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合集下载

2010.5.5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2010.5.5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四环节:你问我答,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自主探究,课后拓展
开放的提出:
走 近 开 放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作出了 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开放的过程:
感 知 开 放
一、开放的尝试 二、开放的扩大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70年代的深圳
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几 个地方作为经济特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示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 能力和历史空间感。 (2)通过分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晚清 “门户开放”、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异同,提高学 生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 题的能力。 (3)通过重点剖析深圳、浦东两大窗口城市, 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 提高材料解读能力。 (4)通过制作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的图 表,培养学生的制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
14 7 开发 个 个 开放 沿 沿 上海 海 浦东 海 开 经 放 济 城 开 市 放 5个经济特区 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目的:发展上海经济,发挥龙头效应,带动长江 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成为我国扩 “开放浦东,那个影响就大 大开放的窗口。 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 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 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2003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做 一 做
第一步:总结过程,并思考这一过程有何特点。
第二步:展示自己的设计,解说图表。
(三)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感 知 开 放
尝试
经济 特区 沿海
扩大
沿江城市
沿海 上海
开放城市 开放区 浦东
2. 晚清“门户开放”和新时期经济特 区的对外开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4.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
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 滚春潮……”
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 画了 一个圈”,这个“圈”又是指什么? 答:①邓小平;②改革开放;③建设深圳等经济特区。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答: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4 个 沿 海 城 市 逐 步 开 放
七个经济开放区
7 个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上海 浦东
开发浦东,那个影响就大 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 1、发展上海经济 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 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 长江流域的问题。 2、发挥龙头效应 ——邓小平 1991年在上海视察
经济 特区
沿海 开放 城市
经济开 放区
内地
沿江 省会 沿边

线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621.01 亿美元。
20多年来,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带动了10多万家国 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造,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商务部
国改 对革 外开 贸放 易以 情来 况我
这些材料 说明了什么问 题?
三、对外开放的影响
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 济的发展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下)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下)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川教版八年级下)教学目的:1、让学生掌握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等一系列基础知识。

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经济特区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

理解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地区的地理分布特点,20世纪90年代新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概括等一系列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导入新课:从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设置1.邓小平首次提出办经济特区的主张提问:是谁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创办经济特区的?(1979年4月邓小平)2.五个经济特区的相继建立问:有哪五个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创办经济特区?学生看书后回答:1980年有广东省的深圳市(第一个)、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1988年有海南岛(最大的)。

(让学生欣赏图片)毗邻港澳,重要侨乡。

3.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强调经济特区不等同于特别行政区,并强调它的“特”之所在。

4.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①.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看图片体会)②.经济特区的成功,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③.特区试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二.对外开放的扩大1.对外开放地带的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

(引导学生看图)2.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置20世纪90年代,着力开发上海浦东。

(让学生欣赏图片和录像),明白开发浦东的目的以及浦东开发取得的惊人成绩。

注:强调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是扩大开放的窗口。

3.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内地的开放:1992年,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成都等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第9课
1. 基础过关 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知识梳理】版 块。 2. 能力训练 (1)记住:五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思考:导学案【读书思考】和【探究 交流】的相关问题。
第三学习主题 第9课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1979年4月
开放的影响
开 放 的 中 国 开的汹 涌潮流,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要有国际视野,树立全球 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 创新意识等。
完成导学案【训练反馈】部分
上海浦东区国际航运金融大厦
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尝试 :经济特区 扩大沿海对外开放 扩大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形成
开放的影响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尝试 :经济特区 扩大沿海对外开放 扩大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形成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开放的提出
尝试
扩大
形成
开放的影响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尝试 :经济特区
扩大
形成
开放的影响
深 圳 经 济 特 区
广东省
福建省
汕头经济特区
珠 海 经 济 特 区
厦 门 经 济 特 区
福建厦门 广东深圳 海南岛 广东汕头 广东珠海
近代历史上的“门户开放”与现代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开放的影响
内 地
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
1980~1988 5个经济特区
线
沿海开放城市
20世纪80年代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①依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广泛开展经济、文化交流。

②提出者:邓小平。

③主张:1979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④措施:A 、1980年,国家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经济特区。

B 、1988年4月,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这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⑤地点:A 、广东省:深圳(称为“一枚耀眼的勋章”)、珠海、汕头。

B 、福建省:厦门。

C 、海南省:海南岛(最大)。

⑥特点: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国家还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⑦实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⑧影响:A 、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B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排头兵和试验场,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

C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了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2①根本目的: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②过程:A 、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了由深圳五个经济特区、大连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

B 、1990年4月,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C 、1992年,国务院决定开放重庆等5个长江沿岸城市开放成都等18个内陆常委会城市和满洲里等13个边境城市。

D 、至此,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内地城市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③内容: A 、发展对外贸易。

B 、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④作用:A 、对外开放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B 、对外开放的扩大还给我国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C 、促进了企业的改造,培养了大批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案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案

9.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一、知识目标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2、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二、能力目标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调查了解对外开放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2、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教学过程:各位评委好,我是——号。

我讲课的题目是《经济特区的建立》.下面我开始走进课堂。

同学们好,请坐下。

大家先来看一组照片《家乡三十年的变化》。

这几张照片大家都没见过,对,是三十年前我小时候的家乡。

这是2015年拍照的固始县万亩茶叶采摘园,绿树掩映下的美丽乡村,华阳湖,西九华乡村游,美丽的固始县城。

短短的三十年,我们的家乡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变呢?对,主要的还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我们美丽的家乡的变化,只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已经享誉全球,中国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开放的世界,正在用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奔向伟大的复兴之梦。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感受一下这日新月异的激情岁月吧。

展示课题《9。

开发的中国走向世界》(1.5分钟)请读课文P55——P56第一段,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之路。

问题是真正意义的改革开放对新中国而言是新生事物。

要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提出来的?这种方式开放了哪几个城市呢?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建设是如何进行的?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完成。

(可以讨论)好,大家刚才讨论的很激烈。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件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件

中国在科技国际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 著进展,通过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合 作、参与国际科技项目等措施,促进 了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在国际科技 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HAPTER
中国开放的未来展望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范围
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01
优化贸易结构
02
扩大服务业开放
03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促进全球金融市场发展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增加全球金融稳定性
对全球科技的影响
促进全球科技创新
1
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
2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3
CHAPTER
中国开放的战略思考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推 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1
加强金融合作
02
促进国际投资合作
03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全球金 融体系改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推动双向投 资和跨国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 均衡发展。
加强普惠金融合作,推动金融科 技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和质量。
WATCHING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目 录
• 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 • 中国开放的现状 • 中国开放的世界影响 • 中国开放的战略思考 • 中国开放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CHAPTER
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
晚清时期的开放
民国时期的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的开放
01
总结词:独立自主、平等互利、 促进经济发展

九年级政治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2

九年级政治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2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编写人:丰县群益中学张旭东审稿人:高华【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记住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

2.能力与方法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调查了解对外开放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预习导学】1.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1980年在广东省的、、和福建省的为经济特区。

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经济特区。

特区之“特”: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特区实行经济,利用进行建设,国家还为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待遇。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外国朋友称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

2.20世纪80年代,-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开放了上海,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意义:①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发展②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和先进的③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和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汉、唐、宋、元、明(前期)的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朝闭关锁国导致了落后挨打。

建国后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左”的错误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孤立的状态。

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建国3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不开放不行”。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怎样全面铺开的?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例题精析】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是()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解析:答案:B.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起来并当家作主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而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是他让中国人通过改革开放逐渐地富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答: 第一步: 20世纪80年代开放了五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 开放城市和7个经济开放区
第二步: 20世纪90年代开放了上海浦东和5个长江沿岸城市、 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
经济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和外资进行经济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打开封闭的国门,以惊人的勇气和魄力, 迎接着世界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是怎样的?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发区 沿江内陆省会和边境城市
开放东南沿海
向内地延伸
点 面 线 2、我国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开放与中国近代的开放有何本质的不同? (1)今天的开放是在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的主动开放,目的 是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中国近代的开放是在主权不独立的前提下的被动开放, 开放目的是为了便于帝国主义的侵略。
第 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自我检测 邓小平 1、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是谁?在什么时间? 1979年 2、20世纪80年代设立五大经济特区: 广东省的: 深圳、珠海和汕头 1980年 福建省的: 厦门 1988年 海南省的: 海南岛 最早的特区: 深圳 1980年 最大的、最晚的特区:海南岛 1988年 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深圳 3、20世纪90年,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我国扩大对外开 放的窗口和龙头是指: 上海浦东新区 上海 4、在国家确定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城市中,“龙头”是: “龙尾”是: 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开发浦东? 重庆
4、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1)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3)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5、你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 平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大胆创新的精神、为人民谋福利的无私奉献精神。 6、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在什么时候形成? 1992年
国家希望以上海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
D
汕头 C 厦门
深圳 B
珠海 A
1980年开放的经济特区示意图
1、在图中ABCD处填上适当的城市名称
2、这些经济特区的创办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1)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2)经济特区的创办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经济特区的创办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
昔日的边陲小镇——深圳
今天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是什么原因使深圳由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的?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深圳办特区 (1980年) 2、深圳在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深圳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2)深圳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经验。 3、经济特区实行怎样的特殊经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