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申报指南
2021年度河北省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基础研究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一、总体安排依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用于资助符合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求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坚持“四个面向”,坚持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并重,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力度,强化重点领域部署,深化合作和协同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动学科发展和交叉融合,引导多元投入,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激发创新活力,着力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着力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筑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不断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大支撑。
二、资助类别自然科学基金申报项目要求研究背景清晰,研究内容具体,研究方案可行,研究目标明确。
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
支持企业承担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
2021年度资助项目类别如下:(一)基础学科研究中心2021年度,新增基础学科研究中心项目,拟在关系长远发展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依托省重点支持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等院校,依靠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集中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前沿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夯实发展基础,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支撑一批学科率先建成相关基础前沿领域的学术高地。
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组织实施,申报时间和申报要求等另行通知。
(二)面上项目(指南代码:1010201)面上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旨在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资助金额10万元左右/项。
钢铁冶金类研究项目统一纳入高端钢铁冶金联合基金资助范畴;生物医药类项目统一纳入生物医药联合研究基金资助范畴;医学类项目(除学科代码H26、H27、H28和H29下属学科代码外)统一纳入精准医学联合研究基金培育项目资助范畴,不在面上项目中受理。
2020年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2020年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020年,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共分为四类,即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计划项目、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计划项目。
一、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计划项目。
为加强我省青年人才储备,继续设立优秀青年基金计划,支持在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促进优秀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
全省预计立项批复10项,每项支持50万元。
我校每个部门限申报1项。
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计划项目。
分为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联合开放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科技援疆、援藏医疗专项三类。
1.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联合开放基金项目。
主要围绕材料与制造(M&M)、能源与环境(E&E)产业技术发展方向,与该领域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组织实施。
全省预计立项批复60项,省财政资金资助省内单位承担的开放基金项目,每项资助强度不超过20万元;实验室运行经费资助省外单位承担的开放基金项目,所有项目均纳入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进行管理。
我校每个部门限申报2项,并需进行排序加盖部门公章。
2.面上项目。
主要围绕我省重大科技创新需求,针对装备制造、冶金、石化、建材、纺织、轻工、医药、电子信息、农业等主导产业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
全省预计立项批复340项,每项资助5万元。
2020年面上项目将不再设立指导项目。
我校每个部门限申报5项,并需进行排序加盖部门公章。
另外,获批过国家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不建议申报该类项目。
3.科技援疆、援藏医疗专项。
主要围绕新疆塔城、西藏那曲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提升当地临床医疗水平开展研究。
全省预计立项批复10项,每项资助5万元。
三、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项目。
主要支持青年博士,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加快青年人才培育。
全省预计立项批复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300项,每项资助经费3万元。
我校每个部门限申报2项,并需进行排序加盖部门公章。
2021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

2021年度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及方向:基于临床样本资料,利用生物组学和其他医学前沿技术,寻求介导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关注疾病发生机制,寻找疾病诊断及治疗潜在靶点;结合临床资料信息,建立相应动物模型,对致病机制开展深入研究,明确疾病的精准治疗靶点,开展相关靶向药物和治疗新技术研发;通过对临床疾病队列研究、临床大数据整合分析,结合影像、电生理等检测结果,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诊疗效果开展综合性研究及评价,实现患者个性化精准预防和治疗。
(1)精神系统疾病发生机制研究针对精神疾病发病机制探讨的需要,结合临床样本资料,利用肠道微生物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分析技术,从HPA轴、肠-脑轴角度,阐明抑郁发生机制;从炎症反应和线粒体能量代谢角度,探讨术后认知障碍和糖尿病认知障碍等疾病发生中脑组织功能异常机制,寻找和明确介导疾病发生新靶点;为开发相关疾病防控和治疗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2)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和治疗新机制研究基于炎症反应与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密切相关,阐释炎症细胞因子诱导神经元坏死的作用机制,关注炎症反应介导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的发病机制;以脑卒中预防和治疗为着眼点,结合临床样本资料,利用代谢组学等技术从氨基酸代谢角度揭示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机制,探讨预防和治疗新策略;基于脑电信号异常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治中重要价值,利用膜片钳等技术,寻找和明确介导电信号异常的关键分子,寻求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新靶点,为神经系统疾病精准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3)缺血性疾病精准治疗新机制研究基于股骨头坏死、脑梗死等疾病出现血管供血不足的病理改变,运用电生理等技术筛选疾病相关离子通道,明确离子通道诱导疾病发生的作用机制,寻找和确定开发离子通道相关药物的新革巴点;针对脑缺血导致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改变,探讨电针干预或超声刺激等物理方法治疗效果,阐述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开发脑卒中治疗和康复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验收管理办法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验收管理办法(一)为了规范高校、科研院所实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管理,促进资金的有效使用,根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实施阶段的验收管理工作。
(三)本办法所称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基金委联合基金项目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合作项目。
二、项目验收(一)项目验收的实施依据本办法针对合规项目实施验收管理,并根据实施项目的性质,做出具体实施政策,以提高科技质量,推动项目实施进程正常有序推进。
(二)验收组组建对于项目验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按照有关规定,设置专家验收组,由项目执行单位委托的基金委驻点负责组建。
(三)验收时间及安排项目验收按照统一安排,预期到期时间为每年6月、12月。
由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项目验收实施时间及具体安排进行统一管理。
(四)专家验收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组建由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组长一般为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内部专家,其他成员由高校、科研院所等受资助单位推荐专家参与。
三、验收进程(一)验收前准备1.资助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提交的验收材料应包括:基金项目实施情况及结题报告、课题结题综述、研究成果报告及相关文件;2.资助的参加者需提交参与者的绩效考核文件及参与者论文;3.交对基金项目实施情况及结题报告进行组织评审情况的文件。
(二)验收现场1.验收组成员出席验收会议后,由主持人、负责人及其他受资助参与者等,就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情况,汇报项目的进度、效果及实施情况;2.收组针对汇报材料进行深入评估,评论、答疑及发表意见,经过专家组成员投票表决后,形成书面验收结论;3.收完成后,受资助单位应制作验收评价报告,并将其作为项目结题报告的一部分提交省属科管机构;4.受资助单位应对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作出改进,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法规类别】财政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5号【发布部门】河北省政府【发布日期】2009.07.08【实施日期】2009.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政府规章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5号)《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7月6日省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省长胡春华二○○九年七月八日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益,促进本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用于资助符合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要求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
第三条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和引领未来的方针。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主管本省的自然科学基金工作。
省人民政府设置的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基金管理机构)负责本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具体管理工作。
基金管理机构实行委员会制,成员由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专家组成。
省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自然科学基金的预算、财务进行管理和监督。
审计机关依法对自然科学基金的使用情况实施审计监督。
第五条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纳入省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向自然科学基金捐资,并按规定用于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工作。
第二章发展规划与年度基金项目指南第六条基金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本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及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组织制订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和年度基金项目指南,报省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核准后实施。
第七条自然科学基金发展规划、年度基金项目指南应当确定本省优先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特别是应用基础研究的方向,有关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措施,以及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联合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具体措施。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本专项以我国常见高发、危害重大的疾病及若干流行率相对较高的罕见病为切入点,构建百万级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多层次精准医学知识库体系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突破新一代生命组学大数据分析和临床应用技术,建立大规模疾病预警、诊断、治疗与疗效评价的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形成重大疾病的精准防诊治方案和临床决策系统,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疗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为显著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减少无效和过度医疗、避免有害医疗、遏制医疗费用支出快速增长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设置了生命组学技术研发,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精准医学大数据的资源整合、存储、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疾病防诊治方案的精准化研究,精准医学集成应用示范体系建设等5个主要任务。
2016年,专项首批立项项目涉及“生命组学研究”、“大型队列建设”、“精准医学大数据”和“疾病精准防诊治方案”这4个重点任务,共立项61项。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立项情况,2017年将一方面重点支持为本专项的有效实施提供基础支撑、需长期持续开展的大平台、大队列和大数据等建设任务;另一方面,优先启动平台类项目中急需的前瞻性技术研发,并在部分优势领域继续开展“从大数据获取到临床诊疗应用”的精准医学全过程研究,为中国精准医学计划长远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拟启动31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1.新一代临床用生命组学技术的研发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的研发1. 1. 1 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临床用测序设备及配套试剂的研发研究内容:研发能用于临床的基因组DNA序列分析技术及临床用测序仪。
研制第二代与第三代基因测序仪及与测序技术配套的相关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
考核指标: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临床应用的第二代测序仪样机1-2种,具备可批量化生产的能力,研制配套的国产化试剂和数据处理软件,在序列读长、测序通量和数据质量等方面具有与进口设备竞争的实力。
紫杉类药物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紫杉类药物诱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Δ朱鋆芳1*,高敬林1,赵浩鹏1,郄宏鑫1,高笑男1,王明霞1,2 #(1.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临床药理研究部,石家庄 050011;2.河北省肿瘤微环境与耐药重点实验室,石家庄 050011)中图分类号 R979.1;R969.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3-0374-05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3.19摘要紫杉类药物诱发的周围神经病变(TIPN)患者已达数百万例,且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或预防措施。
TIPN的发生可能与紫杉类药物剂型、遗传和分子标志物、药物剂量及化疗周期、患者因素等有关。
目前,治疗TIPN的药物主要包括抑制轴突变性类(如多沙唑嗪、坦索罗辛)、阻止线粒体功能受损类(如谷胱甘肽三硫化物、抗氧化剂α-硫辛酸)、改善内环境中钙失衡类(如芍药甘草汤、N型电压门控钙通道抑制剂IPPQ)、抑制神经炎症类(如趋化因子抑制剂、选择性白细胞介素8受体抑制剂DF2726A)等。
未来进一步探索对症于不同诱发机制的药物治疗策略有望成为临床精准防治及个体化治疗TIPN的新方向。
关键词紫杉类药物;周围神经病变;影响因素;治疗药物Advances in influential factor and drug treatment studies for taxane-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ZHU Yunfang1,GAO Jinglin1,ZHAO Haopeng1,QIE Hongxin1,GAO Xiaonan1,WANG Mingxia1,2(1. Dep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the Fourth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11,China;2. Hebe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Drug Resistance, Shijiazhuang 050011, China)ABSTRACT There are millions of patients with taxane-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TIPN), and there is no effectiv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measure in clinical practice. The occurrence of TIPN may be related to the dosage form of paclitaxel drugs,genetic and molecular markers,drug dosage and chemotherapy cycle,patient factors,etc. At present,drugs for treating TIPN mainly include those that inhibit axonal degeneration (such as dosazosin,tamsulosin),prevent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such as glutathione trisulfides,antioxidants α-lipoic acid),improve calcium imbalance in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Shaoyao gancao decoction, N-typ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inhibitor IPPQ), and inhibit neuroinflammation (such as chemokine inhibitors and selective interleukin-8receptor inhibitors DF2726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drug treatment strategies targeting different induction mechanisms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direction for precis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of TIPN. KEYWORDS taxan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influential factor; therapeutic drug随着肿瘤治疗手段的进步以及化疗药物的联合使用,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稳定和加强我省基础研究,为科技和经济发展增添后劲,1992年10月6日经河北省政府批准设立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暨基金委员会”,制定了《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试行)》[(1992年)冀科金字第1号],对推动我省基础研究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基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为适应需要,对原(试行)办法修改、完善,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省自然科学基金由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推行依靠专家、公平竞争的运行机制,按照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加强基础,调整结构,突出创新,提高绩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提高水平,培育优势”的原则,资助省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工作。
第三条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是省科技计划的部分。
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兼顾其它基础研究工作。
第四条基础研究的内容包括:以认识自然现象,提示客观规律为主要目的;围绕生产实践和学科发展提出的重大或广泛应用目标,探索新原理,开拓新领域;对基本科学数据系统地进行考察、采集、鉴定并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基本规律的研究工作。
第五条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对象主要是本省的科技工作者。
凡具备相应科研能力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按规定申请。
为保持研究工作的稳定,一般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和外聘人员不得做项目主持人。
第二章资助项目的申报、评审和确定第六条省自然科学基金会根据全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并发布省基金资助项目指南,指导项目的选择和申报。
按照形式审查、同行专家函审、学科组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的程序选择和资助项目。
第七条申报项目应主要具备以下条件:1、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
立论根据充分,国内外研究动态清晰;研究内容突出、目标明确、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合理、可行,一般能在三年左右取得,进而被采纳应用。
2、申请者和合作者具备相应的研究能力,人员结构合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度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
联合基金申报指南
一、总体安排
依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管理办法》,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联合基金(以下简称“精准医学联合基金”)用于资助基于临床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优先支持利用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和医学前沿技术,精确发现病因、病机、治疗靶点和早期预警机制的研究;优先支持建立在大规模人群数据和临床疾病队伍基础上的长期动态检测与分析;优先支持围绕河北省特色疾病和急需医学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的研究;优先支持提升河北省精准医学研究水平,有利于形成创新团队、培养人才队伍的研究;鼓励利用学科交叉,联合开展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干预策略的研究;鼓励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与临床问题的结合和应用。
为形成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与临床交叉学科研究团队、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精准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提供支撑,为实现“健康河北”、构建全民普惠的精准医疗模式奠定基础。
精准医学联合基金重视预期成果的科学意义和潜在临床价值,注重提出的科学问题和假说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逻辑性,要求研究内容适当,研究方案翔实,技术路线清晰,资金预算合理。
具体资助项目类别如下:
1.重点项目(指南代码:1011101-1):支持有较好工作积累、有望取得重要突破的申请项目,鼓励利用临床标本与数据资源开展研究;鼓励以多学科交叉手段开展深入的机制性研究;鼓励利用系统生物学理论和方法构建临床数据动态网络;鼓励为扩大样本资源的单位合作。
重点项目依照指南确定的年度支持重点方向和资助领域,资助期限3年,资助强度50-100万元/项。
2.培育项目(指南代码:1011101-2):支持从事精准医学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自主选题,鼓励从医学实践中发掘和凝练科学问题,避免简单的观察性和描述性项目;鼓励重视预期成果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临床价值;鼓励利用临床标本与数据资源开展研究。
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为8-15万元/项,依据评审意见确定资助额度。
二、资助领域
1.重点项目资助领域及方向:
利用生物组学和其他医学前沿技术,通过对临床疾病队列、疾病样本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从基因型到表型数据的整合分析与标准化处理,结合临床诊疗信息与影像、生物电等特殊检测结果,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机制、诊疗效果开展综合性研究及评价;建立相关动物模型,结合临床患者标本,对疾病的分子、细胞和系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寻找特定人群甚至个体疾病的精确
原因和治疗靶点,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1)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
主要资助针对脑血管病、癫痫、阿尔茨海默症、疼痛以及神经系统其他相关疾病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
重点关注脑血管疾病早期干预、血管再通、功能恢复、认知功能影响等的机制特点和治疗靶点研究;关注利用组学和脑电技术针对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关注阿尔茨海默症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及治疗靶点研究;关注疼痛机制研究及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关注免疫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机制研究;关注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潜在的病因和干预靶标。
(2)心血管及代谢相关疾病
主要资助针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糖尿病等疾病的研究。
重点关注遗传变异的心血管及代谢相关疾病的基因组学队列研究;关注利用组学等前沿技术,从基因、蛋白、代谢物及信号通路等多个层面探讨疾病机制,寻找分子预警及治疗新靶点;关注对临床大样本的分析基础上,发现适用于病理学、影像学和血清学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确定其在心血管及代谢相关疾病精准医疗中的临床价值。
(3)运动系统疾病
主要资助针对骨、关节、肌肉、韧带及相关神经、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等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
重点关注损伤与修复、移植与重建、运动损伤等领域,重点关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关注针对运动系统疾病利用病例样本或动物模型明确疾病表征和机制及其靶点基因筛查相关研究;关注针对运动系统疾病采用基因、分子、细胞层面研究明确疾病发展过程中重点基因、分子通道、关键蛋白和细胞变化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生物力学、人工智能与医用材料在运动系统疾病中的科学问题。
(4)肿瘤
主要资助针对肺癌、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卵巢癌的研究。
重点关注肿瘤分子病理诊断特异性标志物、分子分型和预警标志物、治疗靶点的相关因素分析;关注肿瘤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潜在风险的机制研究;关注肿瘤表观遗传学、肿瘤干细胞、肿瘤免疫学、肿瘤微环境等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关注肠道菌群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关注肿瘤综合治疗造成心脑血管损伤的机制及预警。
(5)感染性疾病
主要资助呼吸系统炎症与感染的相关研究。
重点关注环境因素和病原体所致呼吸系统损伤和免疫功能失衡的应用基础研究。
(6)罕见病
主要资助人体各系统罕见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
重点关注利用遗传学技术对罕见病的诊疗机制研究;重点关注利用和挖掘我国罕见病疾病谱资源,在病理机制、疾病预防、诊断技术等的深入工作。
2.培育项目资助领域及方向:
要求在精准医学研究领域内自由选题。
具体申报要求如下:(1)选题要求:基于临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从防病、控病和治病医学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围绕临床急需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达到指导临床实践的目的。
避免无创新性思想而盲目追求高新技术和跟踪热点问题的简单观察性、描述性项目申报;鼓励跨学科的系统化研究,不同学科凝练共性科学问题。
(2)研究内容要求:通过基因、蛋白质、代谢等生命组学研究技术以及分子、影像诊断技术等,开展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早期筛查、诊断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易感基因以及新药干预靶点,并组织开展临床验证,为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创新和发展新型药物提供支撑。
(3)项目绩效目标:围绕一种疾病专病的病因病机、潜在诊断标志物、干预靶点和创新治疗技术等研究切入点,多层面、多角度的完整验证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
三、绩效目标
针对我省具有研究优势和特色的高发、危害重大以及部分罕见病领域,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人员合作研究,针对疾病发生、
发展、转归、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开展临床应用基础研究,提高我省精准医学研究水平,培养和储备创新人才,稳定基础研究队伍,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取得并储备一批原创性研究成果。
四、申报要求
(一)重点项目申报要求:按照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申报要求,另外,还应满足以下所有要求:
1.要求临床医生与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开展实质性的合作研究,其成员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愿形成的研究集体,应当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
2.项目实施中实行双负责人制,要求临床医生和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围绕共同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3.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2名负责人其中之一具有博士学位、正高级职称,近五年主持过1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负责人的优先资助。
4.项目组成员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培育项目申报要求
按照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要求执行。
(三)其他要求
1.联合基金项目申报单位为医学类院校和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人员共同申报时不作为合作单位;
2.申请人应根据申报项目的主体研究内容正确选择学科代码,研究内容与学科代码不符的申报项目经审查确认后视为初审不通过。
3.由于医学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项目申请及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针对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以及生物安全等问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申请书中提供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伦理委员会的纸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