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Word版)

合集下载

2019年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2019年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书写无误的一项( )(2分)A.略无阙.处(quē)沿溯.阻绝(sù)飞漱.其间(sù)B.水皆骠.碧(piǎo) 能与.其奇(yǔ) 藻荇.交横(xìng)C.泠.泠作响(líng) 互相轩.邈(xuān) 嘤.嘤成韵(yīng)D.夕日欲颓.(tuí) 隐天敝.日(bì) 素湍.绿潭(tuān)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至于夏水襄陵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2分)A.每至晴初霜.旦B.相与步.于中庭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C.互相轩邈..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常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接连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势若飞奔的马。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D.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两岸都是相连的山,似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6.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B.《答谢中书书》——陶渊明——东晋C.《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D.《三峡》——郦道元——北魏7.诗文默写填空。

(4分)(1)《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真实任务情境卷少年驰骋,仗剑天涯,在方寸纸张之间,阅见祖国的大好河山,让我们跟着课本旅行。

八年级同学在系统学习第三单元古诗文后收获很大,校团委发起“云游风景”系列活动,一起参与吧!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为了宣传此次活动,小语准备在校报上发一条消息,以下是初稿。

请你阅读后补全对话。

(5分)本报讯校团委将于11月1日—3日开展“云游风景”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醉心山水诗韵”“阅读红色经典”“体味山川之美”“领略人文风采”“书写少年愿景”等主题,以分享学习体会,制作班报等形式总结学习成果。

校文学社将组织评比,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并颁发证书和纪念品。

活动策划张老师认为参与活动的过程是一种无声的教________,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汲取力量。

第一站:醉心山水诗韵【活动一:山水之旅,感悟情思】2.在“赴一场山水之旅”的交流会上,同学们梳理了经典诗文,请帮他们补全表格。

(6分)山水之美文人之言文人之情山清水秀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热爱自然【活动二:徜徉山河,文化探源】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语观看了一部关于唐朝历史的动画电影,影片中李白洒脱不羁、傲岸不屈的形象让他印象深刻,于是他又阅读了以李白的号命名的《李太白全集》,想要更好地了解李白。

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在诗社社团课上,老师对小语创作的七言律诗提出了修改建议: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对仗。

D.苏轼,宋代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活动三:行走丈量,山河壮美】4.八年级(1)班开展以“山川之美·行走的心声”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6分)(1)活动期间,班委会拟邀请学校团委书记李老师于9月21日上午9点在学校报告厅给大家做“文化旅游”专题讲座,安排宣传委员李华同学提前一周打电话预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11分)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shuài领红军先锋部队的是指挥员A,他曾在四川一个军阀的军队里当过军官。

A熟悉这个部落民族,熟悉他们的内争和不满,他特别熟悉他们仇恨汉人,而且他能够说几句彝.族话。

他奉命前去谈判友好联盟,进入彝族的境内,同彝族的首领进行谈判,他说彝族人反对军阀刘湘、刘文辉和国民党;红军也反对他们。

彝族人要保持独立,红军的政策主张中国各少数民族都自zhì。

彝族人仇恨汉人是因为他们受到汉人的压迫,但是汉人有“白汉”和“红汉”,正如彝族人有“白彝”和“黑彝”,老是杀彝族人,压迫彝族人的是白汉。

红汉和黑彝应该团结起来反对他们的共同敌人白汉。

彝族人很有兴趣地听着。

他们狡黠.地要武器和弹药好保卫独立,帮助红汉打白汉,结果红军都给了他们,使他们感到很意外。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shuài领( ) 彝.族( ) 自zhì( ) 狡黠.(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先锋部队”不相同的一项是()A.友好联盟B.共同敌人C.保持独立D.汉人的压迫(4)结合选段内容,分析红军长征途中顺利经过彝族区的原因。

①②【连线采访】(2)2011年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一批年轻人继承并开始弘扬起了陶瓷烧制技艺。

小明想对他们进行采访,请你帮他补充一个采访问题并写在横线处。

采访提纲时间、方式:2023年2月5日,微博在线采访对象:刘嘉豪,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沙铜官窑传承人采访问题:①②你在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上有什么创新?【发起倡议】(3)通过以上活动,小明意识到每个人都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

小明拟写了一封倡议书,呼吁全校师生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倡议书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它们展现着人工的巧妙,凝聚了人类的智慧。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二、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4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9分)①,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②,归雁人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③,将以遗所思。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④,终岁常端正。

[刘祯《赠从弟(其二)》]⑤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⑥,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⑦乱花渐欲迷人眼,(自居易《钱塘湖春行》)⑧崔颢《黄鹤楼》中借景抒发乡愁的名句的是:,。

(4 分)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5 分)xī( )月轩邈.( )鸢飞戾.天()绝巘.(.).素tuān()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8 分)(1)鸢飞戾天戾:(2)东皋薄暮望薄薄雾:@(3)望嶂息心息心:(4) 日暮乡关何处是乡关:(5)泉水激石激:(6)来从楚国游从:(7)念无与为乐者念:《(8)水面初平云脚低初: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3分)A 其间/千二百里 C. 猿/则百叫无绝B.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相与/步于中庭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略无阙处B窥谷忘反C.遂至承天寺D蝉则千转不穷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 分A.虽乘.奔御风风B.绝.巘多生怪柏 C. 负势竞上. D. 互相轩.邈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宋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B.《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隐居山中时,梁武帝仍问其国事,故人称“山中宰相”。

C..《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 “记”和“书”都属于古代“散文”的范畴,大多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出行) 东皋薄.暮望(轻微)C.疏条交映.(掩映) 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D.互相轩.邈(高) 良.多趣味(甚,很)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转不穷C.窥谷忘反D.至于夏水襄陵3.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A.每至晴初霜.旦B.负势竞上.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有时见.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春冬之.时山川之.美C.实是欲.界之仙都解衣欲.睡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相与.步于中庭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

C.《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全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使至塞上》的颈联描绘了在边塞见到的奇丽壮阔的景象,为“千古壮观”之句。

6.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3)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4)远方是脚的方向:王维远赴边地看到了“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的雄浑奇景;王绩在东皋看到了夕阳下“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景;李白远渡长江看到了“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的壮阔景象;苏轼在黄州欣赏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6分)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之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

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

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厉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游山是为了,玩水是为了,郊游是为了淘冶性灵。

所以,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

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1)文中加“△”字的注音和加点字的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几△乎(jǐ)提炼B.强△调(qiāng)淘冶C.特殊△(shū)鼓厉D.匹△夫(pī)夸耀(2)请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文中的横线上。

(2分)A.赋诗B.旷怀C.寻真(3)顺其思路,请在加曲线的句子后面仿写一句。

(2分)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清荣峻茂(茂盛)晓雾将歇(消散)B.欣然起行(出行)东皋薄暮(将近)C.幽绝久远(极远)任意东西(向东向西)D.互相轩邈(高)良多趣味(很,甚)3.下列对句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散尽的时候,猿和鸟杂乱地鸣叫。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像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还有藻类、荇菜纵横交错着,原来那些是竹和柏的影子。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译:有时候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可到达江陵。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叫声的回响,使人悲哀到极点。

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B.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三峡》这篇短文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0分)一、(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A.飞漱.(sù) 襄.陵(xiānɡ) 素湍绿潭沿朔阻绝B.藻荇.(xìnɡ) 空旷.(kuànɡ) 鸢飞唳天泠泠作响C.徙.倚(tú) 驱犊.(dú) 莺歌燕舞嘤嘤成蕴D.燕.然(yān) 横柯.(kē) 直视无碍朝发白帝【点拨】A项,“漱”应读shù,朔—溯;B项,唳—戾;C项,“徙”应读xǐ,蕴—韵。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点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夕日欲颓.(坠落)属引.凄异(牵引)B.从.流飘荡(跟、随)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良.多趣味(甚,很)D.四时俱.备(都)仍怜.故乡水(可怜)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A.好鸟相鸣.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D.任意东西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自康乐以.来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其.一犬坐于前C.其一犬坐于.前相与步于.中庭D.经纶世务者.择其善者.而从之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②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A.①④⑤②③⑥B.③①④⑤②⑥C.③④⑤②①⑥D.①②④⑤⑥③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水经注》的作者是宋代地理学家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娴.熟xián 周济.jǐ 不辍.chuò 溃.退kuì 锐不可当.dāngB.悄.然qiāo 锃.亮zèng 国殇.shāng 面颊.jiā 屏.息敛声bǐngC.镌.刻juān 着.舰zhuó 翘.首qiáo 要塞.sài 杳.无音信yǎoD.教诲.huì 畸.形jī 炽.热zhì 绯.红fēi 深恶.痛疾wù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尔安.敢轻吾射安.能辨我是雄雌B.尝射于.家圃相与步于.中庭C.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D.对.子骂父丁氏对.曰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与朱元思书》吴均)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

B.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郦道元)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吴均)湍急的流水好像比箭还快,好像凶猛的波浪在飞奔。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依次判断正确的是( )1)秋目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

2)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屈月艮啊!3)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

4)最初的攀登是容易的,不过很慢。

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晾望孔望见的景致都是足够赏心悦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试卷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绝巘.(yǎn)横柯汉塞.(sāi)沉粼竞跃B. 属.引(shǔ)轩邈燕.然(yān)鸢飞唳天C. 沿溯.(shù)漂碧藻荇.(ìng)侯骑D. 素湍.(tuān )萋萋襄.陵(iāng)夕日欲颓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走起要小心。

A.这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只是重岩叠嶂....。

B.“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无疑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建起了一座巍峨的海市蜃楼....。

C.只见落梅山庄坐落在群山万壑之间,风景秀丽,宁静而又祥和的气氛让人望峰息心....,棵棵翠绿挺拔。

一阵秋风吹过,林子“沙沙”作响。

D. 西南方有一片竹林,林子遮天蔽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每当春雨淅淅沥沥的时候,总是会令我想起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

B.千百年的先贤哲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辉煌的许多精神财富。

C.即使国家人社部推行延迟退休的计划,也难以改变社保资金短缺的局面。

D.通过我县教育局举办的系列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了全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辛勤的蜜蜂穿行其间,忙着采花酿蜜。

②无数条的小路,蜿蜿蜒蜒地钻进村子。

③路旁,放羊的老人,坐在树下的衰衣上,嘴里含着一根长早烟,哼着吕剧或自编的小曲,眯缝着眼,神态自如,悠然自得。

④路边是高低大小不一田地,茂密的庄稼尽情享受春风的宠爱。

⑤田野里顶顶草帽或苇笠在浮动,乡亲们正忙着间苗或除草。

⑥小麦在风中你推我揉,正忙着蹿个和灌浆。

黄色的油菜花,身披暖洋洋的阳光,携手跳着舞蹈。

A.②④⑥①⑤③B.⑤④⑥①③②C.②④③①⑥⑤D. ⑥⑤①③②④5.下面与画线句子表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清晨起,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A.这怎么能是在诗意地生活呢?B.这是在诗意地生活。

C.难道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吗?D.这是在诗意地生活吧?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24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小题。

(4分)庐山唐王贞白①岳②立镇南楚③,雄名天下闻。

五峰④高阂日,九叠⑤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⑥昼不分。

唯应嵩⑦与华⑧,清峻得为群。

【注释】①王贞白:字有道,今江西永丰人。

②岳:指庐山。

③南楚:今湖北、江西、湖南一带。

④五峰:指庐山五老峰。

⑤九叠:指庐山九叠谷。

⑥阴岩:北面的山岩。

⑦嵩:河南的中岳嵩山。

⑧华:陕西的西岳华山。

6.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概括介绍庐山的全貌并盛赞其“天下闻”。

B.颔联描绘“峰”“谷”,表现庐山庐山隔日连云的特征。

C.颈联借“雪犹在”“昼不分”表现庐山的多种风貌。

D.尾联通过“嵩”“华”具体描绘出庐山清峻的特征。

7.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立”示高大,“镇”表地位,“雄”显气势。

B.颔联中“阂”“连”二字均是为了突出庐山之高。

C.颔联和颈联均用对偶,但颔联侧重实写,而颈联侧重虚写。

D.全诗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洋溢着诗人的赞美和自豪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小题。

(12分)冷泉亭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①,风泠泠②,可以蠲烦析酲③,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④又潺湲⑤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⑥,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白氏长庆集》)【注释】①渟(tíng)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

②泠泠:形容风清凉。

③蠲(juān)烦析酲(chénɡ):消除烦闷、解除困乏。

蠲消除、去除。

④矧(shěn):况且。

⑤潺湲(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⑥俗士:指未出家的人,与出家人相对。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余杭郡/为最B.而/撮奇得要C.吾/爱其泉渟渟D.可垂钓于/枕上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尤()(2) 隅()(3)辄()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2)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11.选文描写的对象是冷泉亭,为什么文章一开始要写余杭郡、灵隐寺呢?(3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每空1分)(1(2),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3)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几处早莺争暖树,(7)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3-16小题。

(13分)海棠树里的张望史铁生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

好像她们从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小时侯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下,下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书包挂在房檐上。

“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

“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常独自呆愣,目光渐渐迷茫,渐渐空荒,透过老海棠树浓密的枝叶,不知所望。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着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帮帮我?你那小手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这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吗?”我跳下树,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奶奶洗好菜,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去扫院子,“刷拉——刷拉”,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

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

从陕北回看她。

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刷拉刷拉”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

”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得看不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这样我才明白,她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

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

她要用行动证明。

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

所有的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

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

奶奶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回答:“您学那玩意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己无法弥补。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外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与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3.选文讲述了奶奶和“我”的故事,请根据故事的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4分)(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2)(3)奶奶不要“我”帮她扫院子(4)14.全文多次描写老海棠树目的是什么?(3分)15.文章里多次写到奶奶的“张望”,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奶奶究竟在张望什么?(3分)16.文章最后一段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请简要回答“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是什么?(3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7-20题。

(17分)漫啜秋光浓似酒叶静(1)独自走出去,我发现秋天最摄人魂魄之处,当在于那空明的秋光。

(2)一个秋晚,我独自走在山路上,太阳在西山岗上跳荡,欲落未落,从树林的空隙间透出的亮光,格外惹眼,像闪光灯突然打开,要把松林和果林定格在一幅未命名的油画中。

秋林在沉静中打发黄叶归去,满目是金色的眩光。

听到的是秋天沉实的脚步声,鼻尖前弥漫着浓浓的秋香:成熟的草木的香味,果实的香味,菊花的芬芳,就连蝴蝶的翅上也凝满素馨。

秋天的灵魂,全在于一个“清”字。

(3)一个背着草捆的老人,沿着斜坡慢慢走下山,我不知道他那捆草的用途,却从那微青微黄的草色上,看见了秋天的成色。

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积蓄着寒风到之前的温暖:收获一只瓜,割取一把草,团起一筐落叶……尽管燃烧和取暖已经不需要柴草和落木,但在乡下,草和农民,秸秆和季节,乃至谷壳和收成,都贮满秋天的深切情怀。

柴扉遮掩着的,是古典的诗意与现代的失落感。

(4)秋光入目,如浓浓的琼浆入口,令人陶醉。

天地原只是一只巨大的海碗,盛着清冽的酒醴,任你啜饮。

山鸟彼此鸣和,这种俚俗的语言已经跟被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差无几了;蝉声渐弱,像一支摇篮曲的余音,终于隐没在昏暝的光影中。

银杏树上,显露出缀满白果的枝串,松鼠从这枝腾跳到那枝,褐狐一般的身影,似乎已在空中划出了线条。

果实的光芒是我第一次看见的,就像我第一次目睹画家画柿子、石榴,满纸上只有线条,那种温柔的曲线,是旋律,是思路,是时光的足迹。

(5)老人继续缓缓地走下山去,背上庞大的草捆越越像一座山。

刚才还有些微青的草色现在一点也看不见了,全是金黄。

田野在他面前铺展开,成为一块画板,老人也许就是一团墨,一滴巨大的浓墨。

一个身影在秋天能够成为一滴墨,这是他自己所不知道的。

(6)一条小河在我脚边歇息着,清清潭水似乎不溢不漫,总是那么含蓄地保持着它的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