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准的投资类课程群的构建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构建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21, 11(3), 716-723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ehttps:///10.12677/ae.2021.113112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 专业+ 思政”课程体系构建谭华1,戴夏晶2,3,颜晔11嘉兴南湖学院商学系,浙江嘉兴2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江杭州3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嘉兴收稿日期:2021年4月11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7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14日摘要近年来,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是教育界的研究重点方向之一。
在此过程中须将用人单位需求纳入考虑范畴。
本文以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探索如何进行专业课与思政课程的融合。
根据金融机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重构金融学专业原有课程体系,梳理课程群,并以此为依据,获得专业知识点。
然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形成“应用专业思政模块”知识点,最终构建完整的金融学“应用+ 专业+ 思政”课程体系。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 Maj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System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Personnel TrainingHua Tan1, Xiajing Dai2,3, Ye Yan11Department of Business, Jiaxing Nanhu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2School of Finance,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3Business School, Jiaxing University, Jiaxing ZhejiangReceived: Apr. 11th, 2021; accepted: May 7th, 2021; published: May 14th, 2021谭华 等AbstractIn recent year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education field. In this process, the needs of employe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ased on the demand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pplied Talents in fin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talents, by reconstructing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finance major, combing the curriculum group, and on this basis, to obt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oints. Then,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applied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ule” are formed, and finally a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of “applied + professional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f finance is constructed. KeywordsFinance Major,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基于OBE理念的投资理财课程群教学体系构建

Hale Waihona Puke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
王某,赵某.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文献3
李某,刘某. 行为金融学[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文献1
陈某,张某. 投资学基础[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THANKS
感谢观看
4. 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
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基于obe理念的改进方案
基于obe理念的改进方案
目标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针对现有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基于obe理念的改进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实践教学内容,如模拟交易、案例分析等。
《基于obe理念的投资理财课程群教学体系构建》
2023-10-29
目录
contents
引言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设计投资理财课程群教学体系现状分析基于obe理念的投资理财课程群教学体系构建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01
引言
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投资理财变得越来越重要,掌握投资理财技能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因此,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投资理财相关课程,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obe理念的内涵
基于obe理念的课程设计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在OBE理念下,课程设计应将学生置于中心位置,关注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以成果为导向
OBE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因此课程设计应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
金融行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

金融行业培训体系建设方案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金融行业的不断壮大,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一套完善的金融行业培训体系势在必行。
本方案将重点介绍金融行业培训体系的架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培训体系架构1. 培训目标确定为了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需首先明确培训的目标。
金融行业培训的目标可以包括提高从业人员金融知识和技能,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促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2. 培训内容拟定根据培训目标,设计合适的培训内容。
金融行业培训的内容可包括金融产品知识、金融市场分析、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和模拟交易等方式进行训练。
3. 培训方法选择根据培训内容和时间限制,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
金融行业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课堂教学、在线学习、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等。
根据不同的培训需求,可以灵活组合不同的培训方法。
二、培训内容1. 金融产品知识金融行业培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金融产品知识。
培训内容涵盖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风险和盈利模式等方面。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从业人员对金融产品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和行情。
2. 金融市场分析金融市场分析是金融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培训内容可包括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等方法,教授从业人员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3. 风险管理与合规监管在金融行业中,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培训内容可包括风险评估和控制、内部控制和合规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系统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几率。
三、培训方法1.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法,适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培训机构可以聘请金融专家和业界资深人士担任培训讲师,通过讲解和互动的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金融素质。
2. 在线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在线学习成为一种流行的培训方式。
通过建立互动平台和在线学习系统,从业人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学习。
国家级一流课程《金融学》建设方案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金融学作为一门前沿的学科,对于培养国家需要的金融人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满足社会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我校特别设立了国家级一流课程《金融学》。
本文将针对该课程的建设方案进行介绍和探讨。
二、课程背景1. 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与发展,为金融业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金融学科的教育和培养更多高素质金融人才显得迫在眉睫。
2. 人才培养的紧迫需求当前,金融市场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传统的金融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金融行业对于复合型、创新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因此急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金融领域的深刻理解通过全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未来的金融实践做好准备。
2. 培养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在课程中,通过组织实践性的案例分析和模拟交易,培养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从事金融管理、金融市场分析、金融产品设计等相关工作所需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引入国际金融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具备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1. 课程结构该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与实践能力。
必修课主要涵盖金融学基础、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选修课则涵盖更加前沿的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国际金融等领域。
2. 教学方法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讲座、实地考察、行业研究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
3. 教材选用针对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选择国内外权威的金融教材和专业文献,确保学生获得最新最全面的金融知识。
五、教学团队1. 教授团队该课程的教授团队由国内外知名的金融学者和专家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专业的教学指导。
新文科视域下经济与金融新设专业建设路径选择研究

新文科视域下经济与金融新设专业建设路径选择研究岳敏 乔轶娟(衡水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衡水 053000)摘要: 专业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打造办学特色与提升专业竞争力的着力点。
在高等教育地方高校应用转型背景下,经济与金融新专业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方向与规划的基础上,探索加快构建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进新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标准建设、加强经济与金融新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师资力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专业建设路径。
关键词: 新文科 经济与金融 专业建设 路径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09-0173-04Research on the Selection of Construction Paths for the NewlyEstablished Major in Economy and Finance from the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YUE Min QIAO Yijua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Hebei Province, 053000 China)Abstract: Major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o creat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competitivene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based on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the major and the construc‐tion direction and planning of the major, the new major of Economy and Finance must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paths of the major such as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the new majo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the new major, strengthen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aths of the curriculum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mension of the new major in economy and finance,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practical teaching, opti‐mizing the faculty team, and improving the social service level.Key Words: New liberal arts; Economy and finance; Major construction; Path经济与金融专业(020307T )是我国新兴的特设专业,属于经济学科(02)金融学类(0203)。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扬州大学
20 土木工程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
东南大学
21 深化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培养机械工程创新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
22 水利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
河海大学
23 构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一流实践创新平台,塑现代石化工程师 江苏工业学院
24 基于高层次学科平台的道路交通类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东南大学
注:根 据得票
序号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一等奖)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药科大学
2 经济学人才培养集成创新模式
南京大学
3
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 建与实春 程建军 李北群 刘慧旻 陈敏东
丁言仁 何宁 王文宇 周丹丹 张瑛
汪祖杰 王家华 蔡则祥 张维 卢亚娟
徐康宁 李东 朱志坚 陈良华 孙晓林
钱锋 熊宏齐 叶善专 孔祥翔 孙贵宁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8 现代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实习体系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
19 微生物生物学课程群研究型教学新体系建立与实践
戴勇 张铮 韩冰 顾惠明 吴慧媛
41 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立体化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闵敏 吴凌娇 宋卫 姚琪 王莉
42 全程参与、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汽车服务类人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3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化工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4 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经济学,课程]对经济学课程群的建设
![[经济学,课程]对经济学课程群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6e05006240c844768eaee5e.png)
对经济学课程群的建设进入到21世纪,我国大多数高校越来越重视课程群建设,许多教师就课程群及其建设的有关问题开展了研究。
总括起来主要是从课程群的概念、课程群建设的目的、课程群内容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而开展研究。
王卫平(2007)认为课程群是指属于同一学科、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构成的整体。
谢文武、韩瑾(2010)认为课程群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课程间重复的内容,提高课程实施效率;要对课程群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再设计,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不断优化。
并且结合金融学专业特点,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分析了金融课程群课程教学内容的融合。
渠长根(2010)认为课程群建设中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强化师生教学相长,双向互动机制,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
就经济学课程群建设,王卫平(2007)认为经济学课程群建设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市场打下坚实的经济学理论与应用性基础。
张吉国、薛兴利、岳书铭(2008)认为要科学构建经济学课程群组成体系,要分清主次,应当将重心放在课程群内课程之间内容的整合上。
笔者认为经济学课程群建设涉及而广泛,需要系统地加以思考,其建设始终要围绕实现对受教育者经济学素质、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展开。
一、明确经济学课程群建设思路对经济学课程群的建设,必须有一明确的思路。
关于这一建设思路笔者认为,一是要体现其基本功能,即以经济学知识、理论、方法的传授为基,以运用经济学知识、理论、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实训实练为本。
二是要突出其特点,即多学科交叉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两大特点。
三是要始终面向受教育者,即面向经济类专业学生、管理类专业学生、经济管理类学生、社会培训学员四类受教育者。
二、构建四层次的经济学课程群根据经济学课程群建设思路,可以考虑构建由基础课程、方向课程、共性能力课程、个性化能力课程组成的四层次经济学课程群。
第一层次的基础课程是面向四类受教育者都必须开设的,这是具有共性的课程群,它体现的是对他们进行经济学基本素质的培养。
对高职经贸类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

险 、 流 、 关 、 证 、 检 等 权 威 职 业 资 格 物 报 单 报
证书,制定融课 程与职业资格认于一体的 经贸类课 程体系及课 程标准.培养 和支撑
学 生职 业 能 力 成 长 和 职 业 生 涯发 展
f 通过校企业合作. 二) 实现 工 学结 合
一
、
近 年 来,高 职院 校正 在 开展课 程 标准 建
件 中提 出 了建 立以专 业标准 、 程标准 为主 雄 课 的教 学质 量标准 体 系的要 求, 但是 对课 程标 准
并 没有给 出确切 的定义 。 照 基础教育 中的课 参
习、 实训 , 学 生在 实际 的 职 业 实践 情 境 中 . 让
获得 系 统的 职业 技能 训练 聘 请 行业 企 业专
质、 目标 、 内容框 架 、 实施 建议 及 评价 建 议 . 体 现该 课 程期望 学生达到 的 知识 、 能力和 素质 的
基本 要求 。它是 管理和 评价课 程 的基础 , 教 是 材编 写 、 学实 施 、 学评价 的基 本依据 。 教 教 根据教育部 《 于全面提高高等职 业 关
代 教 育教 学理 论 , 结合 当地 经 济 和 社会 发 展 实 际 , 及 兄 弟 院 校 相 关 实贱 经验 . 展 以 开 高职 经 贸 类课 程 标 准 的建 设 与 改 革
关键 词 : 高职 经 贸类 课 程 标 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98·财经智库根据最新的金融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金融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是:热爱祖国,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具备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合作精神;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系统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满足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用人的一般要求,或者具备在国内外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攻读更高等级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的资格条件。
按照新的质量标准,高校在金融类人才培养方面要适应新的要求,尽快做出调整,对原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进行修改和完善,新标准更强调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和适应性,并且强调在满足基本目标的前提下,高校还应结合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上各有侧重。
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优化课程体系,突出自身优势,成为发展趋势,而综合各类课程群的构建是目前高校的选择。
一、投资类课程群的优势课程群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把培养对象相同、课程内容密切、培养功能相近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系列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设计、规划、整合构建成的课程集合,也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平台。
(一)课程群建设是整合教育资源的重要保障课程群并非随意几门课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完善施教对象的专业课程体系认知结构为要求,将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按照“工具-市场-风险”的关系设计形成的整合性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二)课程群建设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课程群具有良好的能力培养属性,各课程内容具有独立性和整合性。
课程群内各课程有明确的各层次能力培养目标,将能力培养要求相近的课程进行规划和整合,弱化单个课程的个性概念,提升能力培养整体水平。
二、投资类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按照金融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金融类专业分为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和经济与金融几个方向。
由于金融类专业范围较广,大多数学校都不可能所有专业全开设,都会专注于某一个或两个方向,而投资类的课程在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和经济与金融这四个方向中都占有重要的比例(如下表)由上表国家标准中的金融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可以看到,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中“5+X”都有投资类的课程: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与管理。
国家标准对于投资类的课程是高度重视的。
2018年监管格局的变化,银保监会的成立和证监会的相对独立,金融行业竞争更加激烈,金融行业内部以及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服务业的生产边界进一步扩大,市场对证券、期货等投资类人才需求总量和结构发生变化。
随着金融综合经营趋势更加明显,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向综合财富管理和风险管理转型,2018年底,已有多家证券公司营业部把经纪业务部改成财富管理中心。
由我国金融类专业的发展过程看,金融类本科专业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以传统的货币银行体系为中心,高校对金融类课程群的讨论多数集中在货币银行体系。
而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金融学已经逐渐地从原来的以货币、银行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扩展到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为基础的学科。
投资类课程群的建设符合市场上对投资人才的需求,对整个金融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有益的。
三、投资类课程群构建的探索按照新的国家标准,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具备的能力有几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理论基础要求(包括工具类知识,专业知识和其他领域的知识);二是素质要求(包括思想品德、专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三是能力要求(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投资类课程群的构建要以这些能力标准为基础,结合市场对投资类人才的能力要求,在投资类课程群中,探索全新的投资课程群的内容和教学模式。
从目前的高校对投资类课程群的建设框架看,由于参照货币银行类课程群的建设,忽略了投资类课程群的重要特点“实践性”。
投资类课程群建设需要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和理论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相互渗透和相互以《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准的投资类课程群的构建刘绮涛(武昌首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64)摘要:根据最新颁布的《金融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投资类课程在各个分类专业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本文通过对投资类课程群的内涵和必要性的阐述,针对目前课程群建设中的现状,探讨投资类课程群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以期对投资类课程群建设提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国家标准;投资类;课程群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5-0098-002表1 金融类本科专业必修课程设置“5+X”模式专业5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国际金融、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金融计量学、金融风险管理投资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投资银行学、项目评估与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数学常微分方程、应用随机过程、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经济学信用管理信用经济学、信用管理学、金融风险管理、信用评级、征信理论与实务经济与金融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经济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际金融保险学保险学原理、风险管理、保险精算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资料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p20-p27智库时代·99·财经智库融合。
(一)投资类课程群内容的融合课程群是以多门相近或相关课程为基础,采用“结构整体有序、内容穿插嫁接”的逻辑思维和结构化改造方式,对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体化整合和内容优化的过程,课程群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更新和融合。
除了要处理好投资类课程间的相互联系以外,还要突出专业特色,形成界限分明、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按照金融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投资类的主要课程: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学、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投资银行学、金融风险管理和项目评估与管理,而几乎所有的金融类专业都会开设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和金融风险管理,这6门课就成为投资类课程群的主要理论课程,同时,投资类的课程都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的, 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要穿插实践教学的环节。
一般都有两类:一类是以模拟交易为主的实践课程,涉及的主要课程包括证券投资学和金融衍生工具等课程,包括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如证券期货的交易模拟,以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模拟为主。
这类实践课程的课程软件比较成熟,在全国高校的应用广泛;另一类是注重提高理论分析能力的实践课程。
主要涉及的课程包括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管理等,注重的是对于一些金融理论的解释与运用,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解与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类实践课程主要模拟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并贯穿整个资本市场的全部行为。
由于市场软件开发较少,这类的实践课程各高校的应用程度有所不同。
6门理论课程加上两类实践课程共同构成投资类课程群。
(二)投资类课程内容融合的步骤1.课程群的大纲和计划的更新课程群建设是课程组合知识体系的重组,是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再设计,必须跳出单门课程建设中过于强调课程内容系统性的框框,立足于课程群建设的需要,调整合并增减相应的内容。
比如,证券投资学、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这三门课程都有金融工具和相应市场的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根据课程的先后顺序做到由浅入深,就是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计划中统一的。
2.把两类实践教学的内容融入理论教学中,形成综合性的课程群在投资类课程群的建设中,一定要纳入实践教学的内容。
两类实践教学分别是技能操作类和综合能力培养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注重个人投资者,后者注重机构投资者。
对于技能操作类,比如,证券交易模拟、期货交易模拟等,在理论课的同时段同步以个人投资者的方式进行,重在了解各类金融市场的运行特点和金融工具的投资分析;对于第二类可以在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投资银行学、公司金融这些理论课结束之后,在第一类模拟交易实践课程完成之后开设,在实践课中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并模拟团队合作的方式,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把投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在实践课中得以体现。
在开设这两类的实践课程时不是简单地通过市场上的软件完成,而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集中在这两类课程中统一开设,和相关的理论课程结合。
3.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高教师要充分沟通,从理论课程到实践课程,把握课程群中所有课程的内涵,在自己担任的课程中充分实现课程群的教学目标和精髓。
4.课程群的教学内容动态优化课程群建设的一个最大好处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优化。
紧紧围绕“金融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经过内容增删所得到的课程群,从内容到结构都会产生新的功能,可能是几门课程融合产生新课程或部分课程名称虽相同但内容和结构已更新。
经过融合后的课程群的课程呈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内容结构,增加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能力的新内容,使课程功能更完善,从而实现了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和功能的优化。
可以根据变化随时更新。
【作者简介】刘绮涛(1968-),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和保险投资等。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开放背景下金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7497)的部分成果。
【参考文献】[1]顾锋娟,徐爱民.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体系与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21):112-114.[2]陆为群.高校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10-112.[3]陆宇莺,张臻.基于专业群建设的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以金融管理专业群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21-24.[4]龙春阳.课程群建设: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39-141.【相关链接】金融专业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专业,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
中国所说的金融学是指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
它在计划经济时期就有,是当时的金融学的主要内容。
比如人民银行说他们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货币银行;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
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内所指的金融。
中国金融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似乎更偏向于经济而不是正统的金融学,它的核心学科是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它们都是属于经济学大类的,货币银行学属于货币经济学而国际金融属于国际经济学。