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河北梆子《六世班禅》演出启示

合集下载

六世班禅与章嘉国师——从《六世班禅传》解读六世班禅入京之缘起

六世班禅与章嘉国师——从《六世班禅传》解读六世班禅入京之缘起

第32卷第3期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5月YQ!:≥2盟2:三j磐盥尘笾:璺鲢丛型2趟也£§!磐丛l坚鲤f坠i!塑2乜bY垫垒§篮融坠i£坠£塑l丛垒x:罂!!六世班禅与章嘉国师——从《六世班禅传》解读六世班禅入京之缘起王晓晶(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北京100081)摘要:本文以藏文《六世班禅传》为基础,解读章嘉国师与六世班禅大师之间的关系以及章嘉国师对六世班禅与乾隆帝之间联系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六世班禅东行起因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六世班禅东行;章嘉国师;乾隆皇帝中图分类号:B94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D3-8388(2011)03-OY23--06当翻开研究六世班禅大师东行入京最主要的gny i s pa’vi ts he s dgu’vi nyin srid sk yong kh ri c he n 文献史料之一《六世班禅洛桑巴丹益希传》(下简a e r te ni n o mOll hun ng ag db an g ts hu l k hri ms dang,称《六世班禅传》)时,呈现于眼前的不仅是一部个hod bzh ugs l i’v u a n'l b an.bk av b lo n gun g b a di ta 人传记,而且它记载了当时西藏的历史人文情景,dngos grub rn m r gyl b a s cbyor gd ong lje bla ma 并随着班禅大师东行路线推移,他的这部传记描mch o g go ng m a b d ag po rhe a po’vi gs e r z h al mjal 述了从西藏日喀则到国家政治中心一承德、北京vd u n c he ba ltar r gy al k ha b chen p or ch i b s bsgyur 沿途的人文境况。

其中,六世班禅大师与乾隆皇帝ngas Injal vphrad m d z a d p a r g ong In o che n po rang 的会见和交往,更是清中央治藏史上的一件大事。

五台山藏传佛教六月法会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

五台山藏传佛教六月法会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

五台山藏传佛教六月法会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
王芳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
【年(卷),期】2016(000)023
【摘要】六月法会也称奉旨道场,是五台山藏传佛教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宗教仪式.本文对五台山藏传佛教六月法会的仪式及其所使用的"音声"进行音乐民族志的记录与研究,并将学术立场尽量置于"局内"与"局外"的"双视角"范畴,以此窥探五台山藏传佛教仪式音乐的全貌及特点.
【总页数】3页(P128-130)
【作者】王芳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艺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湖南新化民间道教仪式的音乐民族志考察与研究——以奉家镇报木村民间丧葬仪式音乐为例 [J], 赵书峰
2.论仪式音乐民族志研究的"深——表结构"思维与分析方法 [J], 杨民康
3.岁末驱魔法会之金刚神舞仪式音乐研究——以藏传佛教觉囊派确尔基寺为例 [J], 卢婷
4.五台山菩萨顶"六月大法会"仪式音声探究 [J], 孙云
5.瑜伽焰口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研究 [J], 胡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春来山花正烂漫

春来山花正烂漫

春来山花正烂漫作者:***来源:《现代艺术》2022年第05期民間文化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是根源性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文明的信息、流淌着生命的血液、传承着悠久的文化、唱响着时代的新声。

在民间文艺发展进程中,人才是文艺繁荣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青年人才更是文艺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和强劲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民间文艺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传承发展民间文艺的队伍中来,并逐渐崭露头角,着着、三郎罗尔伍、林一雷、刘玲杰、谢传昊等,就是其中有特色的代表。

着着1988年生,藏族。

唐卡传承人。

代表作有《南丝路一带缘,藏汉人一家亲》《大匠丝路》、新藏画《青山绿水,美丽藏乡》等。

准确继承推陈出新80后的着着(藏族)是甘孜州乡城县人,家乡的蓝天白云、白藏房,香格里拉淳朴的民风孕育了他纯净的心灵。

从小热爱唐卡艺术的他,14岁就跟随当地著名画师仁仁学习唐卡和壁画绘制艺术,严格遵循唐卡、壁画的绘画要求,无论是知识理论,还是绘画的色彩、笔法、构图等方面都受到了严格的训练。

在这期间,着着完成了对传统唐卡艺术的准确继承。

出师后,着着常在经堂和寺院绘制壁画和唐卡。

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让他意识到,唐卡绘制仅仅是一门手艺,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作,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作支撑。

此后,着着坚守传统而不泥古,在传统唐卡技艺的基础上融合其它绘画技艺,如汉族工笔画和西洋绘画技法,并博采藏族诸多画派之长,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勉唐唐卡艺术风格。

如今,而立之年的他已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选中国文联第十一次、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等,作品曾获第十三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并有作品参加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三郎罗尔伍1989年生,藏族。

唐卡传承人。

中民协会员、阿坝州第十四届、第十五届政协委员等。

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加强交流增进友谊加强交流增进友谊赛赤•确吉洛哲嘉措(青海)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同宗同源,有着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很早以来就开始了文化交流,为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发展,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自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内地的佛教随之带入藏地,拉萨的大昭寺内至今供奉着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庄严佛像。

而从元朝以来,藏传佛教也开始传入汉地,在北京、五台山等内地已建有无数座藏传佛教寺院,甚至杭州灵隐寺的飞来峰还留有一百多处石刻藏传佛像。

清朝顺治年间,1652年五世达赖应邀到达北京,清朝政府为之专门在北京修建黄寺以供居住和修行,藏传佛教在汉地得到了广泛的尊崇。

近现代以来,汉藏两地佛教交流更加增多。

民国期间太虚大师主持成立了汉藏教理院,开展两地佛学交流。

汉地的法尊、能海等高僧大德前往藏地参访学法;藏地的班禅、章嘉、诺那、贡噶等大喇嘛前来汉地交流传法;同时,藏地高僧朝拜汉地名山古刹,汉地大德研习藏传经典。

康熙年间,第六世达赖喇嘛央仓嘉措前往峨眉山礼拜普贤菩萨,便是汉藏佛教交流史上的佳话。

再如浙江普陀山和四川峨眉山,都与藏传佛教有深厚的关系。

佛教是藏、汉、蒙古等多个民族成员的共同信仰,是联结东亚许多大民族的一种精神纽带和沟通桥梁。

而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同时作为大乘佛教,其互动交流曾经极大地促进了藏汉两个民族的融合与进步,现在和将来也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是在互相交流之中传递、契认、配合、互补,进而在共识之中共进的。

因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强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的交流,乃至佛教在国际领域的交往是非常必要的。

一、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宗教、各宗派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成为必然今天,我们生活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提速,世界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交往愈益频繁。

全球化一方面打破了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文化之间的界限,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遇与碰撞,加深了世界各大宗教的相互联系、了解、对话,使不同文化与宗教之间的交流增加,甚至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另一方面,作为对全球化的一种反应,人们文化认识和文明差异的意识明显加深,从而促使各个国家与民族更加珍视自己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在追求民族文化个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保护优秀的文化遗产,促进了各个宗教在其特定的民族、地域、文化、历史背景下,彰显自我特色。

评达赖喇嘛在班禅转世问题上的表演

评达赖喇嘛在班禅转世问题上的表演

评达赖喇嘛在班禅转世问题上的表演
多杰才旦
【期刊名称】《中国西藏》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评达赖喇嘛在班禅转世问题上的表演多杰才旦去年12月8日,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坐床盛典在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

至此,历时6年,为世人关注的十世班排转世工作,在中央政府的关怀下,通过西藏僧俗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遵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取...
【总页数】5页(P2-6)
【作者】多杰才旦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7.5
【相关文献】
1.班禅世系的产生及历世班禅的转世过程(上) [J], 豆格才让;扎嘎
2.达赖喇嘛无权认定班禅转世灵童 [J], 格桑培杰
3.达赖集团在班禅转世灵童寻访认定问题上的图谋 [J], 杨文俊
4.从十世班禅转世看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 [J], 张云[1]
5.九世班禅转世灵童寻访认定和十世班禅坐床档案选 [J], 殷华;陈宝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思想对撞中的精神修行

思想对撞中的精神修行

思想对撞中的精神修行作者:白晓炜来源:《人民音乐》2017年第01期2016年10月29日,一场由指挥家谭利华执棒、北京交响乐团担纲演奏,名为“中华情怀——西藏印象:觉嘎交响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中山音乐堂举行。

当晚迎来不少文化界名流、在京藏族知名人士及诸多从外地专程赶来欣赏音乐会的友人,观众与来自雪域高原的作曲家觉嘎欢聚一堂,充满哲思的音乐,亦给北京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毋庸置疑,作为首位在国内举办个人专场交响音乐会的藏族作曲家,觉嘎和这场交响音乐在西藏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场音乐会虽仅四首作品,但音乐在时间总量、技术原则及所承载的思想意蕴却非常人所能理解。

交响序曲《谛辩》(1995)、管弦乐协奏曲《净界》(《奢摩他》,2015),从为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集廓》(《曼荼罗》,2005)到交响诗《根敦群培》(2013),涵盖觉嘎二十余年创作轨迹。

任时光流转风格变迁,其民族情结、文化命题与宗教关怀却并无本质更变,这是他创作思想源头,也为我们把握他创作动机,解读他独特音乐语汇和文化内涵提供一条路径。

一般而言,音乐会评论更关注作品本身,即围绕作品结构、现场效果及乐队表现等展开,这也是现场评论难以逾越的主线。

但就觉嘎作品而言,仅循此线似乎难以展开,需建构一专门评价体系,这其中要有更多背景解读和文化描刻,否则不仅无法理解音乐,更难触及作曲家灵魂深处的自省与自觉,其文化立意与精神表述更无从把握。

因此,笔者尝试用民族音乐学方法如城市田野、与当事者访谈等方式,试图将作曲家和音乐会放置在整体话语体系中探求音乐会的发生、展演以及文化意义。

音乐会在交响序曲《谛辨》中拉开帷幕。

这是觉嘎早期作品,由连续演奏的5个部分组成。

乐曲在大提琴低音区奏出一个类似于僧侣“吟诵经”的旋律中开始:谱例1:这个旋律依次在弦乐其他声部依次进行,以音高和数值同构的方式展开,逐步在不同音区呈现,这一主题可视为象征并基于传统生活与思考的段落。

这一主旨在弦乐声部得到充分舒展后,整体性延展至木管声部,在不断上升的音区中定格。

河北梆子在蒙古族地区兴衰概说

河北梆子在蒙古族地区兴衰概说

河北梆子在蒙古族地区兴衰概说
甄光俊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早在清朝初建时期,蒙汉连界的卓资图盟等地的蒙古族人民群众.就积极向汉族同胞学习农耕技术,逐渐由单一的牧业生产向半牧半农过渡。

与此同时,许多王公贵族让子弟们学习汉族文化。

乾隆年间,梆子腔在京师兴起后不仅盛行于汉族地区,同时受到蒙古等少数民族群众的欢迎。

也有因喜爱而学演、最后因唱梆子腔大戏而成名的蒙古族同胞。

如乾隆年间北京萃庆班的八达子.道光年间北京双和梆子班的二达子.舞台献艺均获得时誉,开创梆子艺人队伍里以“达子”为艺名的先例。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甄光俊
【作者单位】(Missing)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22
【相关文献】
1.概说15世纪前后欧亚强国经济的兴衰 [J], 顾銮斋;王力军
2.论河北梆子女伶的兴衰 [J], 杜志宽
3.古代腓尼基和迦太基商业帝国兴衰的历史概说 [J], 王锐
4.蒙古族历代文论整理研究概说 [J], 额尔敦哈达
5.黑龙江蒙古族摔跤沿革概说 [J], 陈立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君冈【期刊名称】《佛教文化》【年(卷),期】1993(000)003【摘要】主持本栏目之初,我就想引用佛在尸舍婆林中对弟子说的一段话,当时查阅经书遍寻无着,惟恐记忆有误遂罢此念。

去年《法音》杂志登了净因法师的文章,其中正好有这一段,今天转引过来,希望引起本栏读者的思考。

“有一次,佛陀在桥赏弥(今印度阿拉哈巴特附近)一座尸舍婆林中经过时,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道:‘比丘们啊!你们意下如何?我手中的几片叶子多呢,还是此间林中的叶子多?’‘世尊,你手中只有很少几片叶子,但此间尸舍婆林中的叶子却多得不可胜数。

’‘同样,我所知道的法如同尸舍婆林中的叶子,而我已经告诉你们的如同我手中的叶子,只有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还很多呢!而我为什么不为你们说那些法呢?因为他们没有用处,不能引导人证涅槃。

这就是我没有说那些法的原因。

’”世上的法多如大地土、林中叶,而到用时往往只需爪中一粒,林中一叶。

关键在于应机、方便、实行。

佛说法四十九年,目的在于度众生,使之证涅槃,因此佛所说的法有时只是一句,但若施行便需终生以致。

而如能坚持施行则自能证得菩提,这便是我们摘取菩提一叶与同道共修的用意。

今天我们选取《本生心地观经》中的一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八个字将是有心向善的人终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君冈识于三时学会旧址【总页数】1页(P6-6)【作者】君冈【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94【相关文献】1.慈心悲愿惜生命利乐有情度人间——记佛教生命观研讨会 [J], 楚翘;2.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禅文化对于文明湖北建设的现实意义 [J], 郝祥满;金丹;陈孟莹;3.庄严国土利乐有情——陆丰甲子潮音精舍 [J], 汕文4.胸怀苍生利乐有情十一世班禅在西藏开展系列佛事和社会活动 [J], 王淑;赵二召;郑朔5.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河北梆子《六世班禅》演出启示 [J], 相增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抢时间 ,没有休 息片刻 ,饿了就吃 口面包 ,困了就在 台口 参考文献: [ 1 】 张 晓 华. 创 新 ,让 “ 老树 ”开 出 “ 新 花 ”— — 河 北 坐一会 。演出结束后 ,更是没有休息片刻 ,卸 台装 车一千就 是凌晨五点 。 超过 1 5 0 人的班禅剧组 出色地完成了演 出任务 , 梆子 《 六世班禅 》创作 工作 的启 示 【 N】 . 河北 日报 ,2 0 1 3 - 5 - 这也创下 了河北省河北梆子剧 院建院 以来 ,参 演人数最多 、 24. 规 模 最 大 、影 响 最 深 的 一次 重 大 活 动 。 [ 2 ] 安葵 . 看 河 北梆 子 《 六世 班禅 班禅 东行 意 蕴 深远 Ⅱ 】 .
违 的感 动 。

山涉水 、历尽艰辛一幕 时 ,前面 的班禅在前行 ,后面的大屏
又飞沙走石的 ,虽然是无实物表演 ,但更体现一名演员的表 演素质 ,必须通过夸 张的动作和表情来告诉观众 ,这一路的


《 六世班禅 》的几大特色
(一 )主题 凝 重 、意义 深 远
该剧 由孙德 民编剧 、曹其敬导演 ,由河 北梆 子国家一级 不易 ,甚至九死一生。排练 时 。为 了更好地进入角色 ,我每 优秀青年演员 邱瑞德饰演班禅 ,梅花奖获得 者、国家一级演 次都加大动作幅度 ,虽然 一遍走下来 ,衣服就湿透了 ,但 员刘 凤岭联袂 主演 ,行 当齐全 、亮点频频。讲述 了六世班禅 我 知 道 ,演 员 只 有 在平 时排 练时 做 到 全 身 心 投 入 ,在 真 正 演 为维护民族 统一 , 历时一年有余 , 不畏艰难 ,冲破重重阻力 , 出时才不会心里发怵 、动作僵硬 。演 出结束后 ,有戏迷观众 行程万里 ,亲临避暑 山庄觐见乾隆皇帝的伟大行程。展现 了 对我说 : “ 虽然这么多人表演 ,但你们丝毫不散漫 ,每个人 班禅坚守 “ 庄严 国土 , 利乐有 情” , 坚定执着 的崇高爱 国情怀 , 都充满 了精神头 ,浑然一体 ,表演逼 真到位 。我看着看着 , 展示 了六世班 禅作为 一代 活佛 博大 的精神世 界和 丰富 的内 好像漫天 的黄沙都要飞到我眼里去了。 现在电影有 了 3 I ) , 《 六 心情感 。河北梆子 的高亢激 昂与宗教题材本身蕴含的凝重 、 世班禅》就是 3 D版 的戏剧 ,生动极 了。丝 丝人 扣的故事 、 壮美有机融合在一起。 演员们的精彩表现 、新颖的舞台设计 都给我们 留下 了深刻印 ( 二 )运 用声光 电科技 手段 象。” 使用 2 0 0多平方 米的 L E D大屏幕 ,是 《 六 世班禅 》的 班禅东行 ,不畏一路的坎坷崎岖 ,雨雪茫茫 ,凭借执着 大特色 ,融人了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 ,增加了舞台的表 的信念一路走来 , 而我们为了排出一部 经典 之作 , 不断打磨 , 现力 。 “ 渡黄河” 、 “ 避暑 山庄 ” “ 沿途风情 ”等史诗般的 继续创作 ,也是在克服 了重重 困难后 ,依 然坚定信 心 ,着力 恢弘大场景 的描绘 ,都使观众耳 目一新 ,享受到一场身临其 营造 了一种和谐 、安定 、真善美 的文化表达 ,满足当前幸福 境 的视 觉 盛 宴 。 生活 、 和谐社会 、 共筑中国梦 的时代追求 。 全薪的《 六世班禅 》 ( 三 )参 演人 数 最 多 、规 模 最 大 成 功 地 矗 立 在 了观 众 的 眼前 ,我 作 为 一 名 演 员 ,这 一 番 经历 由文化部 主办 的 “ 第 四届全国地 方戏 ( 北方片 )优秀剧

目展演”在北京举办 ,为 了此次进京演出 ,全剧组演职员克 也使我受益匪浅 ,我想 ,不光在观众心里 ,在我们每位演职 服闷热的天气 , 齐心协力 , 利用有限的时间 , 每天加班排练 , 员的心里 ,也将通过这些奋斗 的 日子 ,得到启示。 不断 打磨 。超 过 7 O人 的装 台队伍 ,连续两天两 夜加班加点
《 戏剧之家 》2 0 1 5 年第 0 7( 下) 期
总第 2 0 6 期
庄严 国土 ,利乐有情

河北梆子 《 六世班禅 》演出启示
相增平
( 河北省 河北梆子剧院演艺有 限公 司 河北 石 家庄 0 5 0 0 0 0 )
【 摘 要】 在当今快节奏发展的社会进程 中,人们都应该有 自己的追求与信念。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创排的 大 型历 史剧 《 六世班禅 》,通过讲述班禅 一路 东行 ,不畏一路 的坎坷 崎岖 ,凭借执着 的信念 ,最终前 往承 德避暑 山庄觐见皇帝的伟大历程 ,对 于现在社会 中高速运转的人们抚平 内心 的躁动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 关键词 】 信念 ; 祖 国统一;精神世界 ;启示 中图分类号 : J 8 2 5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一 o 1 2 5 ( 2 o 1 5 ) o v 一 0 0 2 4 — 0 1
新编大型河北梆子历史剧 《 六世班禅 》荣获 了第 十三届 由于气势恢宏 、磅礴大气是该剧 的一大特色 ,所 以剧组 全 国精神文明建设 “ 五个一工程 ”奖 、第十二届河北 省文艺 请来 了很 多退休 的演员 回来参演。他们没讲一点条件 ,也没 振兴奖等奖项 。成绩 的取得离不开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的全 有搞过一次特 殊。在 “ 渡黄河 ”一段 中 ,我们 2 O多位喇嘛 体演职员 的共同努力 ,虽然我在戏 中扮演 的只是一个喇嘛的 扮演者需要跟 着音乐边绕场跑边 做动作 ,很多都是 6 0多岁 角色 ,但我从来没有轻视任何一个 角色 ,我们齐心协力 ,利 的老人了 ,他们又重新操练起来 ,在别人休 息的时候 ,我们 用有 限的时 间,投入无限的热情 ,每天加班排练 ,经历 了严 练体力 ,一遍一遍对戏 、走位 ,揣摩人物的心理 ,三伏天里 寒酷暑 ,从春排到秋。这段历 时一年多 的排练 、再加工 ,让 衣 服 湿 透 了 ,顾 不 上 休 息 脱 了衣 服 继 续 排 … …终 于 ,我 们 跟 我明白 ,人是离不开信仰与追求的 ,六世班禅 的执着精神能 上 了音乐 ,练足了体力 ,在连排 的时候 ,配合默契 ,成功再 够激 发我们 内心深处对于真善美的向往 和追求 ,带给人们久 现 了 班 禅 一 行 僧 俗 勇渡 黄河 的震 撼 场 面 。在 表 现 一 路 之上 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