,注意落实到笔头,形成文字) 最后,时间到。先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的答案…… 给大家展示下参考答案,看你是否拿到了这3分。我们再回顾下做题方法:信息全面 表达说明 说明顺序(板书) 四、题型2:概括提取表格中的信息

初一数学探索规律经典题

探索规律 1. (1)填写下表,并观察下列两个代数式的值的变化情况。 n 1 2 3 4 5 6 7 8 5n+6 n2 (2)随着n的值逐渐变大,两个代数式的值如何变化? (3)估计一下,哪个代数式的值先超过100? 2.观察下列等式: 2=2=1×2 2+4=6=2×3 2+4+6=12=3×4 2+4+6+8=20=4×5 …… (1)可以猜想,从2开始到第n(n为自然数)个连续偶数的和是__________;(2)当n=10时,从2开始到第10个连续偶数的和是_______________。 3.观察1+2= 2)2 1(2+ ,1+2+3= 2)3 1(3+ (1)验算一下1+2+3+4是否等于 2)4 1(4+ ,1+2+3+4+5是否等于 2)5 1(5+ 。 (2)对于任意自然数n(n>1),猜想1+2+3+4+……+n=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a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变的中点得到图b,在分别连接图b中间的小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c,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请你根据每个图中三角形个数的规律,完成下列问题: 图a 图b 图c (1)将下表填写完整 图形编号 1 2 3 4 5 …… 三角形个数 1 5 9 (3)在第n个图形中有多少个三角形(用含n的式子表示) 5.本题表格中前三列三个数之间的关系为: 2×7+1=15 0×5+1=1 3×4+1=13 按以上规律,在表格的空格内天上所缺的数 2 0 3 8 7 m 7 5 4 6 3 n 15 1 13

6.(1)计算并填表: n 1 2 3 4 5 6 10 102 103 1 2+n n (2)观察上表,描述所求得的这一列数的变化规律; (3)当n 非常大时, 1 2+n n 的值接近与什么数? 7.已知平面内任意三个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过其中任两点画直线。 (1)若平面内有三个点,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 (2)若平面内有四个点,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 (3)若平面内有五个点,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 (4)若平面内有n 个点,一共可以画几条直线?

小学语文写人作文教案素材可修改.doc

人物描写 (一)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面貌、衣着、身材、神情、姿态等的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定外貌,从一定的程度上表现出自己的内心状态。由于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这就会在表情、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 1、读下面两段外貌描写的文字,说说哪一段人物形象给你的印象更清晰,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①、她个子挺高的,留着齐耳短发,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她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 ②、她个子挺高的,身材很好,不胖也不瘦。她留着齐耳短发,头上总是一左一右地夹着两只发夹,把头发紧紧地拢在耳朵后面,显出一张光滑白净的脸庞。她的眼睛不大,细细长长的,但是很有神采,一笑就变成了两条缝。鼻子微微上翘,给人一种俏皮的感觉,显得十分可爱。 2.读下面两个片段思考问题: ①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他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 多光照。”简单的开场白后,他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②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他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辫,黑里透红的脸 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他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1)分别找出两段中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 (2)这两个句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3)第(2)文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4)你受到什么启发?

2016七年级探索规律专题

2015年七年级探索规律专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一列数b0,b1,b2,…,具有下面的规律,b2n+1=b n,b2n+2=b n+b n+1,若b0=1,则b2015的值是 () A.1 B.6 C.9 D.19 2.观察下列一组数:1、﹣2、3、﹣4、5、﹣6、7、﹣8、…,则第100个数是()A.100 B.﹣100 C.101 D.﹣101 3. 3的正整数次幂: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观察归纳,可得32007的个位数字是() A.1 B.3 C.7 D.9 4.观察一串数:0,2,4,6,…第n个数应为() A.2(n﹣1)B.2n﹣1 C.2(n+1) D.2n+1 5.观察图和所给表格中的数据后回答: 当梯形的个数为n时,图形周长为() A.3n B.3n+1 C.3n+2 D.3n+3 ) A.37 B.33 C.36 D.30 7.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通过观察,用你所发现的规律确定227的个位数字是() A.2 B.4 C.6 D.8 8.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位置顺序排列:根据排列规律,则2009应在() A.A处B.B处C.C处D.D处 9.将正偶数如图所示排成5列:根据上面的排列规律,则2010应在()

A.第252行,第1列 B.第252行,第4列 C.第251行,第2列 D.第251行,第5列 10.已知整数a1,a2,a3,a4,…满足下列条件:a1=0,a2=﹣|a1+1|,a3=﹣|a2+2|,a4=﹣|a3+3|,…,依此类推,则a2012的值为() A.﹣1005 B.﹣1006 C.﹣1007 D.﹣2012 11.一列数a1,a2,a3,…,其中a1=,a n=(n为不小于2的整数),则a4的值为() A.B.C.D. 12.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b,c 的值分别为() A.20,29,30 B.18,30,26 C.18,20,26 D.18,30,28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13.观察下列一组数:,…,根据该组数的排列规律,可推出第10个 数是. 14.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按此规律得出 a+b+c= . 15.下列数据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则第7行的第一个数为.

七年级下数学规律探索类试题

规律探索类试题,往往有“数字类”“计算类”“图形类”“设计类”与“动态类”等题型,考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解答时,要根据已知条件或所提供的若干个特例,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活动,揭示和发现题目所蕴含的本质规律与特征. 一.数字规律问题 1. 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值是() A.38 B.52 C.66 D.74 2.某种细胞开始有2个,1小时后分裂成4个并死去1个,2小时分裂成6个并死去1个,3小时后分裂成10个并死去1个,按此规律,5小时后细胞存活的个数是( ) A. 31 B. 33 C. 35 D. 37 3.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m)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表示实数100的有序实数对是. 4. 将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则2012所在的位置是第行第列.

二.计算规律问题 5. 观察下列算式:1=1=12;1+3=4=22;1+3+5=9=32;1+3+5+7=16=42;…按规律填空:(1)1+3+5+7+9+…+2011= ;(2)1+3+5+…+2n-1= . 6.计算:31+1=4,32+1=10,33+1=28,34+1=82,35+1=244,…,归纳计算结果中的个位数字的规律,猜测32012+1的个位数字是() A. 0 B. 2 C. 4 D. 8 7.按下图规律,在第四个方框内填入的数应为. 8.观察一列数2,4,8,16,32,…,发现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是;根据此规律,如果an(n 为正整数)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项,那么a18= , an= ; ⑵如果欲求1+3+32+33+…+320的值,可令S=1+3+32+33+…+320……① 将①式两边同乘以3,…② 由②减去①式,得S= . ⑶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知:若数列a1,a2,a3,an,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的常数为q,则an= (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如果这个常数q≠0,那么a1+a2+a3+… +an= (用含a1,q,n的代数式表示). 三.几何计数问题 9.一平面内,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4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5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10个交点;8条直线两两相交,最多有个交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