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合集下载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第9课
1. 基础过关 阅读课文,完成导学案【知识梳理】版 块。 2. 能力训练 (1)记住:五个经济特区的名称。 (2)思考:导学案【读书思考】和【探究 交流】的相关问题。
第三学习主题 第9课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1979年4月
开放的影响
开 放 的 中 国 开的汹 涌潮流,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要有国际视野,树立全球 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 创新意识等。
完成导学案【训练反馈】部分
上海浦东区国际航运金融大厦
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尝试 :经济特区 扩大沿海对外开放 扩大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形成
开放的影响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尝试 :经济特区 扩大沿海对外开放 扩大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形成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开放的提出
尝试
扩大
形成
开放的影响
开 放 的 中 国 开放的过程 走 向 世 界
开放的提出
尝试 :经济特区
扩大
形成
开放的影响
深 圳 经 济 特 区
广东省
福建省
汕头经济特区
珠 海 经 济 特 区
厦 门 经 济 特 区
福建厦门 广东深圳 海南岛 广东汕头 广东珠海
近代历史上的“门户开放”与现代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开放的影响
内 地
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
1980~1988 5个经济特区
线
沿海开放城市
20世纪80年代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件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件

中国在科技国际化交流方面取得了显 著进展,通过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合 作、参与国际科技项目等措施,促进 了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在国际科技 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HAPTER
中国开放的未来展望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范围
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01
优化贸易结构
02
扩大服务业开放
03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参与国际经济规则制定
对全球金融的影响
促进全球金融市场发展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增加全球金融稳定性
对全球科技的影响
促进全球科技创新
1
推动全球互联网发展
2
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3
CHAPTER
中国开放的战略思考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推 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01
加强金融合作
02
促进国际投资合作
03
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推动全球金 融体系改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推动双向投 资和跨国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 均衡发展。
加强普惠金融合作,推动金融科 技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 和质量。
WATCHING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目 录
• 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 • 中国开放的现状 • 中国开放的世界影响 • 中国开放的战略思考 • 中国开放的未来展望
contents
CHAPTER
中国开放的历史进程
晚清时期的开放
民国时期的开放
新中国成立后的开放
01
总结词:独立自主、平等互利、 促进经济发展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说课稿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学习主题的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是中国现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以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的迅猛发展来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并且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另外,本课与上两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提出和《农村与城市的改革》改革开放的实施一起构成了改革开放的完整体系。

同时也为第10课和第12课也就是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就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生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一年的历史,对历史的好奇心、新鲜感已经过去,同时又没有九年级的学生那样有升学的压力,所以很多的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小科,再加上科目的增多与作业量的加大,很多同学学习的历史的主动性大大降低。

甚至有同学认为历史只要在考试前背背就可以了,平时根本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

这些错误的认识将会给历史教学带来阻力。

2、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的理解、概括、分析、比较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对如何学习历史也有了更好的见解。

学习的创造性也有了更好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经济特区的建立、特点及其影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外开放的主要模式;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能力目标: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读《经济特区示意图》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示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历史空间感。

(2)通过分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和晚清“门户开放”与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异同,提高学生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重点剖析深圳、浦东两大窗口城市,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提高材料解读能力。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件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件

沿海 开放 城市
经济开 放区
内地
沿江 省会 沿边

线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极大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给我国带来了资金、技术、人才。
1992年,重庆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
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批准设立直辖市
1999年,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领头羊
2005年,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渝举行
分析以上材料,开发浦东的原 因是什么?
1993年
2002年 136亿 1251亿 95亿
浦东的成就
外贸出 口 国内生 产总值
12亿 60亿 5.53亿
地方财 政收入
1990年的浦东
1999年的浦东
内地开放
重庆
上海 浦东
用图示的形式总结出我国对外 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能从昔日的边陲小 镇变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
深 84 圳年 特邓 区小 的平 题视 词察
沿海开放城市
14 个 沿 海 城 市 逐 步 开 放
七个经济开放区
7 个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上海浦东
上海 浦东
开发浦东,那个影响就大 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 1、发展上海经济 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 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 长江流域的问题。 2、发挥龙头效应 ——邓小平 1991年在上海视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的被迫开放。
——邓小平
1980-2005年深圳市生产总值增长趋势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7 1980 1997 2002 2004 2005 1130 2256 3422 深圳市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4927

九年级思想品德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案 湘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案 湘教版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目标要求】1.识记与理解记住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

2.能力与方法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外开放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调查了解对外开放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预习导学】1.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1980年在广东省的、、和福建省的为经济特区。

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经济特区。

特区之“特”: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特区实行经济,利用进行建设,国家还为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待遇。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外国朋友称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

2.20世纪80年代,-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开放了上海,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意义:①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发展②对外开放还给我国带来了、先进的和先进的③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和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问题探究】汉、唐、宋、元、明(前期)的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明朝闭关锁国导致了落后挨打。

建国后由于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左”的错误影响,我国长期处于封闭孤立的状态。

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建国3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不开放不行”。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怎样全面铺开的?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例题精析】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是()A.毛泽东、周恩来B.毛泽东、邓小平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解析:答案:B.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让中国人民在世界上站起来并当家作主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而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邓小平,是他让中国人通过改革开放逐渐地富了起来。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word教案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word教案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导入:师:同学们,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是两幅重庆朝天门码头的图片。

看了这两幅图片,大家都什么感受呢?生:变化大生:今天的朝天门码头要繁华得多。

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大的变化呢?是源于中国开放的政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掀起了开放的大浪潮。

重庆在1992年,作为开放的城市,开始迈向世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天。

那中国开放的进程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去感受一下。

(请大家翻到课本第55页)新课:一、开放的尝试师:中国是以什么方式迈出开放的第一步?请仔细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然后根据视频内容回答问题。

(观看1979年深圳)生:略师:什么是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哪里?请大家看课本的56页正文第一自然段,然后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回答。

生: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生: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国家还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师:第一个特,实行市场经济,而内地实行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是按照市场的需求自发的调节经济的一种经济体系。

而不像计划经济一般都由国家所引导。

第二个特,利用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经济特区主要是引进外资进行建设。

第三个特,国家还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比如国家以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为手段,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如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比内地合营企业低一半;对投资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或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

过渡:不管经济特区有多么特殊,都离不开一个前提。

什么前提?生:不损害国家的主权师:对,前提不能忘记。

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特区就是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在一定的地区实行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既然如此,我们国家为何会选择在这些地方办特区呢?请同学们根据经济特区的含义推断一下,看看这些地区有哪些魅力?生:地理位置好生:有侨胞,便于吸引外资。

初中历史: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才恒雪 教学课件(最新版)

初中历史: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才恒雪  教学课件(最新版)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特区:
指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采取与内地不同 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
2.利用侨资、外资、港澳资进行建设;
3.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 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 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的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在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大胆的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 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 2001.11.11) “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 不出一条好路。 ——邓小平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上海浦东
内地开放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重庆
上海 浦东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小组讨论: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经济特区
1980~1988 5个经济特区
全方位
沿海开放城市
20世纪80年代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 开放区
上海浦东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这位老人是谁? 2.“一九七九年”的春天他“在南海边画一个圈” 具体指什么?1979年4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办
特区的主张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川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川教版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20世纪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歌曲导入,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经济特区的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这位老人是谁呢?学生:邓小平。

教师:这位老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呢?“崛起座座城”又是怎样崛起的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学生:齐读两个板块内容。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那么,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的“特”
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 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 上的特殊。
特区姓“社”不姓 “资”。
——邓小平
深发展社会主 义。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深 圳 经 济 特 区
广东省
福建省
汕头经济特区
珠 海 经 济 特 区
厦 门 经 济 特 区
画了
一个圈”,这个“圈”又是指什么? 答:①邓小平;②改革开放;③建设深圳等经济特区。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写下诗篇,在这年成为党的什么重大决定? 答: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
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土地革命时期,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挺进 (3)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最少两项)。
第三学习主题 4.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节选: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 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 滚春潮……”
请回答: (1)这位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南海边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特区的设置 对外开放的扩大 课堂小结
第三学习主题
导入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2005年重庆港(朝天门码头) 1985年重庆港(朝天门码头) 2005 70 年的解放碑 年代解放碑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特区的设置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上海正式宣布开发和开放浦东。图为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 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挂牌。举手致意者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长朱 镕基。
第三学习主题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学习与探究
第三学习主题
学习测评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的长江沿岸的五个城市中,除岳阳、 武汉、九江、芜湖外,另一重要城市是( )。 A.南京 B.重庆 C.宜昌
B
D.昆明
2.“经济特区”的含义是(
A.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地区 B.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特区试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验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可能的。
珠海拱北海关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对外开放的扩大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内 地
第三学习主题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扩展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984年4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的报道
给我国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第三学习主题
课堂小结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邓小平首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五个经济特区的相继建立
经济特区的设置
3.国家采取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4.创办经济特区的作用
1.对外开放地带的逐步形成
2.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置
对外开放的扩大
3.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4.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习仲勋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913.10.15~2002.5.24 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陕西富平县淡村人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福建厦门 广东深圳 海南岛 广东汕头 广东珠海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重庆朝天门码头
重庆陈家坪立交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
1980~1988 5个经济特区
线
沿海开放城市
20世纪80年代 14个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20世纪80年代 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20世纪 90年代
对外开放的成就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A
)。
C.刚刚摆脱殖民统治,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特殊地区
D.国家实行优惠政策,大力扶持贫困落后的地区 3.举例说明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答:①对外开放促进了开放城市自身的发展;②促进了我国对外贸 易的发展,确立起贸易大国的地位;③使我国吸引了大量外资;④使我 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带动 了10多万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造。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上海浦东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上海浦东区国际航运金融大厦
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开放城市成都一景——廊桥府南河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999年昆明成功举办世界园艺搏览会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经济特区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十年中国看深圳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
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
政策是正确的。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邓小平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经济特区创办的影响
★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经济特区的成功,推动了对外开放走向扩大和深化;
邓小平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
1978年,邓小平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奠定了对外 开放的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更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邓小平第一次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理论。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参与指挥著名的淮海战役。
第三学习主题
史海拾贝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龙尾”随“龙头”起舞
重庆解放碑夜景
第三学习主题
第3 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结 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