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原理考试总结整理

复合材料原理考试总结整理

复合材料原理考试总结整理复合材料原理第一章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是什么?(1) 密度低;(2) 耐腐蚀;(3) 易氧化、老化;(4) 聚合物的耐热性通常较差;(5) 易燃;(6) 低的摩擦系数;(7) 低的导热性和高的热膨胀性;(8) 极佳的电绝缘性和静电积累;(9) 聚合物可以整体着色而制得带色制品。

(10) 聚合物的一些力学性能随其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

2.复合材料区别于单一材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不仅保持原组分的部分优点,而且具有原组分不具备的特性2、区别于单一材料的另一显著特性是材料的可设计性3、材料与结构的一致性3.增强体和功能体在复合材料中代表性的作用是什么?(1)填充,用廉价的增强体,特别是颗粒状填料可降低成本。

(2)增强,纤维状或片状增强体可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增强体本身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等。

(3)赋予功能,功能体可赋予聚合物基体本身所没有的特殊功能。

功能体的这种作用主要取决于它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第二章1.复合效应特点?1.线性效应:平均效应平行效应互补效应相抵效应2.非线性效应:相乘效应诱导效应共振效应系统效应线性效应: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成正比关系。

非线性效应:非线性指量与量之间成曲线关系。

1.平均效应:是复合材料所显示的最典型的一种复合效应。

2.平行效应:增强体(如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很弱的复合材料所显示的复合效应,可以看作是平行效应。

3.相补效应:组成复合材料的基体与增强体,在性能上能互补,从而提高了综合性能,则显示出相补效应。

4.相抵效应:基体与增强体组成复合材料时,若组分间性能相互制约,限制了整体性能提高,则复合后显示出相抵效应。

1.相乘效应:两种具有转换效应的材料复合在一起,有可能发生相乘效应。

2.诱导效应:在一定条件下,复合材料中的一组分材料可以通过诱导作用使另一组分材料的结构改变而改变整体性能或产生新的效应。

3.共振效应:两相邻的材料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机械的或电、磁的共振。

(完整版)复合材料期末复习

(完整版)复合材料期末复习

复合材料复习资料1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

复合后的产物为固体时才称为复合材料,若为气体或液体,就不能成为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的分类:1)按基体材料类型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始终有基字)2)按增强材料分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始终有纤维二字)3)按用途分为:功能复合材料和结构复合材料。

(两种的区别)结构复合材料主要用做承载力和此承载力结构,要求它质量轻、强度和刚度高,且能承受一定温度。

功能复合材料指具有除力学性能以外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即具有各种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光学性能、声学性能、摩擦性能、阻尼性能以及化学分离性能等的复合材料。

3复合材料的基体:金属基---对于航天与航空领域的飞机、卫星、火箭等壳体和内部结构,要求材料的质量小、比强度和比模量高、尺寸稳定性好,选用镁、铝合金等轻金属合金做基体。

对于高性能发动机,要求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同时能在高温、氧化环境中正常工作,可以选择钛基镍基合金以及金属间化合物作为基体材料;对于汽车发动机,选用铝合金基体材料;对于电子集成电路,选用银铜铝等金属为基体。

轻金属基体—铝基、镁基,使用温度在450℃左右或以下使用,用于航天及汽车零部件。

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采用纯铝或单相铝合金,颗粒、晶须增强…采用高强度铝合金。

钛基,使用温度在650℃(450-700),用作高性能航天发动机镍基、铁基钴基及金属间化合物,使用温度在1200℃(1000℃以上),耐高温4聚合物基体一)简答题(各自优缺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聚合物基主要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树脂。

各自优缺点:二)聚合物基体的作用选择题:a . 将纤维黏在一起;b.分配纤维间的载荷;c .保护纤维不受环境的影响5陶瓷基特点:比金属更高的熔点和硬度,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耐热性、抗老化性好,但脆性大,韧性差。

复合材料复习总结

复合材料复习总结

120114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复习总结(初)出品人:黄程程你们复习的时候可以把重点记在空白处n(*叁VW *)n,欢迎补充UD:unidirectional 单向性的Quasi-isotropic准各向同性的Cure固化precure预固化stiffness 刚度strength 强度toughness韧性ILSS层间剪切强度CTE 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arbon fiber 碳纤维VGCF 气相生长碳纤维(vapor-phase growth)SNCB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CNT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izing 上浆Torayca日本东丽台塑Tairyfil 三菱树脂DialeadPCF:沥青基碳纤维(pitched-based carbon fiber)Glass fiber玻璃纤维C-GF:耐化学腐蚀玻璃纤维A-GF:普通玻纤D-GF:低介玻纤,雷达罩材料E-GF:电工用玻纤(碱金属含量<1%)S-GF高强M-GF高模AF:芳纶纤维(Aramid fiber)「「丁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oly-p-phenylene terephthamide对位芳酰胺纤维Kevlar) PMIA:间位芳酰胺纤维(代表Nomex)DuPont杜邦Boron Fiber 硼纤维Alumina Fiber氧化铝纤维Basalt Fiber玄武岩纤维UHMWPE Fiber(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8”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curing agent固化剂PEEK:聚醚醚酮树脂PEK:聚醚酮树脂PES:聚醚砜树脂PEI:聚醚酰亚胺树脂PPS:聚苯硫醚树脂Epoxy resin 环氧树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丁£丁人: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 tetramine)DDS:二氨基二苯基砜(diaminodiphenyl sulfone);DDM 二氨基二苯基甲烷Vinyl ester resin:乙烯基环氧树脂Phenolic resin 酚醛树脂RTM: (resin transfer molding)树脂传递模塑CAI:压缩后冲击强度Individual tows:单向带laminate 层压板Multiaxielmultiply fabric 多轴向织物或者Non-crimp fabric :NCF无皱褶织物Prepreg 预浸料unidirectional prepreg 单向预浸料Pot life 适用期(树脂)workinglife(纤维)Shelf life储存期Resin flowability 树脂流动度Lay Up铺贴Gel time凝胶时间Tack粘性drape铺覆性resin content树脂含量Fiber areal density 纤维面密度volatile content 挥发分含量Separation film 分离膜Honeycomb sandwich construction 蜂窝夹心结构Infrared 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ATL: Automated tape-laying自动铺带法(CATL曲面铺带;FATL平面铺带)AFP:纤维自动铺放技术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Pultrusion拉挤成型OoA:非热压罐成型工艺out of autoclaveAllowables 许用值design Allowables 设计许用值Robustness 鲁棒性BVID目视勉强可检ISO国际标准ASTM美国标准HB中国航空标准JC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部标准FTIR-ATR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1.碳纤维PAN 一般采用湿法纺丝?因为干纺生产的纤维中溶剂不易洗净,在预氧化及碳化的过程将会由于残留溶剂的挥发或者分解而造成纤维粘结,产生缺陷。

复合材料专业复习要点整理-经典汇总

复合材料专业复习要点整理-经典汇总

⑶牌号表示法 (4)折算断裂强度 b
Pb A
100 f 0 N
Pb
纱强度低于单丝强度的原因 ⑴测量标距不同 单丝:10mm, 纱:200mm ⑵各单丝准直不一,不可能同时断裂即分批断裂 ⑶加捻-扭转力 捻度 300 时,影响才明显
.布的品种与规格 ⑴品种 按织法(侧面图):平纹布、斜纹布、缎纹布 单向布、无捻布、方格布、无纺布(无纬布) ⑵主要规格 表 2-7 经纱、纬纱规格 布的织法:平纹、斜纹、缎纹 布的厚度:反映纤维弯曲程度 布经、纬向纱的排列密度 bL、bT ——指 1cm 宽长度上排了多少根合股纱,反映纱的稀密程度 面密度(织物重量)Gf:单位面积的纤维中重量,g/m2; 拉断力 PB:标距 100mm×25mm 宽度,kg。
冷却速度↑—Tg↑—V↑—密度ρ↓ 4 玻纤性质
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直线,脆性特征;强度高,模量低;强度受湿 度影响大 Griffith 微裂缝理论 强度的尺寸效应或体积效应 ① 单丝直径 df 越小,强度越大 ②测试标距 l 愈大,强度愈小 ③纤维强度分散性大
热性能:⑴耐热性(好,但高温下强度下降) ⑵导热系数——低,绝热材 料 电性能:⑴电绝缘性好 ρv= 1011 – 1018 欧.厘米含碱量↑——ρv↓(载流子)
型(IM)、高模型(HM)、超高模型(UHM)
(3) 按碳纤维的制造方法不同分
碳纤维(800-1600℃)、石墨纤维(2000-3000℃)、氧化纤维(预氧化丝
200-300℃)、活性碳纤维和气相沉积碳纤维
. 布的断裂强度
牌号表示法
碳纤维
一、分类:
(1)按先驱体纤维原料的不同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PAN-based
沥青基碳纤维 Pitch-based

复合材料复习重点

复合材料复习重点

1、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单一材料,通过不同复合方法所得到的宏观多相材料。

分类:(基体材料不同)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工程应用的角度)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2、复合材料: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

分类:(按其组成分)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纤维复合材料、夹层复合材料、细粒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

3、纺织复合材料:如果复合材料的组分中含有纤维、纱线或织物,则称之为纺织复合材料。

4、碳纤维:是由90%以上的碳元素组成的纤维。

性能特点:碳原子结构最规整排列的物质是金刚石,碳纤维结构近乎石墨结构,比金刚石结构规整性稍差,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它的强度约为钢的四倍,密度为钢的四分之一。

同时具有耐高温、尺寸稳定、导电性好等其他优良性能。

5、陶瓷纤维:新型功能性陶瓷纤维,是通过添加和配合不同种类的陶瓷微粉,采用不同方法制作而成。

(1)防紫外线纤维纤维织物防紫外线整理方法主要有两种:①使用紫外线吸收剂对织物或纤维进行处理。

它主要通过吸收紫外线并进行能量转换,将紫外线变成低能量的热能或波长较短的电磁波,从而达到防紫外辐射的目的。

②利用陶瓷微粉与纤维或织物结合。

增加表面对紫外线的反射和散射作用,以防紫外线透过织物而损害人体皮肤,其中没有光能的转化作用。

这些无机组分与紫外线吸收剂相比,每单位重量的紫外线吸收效果虽稍小,但光热稳定性、耐久性等优良。

此外,紫外线吸收剂与陶瓷微粉在纤维或织物上同时应用,则相互还有增效,防护效果更为优越。

(2)保温纤维①蓄热保温纤维:是一种可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与近红外线,且可反射人体热辐射,具有保温功能的阳光蓄热保温材料。

用该纤维制成的服装,平时穿着时装内温度比传统服装高出2~8℃,即使在湿态下也有良好的吸光蓄热性能。

复合材料复习总结

复合材料复习总结

1.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2.复合材料的命名:①强调基体时,以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金属基复合材料②强调增强体时,以增强体材料的名称为主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③集体与增强体材料名称并用,一般表示具体的复合材料,分散相+基体相3.复合材料的分类:①按基体材料类型分类:金属基复合材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

②按增强材料种类分类: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金属纤维、陶瓷纤维复合材料。

③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连续纤维、短纤维、粒状填料、编织复合材料。

④按用途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4.复合材料的特性:①比强度、比模量大②耐疲劳性好③减震性好④各向异性⑤性能可设计⑥材料结构一致性5.复合材料缺点:①工艺稳定性不好②性能分散③不耐高温④易老化⑤抗冲击性能较低⑥层间抗剪切强度低⑦横向强度低6.复合材料增强体的三种形式:颗粒、纤维、晶须7.颗粒增强与弥散增强的区别:颗粒增强是指在基体中引入第二相颗粒,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它使基体材料的断裂功能提高。

弥散增强是指一种通过在均匀材料中加入硬质颗粒的一种材料的强化手段8.颗粒增强原理根据粒子尺寸大小分两类:①弥散增强纳米级颗粒粒径小于0.1µm ②颗粒增强颗粒粒径大于1µm9.复合效应:加和效应、乘积效应、成分结构相关性10.单向复合材料:弹性模量 EC =EfVf+Em(1-Vf)≈EfVfVf—纤维用量Em为基体临界强度σC =σfVf+σM1(1-Vf)﹠σM(1-Vf) σM—基体强度(前面是纤维断裂称为脆性断裂,后面为延续断裂,它们与纤维用量有关)临界纤维用量 Vfc =(σM-σM1)/(σM-σM1+σf)最小纤维用量 Vfmin =(σM-σM1)/(σf-σM1)σf—纤维强度横向模量 1/EC = Vf/EC+(1- Vf)/ EmEC≈Em/VMEm—基体模量横向强度σT =min(σM,ST) ST—界面粘接强度短纤复合材:EC =υEfVf+ Em(1-Vf)υ=ηLηθηb L,θ,b—长度,角度,表面粘接σC=(1-LC/2L)σfVf+σM1(1-Vf) LC/d=0.5σf/τi不同纤维长度的临界纤维强度:L=LC σC=τi·LC/d·Vf+σM1(1- Vf) LC/d—临界长径比L<LC σC=τi·L/d·Vf+σM1(1- Vf) L—无穷连续纤维10.玻璃纤维的分类:①按其原料组成:无碱玻璃纤维:国内规定碱金属氧化物含量不大于0.5%,国外为1%左右,强度较高,耐热性和电性能优良,称“电气玻璃”,能抗大气侵蚀,化学稳定性好,但不耐酸;中碱玻璃纤维: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11.5%~12.5%,耐酸性好,价格便宜;低碱玻璃纤维:强度低,对潮气侵蚀敏感11.玻璃纤维中碱金属氧化物的作用:①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和熔融粘度②使玻璃溶液中的气泡易于排除③通过破坏玻璃骨架,使结构疏松,达到助熔的目的12.纤维支数的表示方法:①定质量法是用质量为1g的原纱的长度来表示即纤维支数=纤维长度/纤维质量如40支纱是指质量为1g的原纱长40m。

复合材料期末考点汇总

复合材料期末考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1.复合材料:用经过选择的、含一定数量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通过人工复合、组成多相、三维结合且各相之间有明显界限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2.基体:复合材料结构中的连续相称之为基体。

基体的作用是将增强材料粘接成固态整体,保护增强材料,传递荷载,阻止裂纹扩展,如聚酯树脂、乙烯基树脂等。

3.增强体:以独立形态分布于基体中的分散相,由于其具有显著增强材料性能的特点,故称之为增强体。

如玻璃纤维、晶须等。

4.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主要是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复合材料,它基本上是由能承受载荷的增强体组元与能联接增强体成为整体承载同时又起分配与传递载荷作用的基体组元构成。

5.复合效应:复合效应实际上是原相材料及其所形成的界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结果。

它表现为复合材料的性能在其组分基础上的线性或非线性的综合。

6.非活性稀释剂:用于降低树脂黏度且不参与树脂固化反应,在树脂成型中挥发的物质。

7.活性稀释剂:用于降低树脂黏度且参与树脂固化反应,成为材料成分的物质。

8.环氧值:每100g环氧树脂中所含有的环氧基的摩尔数。

9.环氧当量:含有1mol环氧基团的树脂的质量。

10.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是二酚基丙烷与环氧氯丙烷缩聚而成的聚合物。

11.手糊成型工艺:手糊成型又称接触成型,采用手工方法将纤维增强材料和树脂胶液在模具上铺敷成型、室温(或加热)、无压(或低压)条件下固化,脱模成制品的工艺方法。

12.模压成型:将复合材料片材或模塑料放入金属对模中,在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材料充满模腔,固化成型,脱模制得产品的方法。

13.喷射成型工艺:通过喷枪将短切纤维和雾化树脂同时喷射到模具表面,经棍压、固化制得复合材料制件的方法。

14.树脂传递模塑(RTM):通过压力将树脂注入密闭的模腔,浸润纤维织物毛坯,然后固化成型的方法。

15.增强材料:在复合材料中,能提高基体材料机械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的材料。

【复合材料概论】复习重点应试宝典

【复合材料概论】复习重点应试宝典

第一章总论1、名词:复合材料基体增强体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包围增强相并且相对较软和韧的贯连材料,称为基体相。

细丝(连续的或短切的)、薄片或颗粒状,具有较高的强度、模量、硬度和脆性,在复合材料承受外加载荷时是主要承载相,称为增强相或增强体。

它们在复合材料中呈分散形式,被基体相隔离包围,因此也称作分散相。

结构复合材料:用于制造受力构件的复合材料。

功能复合材料:具有各种特殊性能(如阻尼,导电,导磁,换能,摩擦,屏蔽等)的复合材料。

2、在材料发展过程中,作为一名材料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什么?(1)发现新的物质,测试其结构和性能;(2)由已知的物质,通过新的制备工艺,改变其显微结构,改善材料的性能;(3)由已知的物质进行复合,制备出具有优良性能的复合材料。

3、简述现代复合材料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代:1940-1960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第二代:1960-1980 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时期第三代:1980-2000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第四代:2000年至今多功能复合材料(功能梯度复合材料、智能复合材料)4、简述复合材料的命名和分类方法。

增强材料+(/)基体+复合材料按增强材料形态分: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短纤维复合材料,粒状填料复合材料,编织复合材料;按增强纤维种类分类: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纤维复合材料,金属纤维复合材料,陶瓷纤维复合材料,混杂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分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按材料作用分类:结构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5、简述复合材料的共同性能特点。

(1)、综合发挥各组成材料的优点,一种材料具有多种性能;(2)、复合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3)、制成任意形状产品,避免多次加工工序。

6、简述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主要性能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14班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复习总结(初)
出品人:黄程程你们复习的时候可以把重点记在空白处n(*≧▽≦*)n,欢迎补充
UD:unidirectional 单向性的
Quasi-isotropic 准各向同性的
Cure 固化
precure 预固化
stiffness 刚度
strength 强度
toughness 韧性ILSS层间剪切强度
CTE 热膨胀系数(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carbon fiber 碳纤维VGCF 气相生长碳纤维(vapor-phase growth)
SNCB 气相生长纳米碳纤维CNT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izing 上浆
Torayca 日本东丽台塑Tairyfil 三菱树脂Dialead
PCF:沥青基碳纤维(pitched-based carbon fiber)
C-GF:耐化学腐蚀玻璃纤维A-GF:普通玻纤D-GF:低介玻纤,雷达罩材料
E-GF:电工用玻纤(碱金属含量<1%)
AF:芳纶纤维(Aramid fiber)
PPTA: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oly-p-phenylene terephthamide(对位芳酰胺纤维Kevlar) PMIA:间位芳酰胺纤维(代表Nomex)
Boron Fiber 硼纤维
Alumina Fiber 氧化铝纤维
Basalt Fiber 玄武岩纤维
BMI:双马来酰亚胺树脂curing agent固化剂
PEEK:聚醚醚酮树脂
PEK:聚醚酮树脂
PES:聚醚砜树脂
PEI:聚醚酰亚胺树脂
PPS:聚苯硫醚树脂
Epoxy resin 环氧树脂Unsaturated polyester resin
TETA:三乙烯四胺(triethylene tetramine)
DDS:二氨基二苯基砜(diaminodiphenyl sulfone);DDM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Vinyl ester resin:乙烯基环氧树脂
Phenolic resin 酚醛树脂
RTM:(resin transfer molding)树脂传递模塑
CAI:压缩后冲击强度
Individual tows:单向带laminate 层压板
Multiaxielmultiply fabric多轴向织物
或者Non-crimp fabric :NCF无皱褶织物
Prepreg预浸料unidirectional prepreg单向预浸料
Pot life 适用期(树脂)workinglife(纤维)
Shelf life 储存期
Resin flowability 树脂流动度
Lay Up 铺贴
Gel time 凝胶时间
Tack 粘性drape铺覆性resin content树脂含量
Fiber areal density 纤维面密度volatile content 挥发分含量
Separation film 分离膜
Honeycomb sandwich construction 蜂窝夹心结构
Infrared 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
ATL: Automated tape-laying 自动铺带法(CATL 曲面铺带;FATL平面铺带)
AFP:纤维自动铺放技术Automated fiber placement
Pultrusion 拉挤成型
Allowables 许用值design Allowables 设计许用值
Robustness 鲁棒性
BVID 目视勉强可检
ISO 国际标准ASTM美国标准HB中国航空标准JC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部标准
FTIR-ATR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
1.碳纤维PAN一般采用湿法纺丝?
因为干纺生产的纤维中溶剂不易洗净,在预氧化及碳化的过程将会由于残留溶剂的挥发或者分解而造成纤维粘结,产生缺陷。

2.GF、CF结构
GF:无定型离子结构、过冷液体、无固定熔体
CF:乱层石墨结构、微晶(碳纤维的微观结构类似人造石墨,是乱层石墨结构。

[5] 碳纤维各层面间的间距约为3.39到3.42A,各平行层面间的各个碳原子,排列不如石墨那样规整,层与层之间借范德华力连接在一起。


BF:无定型的
3.碳纤维和石墨纤维?
含碳量高于90%为碳纤维;高于99%为石墨纤维
4.浸润剂和上浆剂?
浸润剂:树脂、润滑剂、乳化剂、偶联剂****(重要)、抗静电剂;保护纤维、防静电、防磨损、提高稳定性
上浆:润滑、减少磨损、抗静电、利于集束,CF的多为环氧树脂
5.为什么CF的强度超过1700℃之后随着温度上升反而下降
①高温时,CF表面的碳可能蒸发,产生不均匀的缺陷,导致质量减少、强度降低
②结构中的空隙尺寸增大
6.用于防弹的材料?
高密度聚乙烯;芳纶纤维增强材料!
7.复习思考题:
①CF.GF.KF力学性能特点
②三种纤维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③PAN基CF制备工艺
④浸润剂和上浆剂的作用
8.常见树脂:
热固性树脂:酚醛、环氧、不饱和聚酯、双马、PI
热塑性树脂:尼龙、PP,PEEK、聚砜、聚苯硫醚
9.提高树脂耐热性的途径:
①提高分子链刚性
②提高结晶度
③提高交联密度
10.树脂发展方向:
①低成本化
②高韧化
11.复习思考题:
①复合材料集体的主要组分及作用
②复合材料树脂集体与结构胶黏剂有何区别
一类用于受力部件上的胶粘剂。

一般要求胶结接头所能承受的应力要和被粘物本身的强度相当,胶粘剂本身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耐介质、耐大气老化、耐震动疲劳、
低的蠕变和高的持久强度。

,结构胶粘剂一般以热固性树脂为粘料,以热塑性树脂或弹性体为增韧剂,配以固化剂等组分,有的还加有填料、溶剂、稀释剂、偶联剂、固化促进剂、抑制腐蚀和抗热氧化剂等。

胶粘剂的性能主要取决于这些组分的结构、配比及其相容性。

③树脂基体力学性能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有何关系?复合材料的基体应该具备哪些
性能?
④复合材料的选配原则
产品性能要求;与纤维的浸润性和粘结性;与纤维断裂伸长率匹配;工艺性(使用期粘度、、);来源和价格。

⑤树脂基体的耐热性能的指标:热变形温度和热分解温度
⑥树脂基体粘度的影响因素
⑦环氧树脂体系的树脂和固化剂有哪些品种,写出分子结构式
⑧计算环氧值
12.许用应变设计的一般原则
①拉伸设计许用应变:层合板开孔(6.35mm孔径)试样在干冷条件下的拉伸性能
②压缩设计许用应变:层合板目视勉强可检冲击损失试样在湿热条件下的压缩性能
③纵横剪切设计许用应变:层合板试样在湿热条件下的纵横剪切性能指标
13.结构完整性的要求:
静强度、刚度E、耐久性(损伤阻抗-凹坑法和疲劳S-N曲线)、损伤容限
14.请说出[0/90/C2]2表示的铺层是什么?
15.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特点:
各向异性、可设计性、结构特性
复合材料研究的三个基本假设:
整体性假设、弹性假设、等初应力假设
16.单向板11个工程常数:
自己写
拉压强度、模量:纵向考察纤维。

横向考察树脂及界面;
弯曲强度和模量:组合受力
短梁剪切强度:界面性能;
冲击性能:韧性
层间断裂韧性:抗损伤性能
其中,工艺控制研究常用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和模量;短梁剪切强度
17.单向复合材料的五个特征强度值:
纵向拉伸强度、横向拉伸强度、纵向压缩强度、横向压缩强度、面内剪切强度
18.单向复合材料的4个特征弹性常数:
纵向弹性模量、横向弹性模量、主泊松比、面内剪切模量
19.几种老化:
自然老化:大气暴晒;人工老化:库存老化(自然库存老化,人工湿热老化)
制造期间的操作差异;原材料批间差异;检验差异;材料固有差异
22.A/B基准值;
A基准值:基于统计的材料性能,即在95%的置信度下,99%的性能数据群的值高于此值;
B基准值:基于统计的材料性能,即在95%的置信度下,90%的性能数据群的值高于此值;
随手记
1.树脂固化温度:(80℃一下为低温,真空为低压)
<80低温固化
<125 中温固化
2.
CF密度1.5-2.0;GF的密度2.5~2.7;KF密度1.4
傅里叶定律
工艺窗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