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

(初稿)

阿拉善盟是全区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基础和保障。“十五”期间,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盟各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不懈努力下,阿拉善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十一五”期间是我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阿拉善的重要时期,为了推动我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在《阿拉善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生态保护与建设回顾

(一)生态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盟深居内陆,长期以来,由于干旱少雨、超载过牧、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生态环境呈逐年恶化趋势,全盟荒漠化土地占到全盟总土地面积的80%以上。

1998年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我盟把生态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和切入点,提出了实施转移发展战略的宏伟目标。在国家、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相继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防护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旗、退耕环林、

水土保持、天然草场恢复和建设、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抢救与生态保护、澳援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范围覆盖全盟所有期限的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及城镇等所有生态区,五年间,国家、自治区共投入资金10元(其中建设资金近7亿元,各类补贴3亿元以上)。这些项目有力地支持了我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使我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到2005年,我盟已在孪井滩、腰坝滩、查哈尔滩、巴音毛道、陈家井、额济纳沿河地区形成人工生态绿洲,植被覆盖度已由过去的1-8%提高到目前10-30%,天然草场严重超载严重退化的势头得到遏制;黄河、黑河流域的生态条件得到改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以飞播林草为主的防沙、阻沙防护林体系初步形成,三大生态屏障重点生态功能区基本得到重建:贺兰山保护区荒山荒坡及丘陵植被覆盖度增加到42%,野生动物数量增加、植被生长繁茂,水源涵养功能逐步增强;横贯中部的800公里天然灌草绿色植被带开始恢复建设;额济纳胡杨林面积达到42万亩;横贯中部的800公里天然灌草绿色植被开始恢复。

一是生态建设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十五”期间,我盟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68万亩、飞播造林65.5万亩、封山(沙)育林57.96万亩,森林及灌木林面积达到1653万亩,比2000年增加109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8%。

——“十五”期间,我盟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了5540.25万亩,其中人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57.18万亩(其中人工

种草52.18万亩、种植饲料60.2万亩、种植饲用灌木44.8万亩);草地围栏建设面积累计达到5007.48万亩;飞播牧草面积累计达到41.3万亩;草地改良面积累计达到288万亩。

——“十五”期间,我盟水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至2005年新增饲草料灌溉面积15.3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12.29万亩,新增灌溉草库伦2.39万亩;黑河下游额额济纳河及东居延海得到恢复,恢复流域面积35.5平方公里,2005年东居延海蓄水量3590万立方米,额济纳绿洲的水资源利用率达62%;黄河沿岸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8平方公里。

——“十五”期间,我盟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0个,总面积321.57万公顷,占我盟国土面积的9%。

——“十五”期间,我盟用过移民搬迁,天然草场载畜量明显降低。到2005年底农区舍饲养殖牲畜70万头(只),草场放养牲畜降至140万头(只)。

二是各项生态项目成效显著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共完成公益林建设80.34万亩。森林管护面积达到60万亩。共安臵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355人。工程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完成种苗工程8项,建成育苗基地0.05万亩,采种基地1.6万亩。“十五”期间,项目完成投资513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108万元,地方配套1030.5万元。

——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并取得重大进展,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5.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3.5万亩(包括以封代造5.5万亩)。“十五”期间,项目完成投资3714万元,其中国家项目建设投资765万元,退耕户补助2944万元。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共完成造林任务12.8

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6万亩,封山育林10.2万亩。“十五”期间,项目完成投资90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00万元,地方配套205万元。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完成退牧还草920万亩,其中禁牧870万亩,划区轮牧50万亩。“十五”期间,项目完成投资50822万元,其中国家建设投资10319万元,地方配套4356万元,退牧户补助21532.5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转移安臵农牧民3701户15386人。“十五”期间,项目完成投资13360.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360万元,地方配套6000.16万元。

——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阿拉善环境整与管理项目。项目2001年5月正式实施,至2005年末,中澳双方共同完成资金投入7297万元人民币,其中澳方投入约4789万元人民币,中方投入2213万元人民币。“十五”期间,该项目规划实施了20个社区子项目;实施了新能源建设;实施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和环境教育赠款;协调组织国家、自治区、盟旗95个相关机构的领导和专业人员开展国际、国内各类考察培训;开展了“阿左旗敖伦布拉格镇灌区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和“贺兰山植被恢复示范项目”两个机构子项目;开展GIS(地理信息系统)和地下水模型建立。初步建立起全盟植被、景观、

土壤、气候及社区、机构子项目区的空间与属性数据库,完成敖伦布拉格和温都尔图西滩地下水模型;加强和规范了项目管理程序。

——水土保持工程。完成水土保持项目5项,投入建设资金637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9.8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重点旗)。该项目自1998年实施,2001年结束。4年共投入资金508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766万元,地方配套1320万元。完成防护林2985.2公顷、围封草场16815公顷、围封天然林5948公顷、飞播林草6700公顷、人工造林634公顷、人工种草1509.7公顷、草籽基地188.3公顷、育苗基地571公顷、棉籽基地33.3

公顷、改良草场1390公顷、基本农田100公顷、节水灌溉750公顷、灌溉饲草料基地70公顷、草库伦300处、配套道路、水利设施设备等。其中,“十五”期间完成投资55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20万元,地方配套36万元。

——公益林效益补偿项目。项目自2005年起实施,我盟1768.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纳入国家第一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立项补偿,每年享受补助资金7956.9万元。

(二)生态建设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

1.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控制

我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虽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盟目前的生态状况仍很脆弱,全盟沙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150km2的速度扩展,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沙化速度,我盟还

处在“整体恶化,局部好转”、破坏大于治理的阶段。一是我盟属干旱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极易受气候波动的影响。二是森林覆盖率低,天然残次林退化严重,三大沙漠已呈“联手汇合”之势,风沙危害仍很严重,通过卫星遥感和实地调查,已发现“握手沙”5处。三是近年来国家自治区虽然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但重点工程任务与需治理面积差距仍然很大,生态投入还远远不足。四是保护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一些地区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对森林、草原保护和开发仍缺乏有效的管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

2.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总体质量亟待提高

我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还存在不少具体问题。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敏感,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不够。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二是我盟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差,且受岛国家重点工程布局和计划任务的影响,“十五”期间的各项生态项目及措施不能满足我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三是已探明可利用的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匀,为我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带来很大困难。

3.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多年来,虽然国家对我盟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给予了一定的投入,但仍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生态建设发展的需要。水利、交通设施还很不健全,生态建设和管理难度大、费用高。科

技、信息等服务手段仍很薄弱,对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的气象及生物变化的监测难以满足需要,对森林草原病虫害和气象灾害的预警防范体系不健全,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仍非常严重。

二、“十一五”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盟委行署“转移发展战略”,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生态立盟意识,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重的方针,以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为目标,以重点生态工程为依托,以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保障,以三大生态屏障保护和恢复为重点,以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全力搞好各项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努力做到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发展与保护的有机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逐步提高生态修复能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构筑阿拉善国家特殊生态功能区,把我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推向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和建设并重、以保护优先的原则;

——坚持全面保护、区域治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和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易后难,分类施策,分区治理的原则。

——坚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注重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和人工促进改善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实行政府主导,调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方筹资的原则;

——坚持把提高建设质量放到首位、突出机制创新,应用新技术、新机制实现生态环境整体优化的原则;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协调生态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坚持依法管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实保护和治理责任,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原则。

(三)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40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以上;退牧还草4100万亩;水土治理面积247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185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覆盖度达11% 。重点生态工程区、重点城镇、工矿、工业园区、绿洲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好转。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缓解,沙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重点防护林、水土保持、易地扶贫搬迁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加大科技支撑,提高工程建设效果。做好黑河二期、国防绿色通道等生态项目的争取工作。

进一步巩固“十五”期间的生态建设成果;加大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大绿洲;做好对三大沙漠的锁边治理,遏制沙漠扩张的;加快实施黄河、黑河流域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加大对贺兰山、天然灌木林、胡杨林等生态屏障的保护力度。

大力发展草产业和特色沙产业等后续产业,通过围封转移、禁牧舍饲和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等方式大力发展舍饲畜牧业,突出抓好绿色肉食品、驼羊绒毛加工等畜牧业产业化项目;进一步开发肉苁蓉、锁阳、苦豆籽等沙生生物资源,在有效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色沙产业;发展节水型的生态绿洲农业,建设优质小麦、棉花、饲草料生产基地。在保护和恢复天然林草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生物资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

完善和实施全盟生态功能区划。加大自然保护区、沙漠地质公园的建设力度,加强各个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恢复,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全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以及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初步建立起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体系,使生态、经济纳入良性循环轨道。

2.建设任务

以国家重点项目为依托,结合各项工程规划,推进生态保护和建设步伐,使重点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人工造林:以防沙治沙为重点,5年共造林56.6万亩,年造林11.3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5万亩,

防沙治沙工程1.6万亩,退耕还林工程以封代造50万亩。

飞播造林:以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周边和沙漠边缘为重点,5年共飞播造林160万亩,年飞播造林32万亩,其中,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100万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50万亩, 防沙治沙工程10万亩。

封山(沙)育林:以天然乔灌木林区为重点,5年封山(沙)育林225万亩,年封山(沙)育林45万亩,其中,黄河中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100万亩,防沙治沙工程25万亩,“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100万亩。

全民义务植树:进一步提高适龄公民尽责率,强化考核,年完成全民义务植树20万株。

水土保持:“十一五”期间,水土治理面积247平方公里,生态修复面积1850平方公里。

草原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草原生态建设5000万亩,人工种草275万亩,改良草场225万亩,草场围栏建设4500万亩。完成各类禁牧休牧4100万亩。

三、总体布局、区域划分及建设重点

(一)总体布局

按照我盟生态建设总体战略思想,在以往生态建设成效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影响生产力发展因素,进行生态建设生产力结构、布局的重新配臵,建立一个点、线、面合理布局且有机结合的生态网络体系。

“点”就是以人口相对密集的城镇为主体,辐射周围苏木嘎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森林草原生态网络点状分布区。将城市绿化、全民义务植树、部门绿化和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相结合,发展城区绿岛、城边绿带、城郊森林,构建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臵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线”就是以主要公路两侧、黄河、黑河沿岸,三大沙漠周边为主体,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大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护路林。

“面”就是以大的地貌类型为主体,根据不同自然状况所形成森林和草原生态网络系统的块状分布区,采取造林种草、封禁保护、生态移民等措施,保持和增加林草植被,发展林业产业。

(二)区域划分及建设重点

1、额济纳荒漠绿洲生态恢复保护建设区

重点是额济纳东西河流域以及东西居延海地区。

本区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公益林项目、“三北”四期工程,争取实施黑河二期工程,以复壮更新胡杨、柽柳、苦豆子、甘草、芨芨、芦苇等林草植被为主,并结合黑河分水灌溉在水利条件较好的地方大力营造建设人工生态绿洲,建成长180公里的西部坚实生态屏障。

(2)以梭梭等灌木为主的荒漠林草植被恢复保护建设区

重点是东起阿左旗敖伦布拉格,横贯阿右旗塔木素,西

至额济纳马鬃山地区。

本区依托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重点防护林建设等,采取全面封禁、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依法治林等措施,保护和恢复天然灌草植被。

(3)三大沙漠周边沙害综合治理区

重点是阿左旗哈什哈、阿右旗努日盖、额济纳旗古日乃。

在该地区,依托天然草原退牧还草、“三北”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采取封沙育林(草)——飞播治沙造林——人工造林“三位一体”的治理措施,实施有效的锁边工程,以阻止三大沙漠前侵扩展。

(4)、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重点是木仁高勒、朝格图呼热、吉兰泰、巴润别立、豪斯布尔都。

在该地区,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保护恢复现有天然林草植被,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区综合防护功能。

(5)、黄河沿岸综合治理区

重点是黄河阿拉善盟沿线85公里区域。在该区域内有列入国家、自治区规划的大柳树灌区、乌兰布和灌区及我盟正在开发的孪井滩灌区、查汗套海灌区、老涯滩灌区等在该地区,依托黄河水土保持、黄河防洪、退耕还林等生态、水利项目采取荒漠植被保护、封沙育林(草)、人工

防沙治沙防护林建设工程等措施,建立起“护、封、育、造”相结合,“灌、草、乔”相结合的具有较高防护效能的防风固沙体系。

(6)主要镇区生态环境监测保护治理区

重点是我盟的主要城镇以及主要的农业开发区。

该区采取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等措施,建立健全城镇、经济开发区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营建城镇绿色景观生态圈,绿化美化群众生活环境,确保工农牧业生产正常运营。

有计划地迁移生活在生态严重恶化地区的群众以及牲畜,继续开发建设孪井滩人工生态绿洲、工矿区和城镇二、三产业,妥善安臵生态移民,并对牲畜实行禁牧和舍饲圈养。

四、重点建设工程

(一)林业保护与建设工程

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是继续实行全面禁伐,对工程区内的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妥善解决好混岗职工一次性安臵、职工四项保险等问题;加强森林经营,积极开发多种林下资源,发展后续产业;同时,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完成公益林建设200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00万亩,飞播造林100万亩。

2、退耕还林工程

“十一五”计划建设任务为:完成退耕还林工程以封代造50万亩。

3、“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

该工程以防沙治沙为重点,重点实施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十一五”计划建设任务为15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万亩,飞播造林5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

4、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

“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已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的1902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加强生态公益林管理, 成立相应的公益林保护与管理机构,充实护林队伍,建立健全盟、旗、苏木(镇)三级管护网络,逐步完善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5、黑河下游生态功能区建设

“十一五”期间,重点对黑河下游的绿洲、实地、荒漠植物进行保护,同时,进行社区发展和产业政策调整,监管能力建设,科学研究。

6、“北疆文明大通道”林业生态治理工程

“十一五”期间,结合退耕还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在阿左旗通道两侧实施“北疆文明大通道”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沿线视野范围内有条件的宜林荒山、荒地、荒坡全部绿化。

7、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建立和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监管体系,积极争取落实贺兰山和额济纳胡杨林2个国家级保护区建设资金,按总体规划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将现有的4个自治区级保护区进一步完善,提高档次,争取申报建立国家级居延海湿地保护区。力争新建阿右旗590万亩绵刺和额济纳旗150万亩马鬃山蒙古野驴、野骆驼、北山羊2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

8、林木种苗基础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林木种苗以调整、巩固、改革、创新为方针,以满足新时期国土绿化美化需求为目标。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建立5000亩的阿拉善盟梭梭、花棒、沙拐枣、沙冬青、蒙古扁桃等特有沙生灌木种质资源库,有效保护未开发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加快林木种子战略储备,加大树种遗传品种的开发利用力度。建成以梭梭、新疆杨、柽柳、花棒、沙拐枣等为主的良繁基地0.1万亩,花棒、沙拐枣、梭梭、沙冬青、蒙古扁桃、柠条采种基地四处1.37万亩,生产集约化、管理科学化,高标准、高效益的林木种苗生产基地4处0.1万亩,形成布局合理、结构科学有一定规模的种子生产供应体系。年生产合格苗木2100万株,种子6.2万公斤,合格梭梭容器苗100万株,优质穗条60万穗。到2010年种苗合格率达到95%以上,基地供种率达到50%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40%以上,合格苗使用率达到100%, 容

器苗推广使用率达到20%。种子储备能力达到当年用种量的15%。加强种子库及种子加工储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我盟林木种子加工、贮藏逐步向精、细方向发展;初步建立起盟、旗两级种苗质量检验体系,保证造林治沙绿化用种用苗。积极开展林木种苗标准站创建活动,形成比较完备的林木种苗生产供应、安全保障、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9、阿拉善退化白刺、锁阳保护复壮语监管能力建设项目

“十一五”期间,围封保护退化白刺20万亩,接种锁阳10万亩。

10、森林防灾减灾及监测体系建设工程

新增中心管理站、防火检查站、航空护林站、微波监测站、气象站80处;设立防火了望塔18座,新建防火物资储备仓库、车库、扑火队营房600平方米;新建防火公路120公里,防火隔离带320公里;配备必要的扑火装备;强化防火队伍建设,组建专业扑火队伍2支人员125人,半专业防扑火队伍17支人员1700人。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防扑火综合能力。建立、健全防火预测预报系统、信息指挥系统、巡护监测网络体系,完善森林防火通讯建设、林火阻隔网络建设。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五大体系建设,使主要有害生物危害程度

大幅度下降,危险性有害生物扩散蔓延的态势得到遏制,外来有害生物得到有效防范,从根本上扭转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局面。逐步把天然次生林、灌木林、荒漠植被的有害生物纳入监测范围,初步建立起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使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争取使《阿拉善盟荒漠生态灌木林病虫鼠害工程治理》项目纳入国家级工程治理范围。到2010年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 100%;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及防生制剂,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0%以上; 切实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建成国家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4个,盟站力争进入国家级先进站行列,整体推进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在全区森林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到2010年,成灾率控制在7‰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种苗、种子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实现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逐步实现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11、国有林场及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逐步解决国有林场危房改造2万平方米,断头路修建100公里,安装有线电视15台,解决饮水困难林场3个。

森林公园修理改善道路100公里,架设供电线路200公里,建自来水系统3套。

12、林沙产业建设工程

立足本地实际,在保证生态改善的基础上发展林沙产业。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核心,加强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的第一产业;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为核心,提高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率,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以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为核心,大力发展森林观光、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牧户的发展模式,建立合理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在提高完善现有林区、沙区旅游、场站种植业、养殖业基地建设和质量效益的同时,建立肉苁蓉、锁阳、甘草、苦豆子、麻黄等产业化生产基地,经济林、花卉、森林食品、森林药材基地等各类基地300万亩。另外,建立以白刺果资源和贺兰山矿泉水为依托的天然饮料加工场,以沙葱、沙米、沙芥、沙蒿资源为依托的绿色沙生食品加工场。巩固和提高贺兰山、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区,新建额济纳旗七道桥森林旅游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

1、退牧还草工程

全盟要全面统一贯彻《阿拉善盟2003—2012年退牧还草工程规划》,按期完成《规划》所拟定的任务,即:一期工程:2003—2007年全盟退牧还草5000万亩,其中包括禁牧4050万亩,半年休牧950万亩。二期工程:2008—2012

年全盟退牧还草3500万亩。其中包括禁牧1900万亩,休牧1600万亩。两期工程共达到禁牧5950万亩,划区轮牧2550万亩的目标。

2、自然保护区建设

要在已经国家批准建立的贺兰山、额济纳沿河“胡杨林自然生态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基础上,积极申请建立 1500万亩“阿拉善梭梭防护自然保护区”;“中国荒漠濒危物种自然保护区”等。这样以来,全盟近二分之一的面积臵于保护区管理之中,对我盟生态自然修复将起到重大作用。

3、农田饲草料基地建设

在原有十大滩35万亩耕地基础上,原则上再不开垦扩大耕地面积。原有种植区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科技含量,积极开展节水灌溉,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对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开垦地,要坚决退耕还林、还草,防止土地沙化、碱化和水土流失。

4、小区域建设治理工程

根据生态自然修复的原则,继续坚持在腾格里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平缓沙地每年10—30万亩的飞播造林、种草计划。继续坚持对小片退化严重的草牧场每年完成60—100万亩的人工补播牧草、灌溉改良草原的计划。在水土条件好的畜群、居民点每年建设500—1000处,7500亩—15000亩畜群草库伦的计划。全盟草原建设总规模达到800万亩。

5、草原鼠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

我盟每年鼠害发生面积约200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达800万亩左右,虫害发生面积3000万亩左右,严重危害面积达1000万亩。鼠虫害危害区一般都在草场植被好的地区,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

[XX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的主要任务 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摘要】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按照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和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

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全县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封山育林与发展农村新能源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发展养殖相结合,重点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实用技术。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科学安排整治措施和建设内容的同时,依法对资源和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5、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我县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的技术水平。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 照搬照抄 ?B. 对自己完全的否定 ?C. 有针对性筛选 ?D. 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环境保护 ?D.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生态公正 ?B. 经济发展 ?C. 生态安全 ?D. 新能源革命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生产方式层次 ?B. 物质层次 ?C. 生活方式层次 ?D. 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A. 政府监督 ?B. 企业守法 ?C. 公众参与 ?D.

环保部门执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B. 低能耗 ?C. 低排放 ?D. 低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A. 质量有所降低,环境整治效果不明显 ?B. 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C. 明显好转,整治效果突出 ?D. 质量有所好转,趋势稳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A. 草原 ?B. 海洋 ?C. 森林 ?D. 湖泊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A. 艰巨性 ?B.

生态环境建设演讲稿

生态环境建设演讲稿 本文是关于生态环境建设演讲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生态环境建设演讲稿篇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更不能让鸟孤独,让我们共建绿色家园,让绿色回归自然,我们共同在努力!朋友,新世纪凝望地球:空气污染严重、土地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威胁着人类、生物多样性锐减、森林面积日益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化学污染日益严重、混乱的城市化、海洋生态危机加剧、极地臭氧空洞,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吗?曾记否,我们的前人生活的环境是那样的美好:茂密的森林和青青的绿草覆盖着大地,清新的空气中瓢着阵阵花香,丰腴的土地和清澈的河水哺育着大地上的生物,鸟儿在树上歌唱,鱼儿在蔚蓝的大海中畅游……如今,面对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是否应该深深地反思:时代要进步,文明要发展,我们再也不能吃祖宗饭、断路的路子了,人类向大自然一味掠夺式的索取生活方式不可取。我们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我们应该积极地,自觉地行动起来,快快加入到生态环境保行动中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应从身边的事做起: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就要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将绿色文明当成是人与自然相和谐与共、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的文明。将这一文明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认知。从而自觉传播、实践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绿色文明理念。人在自然中生长,绿是自然的颜色。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是希望、是快乐,让我们行动起来,为珍惜绿色,创造绿色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摘要]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民生、顺应职工群众意愿的民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提高民族素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我国当前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水土流失日益加重、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各种污染严重等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

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四是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建设生态文明,环保系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按照生态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环境保护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认识到生态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从而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8 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局各科室、直属二级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根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局开展以“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推进快速和谐发展”为主题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 一、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视察XX 重要讲话精神,以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核心,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政(行)风、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为抓手,大力加强政治生态建设,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团结向上的发展环境,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行风带民风,为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目标要求: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着力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在解决“凝聚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每一位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一个单位具有团结向上、健康纯正氛围的极端重要性,大力倡导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讲真理、讲感情、讲友谊的团结风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建立共同的理想,确定科学的工作目标,把精力用在想大局、谋大计、成

大事上,保持同事间的正常关系和工作上的良好秩序。“一把手”要做到坚持中心、维护大局,以大局统一思想,凝聚人心。 二是在解决“创新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敢于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敢于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因闲言碎语而分神,在强烈的危机感中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满腔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于XX区奋力崛起的实践中。 三是在解决“执行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干部职工善于用宽广眼界观察、认识世界,善于从战略高度思考、解决全局性问题,善于立足全局去运筹帷幄、谋篇布局,善于吃透上情、搞清下情,找准上级决策精神与工作实际、群众愿望的最佳结合点,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有机结合起,把长远目标与短期安排有机结合起,创造性地把上级指示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措施,做到谋划中有新思维。努力做到“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 四是在解决“向心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促使局干部职工真正在思想上视人民群众为“主人”,感情上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把党的事业扛在肩上,把人民的利益装在心里,把个人的私利抛在身外,把为人民服务的责任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赢得群众的赞同、满意和支持。 五是在解决“影响力”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开展政治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发布日期:2010-9-24 16:36:46 来源: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态圈(区)的生态环境与资源特点和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分区推进生态保护工作。明确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点,科学确定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合理分配污染确保环境污染得到严格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重点保护中部热带天然林和沿海防,实施天然林保护、重点生态区域绿化、“三边”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生物保护与建设工程,提高生态服务功能。重点是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削减农险废物,提高空气、水体环境质量,尤其要解决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后的突出问题,保护好饮用水源地,确保水源安全,保持一流的生活环境质量。 (一)生态保护与建设。 区与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按照《海南省自然保护区发顿和新建扩建,高标准建设热带森林、红树林、珊瑚礁等自然保护区,形成由60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全省自然保护区体系,使我省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系为框架,有计划地新建或扩大一批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尖峰岭、五指山、吊罗山、坡鹿等自然保护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廊道,将海南主要的自然保护区连片成网,明确划定保护区边界和内部分区,实行规范管理,对现有的没有保护价值、不具备护区,按照法律程序予以取消或改为风景名胜区。加强对西沙群岛等珊瑚礁核心区的以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基地,研究珊瑚礁恢复技术,促进珊瑚礁的恢复。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根据中部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同类型区的生态功能,制定分区理。对重点地区,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封山育林,严格保护;对一般地区,加强生导,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逐步提高生态服务功能,改善生态环质资源保护。加强物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建设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和种质资源迁地保存与理力度,严格控制掠夺式捕捞和养殖方式,加强对幼鱼、幼虾和海龟、玳瑁等珍稀海护,实行伏季休渔,加强禁渔期管理。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执法力度,严禁非法猎杀及乱采滥挖野生保护植物。开展生物多样性系统调查和研究,建立生物多样性信息和重点建设尖峰岭、吊罗山和鹦哥岭3个生态监测站。 种入侵。开展外来入侵物种调查,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和生态安全研究,制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从省外地区引入外来物种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疫审批和监测监管,加强对转基因生物的环境释放的监督管理,防止外来生物入侵对种产生不良影响。对引进外来物种、大面积单一品种造林及推广林下产业等进行跟踪,及时发展和研究解决有关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对已造成生态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 理措施,保证生态安全。 林保护。生态公益林保护的重点是中部热带天然林和沿海基干林带(含红树林)。按理的要求,明确划定生态公益林范围。对现有林相较好的热带天然林进行封山护林,木林进行封山育林。到2010年,封山育林面积保持23万公顷,逐步提高天然林的郁以热带雨林为主体的热带天然林体系,全省天然林覆盖率稳定在19%。将沿海基干保加以严格保护,禁止各类开发活动破坏基干林带,对基干林带内养殖塘(池)及其他垦 退塘还林,加快基干林恢复。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促进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融合,制定本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明确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的任务、程序、内容和成果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市级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编制。 2 术语和定义 2.1三区三线 “三区”指城镇、农业、生态空间,“三线”指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1。 2.1.1城镇空间 城镇空间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2。 2.1.2农业空间 农业空间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村庄。农业空间包括耕地、基本农田、园地、畜牧与渔业养殖等农业生产空间,以及农村居民点等生活空间3。 2.1.3生态空间 指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滩涂、岸线、海洋、荒地、荒漠、戈壁、冰川、高山冻原、无居民海岛等4。 1《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厅字[2016]51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4]2477号)

2.1.4城镇开发边界 是指为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无序蔓延、优化城镇布局形态和功能结构、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品质,划定的一定时期内可以进行城镇集中建设,重点完善城镇功能的空间边界5。 2.1.5永久基本农田 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6。 2.1.6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7。 2.2资源承载力 指在可以预见到的期间内,利用本地能源及其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其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8。 2.3环境承载力 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9。 2.4生态安全格局 指由事关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性保护地构成的结构完整、功能完备、分布连续的生态空间布局10。 2.5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5《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6《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2019年6月稿) 7《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9王金南,蒋洪强等. 环境规划学[M].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4.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2019年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位于子午岭防护林边缘。历史上曾经是林草丰茂,气候温和,风调雨顺的环境,可如今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频繁,沙尘暴肆虐,泥石流滚滚,山区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早在20**年,我县就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马莲河流域治理,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XX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工程,这些意在改变生态环境的工作,党中央、各级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和协助,我们也曾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付诸实施。可多年来,取得了哪些生态效益呢?人们有目共睹,山还是哪样依旧禿,水还是哪样浑浊流,特别是每年的暴雨季节,山洪暴发,泥石流泛滥,毁田,摧坝,无情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心血和汗水一次次随着泥土流走,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次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其他一切和谐的基础。亲历了我县人民多年来同各种自然灾害斗争的现实和我们辛辛苦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实践,如何才能尽快的实现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冷静思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从思想认识上解决根本问题。修田整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这是改变我们生态环境的唯一手段,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再造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光靠各级政府的号召、命令和重视还远远不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让

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积极付诸于实施,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这才能变为现实。近十多年来,在改善生态环境的浩大工程中,我们是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投入了及大的精力,付出了不少的智慧和心血,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千方百计地组织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让他们投入到改善生态环境的工程中去,但多年来的艰辛付出和生态环境依旧恶化、没有明显改变的现实,使我们不能不吸取教训。关键是群众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基层政府只注重形式,片面的追求政绩,忽视了实质,强迫调动义务工是组织群众的主要形式,不切实际的上报各类数据是追求政绩工程的主要表现。从而导致了,这多年无论是修田整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还是其他要求农民群众投工投劳的场所,都场面宏伟,人山人海,声势浩大,其实质都变成了农民平衡义务工的场所,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工程质量差,经不起时间和自然的考验,上报林草面积年年累计都在增加,而实际林草成活率低,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因人为因素而使林草面积减少的现象,年年造林不见林,这是我们生态环境不能好转的直接因素。我县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以雨养农,多年来,以干旱和沙尘暴为主的自然灾害比较频繁,该种的时候不能种,该收的时候没收成,风不调、雨不顺的生存环境,使他们(特别是山区农民)饱尝了生存的艰难。人类对自然界的严重破坏,自然界已偿还给人类,用各种自然灾害无情的惩罚着人类。要从这严酷的现实中启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态意识,让他们树立起长远发展的观点,护好方寸田,留于子孙耕,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为子孙后代积功造福,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o我国环境问题得社会性原因就是()。 A. 资源低价 B. 环境廉价 C ? 违法成本低 D . 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2。党得十九大报告中指岀,()就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得千年大计。 A . 生态环境保护 Bo 建设美丽中国 C . 建设生态文明 D. 人与自然与谐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生态农业就是农、林、木、副、渔各业综合起来得大农业,又就是()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得现代农业。 Ao 农业生产、流通、运输 B. 农业生产、分配、消费 C. 农业生产、加工、销售 D . 农业流通、交换、销售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4.什么就是生态文明得厚重之本? Ao 发展红色 B .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o 发展绿色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生活中,使用哪种电池更环保 A . 可充电电池 B. 課镉电池 C? 干电池 Do 锂电池我得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6。防腐剂过量属于食品污染得哪一种 A. 原料污染 B. 保鲜生产得污染 C. 制作过程中得污染 D. 生物性污染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爲壽孑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鋤},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A? 2 025 年 Bo 2030 年 C. 2035 年 Do 2O5O 年 我得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她领域得改革就是()得。 A . —脉相承 Bo 融为一体 C ? 不可分割 Do 相辅相成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9.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园基本特征得就是()。 A . 原生态 B。 无污染 C. 国家名义 D . 伴有参观旅游 我得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在党在十八届()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得总体布局 A. B ? C ? 四 D . 五 我得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11 o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得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得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 A . 生态文明 B. 生态文化 Co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 关于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划一、增强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由于耕地质量退化、农业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递减等不利因素影响,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系统退化与农产品供给要求提升的双重压力。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成为农业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农业源与工业源污染迭加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农业生态资源利用率低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供销社是为“三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扎根农村,与“三农”息息相关,必须抓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增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二、重点工作任务(一)加强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养殖企业发展生态化畜禽养殖产业,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促进源头减量。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改进设施养殖工艺,完善技术装备条件。(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拓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途径,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等主要利用方式,宣传引导农民和多部门协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较为完善的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可持续运行的综合利用格局。(三)推行化肥减量使用。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推广高产、高效、环保施肥技术,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推进施肥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xxx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 资料清单 环保局: 收集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SO2、NO2、PM10、PM2.5、CO、O3),大气监测站位图;水环境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资料,监测图;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区噪声、居住区噪声、商业区噪声、文教区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资料;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 xxx主要污染源分布现状,各污染源的分布图;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资料;各单位危险固废产生量、处理量;工业固废排放总量年度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年度计划(SO2,烟尘,粉尘,COD,氨氮);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xxx环境功能区划;xxx生态功能区划。 大型项目的环评资料(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和环评报告);各企业环评执行情况及环保验收情况;环评审批情况。 自然保护区规划报告(现有的及规划建设的)及图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及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气、水、噪声、固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xxx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近五年的环保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环境宣传教育材料及工作实施方案;群众来信来访、热线电话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

协委员提案的受理、登记、督办和反馈情况。 计划取缔关停企业名录;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情况;近五年来xxx 企业监管情况总结;12369环保热线日常管理情况;排污费的征收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督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环境检测网络标准化建设规划。 关于法规方面的制定或执行情况总结;未来的计划安排。 园区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园区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园区主要污染源统计资料;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园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工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或建设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各园区年、项目验收报告产审核工作的报告。 城区内重点企业的环评、环保规划、清洁生产报告、项目验收报告。 热电厂(能源梯级利用;炉灰、炉渣制建材项目;生物质热电余热大棚;蒸汽管网铺设等)相关项目等项目立项书、科研、初设、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等。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涉及指标:(规划基准年2014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超过275天;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第一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 1.如何理解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P3)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应用生态学原理,从整体上研究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安排人类各项建设活动,从而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因子,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特征予以相应的重视,研究区域内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生态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共生,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的和谐。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传统的规划思维相比,具有一下几方面的不同。 ①以人为本。 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 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环境规划的异同。(P5) 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的基础上,为达到预期的环境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 邯郸市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历史文化悠久,地域上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海河流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必经之地,生态区位优势明显。然而,自然资源的长期开发、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导致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不仅降低了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制定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科学指导全市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同时,本项工作也是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精神而实施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严格遵守人与自然共生的基本法则,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重要生态功能地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的,针对邯郸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特点,通过科学论证、分析,提出邯郸市的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和各功能分区的控制性规划,为邯郸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条规划范围与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邯郸市市域所辖的19个县(市、区),规划区域面积120.71万公顷。 规划期限为50年,其中近期:2002年—2005年;中期:2006

年—2010年;中远期:2011年—2030年;远期:2031—2050年。 第四条规划目标 到2005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城区和部分县级城市环境质量实现按功能区达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化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到2010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60%以上的宜林荒山完成生态恢复,森林覆盖率达到26.5%,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20%以上;积极筹建武安青崖寨濒危植物自然保护区(被河北省列入2001年拟建名单)和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景区,使邯郸市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保护;力争5个县(市、区)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建成1-2个生态示范区,2-3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6-8个省级生态农业县,基本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到2030年,全面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重点资源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重建和恢复,生态农业得到普遍推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到2050年,全市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整治,基本实现自然生态良性循环,生态、社会和经济达到协调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 一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中长效措施 缶泽镇钱镜村村民委员会 二O—五年八月十二日 钱镜村在创建扬州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中,按照论建要求和考评标准,成立了创建组织,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宣传了法律法规,辅导了生态生态农业知识,普及了生态农业技术,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使用了环保清洁能源,改造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了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创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考核标准和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有待在今后为工作中加以整改完善。 1、继续加强领导。将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纳入党支部和委会重点工作,不断地抓建设、抓完善、抓提高。 2、继续宣传发动。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标语,宣传环境爱护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3、继续推广生态技术。重点巩固抛秧、机插秧、稻田养殖等稻作技术,秸杆全量还田,使用有机肥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4、继续使用洁净能源。全面推广太阳能、沼气、石油液化气等节能洁净型燃料。 5、继续改善人居环境。实行清洁村庄、清洁家园、清洁河塘、改善村民生产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6、继续加大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引导有经济头脑、有

经济能力的养殖户加入到此行列中来。 7、继续大搞植树造林,利用养殖塘改造圩堤农田林网:零星隙地、家前屋后植树造林。 钱镜村创建“扬州市生态文明示范村”工作总结 钱镜村位于高邮市原周巷镇中部,东临三阳河,河堤绿树成荫。安大公路、周八路穿境而过,北临宇通大道,交通便捷。全村共有1 1个村民小组,5 6 4 5亩耕地,8 0 5户,3 2 6 4人。2 0 1 4年全村实现经济总量近15 76.1万元。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照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标准,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实际,‘坚持以宣传教育、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先导,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坚持整治与。 管理并重,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的监督管理机制。现将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 一是建立创建领导小组。结合我村的工作实际,村两委会成立了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各小组组长为成员的仓建工作导小组,并成立了以老党员、老干部和镇人大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面领导和监督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

保护生态环境__建设美丽中国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张天泽 一、总述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在短短数十年间走过了西方国家数百年才走完的历程。在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冷静的看到,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粗放型、掠夺式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在这一客观现实面前,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绘就“美丽中国”画卷任重而道远,不但需要宏观布局,还应从细处着墨。面对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的现实,必须在最细微处着力,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一切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始终面临和解决的问题。当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紧张和对立,整个生态系统不断受到破坏。 由此,必须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新文明。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护生态平衡,除经济和法律手段外,还必须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形成人们坚定的内心信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生态环境道德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反映了新阶段道德建设的客观实际和规律,也体现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生态环境道德的总体要求是: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具体行为要求是: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三、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

最新区县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工作计划

最新区县生态环境保护2019年工作计 划 【写作要点】 1、标题 计划的标题,有四种成分:计划单位的名称;计划时限;计划内容摘要;计划名称。 2、正文 (1)目标。这是计划的灵魂。计划就是为了完成一定任务而制订的。目标是计划产生的导因,也是计划奋斗方向。因此,计划应根据需要与可能,规定出在一定时间内所完成的任务和应达到的要求。任务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有的还要定出数量、质量和时间要求。 (2)措施。要明确何时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实现计划的保证。措施和方法主要指达到既定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手段,动员哪些力量,创造什么条件,排除哪些困难等。总之,要根据客观条件,统筹安排,将“怎么做”写得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3)步骤。这是指执行计划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每项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都有阶段性,而每个阶段又有许多环节,它们之间常常是互相交错的。因此,订计划必须胸有全局,妥善安排,哪些先干,哪些后干,应合理安排。 3、落款 在正文结束的后下方,制订计划的日期。此外,如果计划有表格或其他附件的,或需要抄报抄送某些单位的,应分别写明。 【范文】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努力改善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大力推进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按照《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和《xx县“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环境保护和建设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深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大局观念,正确处理好局部和全局、眼前与长远、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自然生态保护、生态安全为中心,以生态建设工程为先导,实施生态战略,推进全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使全县人民群众尽快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之路,促进全县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促进生态良性循环。 2、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农艺、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封山育林与发展农村新能源相结合,退耕还林与发展养殖相结合,重点推广一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实用技术。 3、坚持治理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坚持建设与管护并重的原则。在合理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科学安排整治措施和建设内容的同时,依法对资源和建设工程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